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簡稱中科院寒旱所;英文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CAREERI,CAS),是按照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的戰略布局要求,由原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原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和原中國科學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根據學科定位,機構調整,研究領域交叉融合等原則整合而成。

截至2013年底,寒旱所共有在職職工645人,共有在讀研究生439人,其中,博士生252人、碩士生187人,在站博士後72人。2014年3月,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已形成七大研究室、三大研究系統的龐大科研及支撐體系,突出了冰川、沙漠、高寒區資源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特色。

2016年6月24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籌),在蘭州宣布成立。西北研究院實行院長負責制,整合了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蘭州文獻情報中心以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鹽湖研究所。會議宣布了領導班子成員,中科院蘭州分院院長王濤兼任西北研究院院長,蘭州分院分黨組書記謝銘兼任西北研究院黨委書記,賴遠明院士任西北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 外文名: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簡稱:寒旱所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
  • 研究所地址:甘肅省蘭州市東崗西路320號
  • 博士後流動站:1個
  • 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
  • 碩士點:1個(一級學科)
  • 現任所長馬巍
  • 成立時間:1999年
  • 屬性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1998)
歷史沿革,機構前身,合併發展,五所整合,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備資源,合作交流,科研成就,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文化標識,形象標識,文化活動,機構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機構前身

  • 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
1958年6月,中國科學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隊在原中國科學院青甘綜合科學考察隊之冰川小分隊的基礎上成立(是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的前身),大本營設在蘭州。
1962年中國科學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隊調整為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凍土研究室。
1965年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室(原治沙隊)合併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沙漠研究所。
1978年以冰川凍土研究領域為主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
1958年10月在蘭州建立了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地球物理研究室,領導進行人工降水、人工消雹和融冰化雪等試驗研究,並負責管理蘭州觀象台業務。
1959年5月正式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分所(是中國科學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主要開展青藏高原氣象學、高原和乾旱氣候、輻射氣候、邊界層物理、雲和降水物理、大氣電學以及大氣環境監測評價等領域的研究。
1974年4月1日正式組建了中國科學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
1958年10月,國家有關部門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召開了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陝西、寧夏六省(區)治沙規劃會議。
1959年3月在蘭州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治理沙漠科學考察隊(簡稱“治沙隊”,是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的前身),並分別成立了10個考察隊,當年就開始了北方地區的沙漠、戈壁和沙地的綜合考察。
1962年中國科學院治理沙漠科學考察隊調整為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室。
1965年整體從北京遷至蘭州,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凍土研究室合併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沙漠研究所。
1978年以沙漠研究領域為主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

合併發展

1999年6月,在中國科學院原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蘭州沙漠研究所的基礎上整合後設立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2000年,由原中科院冰川所、沙漠所、大氣所圖書館合併組建而成的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圖書館正式成立。
2012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主辦,中國科學院寒旱區陸面過程與氣候變化重點實驗室承辦的“西北乾旱區和青藏高原大氣邊界層國際研討會”在蘭州舉辦。
2014年3月,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已形成七大研究室、三大研究系統的龐大科研及支撐體系。

五所整合

2016年6月24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籌)在蘭州宣布成立。西北研究院實行院長負責制,整合了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蘭州文獻情報中心以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鹽湖研究所,形成了一院兩地五單元的科研格局。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3年底,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645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科研人員347人,科技支撐人員160人,正高級技術人員93人,副高級技術人員146人,進創新崗位人員47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7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3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人,國家“西部之光人才計畫”入選者81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秦大河賴遠明(全兼職)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科研部門

2014年3月,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已形成七大研究室、三大研究系統的龐大科研及支撐體系,突出了冰川、沙漠、高寒區資源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特色。七大研究室分別是:冰凍圈與全球變化研究室,沙漠與沙漠化研究室,高原大氣物理研究室,凍土與寒區工程研究室,寒旱區水土資源研究室,生態與農業研究室,遙感與地理信息研究室。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三大研究系統分別是以實驗分析研究為主的實驗分析系統,以野外觀測試驗研究為主的試驗觀測系統,以信息共享和網路套用、圖書編輯服務為主的信息平台系統。為使科研與支撐體系融合成為有機整體,實驗室和野外台站均歸入到相應研究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寒旱區陸面過程與氣候變化重點實驗室、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實驗室、沙漠與沙漠化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寒旱所遙感與地理信息科學研究室、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甘肅省省級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極端環境微生物資源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實驗室、寒旱所遙感與地理信息科學研究室、甘肅省黑河生態水文與流域科學重點實驗室

