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國史話

渤海國史話

《渤海國史話》是1998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斌,黃麟福,黃麟書。

基本介紹

  • 作者:黃斌                       /            黃麟福                       /            黃麟書
  • ISBN:9787206029523
  • 頁數:162
  • 定價:10.00
  •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7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目錄,書摘,

內容介紹

渤海國是公元8至10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地方民族政權。《東北邊疆研究:渤海國史》深入淺出地論述了這個被譽稱為“東海盛國”的政權是靺鞨人的國家,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它的疆域、人口、民族、政治體制、社會經濟、文化宗教、社會習俗以及對外關係,並闡明了其在我國以及東北亞地區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澄清了渤海史研究中的許多疑點和迷惑,並在渤海主體民族族屬、渤海政權性質和渤海歷史歸屬等重大爭議問題的研究方面獲得了學術上的突破,為作者繼《渤海史稿》之後的又一力作。

目錄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靺鞨國的建立
第一節 高麗滅亡後東北地區的形勢
一、靺鞨諸部的奔散與重新組合
二、契丹、室韋諸部的發展
第二節 營州之亂與靺鞨“東奔”
一、契丹叛亂與營州陷落
二、當地靺鞨捲入叛亂-
三、大祚榮的“東奔”
四、“東奔”隊伍的構成
五、“東奔”隊伍的領導集團
第三節 靺鞨國的建立
一、“天門嶺”東大敗唐軍
二、東牟山樹壁自固
三、大祚榮建立靺鞨國
第二章 渤海國的發展與強大
第一節 高王的“創業”
一、整頓內政與創立根基
二、“通於突厥”與結交新羅
三、接受“招慰”和冊封
第二節 武王的武功
一、斥大土宇征服鄰部
二、北攻黑水靺鞨與門藝投唐
三、與唐朝廷的失和
四、東聯日本“親仁結援”
五、進攻登州與行刺門藝
六、同唐朝廷恢復和解
第三節 文王的“文治”
一、偃武修文銳意改革
二、事唐恭謹全面唐化
三、中原大亂嚴守中立
四、三遷其都與兩次改元
五、擴大同日本的交流
六、晉封“國王”與五京之建
第四節 王室的動盪與宣王的中興
一、宮廷政變與成王還都
二、康王之世“朝維依舊”
三、定、僖、簡諸王的短期統治
四、宣王仁秀入繼大統
五、南定新羅與北略諸部
六、開置郡邑與對外交流
七、加強同唐朝的聯繫
第五節 “海東盛國”的到來
一、大彝震增置軍政機構
二、與唐關係更加親睦和好
三、同幽州的聘問
四、繼續與日本交流
五、發展經濟與“擬建宮闕”
六、虔晃與玄錫之世及對日交聘
七、“海東盛國”時代的到來
第三章 轄域、區劃和人口
第一節 地理環境與自然形勢
第二節 轄域四至
一、靺鞨國時轄域
二、渤海前期轄域
三、渤海後期轄域
第三節 行政區劃
第四節 所屬諸部
第五節 人口狀況
一、“靺鞨國”時期人口
二、渤海前期人口
三、全盛時期人口
第四章 民族源流與主體民族
第一節 渤海靺鞨先世
一、肅慎和挹婁
二、勿吉與靺鞨
第二節 粟末靺鞨的演變和發展
一、粟末靺鞨的由來與演變
二、隋時粟末抹鞠同高麗的鬥爭和遷徙
三、唐初營州地區的琳鞠人
第三節 民族構成與主體民族
一、渤海王國的民族構成
二、主體民族
第四節 “高麗別種”辨及其他
一、“高麗別種”不是高句麗人
二、“土人”與“士人”之辨
第五章 渤海政權的性質及其同唐朝的關係
第一節 接受冊封與稱藩於唐
一、歷世諸王接受唐朝冊封
二、確立臣屬和藩封的地位
三、恪守藩禮履行義務
第二節 接受押領與隸屬於唐
一、忽汗州都督府的建置
二、接受邊州長官的管領與節度
三、唐朝“長史”的派駐和監領
第三節 親睦和好車書一家
一、政治上的相互依賴
二、經濟文化的交流與影響
第六章 統治機構與政治制度
第一節 中樞統治機構
一、三省、六部、十二司
二、諸台、寺、院、監、局、署
第二節 地方建制與部落體制
……
第七章 社會經濟與社會制度
第八章 渤海文化
第九章 渤海同周鄰的關係
第十章 渤海的滅亡與東丹的建立
第十一章 渤海國的歷史歸屬和歷史地位
附錄
後記

書摘

以及“品官”之謂,則又可以斷言,渤海的“秩”級有時也以品級的面貌而出現。當然,在這樣的制度下,不同等級的官員不僅在政治地位與物質待遇方面皆“以品第高下為差”而存在著嚴格的區別和限制;而且連他們各自的著裝、佩飾的樣式和質料、顏色及數量等等,也都因為秩級的不同而嚴格區別,以至於單從外表直觀就可以一眼看出某個官員的品階和地位。無須贅述,這一切也都來自於對唐制的模仿。據載,渤海的官員、使者及王族成員等等入唐後,除依例被唐廷授以不同的“官告”(委任狀)後,還往往得到“紫袍、金帶、魚袋”、“緋袍、銀帶”之類服飾的賞賜,因之,此類章服佩飾也就被獲得者們帶回了渤海地區。地下考古資料也確實提供了這方面的證明。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渤海中京遺址附近出土的做工精美的金質帶飾,就是唐廷賜給渤海貴族所使用的“金帶”佩飾;而俄羅斯濱海邊區游擊隊區尼古拉耶夫斯克遺址出土的魚形青銅信符,“符長5.6厘米,寬1.8厘米,厚0.5厘米。一面呈橢圓形凸起,上面鐫刻有眼、鰓裂、鱗、鰭和尾巴。在魚頭的下方及魚符的腹部,刻有被垂直切開的兩個漢字——‘契約’的左半部。符的背面是平的,在魚頭部偏下一點的位置上也刻有一個幾乎同魚身寬度相近的漢字——‘同’。這一漢字之下,魚的右半部刻有5個縱列的漢字是題銘——‘左驍衛將軍’,左半部也有漢字——‘聶利計,,,①,也被認為“是唐或五代中原王朝授給來人貢的人‘聶利計,‘左驍衛將軍’而頒發的隨身魚符中的右符”②,都為渤海人之服用內地章服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佐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