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特爾·維拉-羅伯斯

海特爾·維拉-羅伯斯

海特爾·維拉-羅伯斯,1887年3月5日出生在里約熱內盧附近的Laranjeiras。他的母親,Noemia,是一個家庭主婦,養育著好幾個孩子,他的父親Raul在國家圖書館工作,是一個業餘音樂家。每周六都會有很多當地受人尊敬的音樂家聚集到海特爾的家裡並一直演奏到第二天的早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特爾·維拉-羅伯斯
  • 外文名:Heitor Villa-Lobos
  • 出生日期:1887年3月5日
  • 逝世日期:1959年11月17日
童年,接觸肖羅斯,週遊巴西,他的時代,教育工作,來到美國,

童年

海特爾·維拉-羅伯斯,1887年3月5日出生在里約熱內盧附近的Laranjeiras。他的母親,Noemia,是一個家庭主婦,養育著好幾個孩子,他的父親Raul在國家圖書館工作,是一個業餘音樂家。每周六都會有很多當地受人尊敬的音樂家聚集到海特爾的家裡並一直演奏到第二天的早上。這種例行的音樂交流會持續了很多年,勿容置疑,這對維拉-羅伯斯的早期音樂教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了音樂學習,6歲的時候,他就用一把比較合適的中提琴跟他父親開始了大提琴的學習。在同一時期,另一個對他影響很大的人物是他的姑媽Fifinha,她使小海特爾通過平均律鋼琴曲中的前奏和賦格而被巴赫所深深吸引。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在維拉-羅伯斯的創作生涯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其是在他的著名作品——九首巴赫風巴西組曲中,巴赫完全成為了維拉-羅伯斯的創作靈感和精神源泉。 除了住在聯邦首都里約熱內盧之外,海特爾還和家人一起在Rio de Janeiro和Minas Gerais州內的很多城市居住過,在這期間,由於他的細心和敏銳,他得以了解到了很多風格的音樂,並接觸了很多包括鄉村歌手、吉他手在內的很多音樂人。感謝維拉-羅伯斯,他後來使巴西的民間音樂響徹了世界。
海特爾·維拉-羅伯斯

接觸肖羅斯

當維拉-羅伯斯返回里約熱內盧的時候,他被一種經常在他們鎮的街道和小廣場上演奏的音樂形式所深深吸引了,這就是肖羅。這些樂曲都是由一個叫做肖羅斯(Choroes)的音樂團體創作並演奏的,這個音樂團體的成員都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民間音樂家,他們也常常在宴會和狂歡節上表演。這一愛好使維拉-羅伯斯開始背著父母學習吉他,由於肖羅斯以及他們的音樂並不被上流社會所認可,他的父母是決不會讓他們的兒子跟這些人混在一起的。1899年,父親Raul去世了,母親也沒法再管著自己的兒子了。當維拉-羅伯斯剛20齣頭的時候,作為他與肖羅相接觸的產物,14首不同風格的以“肖羅斯(Choros)”為題的合唱曲。從此,一種新的音樂形式誕生了,這是城市音樂與現代作曲手法的融合。

週遊巴西

1905年,維拉-羅伯斯開始了他週遊巴西的行程。他到達了Espirito Santo、Bahia 以及 Pernambuco,深入鄉村、農場、以至甘蔗種植園裡,汲取著各地的民間營養。隨後,他又開始了在巴西的北部和東北部長達3年的遊歷。在這次旅行中,他很可能到達了亞馬遜,這對他後來的音樂創作產生了甚遠的影響。無論他走到哪裡,他總是注意收集民間傳說的主題以套用到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和教學之中,象著名的“Uirapuru”和“Guia Pratico”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的時代

