滾繡球

滾繡球

關漢卿元曲

(正宮滾繡球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滾繡球
  • 創作年代:元代
  • 文學體裁:曲牌
  • 作者關漢卿
賞析,劇目,劇情介紹,作者簡介,主要唱詞,讀後感,閱讀賞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越劇劇目,劇目簡介,演出歷史,

賞析

讀《竇娥冤》[滾繡球],耳畔響一曲迴腸盪氣的悲歌,心中烙一個敢於反抗的形象。讀《竇娥冤》[滾繡球],更讀關漢卿,竇娥唱出的悲苦辛酸,更是漢卿心底的柔腸婉轉。
讀《竇娥冤》的[滾繡球],一讀竇娥沖天之冤。她三歲亡母失母愛,七歲抵債做媳婦,成婚兩年又亡夫。後又有張驢兒父子招親的煎迫,公公死後的含冤認罪,被定成死罪。將赴刑場處斬時刻,她所受苦難,所遭痛楚,一定瞭然於胸;悲憤情懷,不平念頭,肯定塊積在心,有激憤之詞,自在情理之中:她呈冤屈,說無辜,直接控訴沒有正義的天和地。關漢卿抓住主人公激憤難平的這個契機,大做文章,借竇娥唱出[端正好]、[滾繡球]等曲詞,確實讓人心生感嘆。
讀《竇娥冤》的[滾繡球],二悟竇娥道怨之妙。唱詞“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是說現實有其固有秩序,人們的命運掌握在天地秩序之中。下面“天地也!”一聲浩嘆,蘊蓄無限感慨:有憤激和委屈,有埋怨和抗爭,更有指責和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是對天地強烈的質問:主宰萬物、維持秩序的統治者——本應公正無私地廓清世界,卻為何是非不分、曲直不明?“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福貴又壽延。”鏗鏘直指現實的不公:壞人得志,好人受欺,這與應有的公理形成鮮明對比。“天地也!作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這句指責,對天地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做了深刻顛覆。接下來,悲憤之極的竇娥,便直接指責和痛斥代替上天來行使統治權的“天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末句“哎,只落得兩淚漣漣。”是憤怒致極後的轉折,是悲憤到底的嘆息。在句式上,全用口語,既貼近老百姓的語言,又自然流暢,氣勢充沛,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一曲[滾繡球],巧妙道出竇娥深深怨,可以讓人感嘆千年。
讀《竇娥冤》的[滾繡球],三窺漢卿胸中之悲。竇娥一曲[滾繡球],把所受冤屈之由直接歸結到了天的身上,把控訴矛頭直指統治者所賴以維繫的精神支柱,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端倪,這也是關漢卿借竇娥之口抒一己之憤的載體。《析津志·名宦傳》中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而他卻飽受不公平社會的磨礪,怎么會不於心底鬱積悲憤?
關漢卿在《竇娥冤》中,借竇娥一張嘴,唱自己無限悲,傳百姓長久願,自然會傳盛不衰 。

劇目

《竇娥冤》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的傳統劇目,是一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民眾基礎的名劇,據統計,我國約八十六個劇種上演過此劇。
《竇娥冤》 元·關漢卿作。寫竇娥被無賴誣陷,又被官府錯判斬刑的冤屈故事。全劇四折一楔子。劇情是:楚州貧儒竇天章因無錢進京趕考,無奈之下將幼女竇娥賣給蔡婆家為童養媳。竇娥婚後丈夫去世,婆媳相依為命。蔡婆外出討債時遇到流氓張驢兒父子,被其脅迫。張驢兒企圖霸占竇娥,見她不從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挾竇娥,不料誤斃其父。張驢兒誣告竇娥殺人,官府嚴刑逼訊婆媳二人,竇娥為救蔡婆自認殺人,被判斬刑。竇娥在臨刑之時指天為誓,死後將血濺白綾、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後來果然都應驗。三年後竇天章任廉訪使至楚州,見竇娥鬼魂出現,於是重審此案,為竇娥申冤。《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此劇現存版本有:明脈望館藏《古今名家雜劇》本、《元曲選》壬集本、《酹江集》本、《元雜劇二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悲劇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淵源於《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但關漢卿並沒有局限在這個傳統故事裡,去歌頌為東海孝婦平反冤獄的於公的陰德;而是緊緊扣住當時的社會現實,用這段故事,真實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統治下中國社會極端黑暗、極端殘酷、極端混亂的悲劇時代,表現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和爭取獨立生存的強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竇娥”這個悲劇主人公形象,使其成為元代被壓迫、被剝削、被損害的婦女的代表,成為元代社會底層善良、堅強而走向反抗的婦女的典型。
《竇娥冤》全劇為四折一楔子,課文選的第三折,是全劇矛盾衝突的高潮部分,寫竇娥被押赴刑場殺害的悲慘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敗殘酷,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黑暗,歌頌了竇娥的善良心靈和反抗精神。
作品在藝術上,體現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的融合。作品用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誇張,設計超現實的情節,顯示出正義的強大力量,寄託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廣大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願望。
關漢卿戲曲的語言通俗自然,樸實生動,極富性格,評論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課文中的曲詞,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練優美,淺顯而深邃。

