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區(淮北市杜集區)

杜集區

淮北市杜集區一般指本詞條

杜集區,隸屬安徽省淮北市。位於淮北市東北部,南與相山區烈山區毗鄰,東、北兩面與蕭縣接壤,北部段園鎮周圍被蕭縣和銅山縣包圍,總面積230.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杜集區下轄2個街道、3個鎮,區政府駐博山路6號。2022年,杜集區總人口(戶籍)28.4萬人。

1961年,濉溪市郊區成立,郊區由相山、杜集、高岳3個人民公社組成。區境南部屬濉溪市、北部屬蕭縣。1980年,成立杜集區。

2022年,杜集區地區生產總值146.6億元,增速與上年持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0.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5.8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6.8:41.5:51.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集區
  • 外文名:Duji District
  • 行政區劃代碼:340602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安徽省淮北市
  • 地理位置淮北市東北部
  • 面積:230.2 km
  • 下轄地區:2個街道、3個鎮
  • 政府駐地:博山路6號
  • 電話區號:0561
  • 郵政編碼:2350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28.4 萬(2022年)
  • 著名景點:朔西湖景區、南山景區、淮北東湖濕地公園
  • 火車站淮北北站
  • 車牌代碼:皖F
  • 地區生產總值:146.6 億元(2022年)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資源,植物資源,野生動物,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風景名勝,地方特產,榮譽稱號,

建制沿革

春秋,區境屬蕭。
西漢,屬沛郡。漢高后元年(前187年),封陽城延為梧侯,封地梧,屬彭城郡。
三國,屬魏地譙郡。
東晉,屬沛郡,郡治由相縣徙蕭。
北齊大保七年(536),改蕭為承高縣,區境屬徐州彭城郡。
唐,實行道、州、縣,區境屬河南道徐州。
宋,實行路、府(州、軍、監)縣,區境屬京東西路徐州武寧軍節度。
元至元二年(1265),撤銷蕭縣建置,併入徐州。區境屬徐州。
明洪武四年(1371),區境屬中都臨豪府。
清順治,區境屬江南省徐州。雍正十一年(1733),區境屬江蘇徐州府。
民國初年,江蘇置五道,區境屬徐海道。民國21年(1932年),成立行政督察區,區境屬銅山行政督察區。民國33年(1944年),區境南部屬安徽省蕭縣朔里區,北部屬蕭縣龍城區。民國37年(1948年),區境屬豫皖蘇第三專署之蕭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3年2月,區境屬江蘇省徐州專區蕭縣。
1955年4月,區境屬安徽省宿縣專區蕭縣管轄。
1958年9月、區境分屬蕭縣紅光、先鋒、紅星、虛實、新民、三星6個人民公社。
1959年,區境分屬蕭縣朔里、永堌、杜集、龍城4個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濉溪市郊區成立,郊區由相山、杜集、高岳3個人民公社組成。區境南部屬濉溪市、北部屬蕭縣。
1980年,成立杜集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1年4月,蕭縣朔里區的北山、竇莊、錢樓、坡里、朔里5個人民公社及龍城區轄的毛莊、牛眠、吳莊、丁里4個人民公社的16個大隊及1個生產隊,劃歸淮北礦區管轄。9月,淮北市委託淮北礦務局代管,實行市和礦務局雙重領導。
1983年12月,撤銷郊區,將郊區的高岳鄉、杜集鄉劃歸杜集區。
1984年3月,杜集區轄高岳、杜集、朔里、坡里、錢樓、竇莊、北山、毛莊、牛眠、孟莊10個鄉和高岳、礦山集、杜集3個街道辦事處。
1984年12月,市政府實行鄉改鎮。杜集區:高岳鎮、朔里鎮、石台鎮、礦山集鎮、段園鎮。
1992年7月,相山區蔬菜鄉的程莊、滂汪2個村劃歸高岳鎮。9月,孟莊鄉及牛眠鄉的邵莊、二莊2個村劃回蕭縣。
1996年6月,設立袁莊街道。同年12月,設立東黎、張莊街道。
2002年,設立朔里街道。
2006年2月,袁莊、張莊、朔里、東黎4個街道撤併。
2007年9月,3鎮、2個街道所轄的91個村合併為39個村(居)(不含礦區居委會)。
2008年5月,區轄大企業居委會交杜集區管理。

