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玄詩

游玄詩

游玄詩,游玄即游道。這類游玄詩可以說都出自莊子的“太極”天空,即莊子自然無為、齊物養生的逍遙遊境界——“無何有之鄉”。它是連四荒六合八極都超越了的至大至空的境界,呈現出絕對超越的形而上的觀念性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游玄詩
  • 隸屬:道家哲學
  • 解    釋:游道詩
玄學興起於魏正始年間.為何晏和王弼倡導和發揚,逐漸形成影響學術思想走向的“正始之音”。何晏,三國時期著名的玄學家.漢大將軍何進之孫.後被曹操收養.少有才氣.為曹操所寵愛.好老莊。 《世說新語·文學篇》劉注引《魏氏春秋》曰:“晏少有異才,善談《》《》。”何晏與王弼、夏侯玄等同倡玄學清談.形成當時影響極大的學術思潮。如檀道鸞《晉陽秋》記載:“正始中,王弼、何晏好老莊玄勝之談。”《晉書·王戎傳附王衍傳》記載:“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據《隋書·經籍志》所載.王弼著作計有《老子道德經注》二卷、《周易注》十卷、《論語釋疑》二卷、《周易大演論》一卷、《老子指略》二卷。何晏的《論語集解》、王弼的《老子注》、郭象的《莊子注》.以及杜預的《春秋經傳集解》等.一直被尊為解釋經典的範本。玄學強調道家“無”這一世界本體,在玄學的理論體系中建構士人們予以精神寄託的“異位空問”.把那些心靈無所依歸的落魄之人.從現世的紛爭中解放出來。何晏和王弼以清談的形式刻畫了一個精神烏托邦,它不但是士人們精神皈依的理想家園,而且是發揚道家精神.開創玄學新局面的學術理想國。
晉代.在“竹林七賢”的引領下,玄學之風盛行。沈約《宋二朽·謝靈運傳》論日:“在晉中興.玄風獨扇.為學窮於柱下.博物只於七篇。”蕭子顯《南齊書·文學傳》論日:“江左風味盛道家之言。”乾寶《晉紀·總論》云:“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談者以虛薄為辯而賤名檢。”魏晉知識分子好談《易》、《老》.不過,他們的哲學思想以開始從《老子》的游道轉向了《莊子》的游心。如嵇康在《卜疑集》中所言:“寧如老聃之清靜微妙,守玄抱一乎?將如莊周之齊物變化,洞達而放逸乎?”老莊均強調清靜無為。返璞歸真。老子主張“清靜微妙,守玄抱一”.“致虛極.守靜篤”;而莊子則提出“乘物以游一心,”(《人問世》),“游心於淡”(《應帝王》)。“游心於堅白同異之間”(《駢拇》),“游心於無窮而反在通達之國”(《則陽》),等等。與老子相比,莊子更強調精神自由,反對“為物所役”或人的異化,並在追求與道同體的理想境界中首次把審美同超功利的人生態度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因為只有脫離世俗、超越自我才能擺脫精神束縛。從而獲得心靈上的解放。莊子所主張的“遊方之外”就是超越有限的時空,實現精神暢遊.“主體精神超越一切束縛.與天地精神相往來”①。總之,莊子所提倡的游心方外就是一t2,與道同體,復歸於“無”從而達到精神的無拘無礙,這正是莊子哲學的核心所在。
竹林七賢談經論典開始由《老子》向《莊子》轉移,強調莊子游心方外的思想,由談玄向游玄展開,對一切持否定的態度。在玄學家看來,人生無常.生命瞬息萬變,因此,生活不必矜持,只要生命舒放,行動便可以我行我素,身外之事便可以任性逍遙。竹林七賢這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精神.開啟了魏晉玄學以及游玄文化的大門.豐富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和旅遊文化。例如.嵇康的游玄詩充分體現出這一時期玄學的思想真諦。《代秋胡歌詩》日:“絕智棄學.游心於玄默。遇過而悔,當不自得。垂釣一壑,所樂一國。被發行歌,和氣四塞。歌以言之,游心於玄默。”《述志詩》日:“浮游太清中.更求新相知。比翼翔雲漢.飲露餐瓊枝。多念世間人,夙駕鹹驅馳。沖靜得自然,榮華安足為。”《四言贈兄秀才人軍詩》日:“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硒平皋,垂綸長川I。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嵇康將游心提升至“玄默”、“太清”、”太玄”等空玄虛化之境.體現了玄學家的虛無觀和清靜遁世理念。正如湯用彤先生所言:“漢代之齊家治國.期致太平.而復為魏晉之逍遙遊放.期風流得意也。故其時之思想中心不在社會而在個人.不在環境而在內心.不在形質而在精神。於是魏晉人生觀之新型.其期望在超世之理想.其嚮往為精神之境界,其追求者為玄遠之絕對.而遺資生之相對。從哲理上說.所在意欲探求玄遠之世界.脫離塵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奧秘。但既日精神.則恍兮惚兮:既日超世.則非耳目之所能達;既日玄遠.則非形象之域。蓋今人之稱之為絕對者.即當時之所謂‘極’,所謂。宗’.謂日‘宗極’、 ‘宗主’,此‘極’或指為‘道’、為‘玄’、為‘無’、為‘自然’、為‘大化’ (道家名詞)、為。實相’、為’法身’ (佛家名詞)。”。魏晉時期,玄學成為一種文化思潮並廣為傳頌。不僅影響人們的形而上的內心世界.而且還左右人們的平時行為和活動方式,這漸漸形成了反映時代人文精神的魏晉風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