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華記

該篇選自《施愚山全集》。這是一篇隨筆式的遊記,借九華山的秀美勝絕以抒發清高疾俗的情懷,有感而發,即景議論,文字激揚,筆觸生動,藝術構思頗有獨創。

基本介紹

作品概況,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游九華記

作品原文

游九華記(1)
昔劉夢得嘗愛終南、太華、女兒、荊山,(2),以為此外無奇秀,及見九華,始自悔其失言。是說也,嘗竊疑之(3)。而李太白以山有蓮花峰(4),改九子為九華。予舟過江上。望數峰空翠可數(5),約略如八九仙人云(6)。
其山,外峻中夷(7)。由青陽西南行(8),則峰攢岫復(9),環奇百出(10);而入其中,則曠以隱(11)。由山麓褰裳(12),則寒泉數十百道,噴激沙石,碎玉哀弦(13);而入其中,則奧以靜(14)。蓋岩壑盤旋,白雲蓊鬱(15),道士之所族處者(16),是為化城(17)。一峰屹然(18),四山雲合,若群龍之攫明珠者(19),是為金地藏塔(20)。循檐送目(21),虛白之氣(22),遠接江海。而四方數千里來禮塔者,踵接角崩(23),叫號動山谷(24),若疾痛之呼父母,蹈湯火之求救援。道士爭緣為市(25),幾以山為壟斷矣(26),寧復知有雲壑乎(27)?
於是擇其可游者,曰東岩(28)。其上有堆雲洞、師子石(29),僧屋數間,刻王文成手書(30)。文成聚徒講學,遊憩於斯(31),有《東岩燕坐詩》(32)。今求其講堂,無復知者。天柱峰最高(33),俯視化城為一盂(34)。絕壁矗立,亂山無數,所謂“九十九峰”者(35)。迷離莫辨(36),如海潮湧起,作層波巨浪。青則結綠(37),紫則珊瑚,夕陽倒蒸(38),意眩目奪。蓋至此而九華之勝乃具。惜非閒人,不得坐臥十日,招太白、夢得輩於雲霧間相共語耳。
游以甲午歲十月(39),從之者查子素先(40),徐子道林。

