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川王母宮

涇川王母宮

王母宮位於甘肅省涇川縣城以西1華里處的回山之上,景區內主要有王母宮、瑤池、回屋、石窟等四個景點。西王母,俗稱王母娘娘。相傳,王母宮是西王母的降生地、發祥地和祖廟所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涇川王母宮
  • 外文名:Jinchuanwangmugong
  • 類型:景點(道教宮觀)
  • 位置:甘肅省涇川縣
  • 景點:王母宮、瑤池、回屋、石窟
  • 始建時間:西漢元豐年間
  • 等級: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歷史,王母歷史傳說,

簡介

中國西北地區著名道教宮觀之一,位於甘肅省涇川縣境內的王母宮山上。
王母宮山又稱回中山,相傳古代兩位非常信仰道教的帝王周穆王和漢武帝都曾到過這裡遊歷,道教的最高女神西王母還曾經在這裡設宴招待他們。王母宮是公元前2世紀開始修建的,以後歷代又不斷擴建。至1522年,這裡已經有一山門、二山門、三山門、王母宮、文昌宮、三清樓、望河樓、玉皇大帝等建築。清朝(1644-1911年)末期時,由於戰爭原因,王母宮的大多數建築都遭到破壞,只保留了王母宮石窟以及一些古鐘和碣碑。王母宮石窟依山開鑿、呈方形,中心有柱,高12米,深11米。中心柱及三面窟壁有石雕佛像,有千佛、力士、菩薩以及馱寶塔的白象。窟內造像分三層,共200多尊,大多是公元5世紀以來的作品。
涇川王母宮

歷史

涇川王母宮始建於西漢元豐年間,宋初、明嘉靖年間曾兩次重修,清同治三年毀於兵燹。1992年重修,現建有西王母大殿、東王公大殿、配殿等主體建築。配殿左殿為三皇殿、周穆王殿;右殿為五帝殿、漢武帝殿。
王母宮石窟位於回山前回屋旁,開鑿於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王母宮石窟為方形中心柱窟,窟高12米,深約11米,繞中心柱一周約21米。中心柱的四面及窟壁的三面均雕刻有石造像和裝飾物,有馱寶塔的白象、千佛、力士以及眾菩薩等。入窟正面雕刻有坐佛一尊,高約4米,為唐代石胎泥塑,坐像後壁的飛天為北魏作品。窟內壁有造像三層,共約200餘尊佛像。中心柱南、北兩面有釋迦、多寶對坐說法像和一佛二菩薩像。第二層造像多為後期塑像,有不少浮雕為北魏所作。第三層風化嚴重,但仍保持著北魏風格,特別是中心柱北面的一尊佛像特別精美。窟外有三層依山樓閣,雄偉壯觀。
回屋回屋
回屋為仿古建築,呈“回”字結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回山之下,相傳是西王母居住和西王母與東王公相會的地方。回屋內有《回中降西王母處》大型石崖壁畫,壁畫前有西王母塑像。回山瑤池傳說是西王母的宮廷,位於回山山麓,樹木參天,泉水叮咚,傳說是西王母舉辦蟠桃會的地方。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日王母宮舉行西王母盛會,前來拜謁者人山人海,香火十分旺盛。

王母歷史傳說

中國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廟,據《四庫全書·史部》記載,王母宮始建於西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10年)。涇川縣博物館保存的清代《共成善果冊》也有王母官建於西漢年間的記載。宋.陶谷碑、明.彭澤碑,都有王母宮建於漢代的記載。氣勢恢宏的王母宮大殿背西面東,20世紀90年代初,在海內外特別是台灣西王母信眾的捐資下重建,1992年8月24日,台灣三重市鳳德玉寶殿一行約30餘人拜謁西王母,在回山摩崖壁畫前拍得西王母顯靈聖像,翌年同日將顯靈聖像送回山回屋安放,台灣西王母信眾以文獻和全國倖存的西王母碑刻等文物為據,經多方考證,認定涇川是西王母發祥地,為西王母祖廟所在。每年農曆三月二十日,是涇川西王母廟會。屆時人山人海,朝聖的人群多達十萬之多。1999年,王母宮被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和中國民俗學會授予為"國家重點民俗文化景區"和"中國西王母文化名城"。
關於西王母的歷史,《爾雅》、《酉陽雜俎》記載,西王母姓楊,名回,乃遠古時華夏民族西部的一個氏族國首領。在《穆天子傳》中,西王母自稱是天帝的女兒,戴著圖騰面具統治部落的女首領。而在《漢武帝內傳》中對西王母的容貌描述為:"視之年可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這裡將西王母描畫成了一位女神、美神。還有記載見於《山海經》中,"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獸嘯,蓬髮戴勝,司天之厲及五殘。"是說西王母樣子像人,長著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齒.叫聲很高,披著頭髮,戴著頭飾,主管著自然災害及各種刑罰.是一位非常讓人敬畏的神靈。1999年在涇川召開的海內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話)學術研討會上,專家比較認同的觀點是:
西王母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她是中華民族的女神、美神。西王母逐漸衍變成王母娘娘後,更成為中華民族神殿中的顯赫尊神,足以見證她已成為和平與長壽的象徵,深入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心中。涇川地處西王母部族生存的地域中心,是西王母文化的發祥地.更是中國最早的西王母祖廟所在地,應該發揚光大。西王母宮分為兩層,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迎面是地宮.布置有書畫作品及西王母文化研究資料展覽,大約300平方米.側面為廂房,是接待遊客休息之處,待朝聖結束後,可以到此休息或購買本地旅遊產品。拾級而上.往北面看,除了逶迤而來的涇河,靠山的地方現為城關中學所在地,那裡曾是涇川的八景之一。"共池涌碧"之所在,也就是周代封國"共國"遺址。往西不遠處,為古涇州城遺址,唐代大詩人李商隱早年在這裡做了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女婿,與王氏成為才貌雙全、恩愛非常、千古傳頌的佳偶,李商隱度過了他人生中最得意、最有意義的時期。他的著名詩作《安定城樓》就是稱頌的這裡:"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鵜雛竟未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