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10月,杜集區下轄2個街道、3個鎮:高岳街道礦山集街道朔里鎮石台鎮段園鎮。另轄:淮北杜集經濟開發區,區政府駐博山路6號。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杜集區,位於淮北市東北部,介於北緯33°58′~34°18′與東經116°41′~116°58′之間,南與相山區烈山區毗鄰,東、北兩面與蕭縣接壤,北部段園鎮游離於市區之外,周圍被蕭縣和江蘇銅山縣包圍。東西寬15.5千米,南北長34千米,總面積230.2平方千米。
淮北市杜集區人民政府

地質

杜集區,所處大地構造單元,屬華北地合南緣,魯西隆起區的南段,新華夏系的複合部位。境內地層隸屬華北地層區,淮河地層分區,準北地層小區範疇,為標準的北相地層。地層時代由老至新,有古生界和新生界。

地形地貌

杜集區,處淮北市東北部,整體屬準北平原,區境處兩山夾護中,地勢北高南低,東、西部高中間低,地貌特徵為山丘、河流、平原、窪地、塌陷湖泊,中部以平原為主。

氣候

杜集區,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季風明顯,氣候溫和,雨水適中,春溫多變,夏雨集中,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年均氣溫14.8℃,其中:1月平均氣溫-0.2℃,極端最低氣溫-21.3℃(1969年2月5日);7月平均氣溫27.4℃,極端最高氣溫41.5℃(1972年6月1日);年均日照時數2277小時,生長期年均310天,無霜期年均202天,年均降水量823.4毫米,年極端最大降水量1441.4毫米(1963年);全年主導風是東南風,夏季多西南風,冬季多西北風。

水文

杜集區境內河流多為南北走向,形成龍河、岱河、閘河3個水系,總長164千米。水域面積1.58平方千米,河流年均徑流總量為0.45億立方米。因採煤塌陷形成的湖泊21處,平均水深2.4米。

土壤

杜集區屬黃泛區,其平原土壤的成土母質均為黃泛沉積物,含有大量的矽酸鹽類,因黃泛時水淌流和混流造成了部分地區沙粘相間。土壤分布在水平方向上,常與古河道呈水平帶狀分布,符合“緊砂慢游、遠土近砂”沉降規律,這種規律在閘河兩岸表現明顯。同時,因地形變化引起的土壤差異,一般沙土分布的地形較高,淤土較低,故有“沙壩淤窪”。

植被

杜集區,除東西分布在山嶺外,中間腹地皆為平原,史上原先植被稀少。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截至2018年,杜集區有樹木283種,分屬51科113屬,其中松科7種,柏科18種,薔薇科83種,楊柳科17種。果樹資源有石榴、蘋果、葡萄等。觀賞花木有月季木槿女貞和一些水產植物蘆葦蓮藕等。

野生動物

截至2018年,杜集區杜集區有鳥類、獸類、蟲類、貝類、魚類等。
鳥類有29科50多種。野鴨:有綠頭鴨赤頸鴨白眉鴨花臉鴨斑嘴鴨等;野雞:有白尾沙雉、石雞山雞、棕背斑雞(火斑雞)、環頸雉等;鷹:有蒼鷹、雀鷹、赤腹鷹、鳶(老鷹)、烏雕、鷂子、燕隼、號鳥(貓頭鷹)、夜鷹(貼樹皮);燕:有樓燕(野燕子)、家燕、金腰燕等;雀:有麻雀、山雀。其他鳥類:有鵪鶉、斑鳩、黃腹、鶺鴒、三寶鳥(老鴰翠)、杜鵑(布穀,子規)、啄木鳥、太平鳥(角阿勞)、小珠太平鳥、黃鶯、黑卷尾、灰喜鵲(豆腐賊,楝札子)、喜鵲、大葦鶯(葦扎子)、大山鵲(唧唧嘓)、畫眉、百靈、大嘴烏鴉、白鵪烏鴉、翠鳥、青絲、蝙蝠等。
獸類有狐狸、黃鼬(黃鼠狼)、刺蝟靈貓(野貓)、老鼠田鼠野兔錦蛇蝮蛇、花斑蛇等。昆蟲類有青蛙、蟋蟀、蟾蜍、蜜蜂、蜻蜓、蜘蛛、土鱉、蚯蚓、蜈蚣、蠍、蝗蟲、蚱蜢、蟈蟈、蝴蝶等。甲殼類有龜、螺、蝦、蟹等。貝類有蚌、螺、蛤蜊等。魚類有鯉、草、鯽、青鰱、鱔、羅非魚、武昌魚、泥鰍、鯰魚、鰻(白鱔)、青魚等等。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杜集區有煤、鐵、高嶺土、耐火粘土、白雲岩、大理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20餘種。煤炭資源尤為突出,以焦煤、肥煤、氣煤為主,年產量1200萬噸,已探明原煤儲量約21億噸,石灰石儲量2.9億噸,水泥炭岩2.5億噸,鐵礦石1900萬噸。
杜集區是閘河煤田的主產區,截至2014年,有6對國有大型煤礦、4對地方煤礦,境內有煤、鐵、高嶺土、石灰石等礦產資源20餘種。截至2018年,有煤、銅、鐵、高嶺土、煤層氣、石灰石等13種礦藏。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杜集區常住人口為239692人。
2022年,杜集區總人口(戶籍)28.4萬人,比上年下降1.3%。其中男性人口14.7萬人,女性人口13.8萬人; 城鎮人口18.7萬人,鄉村人口9.8萬人。人口出生率4.36‰,死亡率4.12‰,人口自然增長率0.24‰。

