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鎮(廣東省惠來縣東港鎮)

東港鎮(廣東省惠來縣東港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港鎮屬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轄鎮,在縣境西南部 。2006年底,全鎮總人口34271人,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05億元,農業以種植為主,工業發展前景喜人,商業集貿活躍。鎮區東港村,歷史上曾為鰲江內河小港口,清代已形成圩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港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下轄地區:長圍村、新村村、大旗村
  • 政府駐地:東港村
  • 電話區號:0663
  • 地理位置:位於惠來縣西南部,距縣城33公里
  • 面積:52.84平方公里
  • 人口:34271人
  •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百嶺村天主教堂,東港文化公園
  • 機場:揭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揭陽站惠來站葵潭站
  • 車牌代碼:粵V
地理區域,歷史,自然環境,管轄範圍,東港村,長圍村,新村村,大旗村,百嶺村,新寮村,渡頭村,白坑村,高美村,月湖村,長青村,圓山村,石坑村,宮兜村,西嶺村,東青社區,基礎設施,公路,電信,供電,經濟發展,農業,工業,商業,人文,招商引資,特產,名勝古蹟,百嶺村天主教堂,東港文化公園,

地理區域

東港鎮位於揭陽市惠來縣西南部,距縣城33公里,東部接鰲江鎮,南以鰲江河為界連線陸豐市,西與汕尾市華僑管理區接壤,北以“三清山”為界連線葵潭鎮,鎮西北部還有西嶺礦場飛地,全鎮總面積52.84平方公里,鎮政府駐東港村。
廣東省惠來縣東港鎮

歷史

東港鎮以東港鎮政府駐地東港圩命名。東港圩古代是長青村東部腦投溪通外海的小港口,名東港。清代已形成圩集,故稱東港圩。東港鎮在新中國1949年成立時屬於葵潭區和甲子區,1953年並為第四區,1956年撤區建鄉改稱東港鄉,1962年場、社分設,屬鰲江公社,1975年拆建東港公社,1983年改成東港區,1986年改稱東港鎮。
1989年,行政村改稱管理區,設管理區辦事處,1999年2月撤銷管理區,改稱村委會,實行村民自治。

自然環境

全鎮屬丘陵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屬大南山系南坡,最高山峰海拔350米,西部以低山丘為主,東南為鰲江河地帶小平原。鎮區所在區域有三條支流,從東至西分別是虎皮溪、東港溪、西港溪,三條河流在鎮區南面匯合流入鰲江河,鎮西南側分別有象山和獅山與東港中心區相呼應,東港自然環境宜人,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南風,冬季多北風,每年7-9月多有颱風侵襲,年平均氣溫21℃,年平均降雨量在1700-2000毫米之間,年平均日照2039小時。

管轄範圍

全鎮轄15個行政村,24個自然村和1個居委會,即長圍村、新村村、大旗村、渡頭村、新寮村(轄新華、旺寮)、月湖村、高美村(轄高美、雲埔、華樓、後旗)、白坑村、東港村(轄東港、金雞塔)、長青村、宮兜村、西嶺村、石坑村(轄石坑、內厝)、圓山村(轄圓山、石門、水尾)、東青居委會(1984年9月成立)。

東港村

東港村是東港鎮轄下一個行政村,位於惠來縣西南部,距縣城34公里,北靠三清山,面臨鰲江河流,西南與陸豐市接壤,是一個純農村莊。全村現有總戶607戶,總人口3680人,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力1126人。現有耕地面積648畝,其中水田523畝,旱園125畝;山坡地275畝,已開發種果265畝。東港村黨支部現有黨員37人,村兩委幹部7人,聘用幹部3人,村民代表21人。21世紀來,村黨支部在上級黨組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方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進取,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探索新形勢下的新辦法,使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長圍村

長圍村是東港鎮轄下一個行政村,位於惠來縣西南方,距鎮區6公里,背山面水,屬丘陵地帶。東與鰲江鎮鳥坑村接壤,南是鰲江河,西與本鎮新村村相連線,北面山地與鰲江沃下村交界,村前是葵鰲公路,交通比較方便,是一個純農業村莊,沒有集體經濟收入。全村民宅和公共場所占地0.1平方公里,總人口1684人,勞動力754人,外出務工人員350人。總耕地面積500畝,其中水田450畝,旱園50畝;山地面積500畝,其中低坡度種果面積200畝。

新村村

新村村是東港鎮轄下一個行政村,位於惠來縣西南部,距縣城35公里,背靠三清山面臨鰲江河,東西與本鎮長圍、大旗二村相接。全村現有總人口3070人,總戶數505戶。全村耕地面積380畝,其中水田面積340畝,旱園面積40畝;山地面積1680畝,其中水果面積800畝。農業以種植水稻、冬瓜、荔枝為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業和勞務輸出等。

