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有毒動物

海洋有毒動物

海洋有毒動物指的是含有毒素、對人類和其他生物能致命或致病的海洋動物。海洋有毒動物現已知有1000餘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個海域。分別隸屬海洋無脊椎動物和海洋脊椎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洋有毒動物
  • 外文名:marine poisonous and venomous animals
  • 分布: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個海域
  • 詞性:名詞
有毒腔腸動物,有毒軟體動物,芋螺科,有毒棘皮動物,

百科名片

海洋有毒動物 marine poisonous and venomous animals
海洋有毒無脊椎動物  約有300餘種,主要屬於腔腸動物、軟體動物和棘皮動物。在環節動物、節肢動物等門類中也有些有毒種屬。

有毒腔腸動物

包括一些水螅水母海葵珊瑚的屬種,已知有數十種之多,主要分布在北緯45°C與南緯35°C之間的各個海域。腔腸動物的毒素是刺細胞的分泌物。刺細胞主要由毒素囊、毒囊管等組成(圖1)。當動物受到外界刺激時,發射出刺細胞,由其毒囊管排出毒液,使受害者中毒。中毒的症狀依據有毒動物的種類、被刺部位和受害者的敏感性而各不相同。被水母刺傷後, 一般症狀為皮膚發癢、 灼燒並引起疼痛,重者失去知覺。危險最大的是細斑指水母(Chironexfleckeri),刺傷後可使心臟中毒,倖存者很少。
獅鬃水母獅鬃水母

有毒軟體動物

主要是腹足綱和雙殼綱的一些種類。其毒素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由於軟體動物攝食了有毒物質,通過海洋食物鏈來危害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是軟體動物本身含有毒素。前一類型,如雙殼綱的一些種類攝食了含石蛤毒素的腰鞭毛藻。人誤食這些貝後便會中毒,開始臉部發癢,接著麻痹;重者平衡失調、視覺失明,甚至停止呼吸而死亡。

芋螺科

(Conidae)是屬於本身含有毒素的海洋軟體動物,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芋螺俗名雞心螺,中國已鑑定的有30餘種,其中以線紋芋螺、地紋芋螺和紋文芋螺毒性較大。中毒的症狀為嘔吐、劇痛,重者呼吸困難、運動失調,曾有致死記錄。
芋螺芋螺

有毒棘皮動物

主要為海星綱、海膽綱和海參綱中的一些種類。海星的毒素侵入人體後,引起劇痛;海星的皮膚腺分泌的一種粘液狀毒素,可麻痹甲殼類及貝類等動物,以便攝食。少數海膽的卵巢有毒,在春、夏季人誤食後中毒,出現嘔吐、腹瀉症狀。絕大多數海膽的棘刺有毒,如人被毒棘海膽科(Toxopneustidae)的叉棘刺傷後,發生劇痛、昏迷現象,有過死亡的記錄。海參有分泌毒素的表皮腺。如梅花參 (Thelenota)所含的海參毒素集中在內臟的居維葉器內,如人誤食含毒的內臟就會中毒。
河豚河豚
海洋有毒脊椎動物  有毒魚類 可分為毒素魚類和刺毒魚類。
① 毒素魚類。世界海洋有600餘種,中國有170
余種。一般在肌肉、內臟、皮膚或血液中含有毒素,毒性穩定,不易被加熱和胃液破壞。包括兩類:(i)肉毒魚類。種類繁多,主要有海鱔科(Muraenidae)、笛鯛科(Lutjanidae)、 裸頰鯛科(Lethrinidae)、刺尾魚科(Acanthuridae)、蛇鯖科(Gempylidae)等,共300餘 種,分布於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各海域。中國約有30種,產於東海南部和
南海。肉毒魚類的含毒機制甚為複雜,有些魚類在某些地區是無毒的,但在另一地區卻有毒;有的平時並不含毒,而在生殖季節則有毒;有的幼魚無毒,成體有毒。一般認為該類毒素的形成與攝食習性有關,如植食性肉毒魚類攝食有毒的藻類,將毒素積存於體內,當它們被肉食性兇猛魚類捕吃後,毒素便轉移到肉食性魚體內。人們誤食後就引起中毒。肉毒魚類的毒素稱為“雪卡毒素”。(ii)魨毒魚類。分布於溫帶和熱帶的海域,少數種類可進入河口,或在生殖時棲於淡水中。以魨科(Tetraodontidae)內的東方魨屬(Fugu)(即河魨屬)為典型代表,其內臟含有劇毒,人畜誤食均能致死。東方魨的含毒量因部位和季節而異,卵巢、肝臟和膽囊有劇毒,腎臟、皮膚和血液(有些種的無毒)次之,精巢和肉一般弱毒或無毒(見表)。每年春季,產卵期毒性最強。食用時必須嚴格除去內臟。
箱水母箱水母
② 刺毒魚類。全世界共500餘種,中國有100餘種,其中海洋魚類約占65%。魚體內具有毒棘和毒腺,可危及人的生命,但其毒液一般不穩定,能被加熱和胃液所破壞。這些魚類大多數營底棲生活,潛伏於岩縫、珊瑚礁、藻叢或海灘泥沙中,體色常與周圍環境相似。中國海洋刺毒魚類有兩個類群:軟骨魚類、、角鯊和銀鮫等類,30餘種。類為主要代表,它們具有含毒腺組織的尾刺,其毒素可影響人的中樞神經、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硬骨魚類有毒鮋、藍子魚和刺尾魚等類。以毒鮋類為典型代表,其背鰭、臀鰭和腹鰭的鰭棘,大部分含有毒腺組織,分泌的毒素能麻痹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產生劇痛。(見彩圖)
獅子魚獅子魚
有毒爬行類  海蛇科(Sea snakes)是海洋中唯一的有毒爬行類,有50餘種。它們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中,在中國主要產於南海(見彩圖)。
海蛇的毒素,主要有 4種:①神經毒素,會引起麻痹,導致死亡。②卵磷脂酶,起破壞紅血球作用。③抗凝固酶,能阻止血漿凝固。④透明脂酸酶,起擴散毒素作用。海蛇毒素的致死量依種類而不同,一般為3~10毫克。通常每條海蛇所含的毒素量高達10~50毫克(乾重)。所以被咬傷後死亡率很高,可在數小時內死亡。但注射抗毒蛇血清,能很快治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