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觀星台遺址

滕州市觀星台遺址

滕州市觀星台”遺址,在市區以北8公里。本為漢代古墓群,傳燕王朱棣征北過此,觀測過星象,而得名“觀星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滕州市觀星台遺址
  • 地理位置:滕州市
  • 俗名:北崗
  • 作用:觀過星相,占過時運
簡介,來歷,漢墓群,

簡介

“觀星台”遺, 距離104國道西890米處,化里村東、劉崗村西北角處,舊時有一個廣400米、寬300米、高2米許的一個中心高四周低的鐵鏊子形高台。

來歷

燕王朱棣喜歡觀星象,以測時運。相傳系燕王朱棣征北時,駐紮在此地。在一些堪輿師、占星術士們的簇擁下,於某午夜時分曾在此高台,觀過星相,占過時運,故得名“觀星台”。
這個所謂的“觀星台”,其實際上,本是一處古墓群,基本以漢代古墓為主,明清時代的墓葬也略有所見。
如果傳說為真,明燕王曾把其兩周至漢代的古墓冢,作為“觀星台”那是後來的事。 按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於1402年稱帝,改元永樂。他五次親征蒙古,鞏固了北部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統一與完整。
明成祖朱棣,早年並封燕王,一世豪傑,征南伐北。他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痴迷篤信占星術和堪輿術,且在征伐的路上不斷拜訪並徵用精通這些法術的地方名人。有一個史志所載的例子,及證明了這個事實。明代有一條貫穿應天府(後改“南京”) 、徐州、滕縣、鄒縣、濟南至順天府(時又稱為“北京”)的南北官道(即驛路) ,燕王北征時曾在滕南“官橋” (滕州市官橋鎮駐地南薛河故道上的一個驛道大橋,今官橋鎮得名於此。) 北附近的一個小村莊“渠家村” (今官橋鎮渠村) ,拜訪並啟用了一位精通堪輿術的渠仲寧。 (渠仲為山東省滕州市渠氏一族的先人,明初由山西移民於此,今其後人尊稱其“仲寧公”。)據明萬曆十三年《滕縣誌卷八人物傳》和《滕陽渠氏譜人物傳》載“渠仲寧,遇異人授相地術,語多奇中。永樂,成祖幸南京,駐蹕於此。召見試之,用量天尺度地之物。指一處,言下若干尺有石,如虎狀。發之,果驗,授本科訓術。”
而且“觀星台”所在的位置,就是其東面不遠處,就是南北大驛道,也就是今104國道東、趙辛街東附近, 明成祖路過此地,甚至於在此觀察星相推測世運,可能是真的。

漢墓群

實地勘察與研究發現,這些古墓群,極大可能就是“駙馬城”居民的主要墓葬地之一,其規模是相當宏大的。 《滕州市界河鎮志》介紹“該古墓群,早年有石門,前些年民眾取土時,曾挖出過寶劍、銅錢、護心鏡等。”
“觀星台”又俗名“北崗”,其東南附近,104國道西有村名“劉崗”,該村西側100米許,與學校之間,北沙河北岸830米處,一處高台地名為“南崗”,也是一處古代墓群。“劉崗”村得名於此。
俗為“觀星台”的古墓群,過去有一人多高,後來平土種地,接連挖掘了兩次,埋在很深處的漢代古墓,大部分都暴露出來了。
漢代古墓大多都是石棺墓葬。
從石棺類型上看,有單棺墓,有雙棺墓,這兩種類型的墓葬,有東西方向的,也有南北方向的,其陪葬品放在頭足兩處。還有“品”字形墓葬,南北方向的石棺北頭,配有兩個小正方形的石匣子(耳朵室)陪葬品就放在這種石匣子內的。
棺石有厚薄,厚的大多20cm左右鏨鑿石板,重約數百至成千斤,薄的為5cm許的自然厚度的石板片,古人窮富之分,在墓葬上一目了然。據說陪葬物,富人陪葬玉器、金銀物或者帶鞘的鐵劍等,窮人只是陪葬陶罐,或者一兩個銅子錢而已。過去村民在挖土時曾發現有的墓葬里的陪葬品,的確如此。
現在該處漢代古墓已經被挖殆盡,機井口、水渠間、大路旁,時有發現很多被破壞的棺石。 漢畫石在此很少有發現,大多是有平行的或三角形鏨紋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