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廷敬

溫廷敬(1869―1954),字丹銘,號止齋,筆名納庵,晚年自號堅白老人,出生於廣東大埔縣百侯鎮。是近現代粵東以至嶺南著名學者、文獻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廷敬
  • 出生日期:1869 
  • 逝世日期: 1954
  • 字號:字丹銘,號止齋
人物簡介,生平,著述部分,編校、輯佚部分,

人物簡介

溫廷敬(1868—1953),字丹銘,廣東大埔縣百侯鎮白羅村人。少年時聰穎勤學,識見過人。光緒十五年(1889)得廣東學政樊恭熙賞識,錄為博士弟子員(俗稱秀才)。其時學子多攻讀帖括之學,而他獨致力經史互證,無意科名顯世。旋進潮州韓山書院,從院長溫仲和游,為學益進。後值丘逢甲在汕頭創辦嶺東同文學堂,仲和、廷敬均受聘為教習,他主講中國歷史,以經世致用之學教導學生。在其教導之下,成就卓著的有潮安饒諤、興寧饒景華等。
光緒二十八年(1902)何壽朋在汕頭創辦《嶺東日報》,聘他為主筆,有順德人黃節在上海國學保存會刊行其所撰《廣東鄉土歷史教科書》,於客家及福老語系多有謬解,他乃撰文舉實駁正。後復與鄒魯、丘逢甲、饒芙蓉諸人桴鼓相應,發起組織客家源流調查會,並呈請廣東提學使飭令更正,或禁止刊行,此事遂引起各地客屬學者關注,客家源流問題竟成為一門專門學問。著名學者羅香林(興寧人,《客家源流討論》作者)著文稱:“客家源流問題之成為學者專業,溫廷敬及丘逢甲、鄒魯均與有力焉。”
他一生曾四次參加編修地方志:民國17年至民國32年(1928—1943)間,以總纂職編《大埔縣誌》三十九卷;民國19年至民國24年間,以廣東通志館總纂職主持全館工作。後鄒魯任通志館長時,他任通志館主任兼編纂《廣東通志列傳》自周至唐部分四卷,宋、元、明部分基本定稿,清代部分則纂成初稿;又與鄒魯一起編纂成《廣東通志》(存手稿)。民國35年,還任《潮州志》編纂顧問,編《明季潮州忠逸傳》六卷。
他除致力省、縣誌之修纂外,復悉心研究殷周吉金文字,擇其可與經史互證者,詳為闡釋,著《經史星文證補》一書,分載於《廣州學報》。又以新志有民族門類而勘析《元和姓纂》,著為《元和姓纂證補》一書。其於詩文,亦造詣甚深,有《茶陽三家文鈔》、《弘覺師詩文鈔》及《潮州詩萃》等編輯校訂本存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職於廣東省文史館,1953年病逝於廣州,享年85歲。

生平

幼聰慧,受到良好親職教育,9歲讀《五經》,年弱冠即以詩文名。參加舉人考試,以意外未被錄取。中日甲午戰後,積極擁護變法維新,鑽研西學西政,發表多篇鼓吹民主政治與抨擊時政論著。1902年(光緒28年)與丘逢甲等師友在汕頭創辦嶺東同文學堂,開粵東新學先聲。在汕兼領《嶺東日報》筆政。1905年美國迫害華工,學堂師生召開大會聲討,溫氏慷慨激昂演說,當局欲加追究,為免連累學堂,辭職離汕,赴廣西優級師範任教,轉任惠潮嘉師範首任校長、廣東高等師範講師及潮州金山中學等校教師。1909年(宣統元年)赴吉林任該省調查局編輯科長,次年因事辭歸。1913年(民國2年)主持汕頭《公言日報》筆政,不滿報社獻媚政府而憤然離去。
此後專心學術研究及地方文獻緝編。1928年任設在汕頭的大埔縣修志館總纂,成大埔新志初稿。1930年後,兩度任廣東通志館總纂,第二次且為館主任,親自負責人物誌,經數年,完成唐以前部分,宋元明部分基本寫就。此時期中山大學授予名譽教授,聘為文史研究所導師、碩士委員會委員。抗戰爆發,志館停辦,遂返汕。
抗戰勝利後,在汕頭被聘為《潮州志》顧問,並負責撰寫人物誌部分。志稿已完成,可惜後來被潮州志館遺失。晚年生活窘迫,又患眼疾,但仍未忘編著史志。1954年於汕頭逝世。
生平編著極為宏富,已刊未刊,共近70種,主要者如後。

