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池鎮(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

湯池鎮(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

湯池鎮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在廬江縣西部,地處合肥、六安、安慶三市交界。距廬江縣城廬城鎮22公里,與桐城、舒城接壤。

湯池鎮面積達80平方公里,有人口4.77萬(201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湯池鎮
  • 外文名稱:Tangchi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
  • 下轄地區:湯池村、松元村、三沖村等
  • 政府駐地:玉泉路
  • 電話區號:0551
  • 郵政區碼:231511
  • 地理位置:廬江縣西部
  • 面積:80平方公里
  • 人口:4.77萬(2010年)
  • 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巢湖小片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紀念館、孔雀東南飛祠堂
  • 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
  • 火車站廬江站
  • 車牌代碼:皖A
  • 行政代碼:340124103 
  • 長途區號:0551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交通,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事業,風景名勝,著名人物,歷史名人,特產美食,

歷史沿革

西周初年,自淮南一帶建立舒、舒庸、巢等國,湯池屬舒國春秋時舒國為吳國所吞併,湯池屬吳國疆土。徐人取舒後,為楚地,湯池屬楚國領地,滅六國,湯池歸舒邑。
湯池溫泉,古稱坑泉,順治《皖志〈廬江部〉》載:”廬江城西北五十里有湯池溫泉,與舒城西湯池相對應“。
西漢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4年)始建廬江國,曾有“坑泉”分東西,湯池亦稱東坑泉,後稱東湯池。
東漢,湯池歸廬江郡舒縣
三國時先屬,後為所轄。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廬州為廬江郡,郡治建於合肥,湯坑歸廬江郡。
武德三年(620年),廬江郡改為廬州,湯池亦屬廬州。唐天寶三年(742年),又改廬州為廬江郡,湯池亦屬廬江郡。
北宋時湯池稱湯坑泉。
湯池街始建於明朝中葉,因與舒城縣交界,當時稱為界牌鎮。清增湯池鎮。清康熙時湯池首列為全縣十二鎮之一。光緒《廬江縣誌》記述境西鄉有湯池、界牌、大馬槽、小馬槽等鎮。民間對湯池街曾有13戶、湯白村、金湯古鎮之稱。
民國初(1912年),湯池屬廬江西鄉。
民國三年(1914年)6月至17年(1928年)8月,東湯池隸屬安慶道廬江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廬江縣第三區。
1949年2月湯池屬柯坦區。同年秋馬槽鄉成立。轄果樹、牛沖、伏嶺、百花、大塘、松園等。
1952年2月,安徽省撤銷巢湖專區,廬江縣隸屬蕪湖專區,湯池區隨之歸蕪湖專區管轄。
1955年12月,南橋區又並歸湯池區。
1962年元月,恢復湯池區,大公社劃小,湯池、長崗兩公社劃分為湯池、馬槽、果樹、石橋、長崗、岳廟、長沖七個公社。
1965年7月14日,廬江縣歸屬巢湖專區領導,湯池區是全縣八區之一。
1968年8月,湯池區革命委員會成立。行使黨、政、財、文權力。
1984年4月,湯池區所屬各公社更名為鄉,大隊改行政村。
1992年3月,撤區並鄉,撤銷湯池區。原湯池、馬槽、果樹、石橋四鄉合併,成立湯池鎮人民政府。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湯池鎮是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的下轄的鎮,位於皖中江淮之間的廬江縣西部,地處巢湖六安安慶三市交界。東與本縣萬山鎮柯坦鎮相依,北與郭河鎮金牛鎮為鄰,西與舒城縣舒茶鎮相連,南與桐城市大關鎮接壤。北緯31—23,東經117—109。東西橫距7.5千米,南北縱距12千米,面積98平方千米。距廬江縣城23千米,距省會合肥70千米。

地質

湯池鎮位於大別山地質的東部邊緣,又有廬大斷裂帶通過,構造較為複雜。山區屬大別山台背斜前沿沉降地帶的晚侏羅系火岩地層,出露有石英正長岩正長岩等中性結晶岩類和凝灰岩頁岩千枚岩等泥質岩類,其北側沉降地帶(畈區)上面覆蓋較厚的第四系更新統下蜀組和全新統的鬆散沉積物。
湯池鎮
湯池鎮總的地貌趨勢為南部和西南部地勢較高,東部和北部地勢較低,呈西南向東北傾斜,境內南部及西部(即舒廬乾渠以南地區)連綿的低山丘陵,屬大別山余脈邊緣,海拔高程在80-598米之間。

