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公路(公路)

滇緬公路(公路)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滇緬公路,即中國雲南省到緬甸的公路。又稱昆瑞公路(昆明至瑞麗)、320國道滇西段、昆畹公路(昆明至畹町)、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等。滇緬公路於1938年開始修建。

滇緬公路動用民工15萬人,工程師200人,僅次於當時蘇聯援助公路中蘇公路規模,公路與緬甸的中央鐵路連線,直接貫通緬甸原首都仰光港

滇緬公路原本是為了搶運中國國民黨政府在國外購買的和國際援助的戰略物資而緊急修建的,隨著日軍進占越南滇越鐵路中斷,滇緬公路竣工不久就成為了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繫的唯一的運輸通道。這是一條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國際通道。這是一條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築成的國際通道,滇緬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基本介紹

修築歷史,管理運營,管理機構,運輸數據,價值意義,發行郵票,

修築歷史

1937年8月,蔣介石南京召開國防會議,各地軍政要員雲集南京研究戰略及軍事部署問題。雲南省主席龍雲向蔣介石提出,日軍可能會切斷中國的國際交通線,香港和越南的國際運輸必會受到影響,並提出《建設滇緬公路和滇緬鐵路計畫》,建議各修一條從昆明出發經雲南西部到緬甸北部最後直通印度洋的鐵路和公路,確保西南對外交通暢通無阻,並表示:公路由地方負責,中央補助;鐵路由中央負責,雲南地方政府協助修築。但考慮到築鐵路在經費和器材上的實際困難,滇緬公路的修築放在了更為優先的地位。
滇緬公路滇緬公路
1937年10月,蔣介石派交通部次長王艽生率領工程專家到昆明與龍雲商談修築滇緬公路的有關事項。時任交通部公路總管理處處長的趙祖康對先前曾長期爭議的“騰永線”和“順鎮線”兩條線路方案親自踏勘,並建議確定滇緬公路由昆明經下關保山、龍陵、芒市畹町出國,然後在緬甸的臘戍與緬甸的中央鐵路接通、直通仰光的最終實施路線。
滇緬公路起於昆明止於緬甸臘戍,全長1146.1公里,雲南段全長959.4公里,其中昆明至下關段已於1935年修通土路;緬甸段186.7公里。經與緬英當局商定:中國在原來已築成的昆明至下關公路的基礎上,負責修築下關到畹町中國境內的路段,全長547.8公里;緬方負責修築臘戍至畹町的緬境段,以一年為限。
1937年11月2日,國民政府正式下令龍雲,由行政院撥款200萬元,要他負責限期一年修通滇緬公路,打通國際交通線。事關國防軍事及抗戰前途,雲南省政府不敢怠慢,採取“非常時期”動員辦法,通令該路沿線各縣和設治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相當縣一級的政權機構),限12月份徵調滇西各縣農民義務修路,務必於一年內完成。1937年12月,滇緬公路工程正式開工。陸軍獨立工兵團一部及擁有當時最高級築路工程技術水準和施工技術力量的交通部直屬施工隊伍,被緊急抽調前來雲南,負責咽喉部位及重要路橋的關鍵工程。
1938年8月底,經過九個月的艱苦奮鬥,滇緬公路終於提前竣工通車。整個工程共完成土方1100多萬立萬米,石方110萬立方米,大、中、小橋樑243座,涵洞1789個和部分路面工程。1938年10月,交通部在昆明市南屏街設立滇緬公路運輸管理局,譚伯英任局長。1939年2月至5月,雲南全省公路總局將滇緬公路全長959.4公里移交給該局作為國道管理。滇緬公路運輸管理局將昆明至畹町的950公里劃分為7個工程段,每個工程段管理3至4個工程分段,共有26個工程分段。

