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麓

山麓

山麓是構成山地三大要素之一,指山坡和周圍平地明顯的交線或山坡和周圍平地之間的過渡帶。在山麓地帶一般有較厚的松 散沉積物覆蓋,覆蓋物大多來源於山坡,並且和山坡的各次剝蝕作用能夠對應起來,所 以研究這些沉積物的分層、時代和成因類型,對恢復山地的成因和發展歷史是極其重要 的。山麓的平面曲直形態輪廓是解釋構造的重要標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麓
  • 外文名:piedmont
  • 定義:山坡和周圍平地相接的部分
  • 出處:酈道元《水經注·泗水》
  • 引申:山麓帶、山麓平原、山麓冰川
  • 漢語拼音:shān lù
簡介,山麓帶,山麓平原,山麓冰川,

簡介

山麓(shān lù):山坡和周圍平地相接的部分為山麓。
出處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泗水》:“今彭城南有項羽涼馬台。台之西南山麓上,即其冢也。”
唐·柳宗元 《零陵三亭記》:“ 零陵縣 東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塗。”
清·唐孫華 《偕同年游西涇次友人韻》:“東山多市廛,往往背山麓。”
許地山 《女兒心》:“她沒力量攀住草木,一任雙腳滑溜下去,直到山麓。”
山麓帶
山麓帶:山坡與周圍平地相接的部分。這一地形的轉折線常常是一個過渡的地帶。它常為厚層的鬆散沉積物所覆蓋,被稱為山麓帶。在雲南蒼山神摩就有一個曾被徐霞客寫入《徐霞客遊記》的山麓。

山麓帶

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山麓帶的特點也不同。
山麓帶在日本相當於本州中部的常綠闊葉林(lawisilvae),其上限海拔約700米,大體上和1—2月份平均氣溫0℃的等溫線相一致,它和山嶽地帶的夏綠林帶相接續。在日本本州以南因為氣候溫暖常可看到南方系統的生物,但由於農業開發使農耕地和村落等發展起來,所以生物區系比山嶽地帶要少。
例如,在高寒地帶,山麓往往為滾石或冰雪所覆蓋,景象荒寒。在溫帶,山麓帶或泉水露頭,溪流匯集;或田疇梯布,植被繁茂。山麓帶從上到下,鬆散堆積物逐漸加厚,根據堆積物各層的成分、結構、時代、成因、往往能推斷山嶽的歷史。
安第斯山脈的山麓與亞馬孫平原接壤,其山麓自然帶為熱帶雨林帶。隨著海拔的升高,山脈溫度逐漸降低,自然帶緩緩改變,至暖溫帶灌木林地。于海拔3000~4500米處,分布自然帶為寒溫帶草原。4500米以上自然帶為寒帶,有大量積雪。

山麓平原

山麓平原(piedmontplain)是位於山區至平原的過渡地帶,由一系列洪積扇或沖洪積扇發展形成的平原。根據成因又可分為洪積平原或沖洪積平原。西班牙語稱山麓洪積平原為bahada或bajada。
山麓平原又稱山前夷平面(piedmontgradedsurface)。山麓地帶受長期的片狀水流沖刷和重力崩落作用,山坡逐漸後退而形成的山麓剝蝕面,簡稱山麓面,又稱山足剝蝕面,簡稱山足面。許多山麓剝蝕面連線後形成的廣大平原,稱山麓剝蝕平原。這種夷平面形成的論點稱山麓剝蝕平原學說。它強調山坡始終山麓剝蝕面保持陡峭,平行後退,山麓剝蝕面逐漸擴大而使整個山地夷平。在山麓剝蝕面擴展過程中,殘留著下凹坡形,陡峭的孤丘突露于山麓剝蝕平原上,稱島狀山。中國內蒙古高原、柴達木盆地邊緣可以看到典型的山麓剝蝕面及山麓剝蝕平原地貌。

山麓冰川

山嶽冰川的一種。往往由多條山谷冰川向山麓作扇形伸展,相互連線而成。為介于山岳冰川和大陸冰川之間的一種類型。
如北美洲阿拉斯加的馬拉斯庇那冰川。山麓冰川往往是幾條山谷冰川從山地流出,在山麓地區擴展、相互連線而成一片寬闊的冰原,運動速度很慢,分布亦不受下伏地形限制。當山谷冰川從山地流出,在山麓帶擴展或匯合成一片廣闊的冰原,叫山麓冰川。阿拉斯加在太平洋沿岸就有許多山麓冰川,最著名的是馬拉斯平冰川,馬拉斯平冰川目前處於退縮階段,冰面多冰磧,生長著雲杉白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