設備資源

  • 設施設備
根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儀器設備分被套用於研究所環境演變監測平台、環境演變分析平台、工程方法研發平台、逆境生態研究平台、計算模擬平台五大平台。有以下在用大型儀器設備。此外設有便攜設備調度中心。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環境演變監測平台:三維地貌雷射掃描系統、多相流力學實驗測量系統
環境演變分析平台:離子色譜儀系統、離子色譜儀ICS-3000型、氣體同位素比質譜儀MAT-253、氣體同位素比質譜儀MAT-252、離子阱氣質聯用儀、X射線螢光光譜儀、釋光全自動測量儀、室內風沙環境風洞、氣體穩定同位素質譜儀
工程方法研發平台:多通道探地雷達、地質雷達、AGI多道分散式密度電法儀器、振動三軸材料試驗機、振動三軸試驗機
逆境生態研究平台:實時螢光定量PCR儀
計算模擬平台:超級計算
  • 館藏資源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圖書館於2000年由原中科院冰川所、沙漠所、大氣所圖書館合併組建而成,該館是一個小型、專業化圖書館,以地學為主,邊緣學科為輔,突出書刊的學術性、理論性,力求書刊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寒旱所圖書館館藏書刊具有鮮明的冰川、凍土、沙漠和大氣、水文專業特色。截至2006年11月,有中西文現刊182種、中英文報紙16種:館藏中西文過刊3萬餘冊,最早可回溯至1929年, 中文圖書23000餘冊,英、俄、日文圖書22000餘冊;各類地圖十萬餘幅,航空照片近十萬張,水文氣象資料近萬冊。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合作交流

2016年3月,中科院寒旱區陸面過程與氣候變化重點實驗室(簡稱陸-氣實驗室)與荷蘭屯特大學地理信息科學與地球觀測學院(簡稱 ITC)、瑞士GAMMA Remote Sensing Research機構和歐洲航空航天局(簡稱歐空局)在瑪曲地區共同開展了微波輻射科學研究試驗。
2016年1月17日,塔里木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主任楊保存一行四人到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交流訪問。

