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王國

渤海王國

渤海王國,或稱“渤海國”,是中國唐朝的藩屬之國。其歷代君主必須接受大唐皇帝的冊封才算真正的國王,並向大唐稱臣。

基本介紹

簡介,特點,滅亡,君主世系,

簡介

渤海國(669年—926年),位於朝鮮半島北部及現時中國東北地區東部、舊日沿海州舊地。
由粟末靺鞨(音:mòhé)酋長大祚榮所建立,初名“震國”,其民族主體為粟末靺鞨,但也有少數高句麗族(和高麗族本質不同,高句麗滅亡了200年之後冒出來的高麗徒頂其名號而已。
公元713年,大祚榮接受唐朝的冊封,獲渤海郡王的封號,並領忽汗州都督,遂改震國為渤海國,成為臣屬於唐朝的藩屬政權,又是唐朝管轄下的一個羈縻州府即忽汗州都督府。
渤海王國不僅有少數高句麗人,還有眾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國按靺鞨王國的行政結構,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五京政權體系。渤海王國有著源於靺鞨的先進文化。
渤海王國的繁榮和強大在公元9世紀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它占領了北至黑龍江,西至中國東北中南部開元的廣大地區,並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關係。渤海王國於公元926年被契丹人滅亡,其統治階級中的很多人(大部分為靺鞨人)遷移到遼東。

特點

渤海國是一個具有二重性的政權,它既是粟末靺鞨聯合高句麗等遺民建立的一個王國政權,同時又是唐朝管轄下的一個羈縻州。這一“二重性”突出地體現在以下三點上:
其一,每世渤海王的更迭,雖皆由大氏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但均需得到唐王朝的認可,接到冊封后才算合法,否則只能稱“權知國務”、“知國務”;
其二,唐王朝在冊封新繼立國王的同時,必任命其為忽汗州都督府都督,即繼立者要同時接受唐王朝地方官的任命;
其三,渤海國有向唐朝貢的義務,史載渤海向唐朝貢凡140餘次,朝後梁、後唐10次。

滅亡

渤海國與契丹早有嫌隙,渤海國衰落,契丹即取回失地。
天贊四年(925年),契丹耶律阿保機率軍征伐渤海國。
同年十二月,契丹兵圍渤海重鎮扶餘城(今吉林農安境內)。
天顯元年(926年)正月,契丹軍攻占扶餘城。隨後,阿保機分兵攻略渤海之地。契丹軍主力進逼渤海都城忽汗城(今黑龍江寧安西南東京城),乘夜圍城。渤海國王大湮開城投降。渤海軍殘部和邊遠地區的反抗也相繼被契丹軍平定。契丹滅渤海,「得地五千里,兵數十萬」。
渤海國全境納入契丹版圖。從這一點而言,渤海人主要已經融合入中國的各民族中,與現代朝鮮民族的淵源關係很小。
渤海國在與日本、新羅開展外交時也曾經以高句麗的繼承國自稱,因此,朝鮮、韓國和部分日本學者認為渤海國與高句麗存在繼承關係。

君主世系

渤海國(698年-926年,698年稱“震國”,713年改稱“渤海國”)
年號(使用年數)
—(22)
戊戌
698年
仁安(18)
己未
719年
大興(36)
戊寅
738年
寶曆(7)
甲寅
774年
大興(12)
辛酉
781年
—(1)
甲戌
794年
大華嶼(一作“大華興”)
中興(1)
甲戌
794年
正歷(15)
乙亥
795年
毅宗定王
己丑
809年
康宗僖王
癸巳
813年
哲宗簡王
庚戌
818年
聖宗宣王
建興(12)
己亥
819年
莊宗和王
鹹和(27)
辛酉
831年
順宗安王
正永(14)
丁丑
857年
明宗景王
寬明(22)
辛卯
871年
正王
慶成(13)
癸卯
893年
哀王
文德(20)
丙寅
906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