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紫檀嵌琺瑯寶座

清紫檀嵌琺瑯寶座

清紫檀嵌琺瑯寶座是清代的家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紫檀嵌琺瑯寶座
  • 年代:清朝
  • 材質:紫檀木
  • 尺寸:高100cm,長128cm,寬90cm
  • 現藏:清宮舊藏
  • 類型:清代家具
歷史簡介,琺瑯簡介,明代發展,清代發展,

歷史簡介

此寶座為紫檀木制,通體嵌琺瑯裝飾。七屏式座圍,攢框鑲掐絲琺瑯板心,並飾以山水風景圖。硬板座面,座面四沿鑲藍地拐子紋琺瑯條。束腰下有雕蓮瓣紋托腮,直牙條,正中垂窪堂肚,足下帶托泥。四面牙條及腿滿飾藍地拐子紋及蝠紋掐絲琺瑯片。此寶座為琺瑯工藝與傳統家具相結合的典型代表作品。
在中國傳統的工藝史上,琺瑯工藝占有著重要的一席之地。琺瑯是一種粉狀的玻璃質,以石英長石硼砂純鹼為原料,以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經粉碎、熔融後而成。琺瑯器則是將琺瑯釉通過不同的加工方式固著於金銀或銅的表面,達到實用美觀等功效,流金溢彩,富麗堂皇。
清·紫檀嵌琺瑯寶座 細節圖清·紫檀嵌琺瑯寶座 細節圖

琺瑯簡介

在古代又稱為“佛郎”、“佛郎嵌”。清人朱琰陶說:“琺瑯曩稱佛郎,一曰發郎,今發藍也。”明初曹昭格古要論》著錄了琺瑯工藝的特點:“以銅作身,用藥燒成五色花者,與佛郎嵌相似,嘗見香爐、花瓶、合兒盞之類。”琺瑯器在我國出現得較晚,根據明清文獻的記載可知,琺瑯是由域外傳入我國的。琺瑯雖然在元代就已傳入我國,但琺瑯技術真正成熟階段是在明代

明代發展

明景泰年間,由於明政府的重視,琺瑯的製造技術趨於成熟,外來的琺瑯工藝技術,經過我國工匠的吸收消化和改進,揚長避短,成為具有我國工藝特點的琺瑯藝術———景泰藍,主要品種有花瓶、盤盒、薰爐、燈台、碗碟器皿等。

清代發展

清代以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至清中期,物阜民豐,國力強盛,統治階級有足夠的財力精力來支持工藝美術的發展,很多工藝品種都較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一時期的琺瑯工藝也不例外。
清·紫檀嵌琺瑯寶座 細節圖清·紫檀嵌琺瑯寶座 細節圖
康熙初年,清廷即在武英殿附設的造辦處部門中設定“琺瑯作”,製造宮廷專用器皿。
乾隆時期的宮中造辦處在琺瑯器的製作上,更是突破了一般瓶壺碗盤之類範圍,擴大到家具上。從流傳下來的清代嵌琺瑯家具上看,這些嵌琺瑯家具依據嵌琺瑯的工藝手法的不同,大體上可以分為嵌掐絲琺瑯家具、嵌畫琺瑯家具、嵌鏨胎琺瑯家具等幾大類。這件紫檀嵌琺瑯寶座就是一件精美的掐絲琺瑯家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