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旭陽

溫旭陽

他曾拜謁孫中山,詳陳救國之道;他毅然加入共產黨,領導家鄉人民誓死抗爭;他站在刑場上,也不忘激發民眾奮起反抗的鬥志。他就是曾任洛寧地下黨組織負責人的溫旭陽。

基本介紹

  • 本名:溫旭陽
  • 別稱:朝陽
  • 字號:旭出
  • 所處時代:民主革命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底張鄉柴窯村
  • 出生時間:1890年12月
  • 去世時間:1936年4月6日
  • 主要成就:革命烈士
投身革命 宣傳革命思想
溫旭陽烈士就以處溫旭陽烈士就以處
溫旭陽,字旭出,又名朝陽,1890年12月出生於洛寧縣底張鄉柴窯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早年就讀於洛寧縣立高小,畢業後在鄉村國小任教。五四運動前後,風華正茂的溫旭陽很快接受了新思想,他立志投身革命。
為尋求革命真理,1918年春,溫旭陽毅然放棄學業,赴上海拜謁孫中山。他開誠布公,詳陳救國之道,深受孫中山的賞識。孫中山特意饋贈他一支毛筆和一個墨盒以示器重。
回到洛寧後,溫旭陽積極宣傳民主革命思想。根據孫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他籌建“農民自治會”,反抗軍閥劣紳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
1920年冬,豫西大旱,農民紛紛逃荒。為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溫旭陽向士紳曹恩祖借了450多塊銀元,分給災民,大家無不感動。
1925年,為配合北伐,溫旭陽在家鄉正式成立“農民自治會”,帶領農民與土豪劣紳展開鬥爭。“農民自治會”還在草廟嶺一帶伏擊劉振華的鎮嵩軍,繳獲大量槍械馬匹,農民武裝得到壯大。同年,馮玉祥率軍過潼關入河南。溫旭陽作為農民代表建言獻策,得到馮玉祥首肯。之後,在溫旭陽的建議下,馮玉祥撤換原縣長毛迪康,起用左派人士梁炳鱗為洛寧縣縣長。
1926年,溫旭陽加入國民黨,後受國民黨河南省黨部委派,返回家鄉洛寧和李宗白一道組織成立國民黨洛寧縣黨部,任執政委員兼農工部部長。隨後,溫旭陽先後開辦黨務訓練班、中山主義講習班,宣傳革命思想及蘇聯十月革命勝利的意義。在溫旭陽等人的領導下,洛寧的民主革命事業開展得轟轟烈烈。
興辦學校 反抗白色恐怖
由於蔣汪逆流竊取革命果實,國民革命以失敗告終。國民黨反動派借清黨之機大肆迫害革命人士。在反動派的血腥鎮壓之下,縣長梁炳麟被撤換,遭通緝的溫旭陽、李宗白被迫離開洛寧。大革命失敗使溫旭陽認識到:要取得中國革命徹底勝利,唯有依靠中國共產黨,開展武裝鬥爭。
脫離國民黨後,溫旭陽四處尋找共產黨組織。在形勢極其嚴峻的情況下,他先後奔波于山西、開封等地開展革命活動。後來,溫旭陽回到家鄉洛寧假借傳教,深入農家、學校宣傳革命,號召農民反對獨裁統治。
1932年4月,李宗白從上海歸來,擬在洛寧、宜陽建立豫陝邊區蘇維埃革命根據地。在李宗白介紹下,溫旭陽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溫旭陽積極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組建農民武裝,開展以抗苛捐雜稅為中心的鬥爭。他曾率領400餘名農民包圍洛寧縣城,迫使縣長簽訂“城下之盟”,取消苛捐雜稅,使稅吏不敢輕易到洛寧西南地區要糧款。
後來,由於叛徒出賣,李宗白再度離開洛寧,溫旭陽成為洛寧地下黨的實際負責人。據中共洛寧縣委黨史研究室工作人員張治斌介紹,溫旭陽根據鬥爭形勢,把工作中心放在興辦學校上,藉此宣揚馬列主義。
為創辦明恥國小,溫旭陽把自己的房院騰出作校舍,把農田賣掉籌集經費。在溫旭陽的號召下,來校的學生最多時超過100人。溫旭陽在洛寧奏響反抗蔣介石白色恐怖的時代強音。
為革命獻身 雖死猶生
1934年,溫旭陽在柴窯、黃村、東南村、張凹等地紛紛建立起黨支部,中共南山區委隨之成立。同時,溫旭陽積極發動民眾,組建農民會、讀書會、救國會、互濟會等團體。
1935年春,紅軍徐海東部途經豫西。為消滅盤踞在熊耳山一帶的國民黨反動武裝,溫旭陽派人前往洛欒邊境匯報情況。因紅軍西進,溫旭陽只好前往陝西洛南見徐海東,匯報洛寧黨組織活動情況。
1936年春,反動當局進一步加緊對根據地的圍剿。然而,溫旭陽不顧個人安危,仍堅持在明恥國小教書。4月6日拂曉,國民黨保全團包圍了明恥學校,溫旭陽被捕。臨刑前,溫旭陽高聲吟誦詩句:“濁酒不消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溫旭陽不愧為無產階級戰士,雖死猶生。”採訪結束時,張治斌深情地說。
記者 王子君 特約記者 高文治/文 記者 潘郁/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