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癌

涎腺癌是由涎腺上皮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可來源於大涎腺、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也可來源於小涎腺(多見於齶腺),即任何有涎腺的部位都可發。病理分類有黏液表皮樣癌、乳突狀囊腺癌腺泡細胞癌腺樣囊性癌、腺癌、鱗癌和未分化癌等。按疾病分類分為腮腺癌、頜下腺癌、舌下腺癌、小涎腺癌。在口腔頜面腫瘤中涎腺腫瘤發生的比例較高,為常見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生涎腺腫瘤。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sialadenoncus
  • 英文別名: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
  • 就診科室:口腔頜面外科
  • 常見症狀:耳下或耳前腫塊,局部疼痛、皮膚受侵、面神經麻痹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鑑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涎腺癌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認識,但目前認為,多數涎腺癌的發生與環境因素有關,如熱、慢性損傷、紫外線、X線及其他放射性物質都可成為致癌因素。另外,如神經精神因素、內分泌因素、機體的免疫狀態以及遺傳因素等都被發現與涎腺癌的發生有關。

臨床表現

1.腮腺癌
幾乎所有患者均因發現耳下或耳前腫塊而就診,生長快慢因腫瘤的病理類型不同而各異。可伴有局部疼痛、皮膚受侵、面神經麻痹、少數患者腫瘤還可侵犯下頜骨升支、乳突及中耳腔,還有少數腫瘤可侵至顱內和顳下窩及咽旁間隙。腮腺癌主要發生頸淋巴結轉移。
2.頜下腺癌
以局部疼痛、發現局部腫塊多見,常與口底肌群粘連、固定,少數可侵犯頜骨、舌神經、舌下神經和面神經的下頜支。
3.舌下腺癌
腺樣囊性癌最為多見,腺癌、黏液表皮樣癌及惡性混合瘤少見。臨床表現為舌下腺腫塊、質地較硬、可伴有疼痛。常侵犯口底肌肉及頜下腺,還可侵犯舌及下頜骨、舌神經及顱底。
4.小涎腺癌
腺樣囊性癌最多見,腺癌和惡性混合瘤次之,另外還有其他表皮樣癌和腺細胞癌。臨床症狀與發生部位有關,上齶是多發部位,可伴有疼痛,腫塊固定,表面黏膜完整,可侵犯硬齶或軟齶,還可侵犯牙齦、牙槽骨,甚至向上侵犯顱底。

檢查

涎腺造影表現為侵襲性病變:出現分支導管破壞、碘油外漏等惡性腫瘤表現。CT片可見腺體被邊界不清的腫塊破壞或擠壓移位,造影劑可滲入腫塊中。

鑑別診斷

涎腺癌可與口腔纖維瘤、牙齦瘤、腮腺間葉組織瘤、腮腺淋巴結炎症、涎腺結核、唇部角化棘皮瘤、舌結核性潰瘍扁平苔蘚、復發性口瘡、乳頭狀瘤及嗜異紅細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腫等疾病相鑑別。

治療

手術治療為主。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等可作為輔助治療。

預防

涎腺癌的預防在於減少外來刺激因素,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