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浦區

清浦區

清浦區,是江蘇省淮安市下轄區。1983年建區,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清浦區面積277平方千米,下轄4個街道、51個社區,5個鄉鎮、30個村。清浦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4℃左右、降水量940毫米、日照2130-2430小時。

2010年,清浦區完成GDP82.3億元、人均3.5萬元。財政總收入16.7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327.3億元。

清浦區古稱清江浦。明清時,清江浦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沿岸“四大都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浦區
  • 外文名稱:Qingpu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已撤銷的市轄區
  • 所屬地區:江蘇省淮安市
  • 下轄地區:2鄉3鎮4街道
  • 政府駐地:承德南路
  • 電話區號:0517
  • 郵政區碼:223002
  • 地理位置:中國江蘇蘇中北部
  • 面積:277平方千米(2011年)
  • 人口:33萬(2011年)
  • 方言:江淮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楚秀園、清晏園、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等
  • 機場淮安漣水機場
  • 火車站:淮安站等
  • 車牌代碼:蘇H
  • 行政代碼:320811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貌,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醫療衛生,城市建設,教育事業,社會保障,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明清清浦區得名於明朝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陳瑄開鑿的清江浦,屬山陽縣
位於清浦區的國家電網淮安公司位於清浦區的國家電網淮安公司
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劃歸清河縣。
民國及新中國成立後,先後隸屬於淮揚道淮陰縣江蘇省、中共蘇皖邊區、清江市、兩淮市。
1983年2月,撤銷清江市,設立淮陰市清浦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清浦區轄4個街道(清江街道清安街道閘口街道、浦樓街道)、3個鎮(武墩鎮和平鎮鹽河鎮)、2個鄉(黃碼鄉城南鄉)。
清浦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清浦區位於東經120°53′-121°17′,北緯30°59′-31°16′之間,地處上海市西郊,太湖下游,黃浦江上游。東與閔行區毗鄰,南與松江區、金山區及浙江嘉善縣接壤,西連江蘇省吳江、崑山兩市,北與嘉定區相接。

地貌

清浦區地處黃淮平原江淮平原,無崇山峻岭,地勢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為主,只有西南部有丘陵崗地,地勢較高。

氣候

清浦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4℃左右,年均氣溫5℃以上時間289天,年均無霜期213天。光照充足,雨水豐沛,年降水量940毫米,雨日104天,日照2130-2430小時,年均相對濕度77%。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止到2013年,青浦區已探明岩鹽儲藏量40億噸、芒硝儲存量30億噸。有效態鐵、有效態銅較豐富。有效態錳、有效態鋅、有效態硼分別占21.25%、37.50%、15.00%。

水資源

清浦區地下水資源貯量豐富。全區可供開發利用的含水層廣泛分布於第四系鬆散層。平水年全區降水補給潛水的水量為15.08億立方米,一般乾旱年為12.83億立方米,特殊乾旱年為8.16億立方米,潛水調節資源量為8.53億立方米。清浦區深層地下水可采資源量為5.42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清浦區常住人口為330229人,同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增長6.88%。年平均增長率為1.76%。人口密度為1290人/平方公里。
民族:青浦區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0.37%,以回族人口為最多,其他少數民族有苗族、蒙古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傈僳族、傣族、藏族、黎族、朝鮮族等。

經濟

綜述

2010年,清浦區完成GDP82.3億元、人均3.5萬元。財政總收入16.7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327.3億元。實現列統工業銷售110億元。第一、二、三產業結構比由“十五”末的15.2:53.5:31.3調整為8:40.5:51.5,實現列統工業銷售110億元。
累計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27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30個、10億元以上項目18個,協定總投資60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超過100億元。利用外資實現歷史性突破。

第一產業

清浦區逐年壓減糧食作物面積,增加蔬菜和經濟作物面積。糧食作物從98年的22萬畝,壓縮到2002年的20萬畝,蔬菜面積從98年的6.5萬畝,增加到2002年的10.96萬畝。
2010年,清浦區生豬飼養量從10.5萬頭增加到15.8萬頭。家禽飼養量達360.25萬隻,10萬隻以上的規模雞場發展到5個,生豬出欄3000頭以上的豬場發展到3個,生豬家禽專業村各發展4個。水產養殖達9200畝,魚塘發展到2000畝,水產品產量總計達3000噸。

第二產業

清浦區已建成的工業企業達500餘家,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2000萬元。
2013年清浦區工業實現增加值、開票銷售分別達32.2億元、49.6億元,同比2012年分別增長16.2%、40.4%。新增列統工業企業13戶,銷售超億元工業企業達17家。生物醫藥、冶金機械、新材料三大產業實現產值162億元,占全區列統工業產值總量90%以上。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5億元,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開發省高新技術產品8個。

第三產業

2006年,清浦區完成三產投入8.41億元,三產重點項目實現稅收3644.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0%和45.7%。
2013年,清浦區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43.05億元,比2012年增長22.1%。其中工業投資84.24億元,比2012年增長22.4%。房地產開發投資31.22億元,比2012年增長11.3%。民間投資84.07億元,比2012年增長26.0%。實現服務業增加值87.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7.1%。
2013年清浦區累計新批外資項目14個,註冊外資實際到賬1.12億美元,開工項目實際到賬7749萬美元,實現外貿進出口1.06億美元。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4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2個,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18個。獲批各類項目181個,到位資金3.4億元。

