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張鄉

底張鄉

底張鄉位於洛寧縣城西南19公里處,北依洛河與長水鄉隔河相望,耕地3.4萬畝。底張鄉山、澗、川皆備,整體地貌為“七山二澗一分川”。是河南省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是李翔梧、溫旭陽等革命先烈的故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底張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
  • 下轄地區:底張村、古村等
  • 政府駐地:底張村
  • 電話區號:0379
  • 郵政區碼:471700
  • 面積:121平方公里
  • 人口:2萬
  • 方言:洛寧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豫C
鄉鎮簡介,行政轄區,轄區代碼,歷史沿革,人口數據,產業結構,基礎建設,新農村建設,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特色產業,基礎設施,

鄉鎮簡介

底張鄉位於洛寧縣城西南19公里處,北依洛河長水鄉隔河相望,南依熊耳山欒川縣接壤,西與興華鄉相連,東接西山底鄉。該鄉轄29個行政村,88個自然村,該鄉行政區域面積121平方公里,耕地3.4萬畝。
底張鄉
2007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20160萬元, 比上年增長72.4.8%;農村集體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比上年增長92.4%;鄉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43.22萬元,比上年增長78.76%;農民人均純收入3642元,比上年增加763元。2007年度,獲縣委、縣政府授予的“績效考核先進單位”、“新農村建設特別貢獻獎”、“財稅貢獻獎”、“爭先創優獎”等多個獎項。

行政轄區

下轄底張村、西磨頭、東磨頭、古村、廟溝、禮村、劉營、寨根、曲陽、侯峪、蘇村、黃村、柴窯、草廟嶺、通天溝、南村、北安溝、南安溝、大陽、北張窪、下高、中高、上高、鹽池、馬營、小店、中溝、石井頭、西嶺29個行政村。

轄區代碼

410328213:~200底張村 ~201西么頭村 ~202古村 ~203廟溝村 ~204禮村 ~205劉營村 ~206東么頭村 ~207西寨根村 ~208曲陽村 ~209侯峪村 ~210蘇村 ~211黃村 ~212柴窯村 ~213草廟嶺村 ~214通天溝村 ~215東南村 ~216北安溝村 ~217南安溝村 ~218大陽村 ~219北張窪村 ~220下高村 ~221中高村 ~222上高村 ~223鹽池村 ~224馬營村 ~225小店村 ~226中溝村 ~227石井頭村 ~228西嶺村

歷史沿革

1958年屬興華公社,1971年析設底張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136.8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底張、東磨頭、西磨頭、古村、廟溝、禮村、劉營、小店、石井頭、中溝、北張凹、北安溝、南安溝、大陽、下高村、中高村、上高村、鹽池、馬營山、西寨根、東南村、同田溝、草廟嶺、柴窯、黃村、蘇村、曲陽、侯峪28個行政村。
底張鄉底張鄉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0707

10870

9837
家庭戶戶數
5248
家庭戶總人口(總)
20701
家庭戶男
10864
家庭戶女
9837
0-14歲(總)
5907
0-14歲男
3030
0-14歲女
2877
15-64歲(總)
13627
15-64歲男
7282
15-64歲女
6345
65歲及以上(總)
1173
65歲及以上男
558
65歲及以上女
61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0084

產業結構

底張鄉山、澗、川皆備,整體地貌為 “七山二澗一分川”。是河南省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是李翔梧、溫旭陽等革命先烈的故鄉。境內自然資源充足,特別是金、銀、銅、鐵、鉛等儲量豐富,尤以鐵、金礦為主,且品位較高,據技術部門探測鐵礦資源儲量達368萬噸。
底張鄉底張鄉
同時境內林木資源豐富,木材蓄積量達2000萬立方米。2000年以來,底張鄉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採取政策引導,增加科技含量等措施,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帶領老區人民走出了一條以菸葉生產為主導,工礦業發展為支撐,林果業、畜牧業、勞務經濟等產業齊頭並進的發展路子。
菸葉面積由2002年的不足1000畝,發展到2007年的4500畝;招商引資由2003年350萬元遞增到2007年2000萬元。勞務輸出2006年輸出人員已達7300餘人次,勞務收入達3500餘萬元,比2003年勞務收入1400餘萬元增長了兩倍;全鄉各類養殖廠達20餘個,其中千頭養豬場1個,百頭以上養豬場5個。以植桑養蠶為主的蘇村植桑面積達200 畝,年產蠶繭20噸。全鄉香菇種植戶達190餘戶,年種植香菇280餘萬袋。2006年全鄉財政收入達192萬元,國內生產總值達10991萬元。

