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化交通

渠化交通

渠化交通指的是在平面交叉口設定交通標誌、標線和交通島等,引導車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

渠化交通是在道路上劃線,或用綠帶按交通量來分隔車道,使各種不同性質和不同速度的車輛,能像渠道內的水流那樣,順著規定的方向互不干擾地行駛。

在交叉口合理地布置交通島、交通標誌、標線(元素)等,把不同行駛方向和車速的車輛分別規定在有明確軌跡線的車道內行使,避免相互干擾,從而減少車輛之間以及車輛與行人之間碰撞的可能,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渠化交通
  • 外文名:canalized traffic
  • 類屬學科:交通運輸
  • 套用範圍:全球
  • 渠化方法:布置交通島、交通標誌、標線等
  • 作用: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簡介,交通渠化的原則,交叉口的設計,交通島的設定,交通流的組織,車道設計,作用,渠化方法,拓寬進口道,提前右轉彎,人行橫道以及格線線前移,綠化帶阻隔,導流線引導車流走向,交叉口轉彎處採用流線性設計,渠化步驟,立體交叉中的渠化,路段上的交通渠化,非機動車和行人的有關渠化,

簡介

交通渠化作為一種從空間分離交通流的手段,是一種投資少、工期短、效果好的交通組織方式。交通渠化以其拆遷少、投資少、占地少,近遠期易於結合,方便靈活等優點,在解決城市道路交通問題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交通渠化是在道路上採取各種物體分離的措施和方法,使不同方向、不同類型或不同速度的交通流按所劃分的道路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交通渠化的原則

以往對交通渠化的研究,一般重視具體渠化方式的套用,而對其原則規範研究較少,系統性的研究則更少。這裡從保證車流安全暢通出發,集中闡述套用具體渠化方式時應遵循的幾個方面的原則。應根據交通量流向,增設交叉口進口道的車道數;交叉口交通島的設定應有效地引導車流順暢行駛,避免誤行;進、出口道分隔帶或交通標線應根據渠化要求布置,並應與路段上的分隔設施銜接。

交叉口的設計

交叉口面積不可過大。過大的交叉口將使交叉口內交通流通行位置分散不定,車輛通過交叉口的時間過長,導致安全性和交通容量降低。交叉口的岔數以四岔以下為原則,四岔交叉口的衝突點為16個,五岔交叉口的衝突點達50個。過多的岔數,使交叉口交通情況過於複雜,應該避免。

交通島的設定

交通島應設在行車軌跡最少通過的位置,布置交通島應使行車自然方便,各交通島的面積不宜太小,一般不應小於7m2。交通島上的綠化必須醒目,高度不應超過12~15cm,以保證司機視野開闊,並且應考慮其對城市景觀的影響。

交通流的組織

交通渠化要儘可能地將不同車種、不同流向、不同速度的交通流分開,以減少相互衝突。各種車輛行駛路線應簡單明了,其交叉點彼此之間應保持一定距離。交通流交叉時,應儘可能渠化成直角或近似直角交叉。交通流合流時,應以較小角度進行合流。實踐證明,交通流以10°~15°合流時,合流速度差最小。

車道設計

交叉口進口車道和出口車道應滿足以下關係:進口車道數≤出口車道數,否則容易產生擁擠和阻塞。同時,渠化車道的寬度要保證最大外型尺寸的汽車轉彎不受障礙。

作用

1、規範車輛行駛、減少車流衝突,有效組織車流有序地經過交叉口,最大限度地發揮道路資源的利用率;
2、能夠有效地保證行人和腳踏車的安全,減少車流的衝突。

渠化方法

拓寬進口道

在一定信號周期下,拓寬進口道,增加進口道的數目可以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提前右轉彎

其原理在於通過讓進口道的車輛提前右轉,駛出交叉口,從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人行橫道以及格線線前移

