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彈琴峽題壁

《清平樂·彈琴峽題壁》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題壁詞。該詞上闋寫景,以冷泠的水音起興,引出後面的抒情,下闋渲染了上闋抒發的愁苦情懷,通過塞外風情的描寫,生動地表達了詞人“英雄寂寞”的情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清平樂·彈琴峽題壁
  • 創作年代:清朝
  • 作品出處:《飲水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清平樂
彈琴峽題壁
泠泠徹夜,誰是知音者。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
極天關塞雲中,人隨落雁西風。喚取紅襟翠袖,莫教淚灑英雄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清平樂: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雙調,四十六字。上闋押仄聲韻,下闋換平聲韻。也有全押仄聲韻的。
⑵彈琴峽:據《大清一統志·順天府》: “彈琴峽,在昌平州西北居庸關內,水流石罅,聲若彈琴。”
⑶泠(líng)泠:形容水流聲清脆。
⑷關塞(sài):此處泛指邊關之地。
⑸極天關塞雲中,人隨落雁西風:化用杜甫秋興》詩: “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這句寫居庸關的形勢極其險要。
⑹喚取紅襟翠袖,莫教淚灑英雄:化用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詞:“倩何人喚取,紅襟翠袖,搵英雄淚”。紅襟翠袖:指歌女。

白話譯文

水聲清幽悅耳,徹夜迴蕩,但誰又是它的知音呢?前朝如夢,邊愁難寫。
極目望去,天邊的雲中.征人與征雁同行於秋風之中。如此悲涼之景,讓人不禁傷懷,只好喚來歌女消愁,不要讓英雄熱淚輕易落下。

創作背景

康熙十五年(1676)十月,詞人途徑彈琴峽,秋風蒼勁,遠遠的看著邊塞的景色,興亡之感不禁而生,於是作了這一首《清平樂》,並用以題壁。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篇為行役塞上之作。詞中抒發了關塞行役中的“邊愁”及詞人的興亡之感。
詞作由冷冷水聲起興。用“冷冷”形容流水的清脆悠揚,自是十分精當,化用了陸機《招隱詩》中的名句“山溜何冷泠,飛泉漱鳴玉”,也就十分自然。然而唐劉長卿曾作過一首《聽彈琴》詩,裡面也有“冷冷”二字:“冷冷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可見這“冷冷”既可以形容流水,亦可以描述琴聲。此處詞人正是由潺潺的流水聲聯想到泠泠的琴聲,從而發出“誰是知音者”的疑問。
“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鳴琴一樣的水聲勾起的不僅僅是知音難覓的慨嘆,還有前朝如夢、邊愁難寫的無端意緒、種種悲感。至此,整個上闋,都是從聽覺上引來的愁情落筆。
下闋轉而從視覺、從眼前景上進一步渲染這種愁情。“極天關塞雲中,納蘭只能與大雁”,“極天”言關塞之遠,“雲中”謂關塞之險,皆出之於誇張之辭。這樣險要的邊關之地,自然是極其寥廓遼遠的。“喚取紅襟翠袖,莫教淚灑英雄”,結尾二句,由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詞句“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化出,自然渾成,表達了難以名狀的孤獨寂寞的情懷,深切感人。
該詞抒發了詞人關塞行役中的“邊愁”,並將此愁書於壁上。上片由水聲泠泠起筆,慨嘆知音難覓、前朝如夢,這是落筆於聽覺上激發的愁情。下片寫景後抒發感情,從視覺及眼前景更深層地渲染這種愁情,自然流暢,感嘆孤獨寂寞的情懷難以言明。全詞氣韻蒼涼,表達了詞人“英雄寂寞”的情懷。

名家點評

現代盛冬玲《納蘭性德詞選》:“彈琴峽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境,處居庸關內。容若扈從至此,在蒼勁的秋風中,極目關塞,忽起興亡之感,遂寫下了這一首氣韻蒼涼的《清平樂》,並用以題壁”。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