科研成就

截至2014年底,寒旱所共有在研項目947項,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項目7項,主持科技部科技支撐計畫項目6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62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重點項目8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4項,承擔院重點部署項目5項、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8項,B類2項。新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
研究所一面促進科學研究的同時,一面也對學科進行綜合集成,促進重大成果的產出。50餘年來,已承擔國家“973”、“863”、國家攻關、重點基金及國家地方的其他科研項目300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科技進步和技術發明二等獎18項、省部級特等獎4項,一等獎38項、二等獎90餘項。
●專著
出版時間
學科方向
著作名稱
編寫人員
2012
自然地理學
《江河源區沙漠化》
2012
自然地理學
庫姆塔格沙漠綜合科學考察隊
2012
分子生態學
2012
地球科學
21世紀戰略新興產業-沙產業
2012
水文學
2012
地理學
2012
生態學
2012
生態學
2012
生態學
2012
地理學
2012
地球科學
2012
人文地理學
生態經濟學的研究進展——理論篇
2012
人文地理學
轉型張掖的理論與實踐-靜看蜂教誨
2012
人文地理學
東鄉災後重建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
2012
地球科學
英漢冰凍圈科學辭彙
2011
自然地理學
青藏高原納木錯流域現代環境過程和變化
2011
自然地理學
2011
人文地理學
2011
氣候學
中國西北乾旱區陸—氣相互作用及其對東亞氣候變化的影響
2011
水文學
中國水問題觀察
內容不全,詳情見官網
●專利
專利號
專利名稱:
專利類別
第一發明人
201220061372.1
利用薄膜阻止凍土層上水向基坑湧水的結構
實用新型
俞祁浩
201220271237.X
水體中溶解碳酸鹽中二氧化碳的提取裝置
實用新型
武小波,李全蓮,王寧練,蒲建辰
201220272259.8
一種機械增壓水體過濾與化學性質的檢測裝置
實用新型
李全蓮,武小波,王寧練,蒲建辰
201220377469.3
翅片加傳熱片式蒸汽發生器
實用新型
王士猛,謝愛紅,唐柳華
201220377735.2
翅片式蒸汽發生器
實用新型
王士猛,謝愛紅,唐柳華
201220531344.1
一種攜帶型電動冰川花桿鑽
實用新型
王文彬,李忠勤,王飛騰,周平,金爽
201220462387.9
一種冰芯樣品前處理的裝置
實用新型
李月芳
201220539101.2
螺旋測微器數控數顯定位載物台
實用新型
郭治龍
201220539103.1
攜帶型高原增氧器
實用新型
郭治龍
201220559803.7
一種晾曬沙棗果實的撐帳
實用新型
李建國,馮起,司建華,蘇永紅,常宗強,席海洋,賈冰
201220585912.6
用於測量冰川雪密度的裝置
實用新型
張耀南,馮克庭,火久元,敏玉芳
201220612037.6
大氣降水收集裝置
實用新型
李月芳,熊隆飛,高新生
201220626901.8
雪密度測定儀
實用新型
張澤,杜玉霞,馮文杰,周泓,肖東輝
201220678926.2
水合物試驗釜
實用新型
王英梅,吳青柏,陳繼,張鵬,楊玉忠
201220745321.0
一種高效、攜帶型的汽油冰川鑽
實用新型
杜文濤,秦翔,劉宇碩,朱榮,孫維君,趙尚學
201220685537.2
用於測量冰川雪高度的裝置
實用新型
張耀南,馮克庭,安學敏,楊永如,火久元,敏玉芳
201320035040.0
元素分析儀自動進樣器上直接使用的固體進樣盤
實用新型
孫維貞,余海棠,包詩潔
201320027251.X
一種取芯鑽頭的樹木生長錐
實用新型
馮起,李建國,康興成,常宗強,司建華,李宗省,李煒,王亞敏
201320040124.3
一種適用於高原寬谷河流地段鐵路風沙綜合防治設施的布局
實用新型
張克存,屈建軍,安志山,韓慶傑
201320054431.7
一種埋地管線防沖刷導流結構
發明專利
喻文兵,易鑫,陳琳
內容不全,詳情見官網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是1981年經國務院學位會首批批准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91年設立“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
一級學科博士點地理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地理學
博士後流動站:地理學

教學建設

截至2013年底,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共有在讀研究生439人,其中,博士生252人、碩士生187人,在站博士後72人。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74名,碩士研究生64名。
截至2014年9月,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培養的研究生已有5人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6人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獎。
獎助學金分配模式及醫療保險: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獎助學金待遇,碩士研究生人均可獲得各類獎助學金合計27200元/人·年,博士研究生人均可獲得各類獎助學金合計44600元/人·年。此外,公費辦理醫療保險,優秀推免生源第一學年實行特別獎勵。

文化標識

形象標識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形象標識以原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蘭州沙漠研究所和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分別為冰川、沙漠、大氣為素材,所徽將三所的研究方向融為一體,設計並勾勒出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形象標識。
形象標識形象標識

文化活動

2014年3月7日,寒旱所以“三八”婦女節為契機,舉辦慶祝“三八”婦女節雙扣比賽,以豐富研究所女職工業餘文化生活,增進職工間相互了解。
2013年6月,寒旱所離退辦分批組織退休、內退人員在芳草園公園進行遊園活動,老科學家、老領導、老黨員、老工人等近30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2012年12月31日,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生2013年元旦聯歡會暨第一屆“我是好聲音”歌手大賽開賽。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所長:馬巍
黨委副書記、副所長:張小軍
紀委書記、副所長:賴遠明
副所長:馮起
副所長:王寧練

歷任領導

程國棟
第一任所長
(1999-2001)

姚檀棟
第二任所長
(2001-2003)

王濤
第三任所長
(2003-2012)

馬 巍
現任所長
(201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