著述部分

《補讀書樓文集》十六卷 稿本未刊六冊
本集為作者自編定,選自清光緒末至民國初期所作之文章,除散佚外,就所存者選十之四、五,包括各體文章,共一百三十篇。
《補讀書樓駢文》 稿本未刊一冊
本集為作者自編定駢體文之結集,收入《馬班優劣論》、《估客行序》、《潮州名媛集序》、《潮州詩文萃征鄉先哲遺集啟》等共八篇。
《三十須臾吟館詩集》六卷續集一卷 稿本未刊四冊
本詩集收入作者一九一六年至一九三六年間所作各體詩歌,約七百餘首。鼎革後,作者目睹軍閥混戰,國家凋殘,民生憔悴之慘狀,感受殊深,激發為詩歌,故集中多憂國憂民之作。
《亂離集》一卷 稿本未刊一冊
本集作者編定,所收諸詩是抗日戰爭避難滬濱時所作,共古近體詩一百餘首。
《亂離續集》一卷 稿本未刊一冊
《止齋七言古詩抄》上下卷 稿本未刊一冊
此為作者選自歷年所作七言古詩,共七十九首,略可見所遭之時世也。
《羊城集》上、下卷 稿本未刊二冊
作者自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三六年,約二十年間曾七度往羊城,每次有不同感觸,必抒發為詩篇,留下當時歷史痕跡。
《滄海一廛詩草》一卷 稿本未刊一冊
此集為抗日勝利前後所作詩篇,主要紀錄作者晚年在敵偽淫威下之苦難生活。集中收入古近體詩共一百一十四首。
《居易樓詞》二卷 稿本未刊一冊
是書是作者抗日戰爭初期,避難滬濱所填詞之結集,共收入詞九十餘首。
《亂離詞》稿本未刊一冊
此為作者所填詞第二結集。因年老目眚,不能書寫,請人代筆,故所作不多,共收入詞三十餘首。
《滄海一廛詞草》 稿本未刊一冊
本集收入抗日勝利前後所填詞十餘首。
《經史金文證補》 稿本一冊 又《廣州學報》
抽印本《金文正郭訂釋》 稿本二冊
是書為著者研究郭沫若所著金文各書之後,對郭氏各書中,認為有錯誤者,輒提出不同之見解,著文辨正之,並對羅振玉、王國維、吳其昌等辨釋之有誤者,亦加糾正。
《重訂金文疑年表》 稿本未刊一冊
《續編金文疑年表》 稿本未刊一冊
《石鼓文證史訂釋》 稿本未刊一冊
《洛誥新解》 石印本一冊
《廣漢宋齋詩說》 稿本未刊一冊
本書為作者晚年目眚後之作。
《溫飛卿詩發微》 稿本已佚 中山大學語言文學專刊抽印本一冊
《抱殘樓藏書跋尾》 稿本未刊一冊
此書乃作者為藏書題跋手稿謄清保存,日久竟積成帙,自署《抱殘樓藏書跋尾》。

