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仁鄉

清仁鄉

清仁鄉位於蘆山縣城東北部,東與龍門鄉交界,南與蘆陽鎮交界,西與思延鄉交界,北與雙石鎮和寶興縣靈關鎮交界,幅員面積51.48平方千米,共轄蘆溪村、大板村、大同村、橫溪村、仁加村、同盟村六個行政村,2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984人(2017),有耕地面積10885畝,森林面積47000畝(包括退耕還林面積),有向陽、寇家壩兩個工業園區,境內有通往寶興的蘆靈路和省道S210線,主要產業有種植業、養殖業和竹木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仁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
  • 下轄地區:蘆溪村、大同村、大板村、同盟村、仁加村、橫溪村
  • 政府駐地:大板村
  • 電話區號:0835
  • 郵政區碼:625600
  • 地理位置:蘆山縣城東北
  • 面積:51.48平方千米 
  • 人口:12984人(2017) 
  • 著名景點:靈鷲山、白虎懸崖、漢代民居遺址
  • 車牌代碼:川T
概況,建置沿革,“4.20”受災情況,受災情況,過渡安置,災後重建,城鄉建設,名勝古蹟,脫貧攻堅工作,產業發展,地圖信息,

概況

清仁鄉位於蘆山縣城東北部,東與龍門鄉交界,南與蘆陽鎮交界,西與思延鄉交界,北與雙石鎮和寶興縣靈關鎮交界,幅員面積51.48平方千米,共轄蘆溪村、大板村、大同村、橫溪村、仁加村、同盟村六個行政村,2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984人(2017),有耕地面積10885畝,森林面積47000畝(包括退耕還林面積),有向陽、寇家壩兩個工業園區,境內有通往寶興的蘆靈路和省道S210線,主要產業有種植業、養殖業和竹木產業,2017年全鄉人年均純收入為11519元。

建置沿革

清末民初,屬清源鄉轄地。民國25年(1936年),置仁加鄉聯保。民國29年(1940年),改聯保為鄉。1955年底,與清源鄉合併為清仁鄉。1958年,與蘆陽、升隆、沬東合併建立蘆陽人民公社。1959年,從蘆陽劃出為清仁人民公社。1961年,又與清源劃開為仁加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公社為鄉。2004年,與清源鄉合併為清仁鄉。

“4.20”受災情況

受災情況

受蘆山“4.20”強烈地震影響,全鄉境內耕地受損370畝,森林受損27100畝,交通公路受損94.2公里,大橋受損8座,小橋受損79座,鐵索橋受損2座,灌溉堰道受損197.8公里(包括蘆溪堰、清思堰、天生堰和小支堰),境內供水管道受損227公里(其中主管道40公里,入戶管道187公里),供電線路受損143公里(主要是入組戶線路),通訊中斷延48小時,災情造成17人死亡,重傷57人,輕傷1343人。

過渡安置

“4·20”蘆山7.0級強烈地震發生後,清仁鄉黨委、政府立即組織全體鄉、村、組幹部,民兵預備役人員積極投入到抗震救災工作中展開救援,總計從倒塌房屋中救出民眾299人(其中死亡17人),疏散民眾14159人。鄉黨委、政府成立了蘆山“4·20”強烈地震清仁鄉抗震救災指揮部,組織對全鄉所有受災民眾進行安置(其中設集中安置點21個,集中安置6812人)。及時恢復了供電、供水,全鄉民眾的基本生活得到初步解決,沒有出現生活無著落,社會秩序混亂的現象。

災後重建

2013年6月,災後恢復重建吹響號角,清仁鄉全面啟動農房重建工作。
2013年9月,德陽市羅江縣對口援建清仁鄉,派駐援建幹部12人,幫助指導農房重建和產業發展。
2013年10月,全鄉啟動31套特殊困難民眾保障房建設。
2013年12月,全鄉31套特殊困難民眾保障房建設項目完工並通過驗收。
2014年元旦,全鄉31戶特殊困難民眾首先入住保障房,實現搬新家過新年。
4.20”蘆山強烈地震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格線化單位和羅江援建組的幫助下,清仁鄉全體鄉、村、組幹部振奮精神,團結一心,不怕疲勞,積極投身到災後重建各項工作中。
全力推進農房重建。自災後重建啟動以來,特別是農房重建啟動前期,全鄉標磚供應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房重建進度。為切實推進農房重建進度確保百姓的切實問題,全體鄉村組幹部不分晝夜為全鄉重建戶協調標磚3千多車,4千多萬匹,切實解決了標磚供應不足的問題。同時為了方便重建戶重建審批,減少農戶來回跑審批的時間、精力,加快全鄉農房重建進度,清仁鄉推行以鄉便民服務中心為“龍頭”,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為中心,小組便民服務站為基礎的三級便民服務網路體系,構建“審批一條龍、服務一站式”的農房重建審批工作機制,做到農戶重建審批不出村,有效提高了農戶建房審批效率,縮短了審批時間,讓農戶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農房重建中去,為我鄉農房重建農戶提供優良的政務服務。2015年底全鄉維修加固戶2231戶、2400戶倒房戶重建工作已於全面完成。
全面推進新村聚居點建設。按照“就地、就近、分散”安置原則,以“安全、經濟、實用、省地、特色”為重建標準,從組織、引導、監督、服務等方面著力,從選址、資金、材料、工匠等難題入手,強力推進新村聚居點建設。在鄉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全鄉各級幹部全心協力,全鄉10個新村聚居點和1個散戶聯建點共647戶已全面完成建設並實現全面分房。
全力推進全鄉災後重建項目。一是成立災後恢復重建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鄉黨委書記擔任,鄉長任副組長,災後重建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鄉鎮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並成立了鄉災後重建項目辦公室。二是組建了由德陽市羅江縣援建幹部12人組成的災後重建項目技術服務組,負責全鄉災後重建項目技術服務。三是與各駐村組長簽訂委託書。根據班子成員分工確定了各村項目現場代表,做到每個村都有一名鄉級領導聯繫,確保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四是強化監督,確保項目質量。由重建辦抽調人員組成巡視組,對全鄉重建項目進行全覆蓋巡查。