劇情介紹

山陰書生竇天章因無力償還蔡婆的高利貸,把七歲的女兒竇娥送給蔡婆當童養媳來抵債。竇娥長大後與蔡婆兒子成婚,婚後兩年蔡子病死。後來蔡婆向賽盧醫索債,被賽盧醫騙至郊外謀害,為流氓張驢兒父子撞見。賽盧醫驚走後,張驢兒父子強迫蔡婆與竇娥招他父子入贅,遭到竇峨的堅決反抗,蔡婆有病,張驢兒把毒藥傾在羊肚兒湯讓給張驢兒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張驢兒以“藥死公公”為名告到官府,貪官桃杌橫加迫害,屈斬竇娥。後來竇天章考取進士,官至肅政廉訪使,到山陰考察吏治。竇娥的鬼魂向她父親訴冤,竇天章查明事實,為竇娥昭雪了冤案。舞台上常演的有《斬娥》一折。

作者簡介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即北京市)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一同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並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詳。他一生“不屑仕進”([元]朱經《青樓集·序》),生活在底層人民中間。他是當時雜劇界的領袖人物,與當時許多戲曲作家、雜劇演員有著密切聯繫。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明代臧晉叔說他“躬踐排場,面敷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明初賈仲明《錄鬼簿》說他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藝術的戲曲家,既是編劇,又能登台演出。關漢卿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會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鞠,會圍棋,會雙陸”,“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可見他的才藝、生活和個性。所作雜劇六十餘種,今存十八種,其中有幾種是否為關漢卿所作尚有爭議;所作套曲十餘套,小令五十餘首。他的戲曲作品題材廣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腐敗,表現了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和反抗鬥爭,人物性格鮮明,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本色而精練,對元雜劇和後來戲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關漢卿的作品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其中《竇娥冤》被稱為世界十大悲劇之一。關漢卿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六十多種,他是我國戲劇的創始人,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文西等同列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為“本色派之首”。

主要唱詞

(唱二黃散板)忽聽得喚竇娥愁鎖眉上,想起了老婆婆好不淒涼。只見她發了怒有話難講,禁媽媽呼喚我所為哪樁?……我哭哭一聲禁媽媽,我叫叫一聲禁大娘,想竇娥遭了這不白冤枉,家有銀錢盡花光,哪有餘錢來奉上?望求媽媽你、你、你行善良。
(唱二黃慢板)未開言思往事心中調張,禁大娘你容我表敘衷腸。實可恨張驢兒良心昧喪,買羊肚要害婆婆一命身亡。害人者反害已徒勞妄想,他的母吃羊肚簍時斷腸。狗奸鹼仗男子出言無狀,他把我老婆婆扭到公堂。不招認實難受無情梭棒,無情拌棒,為此事替婆婆認罪承當。
(唱二黃導板)一口飯噎得我險些命喪,(接唱散板)謝上蒼恩賜我重見老娘。(唱快三眼)老婆婆你不必寬心話講,媳婦我頓刻間命喪雲陽:永不能奉甘旨承歡堂上,永不能與婆婆熬藥煎湯;心兒內實難捨父母思養,要相逢除非是大夢一場。
(唱反二黃慢板)沒來由遭刑憲受此魔難,看起來老天爺不辨愚賢;良善家為什麼遭此天譴?作惡的為什麼反增壽年?法場上一個個淚流滿面,都道說我竇娥死得可憐!服睜睜老嚴親難得相見,重時間大炮響屍首不全。
(唱二黃散板)又聽得法場外人聲吶喊,都道說我竇娥冤枉可憐!雖然是天地大無處申辯,我還要向蒼彎訴苦一番:……這官司眼見得不明不暗,那贓官害得我負屈含冤;倘若是我死後靈應不顯,怎見得此時我怨氣衝天[我不要半星紅血紅塵濺,將鮮血俱灑在白練之間;四下里望旗桿人人得見,還要你六月里雪滿階前;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時節才知我身負奇冤!