地貌

湯池鎮的低山丘陵區可分為以中性岩類為主的西南部低山丘陵和以泥質岩類為主的丘陵及山沖、沙谷盆地等地貌類型。

氣候

湯池鎮地處中緯度地帶,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春溫多變,夏季炎熱,秋高氣爽,四季氣溫稍高於世界同緯度地區。一年中尤以夏季雨量集中,多梅雨,但空梅時則易乾旱,受大陸熱低壓和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影響,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氣流。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唐代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廬江縣十二鄉,湯池是其中一鄉。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割廬江、巢縣地置無為縣後,或省或改,廬江僅存1城5鄉,轄19里,湯池屬西鄉,轄2里。
代全縣19里,湯池轄其中5里。
明代,廬江城鄉共20里,嘉靖四十二年,湯池屬廬江鄉(俱治西北),介於一圖(里)和二圖(里)之間(湯婆堰在廬江鄉一圖)。
清初仍沿明末舊制,城鄉、里皆設總甲1名,下設小甲10名。
宣統二年(1910)廬江全縣分8區89保,湯池隸屬於廬江縣第六區,為第六區西鄉,駐東湯池鎮,下轄9保:湯池、許家岡、荒田塝、沈家山、一棵松、黃栗樹、廟岡、十里舖、三十里舖。
辛亥革命後,實行地總制。湯池隸屬廬江西鄉,西鄉轄一、二、三、四圖,61甲地總。其下為閭鄰,五戶為鄰,五鄰為閭。
民國十九年(1930年),全縣成立11個區公所,湯池為八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廢地總制,推行保甲制。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9月,廬江縣設五區、864保、8735甲,湯池屬四區管轄,區公所駐西鄉柯家坦,轄186保,1860甲。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全縣設四區,32聯保。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全縣仍為四區,改區公所為區署,改聯保辦事處為鄉公所,縣轄495保、5933甲。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全縣四區三署,45鄉1鎮。裁撤一區區署,改二、三、四區為泥河、湯池、白山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全縣45鄉1鎮、461保、5172甲。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全縣3區45鄉1鎮簡化為22鄉1鎮,湯池區由14鄉簡化為湯池、永安、柯坦、陳羅、廣寒、郭河、金牛7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5月,全縣仍為三區,並恢復為38鄉1鎮。湯池區恢復為11鄉,仍省去原妙光、牛首、笏山3鄉。
民國三十五年12月(1946年)至次年3月(1947年),相繼將45鄉1鎮縮編為30鄉1鎮。湯池鄉轄14保。圓覺鄉駐西三十里舖,轄10保。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9月11日,成立城關、白山、湯池、黃泥河4個區和集成鎮(即今廬城)。
湖西縣民主政府民國36年(1947年)12月成立,,先轄湯池、柯坦、白山、羅埠、盛橋五區,鄉級政權尚未健全,縣政府機關駐大小馬槽、湯池、柯坦一帶。湯池區轄佛嶺、圓覺2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皖西行署,將湖西縣劃分為廬江、湖西兩縣。以廬城西邊和西北為廬江縣,下轄金牛、湯池、柯坦、城關4區。湯池區下轄湯池、圓覺、百神、妙光四鄉,1949年7月湖西併入廬江後,該區隨後撤銷。
1949年7月,湖西縣併入廬江,成立廬江縣人民政府,隸屬皖北巢湖專署,縣以下設區人民政府和中共區委,全縣7區67鄉,湯池、馬槽為柯坦區所轄。
1950年7月湯池區成立,下轄5鄉:馬槽、湯池、圓覺、二十埠、妙光。8月永橋鄉由柯坦區劃歸湯池區。
1950年7月,縣增設羅埠、裴崗、樂橋、湯池4個區。湯池區先轄5鄉:湯池、馬槽、圓覺、二十鋪、妙光。1950年8月將由柯坦區劃入羅埠區的永橋鄉劃入湯池區,1950年12月又將永橋鄉劃歸羅埠區。
1951年全縣部分鄉(鎮)作了調整,是時下轄12區174鄉(含2水上鄉),5個鄉級鎮。
1952年1月,湯池區劃出一個南橋區
1953年全縣17區、201鄉、10個鄉級鎮,湯池區仍轄一個鄉級鎮(湯池鎮)和12個鄉。