交通

公路:清浦區處於104、205國道和寧連一級公路的交匯點上。新長鐵路穿境而過。距離上海浦東機場420公里,上海港口410公里。到南京祿口機場220公里,到南京港口180公里。到連雲港機場、鹽城機場120公里,到連雲港港口、鹽城大豐港港口120公里。
水運:京杭大運河依區而過,最大水運載能力達2000噸,另還有淮沭新河、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
鐵路:清浦就近火車站--淮安北站。近4億元的新長鐵路淮安火車北站改擴建工程日前開工建設,建成後將成為淮安市規模最大的鐵路客運樞紐站並行使主站功能。

社會

醫療衛生

截至2008年,清浦區城鄉共建社區服務中心9個,社區服務站69個。2008年疾控中心投入近40萬元對實驗室進行改造,並建立了愛滋病初篩實驗室。在鄉鎮衛生院的規範化、標準化建設中,自籌大量資金,購進幾十台先進儀器設備,如多參數監護儀、心臟除顫儀、網路直報設備等。改建、擴建、重建並舉,新建醫療用房5000平方米。

城市建設

2010年,清浦區城市化率達56%。實施舊城改造項目65個,動遷面積近220萬平方米。新建農村公路150公里,建設市級以上重點水利工程12項,疏浚區鄉級河道153條。新增農村改水受益人口1.2萬人。空氣品質優良率91%,區域水質達標率保持95%以上。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2.9%。
2013年清浦區實施中心城市建設項目102個,完成投資160億元。清浦開明中學建成,浦南花園等安置小區竣工。農村基礎累計投入5000餘萬元,新建泵站6所,建成高標準農田1.4萬畝,實施國家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區)項目,新增並改善灌溉面積1.98萬畝。創成全國農機示範專業合作社1個,全區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達92%。新建農村道路15公里、疏浚河道29條、改造農村橋樑35座。

教育事業

2013年,青浦區共有基礎教育及中等職業教育學校78所,在校生8.42萬人。其中:幼稚園23所,在園幼兒6.76萬人。國小24所,在校生5.4萬人。國中14所,在校生4.05萬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3.66萬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1.24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0.17萬人。普通高等學校1所,在校生2.69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100.0%。國小鞏固率89.2%。國中鞏固率95.1%。國中畢業生升學率101.4%。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0%。

社會保障

2013年清浦區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7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430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14%和15%。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41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290元。2013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口854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686人。救助重大疾病患者、困難學生、孤寡老人、困難民眾3799人次,發放救助金660餘萬元。

風景名勝

名稱相關簡介代表圖片
清江文廟位於淮安市清浦區輪埠路173號。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70米,總占地面積約14000平方米。明嘉靖九年(1530年),工部主事邵經濟在此處建崇景堂,始稱清江書院,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改為文廟。時因清江浦隸屬山陽(今楚州),山陽縣設訓導駐此,又稱山陽縣學。道光三年(1823年),總河黎世序移向正南重建,二年工成。惜鹹豐十年(1860年)毀於兵燹。同治四年(1865年),漕督吳棠重建大成殿。現存大成殿和崇聖殿等核心建築。2002年10月公布為江蘇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清江文廟清江文廟


淮安慈雲寺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原名慈雲庵。康熙十四年(1675年)建法王塔。雍正十三年欽賜“慈雲禪寺”匾額,改庵為寺。乾隆四年(1739年)擴建告成。時香火鼎盛,蜚聲海內外。乾隆帝南巡曾四度入寺禮佛、題詩。1989年,淮陰市人民政府出資先後修復天王殿、大雄寶殿等殿堂,寺廟對外開放。常住僧人17人。
慈雲寺慈雲寺
清江浦樓
清江浦樓坐落在淮安市(原淮陰市)運河南岸。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樓兩層,青磚灰瓦,方形。下層券門穿堂而過,門寬2 . 4米,高2 . 1米,門楣各嵌石匾一塊,橫刻“清扛浦”三字,上款堅寫“雍正已酉歲孟秋吉旦”、“道光甲申仲秋吉旦”,下首豎寫‘管理山清里河督捕理事分府夏口重建”、“欽加府銜山清里河理事分府張棟口重建”。它一直為清江浦的標誌。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江浦樓清江浦樓
清晏園位於淮安市人民南路之西側,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占地面積120畝,其中水域面積50畝,是淮安市唯一保護完好的古典園林,也是中國漕運史上唯一保留下來的官宦園林。
清晏園清晏園
韓信城
韓信城位於京杭運河南岸的清浦區城南鄉韓城村境,在韓母墓北500米處。據典籍載,該城系韓信被貶封為淮陰侯以後派人到家鄉封地上建立的城堡。該城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500米,內有72口水井。該城元朝末年戰亂後逐漸荒廢。該城內曾出土不少古代兵器等文物。現城基大部保存完好,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韓母墓韓母墓
韓母墓仍高約8米,直徑達20米。殊為可惜的是墓身南面和西面,已受到嚴重破壞。清浦區已組織專門力量對韓母墓進行修繕維護。韓母墓已被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韓信城韓信城

著名人物

京劇三傑:“通天教主”王瑤卿、麒派宗師周信芳和荀派傳人宋長榮
謝鐵驪,藝壇大家,導演,代表作品有《暴風驟雨》、《紅樓夢》、《今夜星光燦爛》等。
陳白塵,劇作家,曾擔任中國作協秘書長、中國文聯委員、江蘇文聯名譽主席、中國影協理事、名譽理事等職。著有《陳白塵電影劇選》、《陳白塵劇作選》和散文集《雲夢斷憶》等。
謝冰岩,當代著名書畫家,曾任新華社秘書長、新聞出版總署司長、文化部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空所所長、顧問、研究員,2001年獲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法藝術特別貢獻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