讀後感

關漢卿的劇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會的黑暗,是元代殘酷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一面鏡子。關漢卿的代表作《竇娥冤》寫一個弱小無靠的寡婦竇娥,在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誣為“藥死公公”,斬首示眾。竇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義,作家以“人命關天關地”的高度社會責任感,提出了封建社會裡“官吏每(們)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這個帶普遍意義的問題,強烈地控訴了封建制度與民為敵、殘民以逞的罪惡。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錯糊突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第三折這〔滾繡球〕一曲,通過竇娥血淚的控訴,引起人們對封建社會的現實秩序與傳統觀念的懷疑,把竇娥悲劇的意義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閱讀賞析

第一部分

開折,通過監斬官和其他人的行為,描寫了一副陰森肅殺的刑場氣氛。竇娥便在這種氣氛下以犯人的身份上場了。一上場,竇娥便唱了兩隻曲子:[端正好]、[滾繡球]竇娥首先把自己的冤枉呈現出來,說明自己無辜被判死刑,冤屈驚天動地,臨死之前,把控訴的對象指向了天和地。竇娥控訴天地一場戲,極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好文章,千古流傳。我們來看一看這段唱詞:“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一句是說現實世界有它固有的統治秩序,人們的命運掌握在天地的秩序之中。下一句,一個“天地也!”一聲感嘆,蘊涵著竇娥無限的感情。有憤激,有委屈,有埋怨,有抗爭,有指責,有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兩個表強烈反問語氣的詞,表達了竇娥對天地強烈的質問。作為主宰萬物、維持現實世界秩序的最高統治者——天地,本應該使社會清明,公正無私,卻是非不分,曲直不明。“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福貴又壽延。”用非常肯定的語氣直接指明現實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壞人得志,好人受欺。這種現實世界的不公平和天地間應該存在的公理形成鮮明的對比,不禁使人對主宰萬物的天地產生懷疑。“天地也!作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這一句是對前幾句的總括性結論,指明了天地並不象人們期望或相信的那樣維持現實的公平合理,相反,卻和社會上的邪惡殘暴的壞人一樣,助紂為虐,為虎作倀,殘害善良弱小的平民百姓。這句指責,推翻了天地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而神聖的地位,對人們現實和精神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天地——作了深刻的批判。緊接下來,悲憤之氣達到極點,便是對天地的直接而強有力的指責和痛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不僅是要推翻天地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更進一步要推翻天地在現實世界中的地位。這種對天地的大膽的指責批判在古代以天為上的社會裡是不多見的,中國古代人民因為以農業為生,特別重視“天”。現實世界的最高統治者皇帝被認為是承接天的命令,代替天來行使統治權。因此被稱為“天子”。竇娥的這一段唱詞,把自己受冤屈的原因直接歸結到了天的身上,矛頭直指封建統治者所賴以維繫的精神支柱。既是對整個封建專制制度的徹底否定,也是對傳統的封建專制思想的否定。具有很強的民主主義精神。這種思想也是關漢卿借竇娥之口抒一己之憤。最後一句“哎,只落得兩淚漣漣。”是憤怒的控訴達到極點之後的轉折,無法改變自己命運的悲憤而又無奈的嘆息。
這段話之所以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感染力,是因為它用精闢而非常概括的語言表達了長期以來人們對社會不平等的強烈憤慨。表達了普通老百姓要求維持社會公平,懲惡揚善的願望。在句式上,幾乎全用口語,既貼近老百姓的語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因此,千百年來盛傳不衰。
在去刑場的途中,竇娥向劊子手提出一個小小的請求,要求從后街走,原因是怕婆婆看見傷心難過,這個小細節顯示了竇娥的善良細心。在蔡婆婆將張驢兒父子領回家中,勸說竇娥答應張驢兒父子招親的要求時,竇娥寧死不從,而且批評了蔡婆婆的軟弱和苟且行徑。竇娥被張驢兒陷害,又被貪官桃杌不分青紅皂白問成死罪,經受殘酷拷打,拒不承認,當貪官要拷打蔡婆婆時,竇娥顧念到婆婆年邁,經不起酷刑,就含冤承認了貪官要她承認的藥死公公的罪行(這在重視綱常倫理的封建社會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在將要赴刑場處斬的路上,竇娥還牽掛著婆婆,怕她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難過,經不起打擊。這個細節雖小,卻充分反映了竇娥的善良、孝順。也是對造成冤案的貪官桃杌的強烈諷刺,象這樣一個在臨死都記掛著婆婆的孝順媳婦,怎么可能犯下藥死公公的大罪呢?而貪官桃杌卻是非不明,糊裡糊塗就用酷刑把善良的百姓判成死罪,而草菅人命的狗官在後文中得到升遷,以體現社會是多么黑暗無道。

