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齶癌

硬齶癌((carcinoma of the hard palate)通常指硬齶黏膜腺上皮癌,多見於男性,男:女比率約3:2。50歲以上好發。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腫瘤外科
  • 多發群體:男:女比率約3:2。50歲以上好發
  • 常見發病部位:口
  • 常見病因:硬齶癌的發生與煙、酒有較密切關係,尤多見於嗜煙者
  • 常見症狀:硬齶鱗癌:疼痛性潰瘍;小涎腺的惡性腫瘤:齶部腫物,呈半球狀隆起,黏膜光滑緊貼骨面,病變進展後可潰爛
  • 常見症狀:小涎腺癌:齶部腫物呈半球狀隆起
  • 常見症狀:黏膜光滑緊貼骨面,病變可潰爛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硬齶癌的發生與煙、酒有較密切關係,尤多見於嗜煙者。此外亦可見於咀嚼菸葉以及嗜食其他刺激品的患者。硬齶常因嗜酒或其他刺激出現不同程度的白色病損,包括菸草性口炎、白斑等,這些病損也是鱗癌發生的基礎。

臨床表現

硬齶鱗癌大多高度分化,發展比較緩慢,主要表現是疼痛性潰瘍。硬齶癌常侵犯齶部骨質,引起齶穿孔;向上發展可侵及齶側牙齦牙槽突而引起牙疼痛鬆動。硬齶癌周圍的黏膜有時可見有菸草性口炎或白斑。由於齶骨黏膜與齶骨緊貼,易早期侵犯骨質。
來自小涎腺的惡性腫瘤較多見,且病史較長,表現為齶部腫物,呈半球狀隆起,黏膜光滑緊貼骨面,病變進展後可潰爛。鱗狀細胞癌則病史短,發展快,易侵及齶骨並越過中線,局部呈萊花狀潰瘍,觸之易出血,常伴有疼痛、語言、進食困難,晚期可與鼻腔相通並累及軟齶。
硬齶癌的頸淋巴結轉移率在40%左右,其中以下頜下和頸深上淋巴結多見。初診病例20%~-30%存在淋巴結轉移。硬齶癌發生在接近中線或超過中線者及晚期硬齶癌常多發生雙側頸淋巴結轉移。

檢查

1. 口腔檢查
可見腫瘤。
2. 影像學檢查
選用頜骨CT、MRI檢查,有助於了解腫瘤大小、範圍及周圍組織器官受累情況。3. 活體組織檢查
是確診的必要手段。

診斷

硬齶癌的診斷不難,組織病理學檢查可明確診斷。CT、MRI檢查有助於了解腫瘤大小、範圍及周圍組織器官受累情況。

治療

1. 原發癌硬齶癌
早期硬齶癌用冷凍治療可控制原發灶,冷凍治療後可殘留冷凍性死骨,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脫落分離,長者甚至需要1年以上,最終還可能遺留齶穿孔,形成口腔鼻腔瘺。
硬齶癌一般治療以手術為主,早期病損應行包括齶骨在內的病變擴大切除術。對齶骨破壞或上頜竇底受侵者,應行上頜骨次全切除術。病變已侵入上頜竇者應行上頜骨切除術。已有淋巴結轉移者行根治性頸淋巴結清掃。病變範圍擴大,臨床雖未捫及腫大淋巴結,可考慮選擇性頸淋巴結清掃。原發灶手術切除後,多套用修復體恢復缺損和牙列;對選擇性病例可行齶成形術。
2. 轉移硬齶癌
硬齶癌的頸淋巴轉移率在40%左右;晚期病例常發生雙側頸部轉移,術式可採用一側或雙側功能性頸清術。雙側頸清術可視患者病情採取同期或二期頸清術。未證實淋巴結轉移者也可以行選擇性頸清術。

預後

硬齶癌的5年生存率為65%左右。晚期淋巴結轉移者預後差,5年生存率約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