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古縣名(今廣東惠來縣西部))

海寧(古縣名(今廣東惠來縣西部))

海寧縣-湮沒在歷史中的千年古城。據《惠來縣誌》(2002年版)記載:“東晉鹹和六年(331)從南海郡拆出部分地域設立東官郡,在今惠來西部地區置海寧縣,隸屬東官郡。義熙九年(413),又從東官郡拆置義安郡(郡治設於今潮州市),海寧與海陽、潮陽、綏安、義招為其屬縣。海寧縣歷宋、齊、梁、陳、隋各朝至唐武德四年(621)撤去建制,併入潮陽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寧
  • 外文名:HaiNing
  • 官府駐地:今廣東省惠來縣之千秋鎮村
  • 置廢時間:公元331年-621年
  • 轄地:龍溪都、石帆都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龍溪都,石帆都,史話,古縣湮沒,同名海寧,

歷史沿革

西漢元鼎六年(111年),置揭陽縣,隸屬交州南海郡
東晉鹹和六年(331年),海寧縣始建。在南海郡東部析出東官郡,揭陽縣地屬焉。同時析揭陽縣為海陽縣潮陽縣、海寧縣、綏安縣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在東官郡東部析出義安郡,下轄 海陽縣(今潮安,揭陽縣地屬之)、 潮陽縣、 海寧縣(今惠來)、綏安縣、義招縣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全國廢郡設州,原義安郡改稱潮州,領 義安縣、潮陽縣、海寧縣、綏安縣、義招縣、程鄉縣。(“潮州”一詞始現)。
大業三年607年),全國復郡廢州,潮州之地復稱義安郡,屬揚州。
武德四年(621年),義安郡再改稱潮州。同時,海寧縣併入潮陽縣

行政區劃

龍溪都

主要在惠來境內,龍溪都範圍:東至隆江鎮總鋪洋雨亭,西至後溪鄉後溪山,南至甲子港,北至大南山望天頂
海寧
主要是惠來縣隆江鎮、溪西鎮鰲江鎮、岐石鎮、東港鎮、葵潭鎮、梅峰鎮、松陽鄉、南陽鄉、高埔鄉、雲落鄉、崩坎鄉、葵龍鄉、埔頭鄉。(1950年3月,惠來縣梅峰鎮、松陽鄉、南陽鄉、高埔鄉、雲落鄉、崩坎鄉、葵龍鄉、埔頭鄉劃歸普寧縣)

石帆都

主要在陸豐境內,其範圍包括陸東八鎮。
主要是陸豐碣石、橋沖、南塘、陂洋、湖東、甲子、甲東、甲西等八鎮。

史話

古縣湮沒

晉武帝後,爆發了“八王之亂”,匈奴也乘虛而入,俘虜了西晉皇帝懷帝。大批官民紛紛渡江南逃,史稱永嘉南渡。後這些人在建康建立了東晉。中原人民的南遷,補充了南方不足的勞動力,也帶來了比較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於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從此開始南移。東晉建朝後,為了鞏固政權,先後設立了郡縣。海寧就是在這段時期置立的,隸屬義安郡。
由於海寧撤後沒復繼,歷經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各朝漫長的戰亂與州郡縣建制的反覆拆並撤和一千多年的風雨水土流失變遷,史志又未見記載,故址忘失。

同名海寧

浙江省嘉興市海寧縣
惠來背山面海,歷史水路運輸十分發達。轄地遼闊,遠古少煙火足跡,流賊經常出沒為患。惠來置縣時人口僅2萬多人,上溯一千多年前(晉義熙九年)的海寧縣人煙更稀。為保一方之安寧,曾設定海寧縣。《廣東通志》、《阮通志》、《元和志》等均有記載。至於浙江海寧一說,查閱該縣1985年編印地圖冊:“陳武帝永定二年(558)置海寧郡,始有海寧之名。”根據饒宗頤先生潮汕地方史論集(下稱《論集》)169頁海寧考(注):“《宋書·州郡志》‘東官之海安與義安之海寧分而為二。歷宋、齊、梁、陳海寧相沿屬義安郡,為領縣之一’。”浙江置海寧郡比義安郡海寧縣慢了三個朝代共146年。因而,浙江的海寧與惠來的海寧不能混為一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