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區

烈山區

烈山區,隸屬於安徽省淮北市,截至2007年,烈山區總面積388平方千米,總人口37萬人,全區轄4個街道及3個鎮:臨海童街道、百善街道、任樓街道、楊莊街道、烈山鎮、宋疃鎮、古饒鎮。

烈山區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高嶺土、石灰石、鋁、鐵、銅等,開發起步較早,淮北煤田第一口礦井就建於烈山。名勝古蹟有西漢竹縣城遺址、唐初諸陽縣城遺址以及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早期裴里崗文化遺址,龍脊山自然風景區、南湖公園“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化家湖等。榮獲“中國土地復墾示範區”、“全國經果林建設百強縣”、“全國農業旅遊示範區”、“安徽省平安縣(區)”和“南湖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烈山區
  • 外文名稱:Lieshan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安徽省淮北市
  • 下轄地區:5個街道3鎮
  • 政府駐地:楊莊街道
  • 電話區號:0561
  • 郵政區碼:235025
  • 地理位置:安徽省北部
  • 面積:388平方公里
  • 人口:34.2萬(2017年常住人口)
  • 方言中原官話洛徐片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機場徐州觀音國際機場
  • 火車站淮北站
  • 車牌代碼:皖F
  • 行政區劃代碼:340604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氣候特徵,自然資源,經濟,綜合收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城鄉建設,就業,教育科技,醫療衛生,歷史文化,風景名勝,概況,景點,

歷史沿革

1980年4月,設烈山區。
1992年,濉溪縣宋疃鄉劃入烈山區,設宋疃鎮
1996年,烈山區面積58.3平方千米,人口4.6萬,轄3街2鎮:百善街道、前嶺街道、楊莊街道、烈山鎮、宋疃鎮,區政府駐烈山鎮。
2004年,濉溪縣撤銷馬橋鄉,併入新蔡鎮,同時將新蔡鎮劃入淮北市烈山區。同年8月烈山區正式接管原濉溪縣新蔡鎮、馬橋鄉(併入宋疃鎮)。區劃調整後,下轄3鎮,5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由原來的58.3平方千米增加到233.336平方千米,人口由原來的14.9萬人增加到24.8301萬,其中鄉村人口由原來的4.3萬人增加到11.72萬人;行政村由原來的15個增加到45個。2004年底,烈山區轄4個街道(臨海童、百善、任樓、前嶺)、3個鎮(烈山、宋疃、新蔡)。
2006年3月,烈山區將原有的3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2個鄉鎮,5個街道辦事處。撤銷烈山鎮、新蔡鎮。以原新蔡鎮和原烈山鎮的吳山口村、烈山村、宋莊村、土樓村的行政區域設立新的烈山鎮。以原烈山鎮的洪莊、楊莊、二郎廟、黃橋4個村和楊莊礦等17個居委會新設楊莊街道辦事處。濉溪縣原趙集鄉與原古饒鎮合併,成立新的古饒鎮,同時劃入烈山區。區劃調整後,轄區面積388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共有43個居委會、84個行政村。
2007年,進行村級區劃調整,由84個改為50個。
2008年進行社區區劃調整,將原社區調整為32個,村委會改居委會2個;調整後全區共有社區34個(其中區直屬居委會3個,涉農居委會4個,廠礦企業社區居委會27個)。

行政區劃

截至2006年3月,烈山區轄5個街道、3個鎮:楊莊街道、前嶺街道、百善街道、臨海童街道、任樓街道、烈山鎮(洪莊村)、宋疃鎮古饒鎮。共43個居委會、84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一覽
街道(鎮)人口居委會、鄉(村)社區居委會(個)行政村
(個)
楊莊街道
5.21萬
楊莊礦一居委會、楊莊礦二居委會、楊莊礦三居委會、楊莊礦四居委會、楊莊礦五居委會、楊莊礦六居委會、楊莊礦七居委會、楊莊礦八居委會、留守處居委會、石選廠居委會、青龍山居委會、淮選廠居委會、焦化廠居委會、鐵運處居委會、陽光居委會、水泥廠居委會、區直居委會;黃橋村、二郎廟村、洪莊村、楊莊村。
17
 4
前嶺街道
南村居委會、北村居委會。
2
百善街道
東村居委會、西村居委會、南村居委會、北村居委會、散居居委會
5
臨海童街道
海孜礦第一居委會、海孜礦第二居委會、海孜礦第三居委會、三十處海孜居委會、臨渙礦第一居委會、臨渙礦第二居委會、臨渙礦第三居委會、二處居委會、童亭礦居委會、臨選廠居委會、鐵運處居委會、精神病院居委會、安裝處居委會、西風井居委會、海孜二礦居委會、三十三處小湖孜居委會
16
任樓街道
第一居委會、第二居委會、第三居委會
3
烈山鎮
7.42萬
宋莊村、烈山村、吳山口村、土樓村、塔山村、蔣疃村、寧山村、青谷村、蔡里村、化樓村、新南村、土型村、新北村、宋莊村、溝西村、花王村、尚高村、溝東村、王莊村
19
宋疃鎮
5.4萬
邵山村、倉里村、馬橋村、古饒村、費寨村、黃營村、太山村、東風村、務山村、周圩村、趙莊村、軍王村、王樓村、會樓村、和**村、馬場村、宋疃村、董圩村、店孜村、雷山村、趙灘村、董樓村
22
古饒鎮
8.9萬
王店村、茅園村、南園村、秦樓村、太山村、半峭村、長溝村、辛莊村、雙河村、大何村、雙秦村、周莊村、草廟村、殷樓村、小李村、新**村、小趙村、張莊村、山後村、趙樓村、老樓村、侯溝村、況樓村、代莊村、趙集村、朱集村、新江村、山南村、山西村、單圩村、張莊村、土山村、孟莊村、平山村、谷山村、山前村、山北村
39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淮北市烈山區位於安徽省淮北市東南部。