政治

區委書記:尹農綱

經濟

綜述

2022年,杜集區地區生產總值146.6億元,增速與上年持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0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60.8億元,下降0.7%,第三產業增加值75.8億元,下降0.1%。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7.2:41.0:51.8調整為6.8:41.5:51.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2650元,增長2.1%。
居民消費價格(CPI)平均上漲2.5%。其中食品菸酒類上漲3.3%,衣著類上漲2.6%,居住類上漲0.6%,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4%,交通和通信類上漲5.7%,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2%,醫療保健類上漲1.3%,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2.4%。
居民生活
2022年,杜集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19元,增長5.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38元,增長5.0%,從四大收入看,工資性收入27763元,增長4.9%;經營淨收入1856元,增長2.1%;財產淨收入1035元,增長1.9%;轉移淨收入9585元,增長6.1%。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488元,增長6.2%,從四大收入看,工資性收入8360元,增長7.5%;經營淨收入6163元,增長5.5%;財產淨收入87元,增長7.4%;轉移淨收入3878元,增長4.8%。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杜集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其中項目投資占74.3%,增長40.8%,房地產投資占25.7%,下降39.3%。按構成來看,建築安裝工程完成投資增長0.4%,占投資的比重為83.0%。工業投資增長30.9%,環比增長4.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2.2%,環比下降0.4個百分點。新開工製造業投資高位運行,增長372.9%。民間投資較快增長,增長11.2%。
財政
2022年,杜集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6.3億元,增長7.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18.6億元,增長2.3%。

第一產業

2022年,杜集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8521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糧食播種面積20.84萬畝,產量8.19萬噸,其中,小麥播種面積10.61萬畝,產量5.32萬噸。油料面積0.68萬畝,產量0.13萬噸;水果面積2.53萬畝,產量5.04萬噸;蔬菜面積4.32萬畝,產量11.98萬噸。
豬存欄6.6084萬頭,比上年增長11.4%,豬出欄5.9308萬頭,比上年下降34.6%;牛存欄0.5767萬頭,比上年增長1.5%,牛出欄0.7133萬頭,比上年下降2.5%;家禽存欄38.42萬隻,比上年下降4.7%,家禽出欄111.2248萬隻,比上年增長0.7%;肉類總產量0.8158萬噸,比上年下降26.1%; 禽蛋產量0.4243萬噸,比上年增長9.3%。
2022年,杜集區新增發展設施農業面積171畝。全區註冊登記家庭農場合作組織388家,獲批國家級示範合作社3家,省級示範合作社家庭農場20家。 共有28家生產主體56個產品獲得“三品一標”認證 。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93%,廢棄農膜回收利用率85%,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突破93.0%,秸稈產業化利用量已實現5.2萬噸。大型複式智慧型高效機械占比18%,建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