1955年12月,全縣8區1直屬鎮、99鄉、4個鄉級街道居民委員會,鄉下轄農業生產合作社。湯池區12鄉:馬槽、湯池、水關、岳廟、虎地、楊陳、長沖、果樹、雙墩、鳳凰、窖山、佛嶺。
1956年4月,湯池區有13鄉14社1鎮,鄉下轄社(鎮):雙墩鄉東湯池社、鳳凰鄉、楊城鄉陽城社聯里社、窖山鄉窖山社、水關鄉水關社、曹井鄉閘山社永橋社、湯池鄉湯池鎮中興社、虎地鄉虎地社、馬槽鄉馬槽社、佛嶺鄉佛嶺社、長沖鄉長沖社、菓樹鄉菓樹社。其中東湯池社為千戶以上的社,余為千戶以下的社。1956年11月29日,湯池區的雙墩、鳳凰、窖山、佛嶺4鄉撤銷。
1958年7月7日廬江縣改屬六安專區,湯池區是全縣八區之一。
1958年12月,湯池區撤銷,分為紅旗和愛國兩個大公社。後改為湯池、長崗公社。
1959年5月湯池公社管委會成立。同年11月12日,全縣21個公社(馬廠、冶山2個公社除外)分別成立湯池等6個指導點,代表縣委領導各社工作。
1961年4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縮小公社規模,調整公社體制的指示,將全縣16個公社劃為75個公社、497個大隊,隸屬於原16個大公社領導(為設區的過渡階段)。
湯池公社管委會轄湯池、石橋、馬槽、果樹4個人民公社。
1961年12月撤銷原16個人民公社,年底恢復區委作為縣委派出機構。湯池區轄湯池、石橋、馬槽、果樹、長崗、長沖、岳廟7個人民公社。
1968年後,縣、區、公社、大隊分別成立革命委員會,行使黨、政、財、文權力。
1980年4月取消“革命委員會”名稱,啟用區公所、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等名稱,區公所為縣人民政府派出機構。1981年3月,湯池區革命委員會改為湯池區公所。
1982年8月12日,經巢湖行署批准改長崗公社為水關公社,後來長崗公社改為水關鄉。
1984年,農村進行體制改革,全面恢復鄉級建制。廬江縣成立74個鄉人民政府,所轄生產大隊改名為村民委員會,村下轄村民小組,鎮仍轄街道居民委員會,下設居民組。
1985年5月,將金牛、白山、缺口、泥河、湯池5鄉改為鄉級鎮,下轄村和街道居民委員會。
1991年湯池區轄湯池鎮、石橋鄉、馬槽鄉、果樹鄉、水關鄉、長沖鄉、岳廟鄉。
1992年2月,行政機構改革開始啟動,實行撤區並鄉,湯池區委、區公所撤銷,原區轄內7鄉(鎮)合併為1鎮1鄉,原果樹鄉、馬槽鄉、石橋鄉、湯池鎮合併為湯池鎮,駐地湯池街。1994年底原石橋鄉由湯池鎮劃出,歸水關鄉(先後改為張王廟鄉、萬山鎮)管轄。2005年4月又將原石橋鄉所轄5個村從萬山鎮劃歸湯池鎮管轄。
1995-2003年湯池鎮轄19個村1個街道:果樹、江沖、林沖、塗沖、河西、百花、牛沖、大塘、佛嶺、湯池、柏老、賈塘、桂崗、松元、傅井、邊崗、馬槽、羅園、鳳凰、河墩和湯池街道居民委員會。
2003年5月湯池鎮轄16個村1個街道:湯池村(原湯池村加原柏老村湯東支渠渠西部分)、松元村(原松元村加原柏老村湯東支渠渠東部分)、果樹村(由果樹河西兩村合併)、三沖村(由塗沖、江沖、林沖三村合併)、馬槽村(由馬槽、牛沖兩村合併)、雙墩村(由桂崗、河墩兩村合併)、中份村(由賈塘、傅井兩村合併)、王崗村(由岳老、陷沖兩村合併)、大塘村、百花村、佛嶺村、鳳凰村、(由鳳凰、羅園兩村合併)、邊崗村、金沖村、官塘村、石橋村和湯池街道居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2006年4月再次實行村級機構調整,湯池鎮轄12個村1個街道:湯池村、松元村、果樹村、三沖村、馬槽村、雙墩村(邊崗村併入)大塘村、鳳凰村、中份村、金沖村(官塘村併入)、百花村(佛嶺村併入)、石橋村(由王崗村和石橋村合併)和湯池街道居民委員會。
340124103001 121 東湯池社區
340124103200 121 湯池村
340124103201 220 雙墩村
340124103202 220 中份村
340124103203 122 松元村
340124103204 122 鳳凰村
340124103205 220 三沖村
340124103206 220 果樹村
340124103207 220 馬槽村
340124103208 220 大塘村
340124103209 220 百花村
340124103210 220 金沖村
340124103211 220 石橋村
2017年4月,鳳凰村與石橋村撤併,成立鳳橋社區。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全鎮植被覆蓋率較高,其中林地2600多公頃,農作物植被面積1622公頃。
自然植被中,原始森林植被已絕見,多見於天然的松雜林,次生灌木、茅草群落,以及水生植物植被。松雜林有馬尾松、楓、櫟、化香、黃連木、合歡、槐、檀、榆等;次生灌叢有山胡椒、胡枝子、映山紅、山楂、野毛栗等,廣泛分布於中部丘陵區。全鎮疏林草地600多公頃,主要有茅草、黃背草、狗牙根、藤、蒿類等,喜溫水生的自然植被分布於河岸、塘邊,有蘆葦、菖蒲、莎草、野菱、莒草、菱、藕、野荸薺和水花生、水浮遭、綠萍等。