烈山區

氣候特徵

烈山區屬典型的暖溫帶濕潤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4攝氏度,年均降雨量862.9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02天,年日照時數2315.8小時。

自然資源

烈山區是淮北煤田最早的開發區域,截至2011年底,已探明地質儲量和可供開發的資源有煤、高嶺土、石灰石、鋁、鐵、銅等近20種。年產優質原煤1000多萬噸,高標號水泥200多萬噸,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煤炭電力建材基地。

經濟

綜合收支

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億元,同比增長0.5%;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45億元,同比增長1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0.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58.5億元,受統計指標壓實的影響,同比分別下降7.9%和12.4%;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9億元,同比增長12%;完成進出口總額5889萬美元,同比增長7.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4219元,同比增長8.3%;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973元,同比增長9.5%。

第一產業

2003年,實施了“百頭母豬”工程,再次掀起全區畜牧養殖新高潮。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步伐加快,在科技含量、生產規模、品牌建設、產業化工程、示範帶動等方面又上新台階。2003年,全區又新註冊”興和"牌蘋果、“順發”牌種豬、“九妹"燙麵等9個特色農產品商標,品牌效益日益突出。
烈山區區通過發展養殖業、經果林業、設施農業等高效農業,初步建成為淮海地區有名的”菜籃子”基地。截至2011年底,全區擁有萬頭養豬場6家,千頭養豬場35家,年出欄優質商品豬30萬頭;奶牛場3家,良種羊繁育中心3家,3萬對種鴿場1家,庭院式的散戶養殖更是星羅棋布,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70%以上。建成節能溫室大棚3000棟,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1萬畝,年產各類新鮮蔬菜2000多萬公斤;石榴種植面積3萬畝,是全國六大石榴生產基地之一,蘋果、梨種植面積2萬畝,棗、杏、花椒等經濟林近1萬畝,年產各類優質水果3500萬公斤;水產養殖體系日趨完善,養殖水面達2萬多畝。
2015年新增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種植基地1個,培育省、市級示範合作社和家庭農場16家,成功申報榴園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糧食生產總產達12.3萬噸,核心示範區畝產達607公斤。

第二產業

2001年率先在全市進行工業園區建設,已形成了總規劃面積為20多平方公里的“一園五區”(劉莊項目區、吳山口項目區、新蔡項目區、洪莊項目區、寶迪項目區)的發展格局。十五期間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73億元,是”九五“期間的1.97倍,年均增長27%,引進各類工業企業52家。
截至2011年底,烈山區已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餘家,年創產值近3億元。尤其是華運陶瓷、青島頤豐、東磁鋁業、天貝食品等一批龍頭骨幹企業的入駐,以及陶瓷基地的開發建設極大地提升了烈山的工業化水平。近兩年多來,全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億餘元。
2015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家,完成工業投資104.9億元,同比增長12.68%;完成技改投資16.89億元,同比增長8.39%。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底,烈山區實施“工業強區”戰略,肉食品加工、機械製造、陶瓷建材產業快速發展。農業特色鮮明,是全國六大石榴基地之一,也是皖北地區重要的菜籃子和生豬生產基地。成功引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天津寶迪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戰略合作夥伴,積極打造黃淮海地區獨樹一幟的肉食品加工基地。總規劃面積76平方公里的省級烈山經濟開發區(淮北經濟開發區新區)正式開工建設,”三縱三橫”主幹路網加快推進,為打造產業轉型發展重要載體和平台,實現區域經濟跨越趕超帶來新的機遇。
2015年中小企業孵化器全面投入使用併入駐企業4家;5平方公里園中園“兩路兩橋”工程完成規劃設計,3公里10KV配網工程全面完成。

