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茶藨子

滇中茶藨子,為虎耳草科落葉直立灌木,高1~2米,枝粗壯,小枝灰褐色或灰紫褐色,平滑,皮常剝裂,稀不裂。生於山麓或林緣,海拔3000米以下。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北部)、西藏(東部至西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滇中茶藨子
  • 拉丁學名:Ribes soulieanum Janczewski
  • :植物界
  • 虎耳草科
  • :茶藨子屬
  • 分布區域:雲南、西藏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品種差異,

形態特徵

落葉直立灌木,高1-2米;枝粗壯,小枝灰褐色或灰紫褐色,平滑,皮常剝裂,稀不裂,幼時淺褐色,無毛或微具柔毛,毛迅速脫落,無刺;芽卵圓形,甚小,具數枚褐色鱗片,外面被短柔毛.葉近圓形,長4-7厘米,寬4.5-8厘米,基部心臟形,上面暗綠色,無柔毛,稀具稀疏腺毛,下面色淺,沿葉脈具短柔毛,常3,稀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先端短漸尖或急尖,頂生裂片稍長於側生裂片,邊緣具粗銳重鋸齒,並雜以單鋸齒;葉柄長4-6厘米,幼時微具短柔毛,老時脫落,近基部有少數長腺毛。
花兩性,開花時直徑5-7毫米;總狀花序長4-6厘米,初開展後下垂,具花15-25朵,花朵排列緊密;花序軸和花梗被短柔毛;花梗短,長0.5-2毫米;苞片披針形,長3-5毫米,寬0.5-1.5毫米,先端急尖至短漸尖,兩面微具短柔毛,邊緣有時疏生短腺毛,小苞片不發達或無;花萼紫紅色,外面無毛;萼筒鐘形,長2-3毫米,寬2.5-4毫米;萼片卵狀舌形,長2-3.5毫米,寬1-2毫米,先端圓鈍,稀微凹陷,邊緣無睫毛,反折;花瓣直立,近菱形或菱狀圓形,長1-2毫米,寬0.8-1.5毫米,先端圓鈍,紅色,下面無突出體;雄蕊稍短或與花瓣近等長,著生在與花瓣同一水平上,花絲絲狀,花葯圓形或近圓形,先端圓鈍而微凹陷,無蜜腺;子房倒橢圓形,無毛;花柱長於雄蕊,先端2淺裂。果實球形,直徑6-8毫米,紅色,無毛。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麓或林緣。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西北部)、西藏(東部至西南部)。

品種差異

此種和曲萼茶藨子 R. griffithii Hook. f. et Thoms. 近緣,歷來兩者混淆不清,鑑定混亂。作者從法國巴黎借到了滇中茶藨子的主模式標本(R. P., Soulie no. 1409, 花枝),並依據西藏中草藥普查隊從西藏吉隆地區所采的果枝標本相對照,發現此兩種可以區分。曲萼茶藨子花序長大,長7-15厘米,具10-20朵疏鬆排列的花朵;苞片形狀變異大,卵圓形、舌形至披針形,長5-7毫米,具發達的小苞片,花葯卵圓形或長卵圓形,先端急尖,具蜜腺;子房近圓形。滇中茶藨子的花序短小,長僅4-6厘米,具15-25朵緊密排列的花朵;苞片較小,披針形,長3-5毫米,小苞片不發達或無;花葯圓形或近圓形,先端圓鈍而微凹,無蜜腺;子房倒橢圓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