大旗村

大旗村是東港鎮轄下一個行政村,距縣城30公里。東與新村、長圍二村接壤,西與百嶺、新寮、渡頭交界,南至鰲江河,北至後蘭壩。現有總人口2080人,342戶。總耕地面積836畝,其中旱園30畝,山林地450畝,是一個純農村莊。人均純收入2500元,全村經濟收入主要靠農業種植和外出務工、經商。

百嶺村

百嶺村是東港鎮轄下一個行政村,位於惠來縣西南部,距縣城35公里。轄區面積約2.5平方公里,全村現有總人口3868人,總戶數743戶。總耕地面積1136畝,其中水田1074畝,旱園50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荔枝為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業和勞務輸出。

新寮村

新寮村是東港鎮轄下一個行政村,由新華、旺寮兩個自然村組成,位於惠來縣西南部,距縣城35公里。全村現有總人口2000多人,總戶數310多戶,耕地面積950畝,是一個純農村莊。

渡頭村

我村地處鰲江河北岸,總人口1769人,水田耕地面積600畝,人年收入1200元。因地勢低,農作物最易受浸,防洪排澇是我村發展農業生產最主要的工作。

白坑村

白坑村是東港鎮轄下一個行政村,位於惠來縣西南部,距縣城35公里,東與本鎮百嶺村相連線,南與高美村相連線,北與葵峰農場相連線,西與東港村相連線,是東港鎮中心區組成部分,距深汕出入口500米,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現有總戶數230戶,總人口1400人,總面積1100畝,其中水田320畝,旱園600畝,山地180畝。農業以種植水稻、冬瓜、荔枝為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業和勞務輸出。

高美村

高美村是東港鎮轄下一個行政村,分別由雲埔、後旗、下樓、高美四個自然村組成,位於惠來縣西南部,距縣城36公里。東與新寮、渡頭二村接壤,南與月湖村交界,西與陸豐市周仔村連線,西北與陸豐市華僑管區三區交界,北與東港中學、白坑村相連線。是東港鎮中心區組成部分,距深汕出入口1公里。全村現有總人口2830人,總戶數521戶。總耕地面積1717畝,其中水田938畝,旱園779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荔枝為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業和勞務輸出。

月湖村

月湖村是東港鎮轄下一個行政村,位於惠來縣西南部,距縣城38公里,東與渡頭村相接,南與陸豐市橫山村相接,中間有鰲江河流,西與陸豐市大陂村相接,北與高美村相接,是東港鎮中心區組成部分,距深汕出入口1公里。全村現有總戶478戶,總人口2768人,總耕地面積1150畝,其中水田850畝,低洼田300畝,農業經種植水稻、冬瓜、蕃茨為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業和勞務輸出。

長青村

長青村是東港鎮轄下一個行政村,位於惠來縣西南面,毗鄰陸豐華僑區,距縣城約50公里。轄區面積1.8平方公里,全村總人口2156人,總戶數351戶。農田耕地面積564畝,農業以水稻、荔枝為主,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業和勞務輸出。

圓山村

圓山村是東港鎮轄下一個行政村,由圓山、石門、水尾三個自然村組成。現有總戶數215戶,人口1235人,耕地面積734畝,其中旱園30畝,山地面積1500畝,屬純農地區,農業種植主要有水稻、寸豆、荔枝,經濟收入主要靠農業種植和勞務輸出。

石坑村

石坑村是東港鎮轄下一個行政村,由石坑、內厝兩個自然村組成,距縣城35公里。東與葵潭農場葵豐管區毗鄰,南與葵潭農場南湖村相接,西與葵潭農場大埔村相接,北面有天子隙水庫。清朝乾隆45年,即1780年,羅楊二姓居民由普寧樟樹坑、羅坡肚、鳳池、梅星遷移至此聚居。全村現有總人口1336人,224戶,耕地面積686畝,其中水田434畝;山地面積8000畝。該村以種植水稻、花生、果林為主。

宮兜村

宮兜村位於東港鎮西北部,距鎮區三公里,西南與陸豐市華僑管理區接壤。村人口約2300人,是一個純農業村莊。水田面積550畝,山地面積3000多畝,主要農作物以水稻、荔枝、龍眼、冬瓜為主。

西嶺村

西嶺村是東港鎮轄下一個行政村,地處陸豐市交界,位於惠來縣西部,距縣城47公里,距鎮區8公里。東與汕尾市華僑農場九區接壤,西與陸豐市銅鑼湖農場西嶺管區管區相接,北與陸豐市坡洋鎮雙坑村、水城村交界,南與汕尾市華僑農場奎池村毗鄰。全村現有總戶數358戶,人口2240人,總面積為9000畝,其中耕地面積1250畝(旱地590畝,水男660畝),山地面積6970畝。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以種植水稻、蔬菜、荔枝為主,全村治安良好,但生活用水與農業用水比較困難。

