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緙絲御製五福五代堂記卷

清乾隆緙絲御製五福五代堂記卷

《清乾隆緙絲御製五福五代堂記卷》,手卷,由引首、卷心組成,引首為紙本,上書“敬恩承慶”,卷心運用通經斷緯的技法緙織而成,卷心以杏色絲線為地,藍色為卷文的字,四周邊以瓜蝶紋樣的圖案為框線。卷心正文見銘記題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乾隆緙絲御製五福五代堂記卷
  • 類別:絲
  • 年代:清乾隆
  • 收藏單位:廣東省博物館
  • :35.9厘米
  • :169.5厘米
釋文,作品欣賞,藝術價值,

釋文

朱文長方印:“八徵耋念之寶”。“石渠寶笈”、“三稀堂精鑒寶”;朱文方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之寶”、“八徵耋念寶”、“避暑山莊”、“宣統御覽之寶”、“太上皇帝之寶”、“秀起堂寶”、“寶笈之編”;白文方印:“蕭蕭春雨”、“宜子孫”;白文圓印:“嘉慶鑑賞”。引首:“敬恩承慶”。 卷心文為《五福五代堂記》:“御製五福五代堂記,五福堂者皇祖御筆賜皇孝之匾額也,我皇敬謹摹泐奎章於雍和宮圓明園胥用此顏堂以垂永世,丙申年予茸寧壽宮內之景福宮以待歸正後宴息娛老,景福者皇福所定名,以侍養孝惠皇太后之所也,予曾為五福頌,以書屏而未,以五福名堂者蓋引而未發抑亦有待也,茲蒙天貺予得元孫五代同堂為古稀有之,吉瑞古之獲此瑞者或名其堂以薌其事則予所,以名堂正宜用此五福之名且即景福宮之地,不必別有搆作而重熙景慶仍皇祖皇孝垂裕後昆胎萬世無疆之囗也,茗夫獲福必歸於好德而好德尤在好其善以斂錫厥庶民五章之中三致意,為茲不復贅予子孫曾元讀是記及堂中,五福頌者應敬恩皇祖皇孝,所以承天之福必在於敬天愛民勤政賢毋忘舊章予之,所以皇祖皇孝之心朝乾夕暢不敢暇逸以幸獲五代同堂之,慶於萬斯年恆,保此福奕葉雲仍可不勉乎可不慎乎。臣姜晟敬書,印“臣晟”,“敬書”。
清乾隆緙絲御製五福五代堂記卷

作品欣賞

詩文意涵充分顯露出清高宗世間少有的幸福心境。
“五福”出自《尚書·周書·洪範》。今查同治七年楚北崇文書局版《書經》第四卷“周書·洪範”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楚北崇文書局本《書經》,採用的是宋代蔡沈積十年之功而成的集傳本。蔡沈為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弟子,宋寧宗慶元五年己未(公元1199年)嘗尊師命集傳《書經》,“參考眾說,融會貫通”對《書經》內容的闡發極為精當。蔡沈在“五福”下雙行小注稱“人有壽而後能享諸福,故壽先之。富者,有廩祿也。康寧者,無患難也。攸好德者,樂其道也。考終命者,順受其正也。以福之急緩為先後”。早在康熙年間,康熙帝曾題“五福堂”賜給雍正,後來又敬摹勒懸之雍和宮、圓明園。
五代是指:本人、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適值乾隆帝74歲時得玄孫,五代同堂。但當時他並沒有題堂,到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77歲的時候,乾隆在御製文中寫道“古稀有七,曾元(因避康熙帝玄燁之諱,改‘玄’為‘元’字)繞膝,適宜題堂,以享其事”。北京紫禁城景福宮增書“五福五代堂之額,以誌慶”,反映了乾隆帝得玄孫之後的喜悅心情。而後,乾隆又在避暑山莊題“五福五代堂”匾額,懸于山莊東宮卷阿勝境殿,同時刻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並制《五福五代堂記》存放於此。廣東省博物館珍藏有“清乾隆 緙絲御製五福五代堂記卷”。

藝術價值

雖然乾隆御題詩在多種器物上都可見到,但在鎏金銅器上鑄有御題詩者則極為罕見。此件香熏展現了乾隆皇帝非凡的藝術品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