作品注釋

(1)九華:九華山,在今安徽青陽西南,舊名九子山,唐代詩人李白改為九華山。
(2)“昔劉”四句:“劉夢得”,唐代詩人劉禹錫,字夢得。終南、太華、女兒、荊山都是山的名字。劉禹錫《九華山》序說:“九華山在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貴池)青陽縣西南,九峰競秀,神采奇異。昔予仰太華,以為此外無奇,愛女兒、荊山,以為此外無秀。及今見九華,始悼《後悔》前言之容易(輕率)也。惜其地偏且遠,不為世所稱,故歌以大之。”
(3)是說:指劉禹錫的上述說法。
(4)“而李”二句:“李太白”,即唐代詩人李白。李白《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序說:“青陽縣南有九子山,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按圖史名無所依據,太史公南遊略而不書,事絕古老之口,復闕名賢之紀,雖靈仙往復,而賦詠罕聞,予乃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以”,因為。“蓮花峰”,山峰名,因山峰層疊,聳立雲際,石瓣嵌空如蓮花而得名。
(5)空翠:形容山峰高聳青翠。前“數”為量詞,後“數”為動詞。
(6)“約略”句:意謂山峰形狀大略像八九個仙女。言外是說,原名“九子”比李白改稱“九華”要恰當。云:助詞,等等,之類。
(7)外峻中夷:外觀山形峻峭,山中土地平坦。
(8)青陽:即今安徽青陽。
(9)峰攢岫復:峰巒聚集繁複。“岫(xiù)”,山。
(10)環奇百出:謂沿路環繞許多奇峰,紛紛出現。
(11)曠以隱:寬廣而隱蔽。“以”,而。
(12)褰(qiān)裳:撩起衣裳,涉水而行。
(13)碎玉哀弦:形容山泉飛濺雪白如玉的水珠,發出哀傷如弦樂的聲音。
(14)奧(yù):幽深。
(15)蓊(wěng)郁:形容草木茂盛。
(16)道士:這裡指和尚。族處:聚結居住。
(17)化城:指化城寺,在九華山西南部。401年(東晉安帝隆安五年)始創,780年(唐德宗建中初年)賜額“化城”,1435年(明宣德十年)重建。
(18)屹然:山峰高聳的樣子。
(19)攫(jué):抓取。
(20)金地藏塔:在化城寺西,神光嶺山麓。相傳唐肅宗至德年間(756—758)新羅國王子金地藏(又名金喬覺)航海來中國,到九華山聚徒講學,至99歲坐化。他的信徒用三年時間修建了這座塔,保存他的遺體。
(21)循檐送目:沿著房檐縱目眺望。
(22)虛白之氣:澄澈明朗的吉祥之氣,指金地藏塔所煥發的瑞氣。
(23)踵接:形容燒香敬神的人很多。角崩:形容禮拜的人以額觸地。
(24)叫號:大聲哭叫。
(25)爭緣為市:爭著向禮拜者化緣募捐,成了市場。
(26)幾以山為壟斷:意謂化緣的和尚們幾乎把九華山當成獨占謀利的地方了。
(27)雲壑(hè):這裡比喻清高幽雅的情操。
(28)東岩:又名晏坐岩、捨身崖,在化城寺東。山岩虛敞似屋,據說金地藏最先住在這裡。
(29)堆雲洞:洞穴名,在東岩頂上。師子石:即飛雲石,在東岩頂上。“師”,同“獅”。
(30)王文成:即明代哲學家王守仁。“文成”是他的諡號。手書:親筆字。
(31)斯:此。
(32)燕坐:閒坐。
(33)天柱峰:在九華山東部,山峰聳拔千仞,如柱直插雲天,為九華山東部第一高峰。
(34)盂(yú):一種盛液體的器皿。
(35)九十九峰:九華山周回二百餘里,有山峰幾百座,比較有名的有數十座,所謂“九十九峰”是一個大概的說法,並非確數。
(36)迷離:模糊不清。
(37)結綠:寶玉名。
(38)倒蒸:形容夕陽餘熱蒸發水氣上升。
(39)以:相當於“在”。甲午歲十月:1654年(順治十一年)十月。
(40)從:隨從。查素先、徐道林:都是從游者,其人未詳。

作品賞析

作者從懷疑劉禹錫的評價、李白的改名來開頭,故意寓示一個命題:高雅創見不如從俗習慣。然後分兩方面來議論。先說九華山的整體特點“外峻中夷”,並以化城寺、金地藏塔顯示出這一形勝曾為佛教提供一片吉祥聖地。但是,如今卻已不復當年,信徒愚誠,僧侶謀利,香火盛了,山水完了,雅不勝俗,烏煙瘴氣。接著說後世猶存的“可游處”。一處是明代學者王守仁當年講學處,如今“無復知者”,所以清淨;一處是九華絕頂天柱峰,常人不多攀登,所以完美;但是與化城寺、金地藏塔相比,十分冷落,無人游賞。為此,作者用曲筆含蓄地表示無限感慨,既指出“蓋至此而九華之勝乃具”,又點明自己無閒,而對於劉禹錫的評價、李白的改名,舉世卻無人懂得九華山真正美的所在。至此,作者以欲招劉禹錫、李白共語,來表示自己理解劉、李的心意,點破該文主題思想,反證世俗不如高雅,見出作者清高疾俗的情懷,而令人回味咀嚼。

作者簡介

施閏章(1618—1683),字尚白,一字屺雲,號愚山,又號蠖齋。矩齋,安徽宣城人。少孤,博覽群書。1649年(順治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擢山東學政,遷江西參議,分守湖西道。1679年(康熙十八年)召試博學鴻儒,授翰林院侍講,參與修撰《明史》,傳侍讀。施閏章擅長寫詩,與宋琬齊名,人稱“南施北宋”。王士禎很欣賞他的五言詩。又工古文,“為文意朴而氣靜”(《清史稿》本傳)。著有《施愚山先生全集》,包括了《施愚山先生學余文集》、《學余詩集》、《蠖齋詩話》、《矩齋雜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