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杜集區規上工業增加值下降15.7%,降幅較2021年同期收窄6.6個百分點。工業總產值下降19.7%,降幅較2021年同期擴大0.8個百分點。 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下降5.3%,較2021年同期下降14.5個百分點。 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下降31.9%。 主要產品產量:商品混凝土產量為1646838立方米,下降2.7%;水泥產量為2056791噸,增長1.2%;紗產量為10985噸,增長25.4%。

第三產業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022年,杜集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2億元,下降3.3%。限上餐飲業營業額下降45%,低於全市24.7個百分點。按企業規模劃分,小型與微型餐飲業營業額分別下降59.1%、24.1%,分別低於全市39.3、4.2個百分點。
旅遊業
2022年,杜集區接待國內旅遊人數89.56萬人次,國內旅遊綜合收入5.23億元。

交通運輸

杜集區東臨京滬線,徐阜鐵路縱穿區境,連霍高速合徐高速311國道沿區而行。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杜集區有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招生431人,在校生1790人,畢業生430人;普通中學20所,其中高中3所,招生1286人,在校生3511人,畢業生1053人;國中17所,招生2726人,在校生8141人,畢業生2601人;國小21所,招生2275人,在校生15650人,畢業生2808人;幼稚園36所,招生2709人,在校生8237人,畢業生3307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

科學技術

2022年,杜集區組織推薦23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淨增高新技術企業11家,評價科技中小企業52家。部分企業與華中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安徽工程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係,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速23.4%。吸收技術契約交易額11.18億元。

文化事業

國家三級圖書館:杜集區圖書館。
2022年,杜集區區文旅體局榮獲全省“民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並被推薦為全省“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先進單位”。舉辦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動50餘場次,吸引觀眾近15萬人次。開展送戲下鄉33場、農村公共電影放映396場。口子窖酒楮紙封壇工藝、口子菊花心曲製作技藝、杜集區三礦板面傳統技藝入選淮北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展文物巡查58次。錄入安徽省“雙招雙引”數字創意平台項目有百蓮百荷荷花基地、淮北東湖樂園青少年拓展中心等項目19個,項目總投資額125億元。其中,已簽約項目5個;已開工項目3個;已投產項目3個。南山景區順利通過4A級旅遊景區景觀價值評價。19道杜集美食入選《煙火相城》美食名錄。福喜樓青春羊肉館榮獲“游安徽不得不進”的特色美食名店稱號。

醫療衛生

2022年,杜集區加強238省道縱樓卡點管控。卡口核酸檢測75.15萬人次,抗原檢測2.95萬人次。摸排上海、徐州、淮南等重點地區來淮人員29002人。累計接種第一針196842人,接種率93.46%,接種第二針204068人,接種率97.10%,接種第三針35247人,接種加強針116671人。 在基層鄉鎮衛生院新建綜合性體檢中心5處。投入40萬元,開展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對20家基層醫療機構進行軟體、硬體升級改造。共有公立衛生機構9個,其中婦幼保健站1所。衛生機構床位434張,其中醫院床位214張。衛生技術人員475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助理醫師192人,註冊護師、護士220人。

體育事業

2022年,杜集區投資150萬元的南山體育公園已建成使用,投資148萬元的梧桐體育公園已建設完成投入使用,完成梧桐健身步道和12個健身路徑建設。10個居住小區健身設施維修改造提升和配建任務已全部完成;6個行政村健身設施維修改造提升完成16個,“15分鐘健身圈”基本形成。為1000多人進行健康指導,完成體育項目培訓人4400次,完成參加賽事活動人數27000人。人均體育場地2.85平方。舉辦杜集區廣場舞聯賽、村BA籃球聯賽等體育活動10場次,有序開展武術操培訓、健身氣功展演等活動23場次。