社會事業

城鄉建設

2003年,烈山區先後投資600多萬元實施了6000畝荒山開發、2500畝長防林工程以及南湖公園的綠化建設,共栽植各類經濟苗木50餘萬株,綠化苗木6萬餘株,鋪設草坪1.7萬平方米,成活率均在90%以上,全區綠化覆蓋率提高了10多個百分點,達到28.7%,被評為全市2003年度“造林綠化先進單位”;投資200萬元完成了加油站搬遷和南湖公園西大門及廣場的設計建設;投資2026萬元實施了工人村三期改造,新增商業及住宅面積39760平方米;投資200多萬元新建和維修了雷河橋、烈山閘、向陽站等6項水利設施;投資230萬元修建了長達12公里的鄉村道路。
2015年烈山區11公里村道網化工程建成通車,7.1公里縣鄉公路升級改造工程加快實施,保障了泗滸高速淮北南出口順利建成通車。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投入1000多萬元實施“5599”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及除澇面積6.3萬畝。新建土樓二期、緣山小區二期等棚戶區改造住房1134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696套,竣工分配保障性住房696套。總投資2100多萬元的5000餘戶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涉及992戶的1692套市開發區新區二期安置房分配到戶。

就業

截至2011年底,烈山區城鎮新增就業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惠及全區5.2萬戶農村家庭。完成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10.7萬平方米,新(擴)建鄉村青少年宮8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50所。公開選拔中國小校長和機關科室負責人20名。新農合參合率達96.2%,僅2011年就報銷各類補償費用2830萬元。圓滿完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和鎮、村兩級換屆、15個“村改居”工作。連續兩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平安縣(區)”。榮獲全國“法治縣(區)創建工作先進單位”“法制宣傳教育先進縣(區)”和全省“就業工作先進縣(區)稱號,獲評全省教育督導考核優秀等次,榮獲全市“十一五節能目標超額完成獎”。
2015年新增就業9222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5.2%;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2260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50.6%。

教育科技

2002年剛恢復建制的淮北七中在2003年高考中,升學率達81.7%;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科技工作考核再獲全市優秀;全區低保覆蓋面不斷擴大,全年共發放低保金239.1萬元,7萬餘人次享受了低保。

醫療衛生

2015年設鄉鎮衛生院5家,規範化建設村衛生室47個,組建全科醫生服務團隊24個,添置救護車5輛、醫療設備12台(套)。建設養老院4所,新增床位500張,新建社區養老服務站19個,新增床位480張;新建擴建公辦敬老院5所,新增床位550張。

歷史文化

截至2013年底,烈山區利用春節前農民工集中返鄉的有利時機,組織2個電影放映隊,在春節前後對全區31個村放映62場公益電影,發揮3個綜合文化站和31個村的文體指導員的指導帶動作用,積極開展健身舞、腰鼓、才藝展示等文體活動。節日期間,區圖書館、文化館、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

風景名勝

概況

截至2011年底,烈山區境內分布有占地11.4平方公里的南湖採煤塌陷區、7.1平方公里的花家湖和18平方公里的龍脊山、塔山等優質山水資源。
烈山區是皖北地區的旅遊風景區之一。占水面6000餘畝,集遊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南湖公園。
烈山區擁有西漢竹縣城和唐初諸陽縣城遺址以及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裴里崗文化遺址,500多公頃的龍脊山擁有大面積的天然林和眾多景區,傳說是張果老的修煉地;300多公頃的南湖公園2005年被國家建設部首批命名為國家城市濕地公園;400多公頃的化家湖是皖北地區唯一一座中型水庫;洪莊生態園、塔山石榴園、和村萬畝蘋果園生態觀光農業也蓬勃興起,全區基本形成了的“一山兩湖三園”(一山:龍脊山;兩湖:南湖化家湖;三園:洪莊生態園、塔山石榴園、和村萬畝果園)的旅遊發展格局,逐漸成為周邊地區民眾旅遊、度假、休閒的熱點地區。

景點

石山孜新石器文化遺址:石山孜遺址位於烈山區古饒鎮石山孜村,遺址南依石山,山上純石無土,峭峰怪石林立。石山周圍較為低洼,大雨過後,積水呈現護山河狀。據清光緒《鳳陽府志》記載:“宿州西北50餘里有石山,周圍上一里許,純石無土,介然獨峙,層層迭起,嵌空玲瓏,如雕如畫。”故老鄉傳此山為天庭中的神仙楊二郎擔山時掉下的扁擔楔子,又稱為“飛來峰”。
烈山區
南湖濕地公園:位於烈山區,距淮北市5千米,是在楊莊煤礦採煤塌陷地的基礎上形成的,水面面積約為2.1平方千米。
龍脊山自然風景區:位於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境內,距淮北市25公里,宿州市40公里,江蘇徐州市55公里。該風景區總面積9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占60%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