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珠(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滴水珠,中藥材名。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心葉半夏的塊莖。春、夏季採收。功能主治為:止痛,行瘀,消腫,解毒。治頭痛,胃痛,腹痛,腰痛,跌打損傷,乳癰,腫毒。①《江西草藥》:消腫解毒,散瘀止痛。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散結。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滴水珠
  • 別名:石半夏、石里開、一滴珠、水滴珠(《江西草藥》),水半夏、獨葉一支花、岩芋、天靈芋、一粒珠、岩珠、蛇珠、獨龍珠(《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 藥品類型:中藥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相關配伍,注意事項,相關論述,

來源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心葉半夏的塊莖。春、夏季採收。

性味歸經

《江西草藥》:性溫,味辛,有小毒。

功能主治

止痛,行瘀,消腫,解毒。治頭痛,胃痛,腹痛,腰痛,跌打損傷,乳癰,腫毒。
①《江西草藥》:消腫解毒,散瘀止痛。
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散結。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塊莖球形。葉片1,戟形或心形,長5~8厘米,綠色或淡紫色;葉片與葉柄的連線處和葉柄下部各生1珠芽。肉穗花序自基部生出,外有佛焰苞,花序軸附屬物細長,外露。花期夏季。

分布區域

分布長江以南各省。

生長環境

生於陰濕的草叢中、岩石邊和陡峭的石壁上。

藥材性狀

塊莖扁圓球形,直徑0.8-3.5cm,高約1mm,四周有時可見疣狀突起的小塊莖。表面淺黃色或淺棕色,頂端平,中心有凹陷的莖痕,有時可見點狀根痕;底部扁圓,有皺紋,表面較粗糙。質堅實,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顯微鑑別,塊莖橫切面,最外為數列木栓細胞,近木栓層處有斷續成環的大型粘液腔。基本組織細胞內富含澱粉粒,粘液細胞橢圓形,內含草酸鈣針晶束,針晶長20-76μm。維管束散在,外韌或周木型,導管直徑12-24μm。澱粉多為單粒,圓形或橢圓形,臍點明顯,裂縫狀或“人”字形,復粒多至7分粒。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裝膠囊,1~2分。外用:搗敷。

藥理作用

本品有止痛、消炎及抗過敏作用。

相關配伍

①止痛,消炎,抗過敏,用於頭痛,神經痛,胃痛,腹痛,漆瘡及其它過敏性皮炎:滴水珠,研粉裝入0號膠囊,每顆含0.5克,成人每服2顆,一天二至三次。(浙江《中草藥抗菌消炎經驗交流會資料選編》)
②治急性胃痛:滴水珠根一至二個。搗爛,溫開水送服。(《江西草藥》)
③治腰痛:滴水珠(完整不破損的)鮮根一錢。整粒用溫開水吞服(不可嚼碎)。另以滴水珠鮮根加食鹽或白糖搗爛,敷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跌打損傷:滴水珠鮮根,搗爛敷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挫傷:滴水珠鮮根二個,石胡荽(鮮)適量,甜酒少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⑥治乳癰,腫毒:滴水珠根與萆麻子等量。搗爛和凡士林或豬油調勻,外敷患部。(《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注意事項

孕婦及陰虛、熱證禁服。內服切忌過量,否則可引起喉舌麻痹。《湖南藥物志》:“孕婦及陰虛、熱症忌服。”

相關論述

1.《江西草藥》:消腫解毒,散痰止痛。
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散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