基礎建設

2002年以小城鎮建設為契機,加大鎮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70餘萬元,先後完成了110間上下兩層街道門面房建設及街道綠化、亮化、美化和專業市場建設;投資近400餘萬元,修建學校21所,使全鄉2900餘名在校師生的教學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投資850餘萬元,鋪築水泥路40餘公里,使全鄉28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油路;投資80餘萬元對鄉機關進行了改建,改善了鄉機關面貌。投資30餘萬元,對鄉衛生院進行了再建設,配備了設備。同時開通閉路電視,閉路電視入戶率達65%,民眾的生產、生活及居住條件明顯改善。底張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先後多次被授予市級、縣級民營經濟先進鄉、招商引資工作先進鄉、菸葉生產工作先進鄉、財政稅收先進鄉、平安建設先進鄉,2006年被中共洛陽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7年被省委、市委分別授予全省“五個好”基層黨委、全市“五個好”基層黨委。
底張鄉底張鄉
2007年,投資90萬元,擴建煙站綜合樓(建築面積990平方米);投資96萬元,完成東南村1.8公里路面硬化和底張至廟溝“村村通”工程(5.5公里);投資87萬元,開工建設橋樑3座(鹽池村50米橋1座、20米橋1座,西嶺村17米橋1座);涉及6個村的土地綜合治理項目完成投資800多萬元,整理土地1.8平方公里,修築混凝土路7.5公里;投資67萬元,開工建設北張窪村煙水配套工程(受益面積43.33公頃);投資60餘萬元,開工建設上高村引水灌溉工程;建成人畜飲水工程3處。

新農村建設

古村村新農村建設經驗受到省、市領導充分肯定,外地120個參觀團到該村參觀學習。禮村(重點整治村)累計投入資金55萬餘元,建成社區服務中心樓(2層7間),拆除破舊土房14間(300多平方米),硬化村內道路3100米,粉刷塗白牆壁2580平方米,綠化村內道路800米,整修排污渠道500米,建成戶用沼氣池100座。農戶新建樓房18座。全鄉建成農家超市19個(總建築面積760平方米)、沼氣池1161座,完成“一池三改”350座。各村建立衛生保潔制度,共安排衛生保潔人員97名,定期打掃衛生。縣委、縣政府授予該鄉“新農村建設特別貢獻獎”。

社會事業

全鄉20041口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除長期在外務工人員,參合率達到100%。計畫生育統計符合率達10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0以內。投資9萬元,建成鄉中學生食堂(5間,170平方米),改善了學生就餐條件。落實農村低保對象771人,發放低保金27.7萬元;救助孤兒16名,發放救助金1.5萬元。投資30萬元擴建鄉敬老院,集中供養的五保老人生活條件全面改善;全鄉五保老人每月每人80元補貼全部發放到位。

經濟發展

 底張鄉境內自然資源充足,特別是金、銀、銅、鐵、等儲量豐富,尤以鐵、金礦為主,且品位較高,據技術部門探測鐵礦資源儲量達368萬噸,同時境內林木資源豐富,木材蓄積量達2000萬立方米。底張鄉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採取政策引導,增加科技含量等措施,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帶領老區人民走出了一條以菸葉生產為主導,工礦業發展為支撐,林果業、畜牧業、勞務經濟等產業齊頭並進的發展路子。 底張鄉菸葉面積由2002年的不足1000畝,發展到2007年的4500畝;招商引資由2003年350萬元遞增到2007年2000萬元。勞務輸出2006年輸出人員已達7300餘人次,勞務收入達3500餘萬元。比2003年勞務收入1400餘萬元增長了兩倍;全鄉各類養殖廠達20餘個,其中千頭養豬場1個,百頭以上養豬場5個。以植桑養蠶為主的蘇村植桑面積達200 畝,年產蠶繭20噸。全鄉香菇種植戶達190餘戶,年種植香菇280餘萬袋。2006年全鄉財政收入達192萬元,國內生產總值達10991萬元。
底張鄉底張鄉
底張鄉以菸葉、香菇、畜牧為支柱,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擴大種植面積,通過幾年的努力,使我鄉的菸葉生產由種煙小鄉向中等鄉邁進,實現“香菇生產第一鄉”。2004年實現菸葉種植4000畝,種植香菇100萬袋,預計財政收入達13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1550元,2005年種植田面積5000畝,香菇達150萬袋,預計財政收入達15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1660元。
底張鄉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在加強原有企業管理的同時,強化企業改革,狠抓內部改制,以大陽、禮村養雞廠、磚廠、旋木廠為龍頭,促進再建項目進度,今年新增劉營爐料再生廠、鹽池選銅廠等快速建成投產,增加企業總量,拓寬企業發展規模,增加經濟效益,強力推進鄉域經濟發展步伐。

