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曲

《湘江曲》是唐代詩人張籍宦遊湖南時創作的一首樂府詩。詩句語淺情深、看似平常卻奇崛。詩的第一句點明空間的遼闊;第二句點明時間的幽靜;後兩句寫送別情景。表達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惜別之情。這首詩極富民歌風味,在平淡中融曲折,在清淺中寄至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湘江曲》
  • 創作年代:中唐
  • 文學體裁:樂府詩
  • 作者:張籍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詩詞注釋,詩句譯文,作品鑑賞,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湘江曲
湘水無潮秋水闊1,湘中月落行人發2
送人發,送人歸,白蘋3茫茫鷓鴣飛4

注釋譯文

詩詞注釋

  1. 潮:指波濤。
  2. 發:出發。
  3. 白蘋:一種植物。
  4. 鷓鴣:鳥名,叫聲如“行不得也,哥哥”,聽之悲切。

詩句譯文

秋天的湘江風平浪靜,寬廣無際,江上月落時出外的人乘船而去。
送人出外,我還得回去,面對茫茫的白蘋和翻飛的鷓鴣,我惆悵無限。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這首詩,寓新語於古風,寫來淺白輕靈而富於情韻。詩的首句先點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無風無浪,放眼望去,更顯得江面開闊。七個字中出現兩個“水”字,這是詩詞中常見的“同字”手法。前一個“湘水”,點明送行的地點,後一個“秋水”,點明時令正是使離人善感的秋天,筆意輕捷而富變化。聯繫全詩送別的情境來理解,秋江的無潮正反襯出詩人心潮難平;秋江的開闊正反照出詩人心情的愁苦抑鬱。次句“湘中月落行人發”,具體交代送行的時間,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時分。第一句著重寫空間,第二句著重寫時間,而且,次句開始的“湘中”和首句開始的“湘水”,“湘”字重複,不僅加濃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增強了音韻的迴環往復之美。
流利自然,是樂府詩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長短句,是獲得流利自然的藝術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這首詩的後半首就是這樣。“送人發,送人歸”,以“頂針”格的修辭手法緊承第二句,前後連用三個“人”字,兩個“送”字,兩個“發”字,加強了詩的行雲流水迴旋復沓的旋律,而加上“發”與“歸”的漸行漸遠的進層描寫,就對送別的意緒作了迴環往復的充分渲染。如果說,前面兩個七字句彈奏的還是平和舒緩的曲調,那么,“送人發,送人歸”,則為變奏之聲,急管繁弦,就“淒淒不似向前聲”了。最後一句是寫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見,回應開篇對秋江的描給,詩人佇立江邊遙望征帆遠去的傷感情態,見於言外;“鷓鴣飛”是寫江邊所聞,和茫茫的白蘋動靜互映,那鷓鴣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鳴,仿佛更深微地傳達了詩人內心的離愁和悵惘。這種以景結情的落句,更給讀者以無窮的意味。
這首詩描述湘江畔送別時的情景,表達了詩人無比惆悵的思想感情。全詩語言淺白而情韻豐富。

名家點評

唐·姚合贈張籍》:“絕妙江南曲,淒涼怨女詩。古風無敵手,新語是人知。”
宋·王安石題張司業詩》:“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清·田雯《古歡堂集》:“名言妙句,側見橫生,淺淡精潔之至。”

作者簡介

張籍(約767~約830),字文昌,蘇州吳人,或曰和州烏江人。公元799年(貞元十五年)登進士第,授太常寺太祝。久之,遷秘書郎。韓愈薦為國子博士。歷水部員外郎、主客郎中。當時有名士皆與游,而愈賢重之。籍為詩長於樂府,多警句。仕終國子司業。詩集七卷,今編為五卷。
張籍像張籍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