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華學者

“渭華學者”是陝西渭南師範學院為了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通過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提升學校整體教學和科研水平,而特聘在學術界有一定影響力知名專家、學者、教授的簡稱。因渭南師範學院所在地渭南市地處陝西省東部,因是渭華起義的發生地,故而得名“渭華學者”。

學院由“渭華學者”擔任學科建設和學術學研究的領軍人物。等同於“長江學者”、“天府學者”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渭華學者
  • 外文名:Nutrient-laden HuaXueZhe
  • 基本條件:具有高尚的學術道德等
  • 渭華學者名錄:邢球痕、李佩成、李金城等
渭華學者概況,渭華學者名錄,邢球痕,李佩成,李金城,閔宗陶,姚樹潔,賈巨川,李振平,丁德科,王君龍,程書強,李海龍,王亞玲,盧愛剛,劉久明,渭華學者總則,渭華學者崗位設定,崗位設定的原則,崗位設定的範圍,渭華學者崗位職責,

渭華學者概況

渭華學者基本條件
一、具有高尚的學術道德、嚴謹的學風,為人正派。
二、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特別突出或緊缺、特殊學科的人才),主持過國家級項目,獲得過國家級教學科研獎勵或省部級教學科研二等獎勵(前六名)。
三、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博士,主持過國家級項目,獲得過國家級教學科研獎勵或省部級教學科研二等獎勵(前六名)。
四、博士後,獲得過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或主持過國家級項目,獲得過國家級教學科研獎勵或省部級教學科研二等獎勵(前六名)。
五、在教學科研(研發)第一線工作,境外應聘者一般應擔任高水平院校副(助理)教授以上職位,或擔任知名研究機構、知名企業的相應職位;國內應聘者應在國內知名高校、知名研究機構或知名企業工作,具有正高級職稱。
六、技術創新能力強,在本專業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成就。

渭華學者名錄

邢球痕

邢球痕,中國科學院院士,1930年生於浙江嵊州長樂鎮太平村。高中就讀於嵊縣中學(現嵊州市第一中學)195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前身)。1983年,任中國航天工業部第四研究院院長,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研究員。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渭南師範學院校長顧問 ,渭華學者,化學學科領軍人物,渭南師範學院西部軍民融合技術產業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邢球痕系我國固體火箭發動機專家,主要從事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究。在發動機總體設計研究中,提出了總體最佳化設計方法及預研成果集成演示技術。在固體火箭發動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中,提出了兩種推力向量控制噴管的結構方案、主要參數的計算和試驗方法、消除燃燒室初始壓強峰的途徑。提出的裝藥燃燒室人工脫粘和其它防脫粘技術、超高強度鋼套用中低應力爆破技術、新型高溫耐燒蝕材料套用及結構設計、深潛入全軸擺動噴管技術等已在多種型號發動機中成功套用。主持研製的多種戰略、戰術飛彈固體發動機已研製成功並定型,使我國固體推進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渭華學者

李佩成

李佩成,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兼職教授,長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乾旱半乾旱地區水資源與環境研究培訓中心(中德合作)主任。他1934年農曆12月26日出生在陝西省乾縣。渭南師範學院校長顧問 ,渭華學者,渭南師範學院渭洛黃交會區域生態環境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1956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水利系並留校任教;1963~1966年在蘇聯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系攻讀副博士學位畢業。曾先後在原陝西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工作和任教,並曾在北京外語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和蘇聯加里寧工學院學習進修開展合作研究。李佩成同志在西北農業大學工作期間曾任副校長,兼任由他參與創辦的我國第一個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研究培訓中心主任,農業部科技委員、陝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等職。1992年由西北農大調入西安地質學院,後併入長安大學工作至今,在此期間創建了“國際乾旱半乾旱地區水資源與環境研究培訓中心(中德合作)(國土部批准)”、“西安地院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建設部批准)”等,並擔任首任主任和院長。還兼任陝西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特邀諮詢委員、水利部地下水專家組專家、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顧問等職。李佩成教授至今培養碩士和博士生50餘人,其中9人成為博導,指導的馮國章同志的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出版專著和全國統編教材10部,公開發表論文80餘篇;先後獲國家級獎項4項,省部級6項;1991年,獲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同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6年被評為西安市勞動模範,1997、1998年分別被評為陝西省師德標兵、優秀博士生導師,200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4年被評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渭華學者