特色產業

穀殼、秸桿轉化飼料產業
穀殼、秸桿轉化飼料產業是利用生物工程高新技術,對穀殼、秸桿等農業廢棄物進行處理後轉化的飼料。該飼料是通過一種生產成本低、操作簡便的多功能微生物菌群作用於穀殼秸稈而製得的。該項目所生產的飼料,與過去的氨化飼料、鹼化飼料和微貯飼料有明顯的區別,經濟價值高,市場前景很好。不僅能使農作物秸桿合理使用,增加農民收入,減少因焚燒秸桿而造成的污染,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300萬元,實現利稅630萬元。
底張鄉
仁用杏系列產品深加工產業
洛寧縣底張鄉位於豫西山區,屬於暖溫帶濕潤半乾旱的季風性氣候,土壤地偏軟,土層較厚,日照時間長,非常適應果品生長。仁用杏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食用品,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食品結構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食品工業使用天然資源做為深加工原料已成必然趨勢。該項目是對食用杏進行深加工,生產食用杏製品、果汁、果脯、杏仁等產品。銷售收入2000萬元,利稅500萬元。投資利潤率20%。
底張鄉楊木深加工產業
底張鄉現有楊木豐產林49萬,周邊鄉、村楊木種植面積近幾年來逐步擴大,同時,楊木深加工產品屬初級產品,市場履蓋面大,可出口創匯。小徑木削片制方機系由切削刀盤組成的主機、自動對中機構、進出料裝置和控制系統等組成,對中機構可按照原木的外型自動確定原木加工定位中心,實現原木自動進給,並保證削制出加工精度合格的木方與工藝品片。同時,還可根據市場需求,生產加工各種壓縮板、磁針合板、加厚膠合板等板材。年產值1.8億元,利稅1900萬元。
底張鄉礦產資源開發產業
馮家窪鐵礦位於洛寧縣底張鄉境內,總面積19.52平方公里,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已委託河南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對該區域實施了詳細勘探,並對其中分布在寺院溝的13處異常進行電、磁法密探共完成磁測點12170個,檢查站458個,激電測探點158個,檢查點5個,地質觀測點35處,估算了鐵礦資源量為368萬噸,另外,還調查了銅、鉛、鋅及金、銀等其它多金屬礦點6處,且有一定儲量,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該項目是對礦產進行開採、加工,生產鐵精粉、金精粉等各種金屬精粉,提高產品附加值。年總產值6270萬元,安排社會勞動力300餘人。
洛寧縣底張鄉菌類種植業
底張鄉菌類種植業位於南安溝村,依託本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食用菌資源,培育出天然品質的香菇、羊肚菌等菌類佳品。
洛寧縣底張鄉小白特產乾貨鋪
洛寧縣小白特產乾貨鋪位於底張鄉底張村,在洛寧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的培訓和支持下,於2018年在淘寶平台註冊成功。目前經營的有:香菇、羊肚菌、蜂蜜、柿餅、粉條、蘋果、金珠沙梨等農副產品。
底張鄉地處伏牛山脈北麓自身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山上自然野生的珍貴藥材和食用農特產更是多不勝數,鄉鎮的農民主要以農作物、林、果、牧等種植業為主。由於缺乏相應的銷售渠道,很多時候都是等著小販來回收。在網際網路+覆蓋全球的當下,藉助電商平台的優勢,將更多家鄉的農副食用品,銷往全國各地。

基礎設施

底張鄉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全鄉28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油路,同時開通閉路電視,閉路電視入戶率達65%,民眾的生產、生活及居住條件明顯改善。底張鄉交通便利,環境優越,經濟總量正在不斷增長,各個行業、各個產業都在迅猛發展,並處在增長關鍵時期。
古村村位於底張鄉西北部,距縣城l9公里,全村轄4個居民組、273戶、1073口人,耕地面積1032畝。現有4個黨小組,黨員26名。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村支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把農村支部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以加強支部建設促進新農村建設,以新農村建設推動全村經濟發展,形成了以爭創一類支部為目標的村容村貌整治高潮。全村共硬化村內道路4200米,新建沼氣池1 00個,垃圾池2個,建成了面積33 0平方米社區服務中心。全村1 00多戶建設了衛生廁所,修建了沼氣池,90%7通了有線電視,80%戶通了電話,村容村貌和農民民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
2002年以小城鎮建設為契機,加大鎮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70餘萬元,先後完成了110間上下兩層街道門面房建設及街道綠化、亮化、美化和專業市場建設;投資近400餘萬元,修建學校21所,使全鄉2900餘名在校師生的教學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投資850餘萬元,鋪築水泥路40餘公里,使全鄉28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油路;投資80餘萬元對鄉機關進行了改建,改善了鄉機關面貌。底張鄉投資30餘萬元,對鄉衛生院進行了再建設,配備了設備。同時開通閉路電視,閉路電視入戶率達65%,民眾的生產、生活及居住條件明顯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