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珠(中藥材)

滴水珠(中藥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滴水珠(學名:Pinellia cordata N. E. Brown)是天南星科半夏屬植物。塊莖球形、卵球形至長圓形,長2-4厘米,粗1-1.8厘米,表面密生多數鬚根。葉1,葉柄長12-25厘米。幼株葉片心狀長圓形,長4厘米,寬2厘米。花序柄短於葉柄,長3.7-18厘米。佛焰苞綠色,淡黃帶紫色或青紫色。花期3-6月,果8-9月成熟。

中國特有,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和貴州,生長於海拔800米以下的溪旁、潮濕草地、岩石邊、岩隙中或岩壁上。

塊莖入藥,有小毒,能解毒止痛、散結消腫。主治毒蛇咬傷、胃痛、腰痛、漆瘡、過敏性皮炎;外用治癰瘡腫毒、跌打損傷、頸淋巴結結核、乳腺炎、深部濃腫。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塊莖球形、卵球形至長圓形,長2-4厘米,粗1-1.8厘米,表面密生多數鬚根。葉1,葉柄長12-25厘米,常紫色或綠色具紫斑,幾無鞘,下部及頂頭各有珠芽1枚。幼株葉片心狀長圓形,長4厘米,寬2厘米;多年生植株葉片心形、心狀三角形、心狀長圓形或心狀戟形,表面綠色、暗綠色,背面淡綠色或紅紫色,二面沿脈顏色均較淡,先端長漸尖,有時成尾狀,基部心形;長6-25厘米,寬2.5-7.5厘米;後裂片圓形或銳尖,稍外展。
花序柄短於葉柄,長3.7-18厘米。佛焰苞綠色,淡黃帶紫色或青紫色,長3-7厘米,管部長1.2-2厘米,粗4-7毫米,不明顯過渡為檐部;檐部橢圓形,長1.8-4.5厘米,鈍或銳尖,直立或稍下彎,人為展平寬1.2-3厘米。肉穗花序:雌花序1-1.2厘米,雄花序長5-7毫米;附屬器青綠色,長6.5-20厘米,漸狹為線形,略成之字形上升。花期3-6月,果8-9月成熟。

產地生境

中國特有,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和貴州,生長於海拔800米以下的溪旁、潮濕草地、岩石邊、岩隙中或岩壁上。
滴水珠滴水珠

繁殖方法

外植體的接種培養:取野生臨安滴水珠,先用自來水洗去滴水珠上的泥土,再用洗衣粉水浸泡30分鐘,然後用自來水沖洗20分鐘。外植體沖洗乾淨後,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方法:先用75%酒精消毒30秒,用無菌水沖洗2次,再用0.1%升汞消毒10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5-6次,取出後放在含有無菌濾紙的平皿中,吸取多餘水分。
愈傷組織的誘導及分化:將已消毒的滴水珠的珠芽、嫩葉片切成1厘米×1厘米、新鮮葉柄切成長1厘米左右,接種於MS+6-BA 2毫克/升+NAA0.2毫克/升培養基中,珠芽、嫩葉片與葉柄均接種50個。接種過程在無菌超淨台中完成。培養期間觀察外植體的變化,並在4周后計算誘導率及污染率。由嫩葉片、葉柄在 MS+6-BA2毫克/升+NAA0.2毫克/升培養基中誘導出的愈傷組織,切成小塊接種到分化培養基中。
叢生芽的增殖培養:將在培養瓶中已形成的叢生芽切成小塊,放在培養基MS+6-BA0.5毫克/升+NAA0.25 毫克/升中培養,就能產生許多叢生芽(或苗)。20天后觀察叢芽的生長情況。如此重複,可以達到大量增殖的目的。
滴水珠的煉苗與移栽:當試管苗長出健壯根後,將培養苗拿出培養室,打開培養蓋,煉苗2-3天后取出小苗,洗去附著在苗上的培養基,將其移栽到沙子中。

栽培技術

栽植:選擇海拔在50-200米的地塊,在地塊上挖栽培穴,栽培穴橫向間距為85厘米,栽培穴縱向間距為90厘米,選擇2年生胸徑為2-3厘米的母竹栽至栽培穴內,向栽培穴內回填土至高於原土面13-15厘米,壓實後,澆足定根水;在栽培穴之間的空地上施灑腐殖土,將腐殖土與山土拌合後做壟,每條壟的壟高均為20厘米,壟寬均為60厘米,壟長均為80厘米,每條壟上挖取5個定值穴,選擇當年生直徑為0.6-1厘米的滴水珠塊莖做種,移栽至定值穴內,澆足定根水。
養護:滴水珠種苗定值後每年6月份在壟上施灑一層30厘米厚的混合肥料,混合肥料由腐殖土、豆秸粉、草木灰、蛋殼粉按2:0.5:1:0.1的重量比混合製成,施灑完成後澆足水;每年雨期及時做好排水措施,夏季和秋季非雨期時每隔5天澆一次水,每隔2天在葉面噴施一次葉面水,冬季和春季非雨雪期每隔7天澆一次水,定時除草,除蟲害;滴水珠種苗定值2年後即可採收。

主要價值

塊莖入藥,有小毒,能解毒止痛、散結消腫。主治毒蛇咬傷、胃痛、腰痛、漆瘡、過敏性皮炎;外用治癰瘡腫毒、跌打損傷、頸淋巴結結核、乳腺炎、深部濃腫。
滴水珠滴水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