社會保障

2022年,杜集區新增城鎮就業7843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班146個,培訓7897人次。走訪企業80餘家,為企業解決用工難題40餘件,提供產業技術工人50餘名,普工200餘名。全區21個社區完成“三公里”就業圈管理平台建設。開發臨時性專項崗位230個,安置失業人員23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413個,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82人;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138個,安置脫貧人員132人。職工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參保分別為4.27萬人、2.01萬人、1.54萬人。辦理社會保險新參保登記單位1397家,新增參保人數2128人。397名企業離退休職工發放養老金1200餘萬元,發放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近1.2億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登記累計達到5376人,完成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重新核算619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30777人,基金征繳1480.36萬元,發放養老金人數30126人,發放金額5211.3萬元,平均繳費水平492.58元,補繳2062人,共補繳2487.38萬元,領取待遇水平150.34元。新增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2117人,失地農民總參保人數30260人,領取待遇人員17530人。
2022年,杜集區累計發放城市低保30374人次、1797.50萬元;農村低保45841人次、2633.47萬元;發放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和照料護理補貼9090人次、677.22萬元;為全區城鄉低保對象和特困供養人員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173.77萬元,發放價格臨時補貼41.12萬元。已認定城鄉低保對象3986戶6178人,特困人員527戶543人,低保邊緣家庭40戶81人,支出型困難家庭5戶12人。累計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104.56萬元;發放助學保障金6.45萬元。為全區符合條件的1896名困難殘疾人和3602名重度殘疾人累計發放生活補貼147.9萬元、護理補貼270.4萬元。
2022年,杜集區養老服務機構14家,城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27家。累計發放80-99周歲老年人高齡津貼462.684萬元、百歲老人長壽津貼27.24萬元。為養老機構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險2.785萬元,為低保、特困、重點優撫對象三類人員購買意外傷害險15.156萬元。為1254位特殊困難老年人購買長期醫療護理保險25.08萬元,撥付資金23.1萬元對符合條件的51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對符合條件的25戶中度、重度需長期照護家庭開展家庭床位建設。建設完成老年助餐任務45個,其中城市老年食堂(助餐點)36個,農村老年食堂(助餐點)9個。發放一次性建設補貼73.787萬元,發放就餐老年人補貼14.009萬元,日均就餐老年人約1900餘人。登記成立的社會組織共143家。建成6個鎮(街道)社工站,註冊志願者48569人,依法登記的志願服務隊211個,總記錄時長189667.89小時。

風景名勝

朔西湖景區
朔西湖,位於杜集區朔里鎮境內,由於多年來的採煤沉陷,朔里鎮域中心形成近萬畝塌陷大水面即為朔西湖。天然生態良好,水面廣闊,水面南靠市北外環路,西接高鐵核心區,東依朔里小城鎮,淮北高鐵站近在咫尺,距離202省道3公里,距離連霍高速入口15分鐘車程,距離淮北市主城區20分鐘車程,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位置絕佳,開發潛力很大。
南山景區
南山景區,位於東山旅遊規劃區的中心位置,有1.2萬畝石質山造林,3000畝壽桃核桃果園山場,6000餘畝杏、桃等雜果園,還有1300餘年的古“唐槐”、抱元洞、漢化石、清代鄭氏古民居等遺址。2015年南山景區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淮北東湖濕地公園
東湖濕地公園,位於淮北市人民路以北、淮海東路以南、龍山路以東、新湖路以西,治理總面積約697.74公頃,其中水域面積190公頃。公園內植物共一百餘科,已發現濕地植物就達三十六科、七十四種,各類候鳥二十多種,水生魚類十八種以及各種鼠、兔、草兔、黃鼠等濕地獸類,每年都有大量候鳥遷徙、棲息。2005年,東湖濕地公園被定為全國十大濕地公園之一。2008年東湖公園被列入國家礦山公園東湖文化雕塑園區,14幅雕塑作品於2009年完工。2009年,東湖公園被列為市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2010年,東湖公園被批准為2A級旅遊景區。2018年,淮北市第五屆段園葡萄採摘節8月8日在杜集區段園鎮大莊村開幕。段園“葡萄小鎮”經相關部門驗收,獲評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游深受市民青睞。2018年,高岳現代農業示範園獲批國家3A級景區,加快了“大田園”向“大遊園”的華麗轉身。

地方特產

段園葡萄
段園葡萄,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杜集區段園鎮地處黃淮大平原,屬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勢平坦,自然條件優越,特別適宜林果種植。種植葡萄歷史悠久,擁有巨峰、藤稔、京亞、乍娜等多個品種。段園葡萄有果穗整齊,大小均勻,著色一致,酸甜適中,風味淳厚等特點。
2014年07月0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段園葡萄”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榮譽稱號

2017年,杜集區入選首批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單位。
2020年11月,杜集區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2023年3月,杜集區入選2022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