動物資源

湯池自然環境優越,宜於多種野生動、植物生長棲息。野生動物、植物資源較為豐富。其中被列為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金錢豹華南虎、蘇羚羊、鹿狐狸天鵝鶴類雉雞黑鸛灰喜鵲啄木鳥杜鵑家燕伯勞、夜鴞(貓頭鷹)、野鴨大山雀等。
1955年後,虎、豹類在湯池漸絕見。鳥類有蒼鷺草鷺小白鷺鷺鷥黃雀等共70種。蛇類有烏梢蛇赤鏈蛇水蛇等。浮流動物有10種,底棲動物近10種。

人口

建國前,該區人口無資料記載。建國後,湯池人口發展呈波浪式。大躍進三年困難時期期間,由於糧食緊缺,飢餓者多,非正常死亡普遍,加之人口外流(多為外出逃荒),全區人口數量大幅度減少。1962年後,人口增長又趨正常。1964年至1991年間,全區累計出生人口46557人,自然淨增長31362人,年均增加1162人。上世紀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是人口增長的高峰期,僅1964年至1974年的10年間全區人口增加21481人,年均增加2148,平均自然增長率33.83‰,特別是1964—1969年間,人口平均增長率達43.88‰,1966年竟高達47.87‰。1971年後開始計畫生育政策宣傳,繼而實行一系列人口控制政策,人口增長逐漸趨於舒緩。1978年,湯池區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199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2‰,人口增長得到控制。1992年撤區並鄉後,湯池鎮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2002年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僅2.71‰,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
1994-2005年原石橋鄉5個行政村劃入萬山鎮,2005年4月原石橋鄉5個行政村劃回湯池鎮,但從2003年以後的人口統計數據將其計算在內。
2006年,湯池鎮人口47397 。截止2010年,湯池鎮人口4.77萬。
1992—2006年湯池鎮人口統計表 單位:(人)
年份
總人口
性別
其中:
出 生
死 亡


非農業人口
農業人口
1992
46617
24118
22499
2741
43876
363
151
1993
47747
24135
22612
2828
44919
533
284
1994
37319
19246
18073
2842
34447
447
237
1995
37315
19336
17979
2873
34442
555
259
1996
37349
19318
18031
2877
34472
454
250
1997
37402
19406
17996
2896
34606
442
240
1998
37463
19437
18026
2970
34493
375
213
1999
37943
19741
18202
4178
33765
352
185
2000
37733
19476
18257
4136
33597
398
246
2001
37650
19565
18085
4204
33446
346
217
2002
37738
19478
18260
4585
33153
321
219
2003
47818
25506
22312
5720
42098
428
292
2004
47373
24622
22751
6298
41075
442
244
2005
47397
24501
22896
7103
40294
430
249
2006
47618
24607
23011
7265
40353
451
21

交通

湯池鎮地處巢湖、六安、安慶三市交界。距廬江縣城廬城鎮22公里,與桐城、舒城接壤,面積80平方公里。省道軍(埠)二(壩)公路穿鎮東西,合安公路、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公路均臨鎮而過。

經濟

綜述

2007年全鎮財政收入752萬元,全年實現GDP1.3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3510元,比1997年前增長5倍,儲蓄存款2.9億元,比十年前增長了6倍。