第二部分

刑場哭別一場戲,是表現竇娥的性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也是本劇悲劇因素組成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刑場上,竇娥再次重申了事實真相和自己的冤情。最後,竇娥向蔡婆婆提出了請求,希望婆婆能在自己死後看在婆媳情分上祭奠一下自己的墳墓。這段哭訴,哀哀怨怨,與前面的憤怒控訴形成鮮明的對比,是竇娥性格的另一方面的體現。也是竇娥在現實中的真實生活和真實性格的寫照。它說明竇娥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一個勤勞善良,命運孤苦,沒有過多要求的普通勞動婦女。她忍受了命運最艱難困苦的打擊,從小失去母親,七歲時又與相依為命的父親分離,作了蔡婆婆家的童養媳。結婚兩年後丈夫又去世。在這種種的命運打擊面前,竇娥都忍受了,她只希望能夠和婆婆相依為命,過安安穩穩的日子。但現實是如此黑暗,即使這樣對生活最起碼的要求也難以得到滿足,最後落得個無辜受刑的結局。竇娥的請求,體現了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增強了人們對竇娥的同情,對社會黑暗的憤怒。最後,竇娥勸解婆婆,說自己是“沒時沒運”才落得“不明不暗,負屈銜冤。”這只是竇娥安慰婆婆的話,並不是說竇娥自己沒有怨恨了。因為她的冤屈完全是人為造成的,是因為社會的黑暗,官吏的腐敗,邪惡勢力的橫行。竇娥也從自己身上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臨刑時提出了三樁誓願。