李金城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渭南師範學院校長顧問,渭華學者,全國科技進步特等獎獲得者,中共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管理學學科領軍人物。

閔宗陶

教授、博士生導師。1954年於東北財經學院貿易系畢業後,曾先後在西北區外貿局、陝西省外貿局和進出口公司等單位工作。1963年於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到陝西財經學院工作至今,曾先後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研究生部主任、副院長。現任陝西財經學院教授。經濟學家,渭南師範學院校長顧問,渭華學者,套用經濟學學科領軍人物。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價格學會理事,陝西省政府經濟研究中心副總幹事。長期從事經濟學基礎理論和國內外貿易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主編、參編出版專著、教材12部,發表論文150多篇,其中16項成果獲省級以上社科優秀成果獎和省級科技進步獎。曾先後被評為陝西省政府先進工作者、中國金融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陝西省教委優秀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83年擔任中央電大物資價格學課程主講教師,主編教材《物資價格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85年、1990年獲陝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渭華學者

姚樹潔

1959年1月1日出生,廣東省揭陽市試驗區漁湖鎮仙陽村人。畢業於海南大學,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學院院長、經濟學教授、著名華裔經濟學家、西安交通大學特聘講座教授、渭南師範學院校長顧問,渭華學者,套用經濟學學科領軍人物。全英中國專業團體聯和會副主席,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和世界銀行經濟顧問、到過20個亞非歐國家工作。
渭華學者
1985年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後獲得了曼大的全額獎學金繼續攻讀博士學位,18個月就完成了博士論文。1989年5月到牛津大學工作,作為世界銀行和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的經濟顧問前後到過納米比亞、衣索比亞、坦尚尼亞、南非、史瓦濟蘭等國家工作,隨後到朴次茅斯大學經濟系任教。2001年3月到倫敦米德爾賽克斯大學任經濟系主任和教授,2005年1月任西安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賈巨川

男,1951年11月28日生,陝西合陽人。中共黨員,渭南師院中文系、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本科文化程度。現為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副巡視員,研究員專業技術職稱。 渭華學者,陝西省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習仲勛轉》,獲得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6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戰士、文書,連、營職幹事。自1984年起,先後參加了全國自學考試“黨政幹部專修科”、“法律專業”課程學習,並通過國家自學考試,獲全國自學考試委員會和西北大學頒發的“黨政幹部專修科”文憑、全國自學考試委員會和西北政法學院頒發“法律專業”文憑;1992年入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大學本科學習,1995年畢業。1990年被《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中央媒體聯合評為“全國自學成才先進個人”聶榮臻元帥題詞鼓勵:“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渭華學者

李振平

男,漢族,陝西藍田人,1955年9月出生。1973年高中畢業返鄉參加農業生產,曾任團支部書記、民兵連長、生產隊長。1978年考入陝西師範大學地理系本科學習,畢業留校,後又上研究生,獲區域經濟地理碩士學位。區域經濟研究專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域經濟研究專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渭華學者,西部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科研成績顯著,特別是在城市化與區域城市體系發展、固定資產投資、陝西經濟發展等研究領域,取得突出成果。近年先後完成省部重點課題10多項,其中:《對轉度陝西經濟成長方式的探索》、《陝西省小康水平標準研究》等獲得省、部科技進步優秀成果獎,以及《陝西省工業行業發展特性與新經濟成長點培育》、《陝西省21世紀議程》等研究成果,在陝西省經濟管理中被採納,對陝西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編纂書有1991——1998年度《陝西年鑑》、《西安通覽》、《中國地理複習地圖集》等多部。公開發表論文60多篇,其中:《世界城市化發展與中國複合式城市化》(獲省社科優秀成果獎)、《陝西城市發展戰略方針探討》(獲省調研優秀成果獎)、《對以投資結構調控投資規模的探索》(獲省社科優秀成果獎)等,具有較高科研價值,社會有關方面給予較高評價。不久剛剛完成了《陝西城市建設與城市體系發展研究》亞洲銀行技援項目《陝西省環保管理能力強化》課題和陝西省“十五”規劃研究。在搞好這些研究的同時,下一步將重點從事陝西重點開發地區,目前正在進行新交通幹線環境保護、陝西裝備工業發展、陝西經濟波動與持續穩定發展等的研究。
渭華學者