編校、輯佚部分

《廣東通志列傳》?自周至唐部分?四卷 中山大學印本 線裝四冊
《廣東宋元人物傳》五卷 稿本未刊二冊
《廣東明人物傳》 稿本未刊二冊
《明季潮州忠逸傳》六卷 補讀書廬印本二冊
凡得正傳六十九人,附傳三十三,外篇十七人,附錄二人。保存明季吾潮忠臣逸士事跡之可靠資料。
《廣東清人物傳》 草稿未完成四冊
《潮州藝文志》八卷?缺卷八? 稿本未刊五冊
是書專志潮州歷代文人學士所撰,或有關潮州之著述。
《大埔金石志》 稿本一冊
《民國大埔縣誌》三十九卷 排印本十五冊
《徐氏汕頭一本堂族譜》十卷 排印本
《昌黎文錄》六卷 唐韓愈撰 唐海陽趙德編 重輯本未刊二冊
文錄原書六卷七十五篇,今已不傳。重輯本僅輯得五十三篇,距原本已得十之七八。
《許班王詩鈔》 明揭陽許國佐撰 編校本未刊一冊
原刊本已佚,僅存其侄孫登庸於康熙時搜輯而再刊本,蓋非完本矣。編選者據此本稍去其鄰於纖詭僻澀及應酬無深意者,選鈔為一編並序之。
《潮州詩萃》十五卷 稿本未刊二十五冊
是編所輯為吾粵潮州歷代詩歌之總匯。自唐歷宋、元、明至清末,詩人共四百三十六人,詩歌共六千五百三十六首。
《潮州文萃》?選鈔存散稿尚未整理成書?
此書在民初著手選輯,惜吾潮先哲詩文集多亡佚,一時未易告竣。僅輯得各體文章共七百五十餘篇(計有論辯7、序跋151、奏議97、贈序82、傳狀46、碑誌76、雜記24、碑記108、書啟88、哀祭46)。統觀所選各文,實為吾人閱讀、研究吾潮地方文獻有價值之資料。
《茶陽三家文鈔》六卷 清何如璋林達泉、邱晉昕撰 仿宋聚珍印本二冊
是書選輯清末吾潮人何如璋、林達泉、邱晉昕三家之文,匯成一編,以便讀者閱讀。
《潮州唐宋元詩文吉光集》四卷 稿本未刊二冊
此詩偈五十一首,文五十四首,奏議略六首,遺句四則。
《潮州名媛集》 稿本未刊一冊
選入吾潮自宋至清末女詩人廿一人,詩一百五十餘首,每人系以小傳,以便讀者欣賞及參考。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釋義》一卷 唐釋大顛撰 校正本一冊
據校者案語云:“明《晁氏寶文堂書目?釋典類》有大顛《心經註解》,又明《徐氏家藏書目?釋類》錄《心經》大顛注一卷。因知此書明代尚在人間,為保存鄉邦文獻,以見吾潮前代文化之真相,故為校正之。”本書除原釋義外,有校正記、傳及附錄等,以供參考。
《弘覺禪師詩文鈔》二卷 編校本未刊一冊
弘覺禪師道戶?耄?拍境攏??篤液?寮人。道?肷?當明季,濡染當時士大夫之風氣,其文盤郁處直迫昌黎,固明季所不可得也。編者取其所作選錄,分為詩文各一卷,以見其概。
《元和姓纂校補》四冊 稿本四冊 《廣州學報》本
《宮閨古藻集》五卷 稿本未刊二冊
本集輯自諸史、《玉台新詠》、《藝文類聚》,及雜見於他書者,依體類次,集為一篇,以存自周秦至隋女子文學之概,以備世之有志女學者閱覽參考之用。
《爾雅校議》為清乾隆劉玉麟撰,但原書散佚。此為校錄者得於攤肆,系采孫錄劉氏校本。廣雅書局刻《爾雅補註》殘本,僅寥寥六十四則。
《舊五代史校補》二十卷 宋薛居正等撰 稿本未刊九冊
《莫氏初訂持靜齋書目》四卷續一卷 莫友芝撰 校錄本未刊四冊
此莫氏為丁日昌藏書所著錄書目,復經溫氏重新校錄改正謬誤,並加必要案語。
《持靜齋善本書目》三卷 稿本未刊二冊
編釋者將丁日昌持靜齋收藏善本書,重新編定,析為三卷:卷一宋本、元本,卷二為明本,卷三為校本、抄本,並加以必要考釋及藏書有關掌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