1915年,維拉-羅伯斯在里約熱內盧舉辦了一系列的音樂會,這是他第一次正式以一個作曲家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在這段時間,他也完成了他的婚事,妻子是鋼琴家Lucilia Gumaraes。他在樂隊里演奏大提琴,並寫作自己的音樂來謀生。報紙對他的頗具現代感的作品評價總是很低,幾年以後,維拉-羅伯斯對這件事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我並沒有想通過那些不和諧的東西來證明我的現代,絕對沒有。我所作的,來源於我的學習和對巴西民族精神的領悟。當我想在我的本能和經驗的帶領下逐步展開我們的文化內涵時,我意識到我的結論只能是有意識的進行學習和研究的工作,而這些工作在表面上是和音樂無關的。所以我的第一本書是一張巴西的地圖,那裡面記錄著我的足跡,一個城鎮到另一個城鎮,一個州到另一個州,從這片森林到那片森林,我在體味著這片土地的靈魂,它上面的人民的性格,這一片大自然的神奇。隨後,我把我的研究成果和國外的作品相比較,以求尋找到一些東西能夠支撐和強化我的意念。”
— 現代藝術周 —
在世紀更替的巴西,來自歐洲的新勢力和頑固的保守派之間的衝突不斷地衝擊著當時的年輕人,其結果是,他們拒絕接受任何一方。由此在巴西出現了一場現代主義運動,這場運動以1922年2月在聖保羅市舉行的現代藝術周活動為正式的開端。各個領域的藝術家都在市政劇院傾情表現。受到Graca Aranha(巴西作家和外交官)的邀請,維拉-羅伯斯也參加了這次現代藝術周,並獻上了他的作品——"Dancas Caracteristicas Africanas"(非洲風格舞曲)。
— 第一次來到歐洲 —
當維拉-羅伯斯在巴西音樂圈裡站穩腳跟之後,他的朋友們都鼓勵他去歐洲看看,並且向市政當局申請了去巴黎考察的經費。1923年,他離開了巴西,來到了法國。他帶著他獨特的眼光在巴黎進行了近一年的考察。很多朋友不但在經濟上支援他,而且把他介紹給了Max-Eschig出版商。鋼琴家魯賓斯坦(他和維拉-羅伯斯在巴西見過面)也和女高音Vera Janacopulus合作在很多國家的音樂會上演出了維拉-羅伯斯的作品。
1924年,維拉-羅伯斯回到了里約熱內盧,詩人Manuel Bandeira讚嘆道:“維拉-羅伯斯從巴黎回來了,似乎每一個從巴黎回來的人都會變得象個法國人一樣,而他,還是我們的維拉-羅伯斯。當然,他在那裡還是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承認,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是他所接觸到的最偉大的音樂。”
1927年,這位作曲家又來到了巴黎舉辦音樂會和出版自己的作品。同時,他也結交了不少朋友。每到周末,常常有很多知名的藝術家來到他住的地方,分享美味的巴西食品。在這段時間裡,他贏得了音樂界的國際威望。他在歐洲的許多城市舉辦音樂會,指揮樂隊演奏自己的作品。他的音樂會總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時,他在作曲方面的“膽大妄為”也不斷引發著爭論。
30年代後期,維拉-羅伯斯又被邀請回巴西,在聖保羅舉辦音樂會。他沒有想到,這次短暫的巴西之行會為他的人生掀開新的篇章。

教育工作

維拉-羅伯斯逐漸感覺到,在巴西的學校里,音樂教育是處在一個多么尷尬的境地。他把自己的一份關於音樂教育的一個革命性的計畫遞交給了聖保羅州教育部。隨著他的計畫被採納,維拉-羅伯斯也回到了巴西。
1931年,他組織了一個合唱團,叫做“市民訓導”,這個合唱團規模巨大,由聖保羅的各個社會階層的近一萬兩千人組成。
在聖保羅工作了兩年之後,維拉-羅伯斯受到了里約州教育部主任Anisio Teixeira的正式邀請,來組織和指導音樂教育和合唱走入校園的工作。隨後,他又於1936年再度飛往歐洲,在布拉格舉行的音樂教育大會上代表巴西發了言。
在當時的總統Getulio Vargas的支持下,維拉-羅伯斯組織了一個龐大的合唱團,它由四萬名在校學生組成。1942年,他建立了國立合唱音樂學院,他的目的是以此來刺激中國小的音樂教育,以提升整個巴西民族的音樂素質。

來到美國

“只有當美國人象對待一個歐洲藝術家一樣對待我的時候,我才會去美國,那將完全取決於我本身的價值,而不是某種政治考慮。”
不管他最初的態度如何(當時正值二次大戰期間美國推行睦鄰友好政策時期),他深得作曲家Leopold Stokowski(他們兩個早在維拉-羅伯斯在巴黎的時候就已經是朋友了)的賞識,並且接受了美國作曲家Werner Janssen的邀請,於1944年來到了美國。
從那以後,他又好幾次來到美國,指揮演出他的作品,領取各種獎項、受委託創作新的作品以及和美國的大音樂家合作。在美國的經歷使他最終獲得了整個國際樂壇的喝彩。
1959年11月17日,維拉-羅伯斯因為癌症逝世於里約熱內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