第三部分

關漢卿從“東海孝婦”的傳說中得到啟示,由之生髮開來,採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概括豐富的現實社會內容,大膽而精巧地構思出三樁誓願。這三樁誓願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一步步遞升,創造出濃厚的悲劇氣氛。
竇娥是無辜的,是冤大屈深的,她不甘心屈從於現實的壓迫,她堅信自己的死定會“感天動地”,在人間以奇蹟的方式顯示出來。第一樁,“血飛白練”,通過這種方式,竇娥向世人顯示她的清白無辜。在唱詞中,竇娥提到兩個典故:萇弘化碧、望帝啼鵑。表明她死得和萇弘一樣冤屈,和望帝一樣悽慘。第二樁,“六月飛雪”,如果說第一樁是通過她自身的奇蹟來表明她的冤屈,第二樁則是通過違反常規的自然現象來證明社會的不公平,社會上人為製造的黑暗。“飛霜六月因鄒衍”的冤獄故事,更表明了竇娥所遭受的是人間冤獄。第三樁,亢旱三年。引用“東海孝婦”的故事,矛頭更直接地對準昏聵的官府,“這都是官吏們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竇娥希望通過第三樁誓願,直接懲誡殘暴昏聵的官府,也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冤屈能夠象“東海孝婦”一樣,得到昭雪。三樁誓願,從時間的延續上,一樁比一樁更久長;從空間範圍上,一樁比一樁更擴大。三樁誓願依次遞進的過程,也是竇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過程,是她鬥爭的矛頭更加明確的過程。行刑尚未開始,第二樁誓願就已顯示出預兆,更說明了竇娥的冤屈感天動地,社會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三樁誓願的實現是竇娥反抗的最終結果,也是悲劇高潮的結束。竇娥死去了,但給人間留下了一個勤勞善良、堅強不屈、富於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給人間留下了一曲對黑暗社會以死抗爭的迴腸盪氣的悲壯歌曲。
與 昆 曲 曲 牌 屬 北 曲 正 宮 的 “ 滾 繡 球 ” , 同 名 不 同 調 。 以 前 後 兩 句 七 言 為 一 首 , 羽 調 式 唱 腔 。 前 一 句 後 三 字 疊 ( 重 復 ) , 後 一 句 末 一 字 的 韻 母 聲 為 語 助 詞 拖 腔 , 並 以 三 句 下 行 模 進 , 最 後 二 音 用 八 度 大 跳 落 在 主 音 上 結 束 。 曲 調 簡 短 、 穩 健 而 爽 利 。 長 篇 彈 詞 《 落 金 扇 》 等 書 目 , 都 有 此 曲 牌 。

越劇劇目

越劇古裝喜劇。沈祖安、胡汝慧、盧炳容於1958年據同名連環畫改編。

劇目簡介

寫窮秀才劉少卿,在桃花溪邊遇見了農家姑娘藍采芹,互生愛慕。值宰相公子侯文秀狩獵而過,箭中劉腿,芹邀劉至她家養傷,兩情益深。劉傷愈後,在豪富金員外家坐館,金子頑劣,金女美姣見劉年少俊秀,至書房調戲,被劉趕走。8月中秋,劉至藍家訪芹,藍父指月為媒,將芹許劉。恰巧侯文秀過門前,驚芹美艷,誑芹八字,硬下聘禮,定三日後來迎娶。藍家慌亂,藍父要請好友李四海設法,劉以為與金員外有賓主之誼,要請金設法相救。劉來求金,金誤以為向美姣求婚,姣又百般糾纏,劉堅不允,金見招贅無望,要劉自去縣衙告狀,劉中計,上堂擊鼓。縣官青如水,早暗中受金、侯兩家賄賂,當堂將芹判於侯,將美姣判於劉,並下判書,三日內完姻。劉至藍家,和芹痛哭,決意雙雙自縊。此時藍父已請來轎夫班頭李四海,李見判書,頓生一計,囑劉、芹仍照判書辦事。迎親之日,兩家花轎都由李承接,兩頂花轎到了酒店門口,李設法將花轎對調方向,又互換轎頂,並通過舞獅子滾繡球,將兩個喜娘撞倒,乘亂時將喜娘手中的花轎轎門鑰匙調換,花轎繼續抬去。侯以為新娘是芹,得意洋洋,洞房揭開頭巾,卻見一闊嘴醜小姐,而美姣見劉卻變成醜公子。劉在洞房,見李不來相救,又急又恨,芹亦十分焦灼,一場虛驚,原來新郎新娘就是意中人。侯、姣大鬧縣衙,青如水二次升堂,劉拿出原判書,因青如水糊塗,判書文不加點,被李四海乘機用標點改動詞意,青無奈,只得啞子吃黃連。金家雖有財,侯府雖有勢,終究不能趁心如願。青如水雖狡猾,但畢竟鬥不過轎夫的才智,芹、劉有情人終成良緣。

演出歷史

浙江越劇一團1959年首演,導演胡汝慧,作曲賀仁忠、王季純、王渭銓。尹小芳飾劉少卿,高佩飾藍采芹,屠笑飛飾金美姣,裘大官飾侯文秀,鐘凡飾青如水,錢鑫培飾李四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