人行橫道以及格線線前移可以減少車輛通過交叉口的通行時間,儘可能多的讓更多的車輛在信號周期中的綠燈時間通過,提高綠燈時間的車輛通行率,大機率地減少車輛的延誤,同樣人行橫道以及格線線前移也需要交叉口有足夠的空間為前提。

綠化帶阻隔

道路邊緣的綠籬阻隔可以減少行人與非機動車、機動車之間的干擾,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保障道路的交通安全。綠化帶阻隔除能提高道路運行的安全性外,還能夠吸附空氣中的塵埃,淨化汽車尾氣中的有害氣體,改善城市生活的人居環境。

導流線引導車流走向

導流線引導車流走向主要是通過在交叉口路面畫出衝突比較嚴重的車流的行駛路線,使之引導車流走向,規範車流的行駛方向,避免交叉口交通運行的紊亂。

交叉口轉彎處採用流線性設計

交叉口轉彎處採用流線性設計比較符合非機動車和機動車的行駛軌跡,充分體現了人性化,此外,對交叉口的交通流的走向還具有誘導作用。

渠化步驟

1、收集測量交叉口的有關資料:道路幾何條件;交通條件;用地條件等;
2、擬定渠化方案;
3、繪製渠化交通方案圖;
4、擬定交通島的幾何尺寸;
5、現場做臨時的渠化檢驗效果。

立體交叉中的渠化

這裡主要是立體交叉與平面渠化相結合的方式,是一種比較新的渠化思路。根據國內外城市立體交叉建設的經驗,當某立體交叉口入口車流達到機動車4000輛pcu/h,非機動車達到2萬輛以上時,應設定立體交叉。在城市中,在用地面積、建設經費等有限的情況下,修建完全分離式的立體交叉由於占地面積過大,建設費用過高,而受到很大的限制。這樣立交與平面渠化相結合的方式就成為首選。例如,在主幹道的直行方向修建跨越式立交橋,其左右轉和支路上交通流採用平面渠化交叉的方式。此外,在立交匝道口處往往要設定渠化設施,分叉點轉角處半徑可為0.6~0.9m,匯合點交通島端部轉角半徑採用0.25~0.50m為宜。

路段上的交通渠化

在幹線或車道數較多時應設定中央分隔帶,若受用地條件限制也可用中央隔離柵取代。在非幹線道路,畫中央分隔線即可。有非機動車道的情況,當機動車或非機動車流較大時,為了減少相互干擾應設定分隔帶或分隔柵,考慮有效利用道路資源一般設定可移動的分隔欄。機動車或非機動車流量較小時,可畫線分隔。此外,路段上,為了減少公車停車時對後面車輛的影響,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定港灣式停車場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但是一般的港灣式停車場仍然會給腳踏車的通行帶來阻礙。在人行道較寬的情況下,可以在停車場前後設定供腳踏車推行上人行道的斜坡,這種方式處於研究中,實際套用尚未普及。

非機動車和行人的有關渠化

混合交通是我國城市交通的一大特點。因此,渠化中應仔細考慮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等設定。非機動車道寬度應該允許最寬車輛有超車和並行可能,但由於城市用地面積有限,在城市幹道上,往往限制一些占地面積大的非機動車行駛。
根據相關計算可以求得步行道寬度,加上植樹、立桿、櫥窗和房地散水等用地寬度即得到人行道寬度。但在用地面積受限的情況下,為了提供機動車更多行駛空間,適當地縮減人行道寬度也是可以考慮的。而人行橫道的寬度取決於過街人流的數量,一般情況比路段人行道要寬,常用4~10m。按照《城市交通規劃設計》規定,當進入交叉的總人流量達18000人次/h、或交叉口一個進口過街人流量超過5000人次/h,且同時在交叉口一個進口或路段上的雙向交通量超過1200pcu/h時,可規劃設計人行天橋或地道。人行天橋造價較低,占地面積相對較小,但影響城市美觀。過街地道造價高,工程量大,但通行能力也較大,對城市美觀影響也較小。在設定時應該根據實際需要,綜合考慮城市美觀及對環境的影響來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