城鄉建設

通過災後恢復重建,全鄉城鄉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鄉面貌不斷發生新變化。西區大道、龍尾山隧道順利開通,將產業集中區東西兩片連為一體,為我鄉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連通仁加、同盟的鄉村旅遊環線完工投用,境內有省道210線、蘆靈路、蘆邛路、產業園區西區主幹道等道路,交通條件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全鄉路網實現四通八聯。全鄉11個新村聚居點全部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沼氣池3000餘口,硬化道路61公里,大面積整治乾渠、支渠,有供水工程1處,解決民眾飲水問題。清仁鄉下轄學校中國小兩所(其中清源中心校下轄大同村村小和蘆溪村村小),幼稚園一所,衛生院1所,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2個,執業(助理)醫師數7人。

名勝古蹟

境內歷史遺蹟和人文景觀主要有:漢代民居遺址、佛教聖地靈鷲山、白虎懸崖 等。
漢代民居遺址此遺址位於仁加村清源河東岸二級台地。經挖掘,發現有灰坑、繩紋陶片、陶罐口沿殘片等物件。其附近歷年多次發現漢墓葬及西漢的鍪、釜、匜、鐎斗等銅器。其面積約2平方公里。
佛教聖地靈鷲山靈鷲山北東起官房山,南西止衛家山,綿延10餘公里,橫亘清仁鄉的蘆溪、大同、仁加三村,靈鷲山寺座落在蘆溪村。靈鷲山是中國佛教名山,相傳燃燈古佛曾閉關修煉於靈鷲山圓覺洞,道成後遷往峨眉,故世有“先有靈鷲,後有峨眉”之說。1998年6月,靈鷲山與大雪峰同時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白虎懸崖“白虎懸崖”位於靈鷲寺東大同村後溝組,是蘆山縣的外八景之一。歷經滄桑而形色不變,不僅有神奇的傳說,更有諸多古代典籍和文人墨客為之傳頌。

脫貧攻堅工作

2016年底,省定貧困村同盟村順利摘帽。
2017年底,全鄉建檔貧困戶實現全脫貧。
2018年底,省定貧困村蘆溪村順利摘帽。同年11月,蘆溪村接受中央軍委脫貧攻堅檢查。
主要措施:戶脫貧方面,一是通過動態調整,進一步做好精準識別;二是通過引導扶持產業發展和加強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等工作,進一步提升貧困戶持續增收能力;三是通過人居環境提升項目實施,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四是通過政策兜底,使民政、醫療、教育等扶持政策得到有效的持續。貧困村方面,重點從重點從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產業發展、擴大村集體經濟規模、改善村容村貌和抓好項目實施等五個方面著手,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兩個省定貧困村的脫貧成效,確保蘆溪村在年底的順利推出。
具體成效:我鄉以脫貧攻堅為契機,根據“人脫貧、村摘帽、達四好、同奔康”的總體要求,圍繞“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從“輸血”到“造血”的轉化,實現了貧困戶“收入有增加、產業有規模、務工有地方、政策有落地”的目標任務。截至目前,全鄉193戶,614人未出現返貧現象,均實現了“一超、六有”,已摘帽的省定貧困村同盟村經濟穩步增長,不存在返貧風險。蘆溪村各項指標在去年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升,完成了文化室、便民服務中心的改造工作,建成標準化的村文化活動室和便民服務中心,同時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全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為5.6134萬元,人均收入約21.6元。

產業發展

清仁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一軸、兩帶”總體布局,大力推進果、藥、茶走廊建設,全鄉共培育省級規模化農業經營戶8家,專業合作社19家,帶動全鄉特色產業發展到1萬餘畝(高山茶葉4500畝、獼猴桃4000畝、高山蔬菜1500畝、藥姜500畝、黃梔子300畝、芍藥200畝)。

地圖信息

地址:雅安市蘆山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