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擂茶

海豐擂茶

海豐擂茶,盛行於廣東省海豐縣地區,既是“迎客茶”,又是“情誼茶”、“團結茶”。閒暇無事,飲擂茶,敘舊、聊天,自然別有一番情趣。有時鄉里之間偶生摩擦與隔閡,悔悟的一方便主動備好擂茶請對方光臨舍下敘舊、道歉,和好如初。人們在祝壽、婚嫁、添丁、病癒等喜慶的日子,更是每每要請朋友、親戚、鄰里等來飲擂茶,同時贈以茶葉、花生、芝麻等禮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豐擂茶
  • 主要原料:茶葉,花生米,芝麻,炒米
解釋,海豐的風俗,擂茶,菜茶風俗歷史,

解釋

到南海之濱的廣東海陸豐地區深入生活,不能不叩訪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的誕生地海豐縣。而一進海豐,就聽人說,到了汕尾市海豐不可不品擂茶。
海豐擂茶海豐擂茶
為此,他們特意介紹了一位擅長這種“絕活”的“老海豐”黃伯,為我們表演了一套獨特别致的“茶道”。
黃伯的家就在浩瀚的南海邊。他的祖輩千餘年前便因戰亂從閩南遷徙到粵東,如今居住的房舍,已經“鳥槍換炮”,裝修得煥然一新,處處洋溢著改革開放後欣欣向榮的時代氣息。

海豐的風俗

其實與神州大地的許多地方相仿,凡有客人光臨,都要備茶待客。只是此地的擂茶既有別於客家的飯茶、白族的三味茶、哈尼族的土鍋茶、拉祜族的烤茶、佤族的燒茶,又與廣東潮汕、福建漳州的功夫茶有異,更不要說與內地的一般茶有很大不同了。
從黃伯處觀察,其一般的做法大約是:客人來了,主人遂洗淨茶具,先將茶葉投進刻有鋸紋的“牙缽”內,用木製的茶槌仔細擂之,直到將茶葉擂成粉狀,加上適量的鹽,等水澆上後,即開即沖,然後舀在碗裡,再撒上炒熟的花生米、芝麻、炒米等,就成了一碗香噴噴的擂茶。
我們舉碗飲之,感到口中既有茶葉的芬芳,又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真是別有一番風味。而適才黃伯那“品茶、淨具、投茶、擂茶、沖茶、勻茶、投料、斟茶”等八道程式,又能使人感到海豐人的熱情、好客與聰穎。
食擂茶不要不要多三碗食擂茶不要不要多三碗
細說起來,這炒米自然是擂茶里最講究的佐料。往往每年秋後忙完收割,各家的婦女們便挑選上等的油尖或紅米稻穀,經過焗、曬、炒等程式,精心地將其變為白花花的炒米。據說前些年,倘若你秋後來到海豐農村,還會處處聞到悅耳的舂穀聲。那些興高采烈的婦女們你幫我,我幫你,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則歡天喜地地在周圍嬉戲,剝那剛剛曬乾又焗熟了的稻穀吃,滿眼湧現的是一派農家康樂之景。

擂茶

飲罷擂茶,好客的黃伯又熱情地說:“請再稍坐。我這裡還有一道茶的品種呢!”於是,他搬出電動粉碎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操作。
海豐擂茶海豐擂茶
原來,海豐人有時還習慣在擂茶里再添加一些剁碎的菠菜、白菜、芹菜、生菜青蒜荷蘭豆、香菇、冬粉蝦米、瘦豬肉、香腸、魷魚等富有營養的東西,用骨頭湯或雞湯煨之,上面再撒以炒米花生、胡椒等,做成一種極好的“點心”———菜茶。這“茶”吃起來又香、又甜、又滑,還帶有些許辣味兒,讓人常常會難免誇張地喊:“哇噻!我真是連舌頭都要吞下去了。”
據說菜茶在海豐城鄉很是普遍,每逢農曆正月十三那天,這裡都會處處張燈結彩,被五顏六色的燈光裝點成燈的海洋。屆時,你就能聽到家家戶戶擂茶聲四起,人們扶老攜幼,成群結隊,挨家逐戶地競品菜茶。每每飲完後,還要直言無忌地評是道非,看哪家推出了新花樣,誰人的佐料更可口……而這時候,以賢惠著稱的當地家庭主婦常常會悄悄地坐在一旁,耐心靜聽人們品頭論足,好“總結經驗,以利再戰”。
海豐食擂茶,三碗不過關。海豐食擂茶,三碗不過關。

菜茶風俗歷史

始於何時雖然似乎並無“正史”記載,但它代代相傳,顯然已經不知延續了多少年。如今,它不僅興盛在廣東汕尾地區,而且隨著當地居民的遷徙,還日益向廣東、福建等其他沿海地區,乃至海外蔓延。據說,海豐籍的音樂巨匠馬思聰,在病危臨逝,對身邊親人喟然長嘆的乃是:“可惜我再也不能回到海豐食擂茶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