丁德科

1962年生,漢族,陝西銅川人,黨員,歷史學博士、套用經濟學博士後,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獲西北大學中國思想史專業博士學位,先後在西安交通大學套用經濟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產業經濟研究,在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套用經濟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國防經濟研究。曾在中共銅川市委辦公室、中共陝西省委辦公廳、陝西省政府辦公廳工作,曾任西安財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兼任陝西省國防科技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西安財經學院學報》編委會副主任、主編。現任渭南師範學院黨委委員、渭南師範學院院長、渭南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渭華學者,渭南師範學院西部軍民融合技術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著有《先秦儒道一統思想述論稿》和《中國國家安全經濟導論》、《裝備經濟學》;主持《西部發揮國防經濟優勢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理論對策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6XJL013)、《西部軍地“產學研”合作創新研究》(國家軟科學計畫研究課題:05DGS3D081)、《西部軍地合作技術創新實現路徑與政策機制研究》(第三十八批博士後科研基金項目)、《重大國防科技項目風險管理研究》(軍事經濟學院博士後研究項目)、《陝西省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管理體制與機制研究》(陝西省科技專項課題等國家和省部科研項目多項,參與《中國國家安全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2BJLKR049)等多項課題研究,在權威和核心期刊及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發表論文多篇。科研成果獲陝西省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全軍軍事經濟研究中心科研成果一等獎等。全國高校流通理論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幹事,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兼職教授。陝西省國防科技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西安財經學院學報》編委會副主任和主編、全國高校流通理論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幹事。被聘為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陝西省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重點實驗室和全國高校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聯合實驗室副主任;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兼職教授、國防經濟專業博士生導師甘肅省產業競爭力戰略諮詢委員會專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渭華學者

王君龍

王君龍,男,漢族,1956年5月生,陝西合陽人。中共黨員,教授,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專業博士,碩士生導師,1995年任渭南師範學院教務處副處長、處長。2001年5月任渭南師範學院科技處處長,兼任院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會員、《技術與創新管理》期刊編委會委員、陝西高校科研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現任渭南師範學院副院長。渭華學者,軍民兩用材料重點實驗室主任、複合材料工程中心主任,承擔解放軍總裝備部項目及省部級課題多項。王君龍教授主要從事有機化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後講授《有機化學》、《有機化學試驗》、《面向21世紀的科學技術》、《社會化學》、《走近高科技》、《有機合成化學》等課程。注重教學研究與改革,適時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貫穿於教學過程之中。曾研究的“卡片式”教學模式和“慢三快五”教學法深受學生歡迎,得到學校肯定,獲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王君龍教授曾從事有機合成與分析、文物與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現正從事於高性能樹脂基複合材料研究。先後參與原國家教委科研項目1項,主持省政府和省教育廳科研課題8項,其中陝西省社會發展重點攻關項目1項、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陝西省教育廳專項基金6項;在《感光材料》、《西北大學學報》、《宇航學報》、《理化檢驗》、《分析試驗室》、《化學研究與套用》、《航空材料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4篇已被國際三大檢索機構《ISTP》、《SCI》索引。近年來,王君龍教授主編了《社會化學》、《面向21世紀的科學技術》、《現代化學概論》、《走近高科技》等論著6部,《社會化學》屬原國家教委“高等師範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立項課題,該課題的《師範生開設社會化學選修課的研究》成果,順利通過省教育廳組織的鑑定,並被教育部師範司授予“師範教育科研課題”優秀成果;《師範化學專業基礎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獲陝西省人民政府二等獎;《面向21世紀的科學技術》和《走近高科技》已納入陝西省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教材系列並在多所高校使用。其有關研究成果曾獲廳局級以上一、二、三等獎多項獎勵。
渭華學者

程書強

程書強,渭南師範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管理學博士,教授,陝西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陝西省“三五”人才,西安科技大學、西安財經學院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中共黨員。 渭華學者,陝西省中小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1968年7月出生,陝西商州人,1990年參加工作,1996年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管理工程碩士學位。2005年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1998年赴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進修學習。2001年國家公派留學美國加州州立大學佛雷斯諾分校。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任西安財經學院教務處處長。2004年7月至2008年12月任西安科技大學工作,校長助理,黨委委員。2009年1月任渭南師院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主要從事公司治理與電子商務領域研究。近年來主持並完成研究課題16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招標課題1項,省部級8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在《管理世界》、《中國軟科學》等權威期刊4篇,核心以上22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獲省部級成果獎4項,其中國家統計統計局全國統計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
渭華學者