管理運營

管理機構

1938年12月,滇緬公路開始運輸,至1942年5月日本侵占緬甸為止的3年半時間裡,負責處理該線運輸業務的最主要的官方機構是西南運輸處和中緬運輸總局。西南運輸處全稱“軍事委員會西南進出口物資運輸總經理處”,對外又稱西南運輸公司,是直屬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準軍事機構,是我國抗戰時期最大的官方運輸機關。1938年10月,廣州失守,西南運輸處遷駐昆明;主要辦理滇越和滇緬方面的國際運輸。
西南運輸處在中越交通中斷後,開始全力經營滇緬公路。西南運輸總處遷雲南後,其附屬機構不斷增加,先後成立了運輸人員訓練所、運輸事務所及滇緬路醫院、遮芒診療所、汽車修造總廠、騰衝馱運管理所、汽車大隊、各倉等。在西南運輸處最鼎盛的時候,車輛多達3300餘輛。由於西南運輸處屬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工產品是其輸入的最主要物資;其次是航空委員會的汽油以及其他物資,而輸出的則主要是以易貨形式償還美、英等國的鎢砂、桐油等。西南運輸處經辦滇緬路運輸期間,經滇緬公路出口物資主要有鎢砂9000噸、錫4250噸及少量銻塊、桐油6600噸及少量豬鬃等;共約2萬噸。正是由於這些農礦產品的不斷輸出,才使外援軍火物資不斷運入。
在滇緬公路運輸的前期,西南運輸處對該路的經營占有壟斷的地位。滇越運輸線的中斷、滇緬公路重開後,大量運輸機構和車輛集中到此,西南運輸處獨家經營的局面已不復存在。西南運輸處本身由於機構過於龐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運輸中私帶客貨成風,車隊紀律差,管理層內部也勾心鬥角,甚至公開責難,主要負責人宋子良於1940年秋離職前往美國,管理顯得更加混亂。這種情況引起了軍事委員會的注意,因此,蔣介石乃派俞飛鵬前往調查、整頓。1941年11月,西南運輸處被撤消,滇緬國際運輸業務和管理移交給中緬運輸總局。
滇緬公路(公路)
中緬運輸總局於1941年11月1日在昆明成立,俞飛鵬任局長。它基本是由西南運輸處的班底改組縮編而來,主要任務是搶運兵工器材。該局機構較為精簡,經營也更單純,再加以滇緬公路沿線新建運輸調度專用電台十五部,俞飛鵬又以後勤部部長兼運輸統制局參謀長的身份來擔任局長;改變了指揮調度不靈的局面,其營運狀況得到相當改善;後因1942年5月日軍攻占緬甸,中緬運輸線中斷而被撤銷;6月改組為滇緬公路運輸局,機構大為緊縮,由葛津任局長。
滇緬公路(公路)
除了西南運輸處和中緬運輸總局之外,在滇緬公路經營運輸的機構還很多,其中既有官方出資興辦,也有私家商車。據1941年12月統計,在滇緬路近千公里的運輸線上,共行駛中國軍、公、商車7852輛(不包括國外商車) ,計軍車3116輛,公車2201輛,商車2263輛。
1939年2月7日,南僑總會公布《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通告(第六號)——徵募汽車修機駛機人員回國服務》。公告提出希望有專門技能的僑胞向各處華僑籌賑會或者分支各會報名。

運輸數據

1938年12月,西南運輸處主任宋子良“由仰光親自押運第一批重要軍品,經臘戌沿滇緬公路抵達昆明,此即為滇緬公路運輸第一次”。戰爭爆發前,滇緬公路每月的運輸量僅為200噸,而同期的法屬印支線路則為1.25萬噸。
1939年9月,歐戰爆發,日本趁機向南洋擴張,美國國會隨即修訂了《中立法案》,準許中國購買軍用物資,由此,美國的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經滇緬公路運入中國。據統計,從1939年到1940年6月間,滇緬公路月運入的軍用物資已暴漲至1萬噸。
1940年6月,滇越鐵路斬斷後,滇緬公路成為中國聯繫盟國的唯一陸上通道,運輸更加繁忙。1941年全年,通過滇緬路運入的軍用物資及其他各類物資的數量,達13.2萬多噸。1941年11月的運輸量最高,達到1.75萬噸,成為滇緬公路開通以來的最高運輸紀錄。
滇緬公路滇緬公路
1940年,日軍在越南河內設立了“滇緬路封鎖委員會”,調集100多架飛機,集中轟炸滇緬公路的主要橋樑。從1940年10月至1941年2月,日軍出動飛機400架次,重點轟炸瀾滄江上的功果橋和怒江上的惠通橋,功果橋遭到16次轟炸,惠通橋被炸6次。直至1942年5月日軍占領滇西時為止,除英國曾封鎖滇緬公路3個月以外,滇緬公路無法通車的時間,總共只有13天10小時又15分鐘。
據不完全統計,通過滇緬公路(含1945年初修通並與之相連的中印公路)運進的軍用、民用物資達77萬餘噸,進口和駛進汽車1萬多輛。整個抗戰期間,滇緬公路共輸入戰略物資近50萬噸,援華物資以美國的為主,物資主要包括汽油、槍彈、輪胎、汽車、麵粉、醫療器械及藥品等。

價值意義

第一,從戰略意義上看,滇緬公路在抗戰初期搶築成功,對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妄想是一個有力的回擊,而對於中國來說,滇緬路成了維繫中國和東南亞兩大戰區的紐帶,大批援華物資源源不斷運入中國,打破了日軍的封鎖戰略。
滇緬公路滇緬公路
第二,滇緬公路被譽為“抗戰輸血管”,從物資上給抗戰巨大的支持。據統計,縝緬公路貨量1939年為27980噸,1940年為61934噸,1941年為132193噸。在運入外國援華物資的同時,也輸出了大量英美所急需的作為償還物資的鎢、銅、錫等有色金屬及桐油等物資,支持了英美的反法西斯鬥爭。
第三,滇緬公路的迅速建成有利於後方民族工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戰時交通狀況的改善使得內遷的工廠迅速恢復了生產。因此,滇緬公路為中國抗戰的勝利奠定了有力的物資基礎。
第四,滇緬公路的修築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的信心和決心。中國人民在缺乏先進工具的情況下在短短九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一項連英美專家都認為不可能完成的偉大工程,在當時嚴重失利的抗戰形勢下,這對於國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也使世界充分認識到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

發行郵票

8月30日是滇緬公路通車80周年紀念日。《滇緬公路通車80周年紀念郵冊》當日在滇西抗戰主戰場之一的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首發,百餘件珍貴歷史文物同時向公眾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