第一產業

1992年後,湯池鎮政府和農技部門配合,主攻科技興農,提升改造傳統農業,打造優質稻、精製茶、山珍菜、生態林“四大基地”,畜牧水產業同步發展。2005年全鎮農業總產量7887噸,比1992年增加2500噸。畜禽出欄量明顯增加。茶葉生產向科學化深層次邁進,林業生產以集體林場為示範,成片營造松、杉木林,森林覆蓋率顯著提高。

第二產業

湯池鄉鎮企業從小到大穩步發展,上世紀90年代,逐步形成茶葉、運輸、裝飾、化工、建築、建材、汽配等生產門類。2001年後,對鄉鎮企業實行整頓清理、適時改制。通過企業改制,民營企業異軍突起。2006年,全鎮民營企業有400多家,實現營業收入1.15億元,納稅506萬元,分別比1993年增加1800萬元和300萬元。

第三產業

2007年,全鎮在鳳凰村二軍公路旁規劃100公頃的工業集中區,以服裝工業園、電子工業園、旅遊產品園、建材工業園為四組團,吸引了數家省內外投資商前來投資興業。全鎮圍繞工業強鎮,推進園區建設和全民創業。通過幹部創事業,推動能人創企業,百姓創家業,。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歷史悠久,蒸蒸日上。清代湯池私人辦學較多,有私塾、學堂、學館。民國十五年(1926),湯池辦起了第一個國小“新民國小”,為廬江縣第七高等國小,簡稱“七高 ”,後來改名為湯池國小。
建國後,人民政府辦起各種學校,讓湯池的教育事業更是勃發展,翻身農民紛紛上學讀書學文化。
2000年,全鎮有國小26所,在校生4516人,中學5所,在校生3193人。由於人口出生率漸低,人口得到控制,2006年全鎮中學實行撤併,現有中學2所,在校生4812人,國小16所,班級104個,在校生2974人。全鎮教育配套設施建成,教學管理規範、教學質量普遍提高,教師隊伍也充實穩定。而到了21世紀,全鎮有國小26所,中學5所,師資力量巨大。

醫療事業

1992年後,120多名醫務人員分布於全鎮20多個醫療單位,形成以鎮中心衛生院為中心、社區衛生服務醫療站覆蓋全鎮的醫療保健網。
改革開放以後,湯池科技事業有了新的發展,科技隊伍不斷壯大,科技開發碩果纍纍,科技推廣普及提高。進入2015年,全鎮已有醫院30所,並具有優秀醫生幾十名,醫療衛生達到標準。

風景名勝

湯池古鎮,1996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8年省政府批准湯池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3年湯池鎮被巢湖市批准為“溫泉旅遊度假區”。2004年被評為安徽省江淮十大名鎮之一,2005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2006年被評為安徽省最佳旅遊鄉鎮,2007年被國家環保總局評為安徽省環境優美鄉鎮。
湯池鎮(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

著名人物

古有宋代捲簾將軍芮巽公,明朝大都督夏尚忠、雲南總兵朱關,清朝知府胡觀瀾、胡稷、胡光林,常勝將軍蔡邦清、巴勇達圖總兵束長泰;近代人物國民黨陸軍中將嚴鴻基,蘭州防空司令中將嚴維揚,抗日烈士少將師長江惟仁,北洋政府代國務總理江朝宗的秘書、國民政府遠東國際戰犯拘留所少將所長江奇武,上海暨南大學理學院院長江志永,畢業於黃埔軍校的國民黨軍政人員傅立煜;現代人物曾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徐方恆(女),國防大學國防研究系主任十二軍副政委、少將嚴永龍南京軍區軍需物資部部長王曉曾,劇作家、詩人夏雲揚,畫家徐永萬,留美博士沈葆春、宋向東中央電視台CCTV-4)國際新聞專欄編輯花凱,軍事科學家宋勁松等。

歷史名人

周瑜 (175~210) 中國古代十大儒將,十七史百將傳
孫立人 (1900~1990) 國民黨抗日十大名將
吳長慶 (1829~1884) 清著名淮軍將領
劉晦之 (1879~1962) 四川總督劉秉璋之子
顧鴻(1915~2016)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特產美食

黃陂湖大閘蟹
廬江花香藕
金壩芹芽
廬江礬石
廬江小紅頭
黃陂湖河蟹
海神黃酒
中華絨毛蟹
廬江綠茶
三葉小菜
芹芽
廬江米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