李海龍

1963年生,陝西渭南人,中共黨員,教授,工學博士,渭華學者。現任渭南師範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西北大學碩士生導師、陝西省基礎數學重點學科負責人、陝西省數學學會理事、渭南市數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學院數學與套用數學研究所所長。李海龍教授1987 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數學系,同年分配到渭南師範學院數學系任教。2003年7月至2004年1月在日本近畿大學做研究員,2006年3月獲日本近畿大學工學博士學位,2004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06年榮獲陝西省師德標兵稱號,2007年榮獲陝西省勞動模範和陝西省教學名師稱號。2000年以來,先後擔任數學與信息科學系主任、教務處處長等職,2009年1月任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李海龍教授從事基礎數學教學,先後主講過《高等代數》、《數論》等課程,是省級《高等代數》精品課程負責人,省級代數學團隊負責人;主持和參與了省教育廳三項教育改革項目 ,完成教改論文10篇;主編教材和講義六部,獲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李海龍教授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理論研究。先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關於數論函式及其均值研究》、多數論文被美國《數學評論》和《中國數學文摘》索引。榮獲陝西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渭南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項。
渭華學者

王亞玲

王亞玲,女,漢族,中共黨員,產業經濟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西北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後,渭華學者。現任陝西省國防科技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會兼職:全國高校價格理論與教學研究會理事、陝西省軟科學研究會理事、陝西省創新方法研究會理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省科技廳軟科學、國防科工委軟科學、博士後科學基金等項目10餘項,出版著作5部,發表CSSCI論文20餘篇。參與的省重點基地項目《陝西省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基地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研究》,2010年獲“陝西省國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3),參與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部發揮國防科技經濟優勢促進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理論對策研究》,獲2010年“陝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渭華學者

盧愛剛

盧愛剛(1968- ),男,中共黨員,陝西富平人,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渭華學者。主要從事全球變化區域回響研究。現任渭南師範學院環境與生命科學系主任,渭南師範學院學科帶頭人,渭南師範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渭南師範學院教學委員會委員,渭南師院學報編委,渭南市氣象協會理事。盧愛剛博士於1993年畢業於渭南師範專科學校英語系,畢業後在陝西韓城市任教。2000年考入西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攻讀自然地理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2003年6月獲理學碩士學位;2006年6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回到母校工作,現於學院環境與生命科學系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主講自然地理學課程。參與了10多項國家級重點項目的研究工作,《冰川凍土》、《地理科學》、《環境工程》等刊物發表論文總計60餘篇。
渭華學者

劉久明

1964年10月生,籍貫湖南省桃源縣,文學博士(後),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中文系教授、副系主任,碩士生導師,湖北省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渭華學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研究”(承擔其中的一個子課題)。湖北省教學改革項目:“面向21世紀改革中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

渭華學者總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科教興校戰略和人才強校戰略,吸引和培養一批我校高素質的專業領軍人才,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院校整體水平和競爭實力,決定實施“渭華學者”計畫。
第二條 渭華學者計畫,由特聘校外專家學者教授和校內專家教授組成。
第三條 由渭南師範學院按規定程式管理負責渭華學者崗位計畫的日常工作。

渭華學者崗位設定

崗位設定的原則

(一)必須符合國家、陝西省、我校發展的需要,與我校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建設現代體系和創新戰略部署相結合。
(二)必須與院校示範性或特色專業建設相結合。
(三)必須明確重點突破的研究方向、任務與目標。

崗位設定的範圍

(一)特色示範性專業、示範性建設專業以及教育教學實訓基地。
(二)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
(三)我校結構調整和升級、建設現代體系的緊缺專業,或者是實力比較雄厚、發展前景良好、可望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的特色專業。

渭華學者崗位職責

(一)開設本專業前沿領域的課程或講座,講授本專業核心課程。
(二)對本專業的發展方向、研究重點提出重要諮詢建議,準確把握本專業的發展方向,提出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創造性的發展構想,明確主攻任務,帶領本專業在其重點方向上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擴大在國內外的影響。
(三)面向國家、陝西省重大科技、產業和行業發展需求,承擔國家、省部級重大科研和科技開發項目,力爭取得標誌性成果。
(四)根據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需求,帶領團隊進行新技術、新工藝自主研發,積極探索校企共建專業、研發基地、實訓基地及聯合科技攻關,促進產學研結合和科技成果轉化。
(五)領導本專業人才梯隊建設,把本專業隊伍建設成為結構合理、凝聚力強、教研和科研能力突出的創新團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