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縣呷酒

渠縣呷酒

呷酒(又名咂酒),在渠縣幾乎家家戶戶會做,做成後還要相互品嘗,相互評選。逢年過節、親友聚會、婚喪嫁娶時,主人還會用呷酒款待賓客,將釀製好的呷酒根據客人酒量大小裝在酒罐里,然後往罐里倒入滾燙的白開水,並插上一根竹筒做吸管,呷酒醇香味濃,釅釅似蜜。坐上席者為尊長,呷酒罐當從尊長開始飲用,然後依次傳遞,吃菜喝酒,談古論今,全在一壇呷酒罐里。一罐酒喝得七分乾時,再續上白開水,反覆多次沖泡,直到呷酒無味,高粱渣再倒掉餵豬。此時,有酒量的男人已昏昏欲醉,而不勝酒力的婦女兒童則是滿臉通紅,由於呷酒老少皆宜,又被飲品愛好者譽為“飲料寶貝”。而如今,在2000多年的釀造歷史中,呷酒形成了完善的民間傳統釀造技藝,具有廣泛代表性,為民間優秀土特產;被視為中國酒文化“活化石”的渠縣呷酒,正以其獨特魅力順利躋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渠縣呷酒
  • 別稱:咂酒
  • 主要原料:高粱,糯米,曲藥
名稱由來,呷酒釀造工藝,呷酒選料,

名稱由來


渠縣素有“九月九,做呷酒”的說法。因為閒暇的農家婦女習慣在九月初九這天,將高粱浸泡蒸煮,然後撒入曲藥密封貯藏在陶瓷器皿中釀酒。據《華陽國志》、《後漢書》等古代文獻記載:呷酒與中華文明同步,起源於秦漢前、古都車騎城(現四川渠縣土溪城壩村),賨人建立了賨國,發明、釀造了醇和怡暢的呷酒。公元前314年,秦滅巴蜀置宕渠郡,秦王賜賨人進貢的“清酒”為宮廷御酒。秦末漢初,賨人助劉邦滅秦,漢高祖品呷酒,觀巴渝舞,欣然封呷酒為漢朝貢酒,年年進獻。從此,渠縣呷酒名揚天下,世代相傳,成為廣大民眾和達官貴人喜歡的民間美酒。

呷酒釀造工藝

從古至今,呷酒都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酒,它更類似婦女坐月子吃的醪糟,釀造的方法也與醪糟大同小異——醪糟用糯米,呷酒用高粱。但呷酒的製作技藝卻非常講究,第一步:選料——選用的紅高粱要求顆粒飽滿、均勻、色澤橙紅,保證每顆高粱蒸煮、發酵的均衡性。第二步:浸泡——將選擇好的紅高粱用清水浸泡一晝夜,使之充分吸收水分發脹,在浸泡過程中要定時換水、翻動。第三步:煮沸——將沖洗過的高粱倒入鍋中煮沸至七分熟,不能太生也不能熟透,否則影響蒸煮。第四步:蒸煮——將煮過的紅高粱用竹絲瓢撈起,濾去水,再將高粱倒入置於大鍋內的大木蒸籠里,高溫蒸煮至熟。第五步:散熱——將蒸熟的高粱倒入備好的大簸箕中,讓高粱自行散熱,並不斷地用長竹筷撥翻,使之散熱均勻一致。第六步:下藥——待高粱散熱完畢後,將曲藥(功能是發酵)壓成細粉均勻地撒在高粱中拌勻。第七步:發酵——將撒入曲藥的高粱用植物葉蓋住,再在葉子上面根據季節和氣溫鋪上棉質物品,蓋嚴蓋實,置於發酵室或大木櫃中。發酵的關鍵技藝是溫度掌握與調節,全憑經驗,發酵工序是整個釀造技藝的關鍵,發酵時間一般為24小時(農村稱一個對時)。第八步:儲藏——待熱氣散發完畢,將發酵的高粱裝入洗淨晾乾的罐子或罈子里,罐(壇)口用大葉子蓋實,再拌泥巴糊住罐口置於陰涼處儲藏,時間一般為40天。第九步:分裝——將釀成的呷酒從大罈子里分裝到小罐中,密封、貼標籤,便可以銷售了,而在農村自釀自飲,則無需此項工序。做法說得簡單,但每道工序的精準度卻不容易掌握,據當地人說的訣竅是:“精選優質紅高粱,浸泡翻淘呈白黃。去水三天沸煮蒸,八成熟後起鍋涼。發酵下藥用秘方,瓷壇密封耐貯藏,年限越久越幽香。”

呷酒選料

現在的呷酒在保持傳統呷酒原生態釀造工藝的同時,釀造技藝更加複雜了,工序也較多,主要包括選料、浸泡、沖洗、煮沸、蒸煮、散熱、下藥、發酵、儲藏等20多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要求嚴格細緻,按規程和習俗操作。特別是制曲發酵工序,是現代技術和機器無法完成和替代的,從選料到呷酒儲藏一般需要40餘天。同時,還選用了數十種名貴中藥材用於呷酒釀造,增強其保健功能,並將其原來數人同飲的大罐改為一人獨飲的小罐,在繼承傳統上有了創新。呷酒也從農家院壩登上了大雅之堂;由農村走進城市,結束了幾千年農戶自產自用的歷史,並不斷向高營養、高品味、綠色、環保發展。
渠縣呷酒釀造屬純手工操作,其技藝是在長期口傳心授下心領神會而形成的。而目前,傳統釀造工藝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衝擊——掌握釀造核心技藝的人越來越少、年齡越來越大,呷酒釀造技藝傳承前程不容樂觀,亟待國家重視並給予必要的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