東青社區

東青居委會是東港鎮轄下一個行政單位,現有戶數561戶,人口1612人。

基礎設施

公路

東港鎮是惠來縣的西大門,是粵東的第一門戶,普惠高速深汕高速在鎮區交叉而過,分別從南北、東西貫穿全境,在鎮區設定高速公路出入口;國道324線在鎮西北部經過西嶺村,縣道葵西公路沿途經過石坑、圓山、東港、百嶺、白坑、大旗、新村、長圍等村,總長11公里,地方公路實現村村道路硬底化。

電信

東港電信支局主要經營固話、寬頻等電信業務,現有裝機容量3600門,實際裝機3300戶,電話普及率達到58%以上,主幹電纜分布各個鄉村,村村通電話。

供電

電力主要來源於葵潭鎮,10KV高壓線路由葵潭變電站至東港鎮,高壓線路總長度46.4千米,電力供應充足。

經濟發展

2006年底,全鎮總戶數5662戶,總人口3427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65人,全鎮有耕地14905畝,其中水田12013畝,旱園2892畝,山地丘陵面積4萬畝。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05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08億元,工業產值9668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04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51元,財政總收入342萬元。

農業

東港鎮歷史上以農業為主,農業以種植為主,種植業以糧食為主,全鎮每年糧食種植面積約2.4萬畝(以雙造計)。新中國成立後,全鎮耕地面積逐年減少,但單產與總產增加,主要得益於新中國建立後的水利建設,使用化肥農藥,選用良種,保證糧食生產逐年增加。2006年全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4300畝,總產9098噸;畜牧業以家庭飼養為主,全鎮山地約4萬畝,1990年後大力發展荔枝種植,到2006年,水果種植面積約1.7萬畝。

工業

東港鎮的工業生產,歷史上基礎薄弱,發展緩慢,新中國成立後至1986年,工業企業的發展仍較落後,1987年,鎮政府創辦鎮辦工業二家,分別是東港醬油廠、東港毛織廠,至1992年,因各種原因,二家廠分別停產,個體工業陸續有所發展,至2006年底,全鎮工業以個體企業為主導共有176家,從業人員738人,年創產值9668萬元。鎮黨政領導充分認識到發展東港經濟,必須利用交通優勢,走工業經濟發展道路。2006年,聘請中山大學專家對東港總體建設、工業園區建設全面規劃,規劃了占地2000畝的工業園區,14年園區建設前期工作正在進行中。由東莞萬利塑膠有限公司興建的占地104畝的工業城,已完成地基平整、圍牆等準備工作,為引資辦業築巢引鳳做好準備。東港鎮工業發展前景喜人。

商業

東港鎮歷史上商業不發達,新中國成立後,發展了供銷合作社,形成了東港圩,民眾可以就地買賣,改革開放後,個體商業和私營商業有所發展。自2005年以來,建設了兩個集貿市場(即東港綜合市場、百嶺果蔬市場),2006年批發零售商店有145個,從業人員512人,集貿活躍。

人文

教育:東港鎮歷來重視文化教育,歷史上出過多位影響力較大的人物。林僑悟,長青村人,乾隆年間任兵部車駕司主事,奉欽差任戶部寶泉局監督,嘉慶年間授朝議大夫(從四品);林鶴年,長青村人,民國十年任惠來縣縣長。新中國成立後,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又使義務教育達標,教育基礎設施得到長足的發展。

招商引資

近幾年來,東港鎮黨政以建設“活力東港,和諧東港”為目標,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工程來抓,圍繞“抓項目,促發展;抓基礎,增後勁;抓管理,保穩定”工作思路,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幾年來,東港鎮招商引資近億元,其中由東聯公司投資興建的東港高速公路服務區2000萬元、東港文化公園投資6000萬元,由東莞萬利塑膠有限公司投資的東港工業城2000萬元。幾年來投入學校、村道、巷道等建設項目30多宗,累計投資4600萬元。
東港鎮(廣東省惠來縣東港鎮)

特產

東港自然氣候溫和,山地較多,主要種植果樹為主,而其中又以荔枝、龍眼為主要果種,其中荔枝因其皮薄、肉厚、汁多、核小、味甜、口感佳而享譽海內外,素有“荔枝之鄉”的美稱。

名勝古蹟

東港鎮名勝古蹟有多處,其中較著名的有:

百嶺村天主教堂

百嶺村原名百土田令村,2005年改為百嶺村,至2006年底,全村總人口3534人,都是天主教徒。早在1894年,法國傳教士到該村傳教並創辦教堂。1986年,村教會對老教堂進行改建,新教堂建築面積857.5平方米,高31.5米,教堂是教徒們禮拜天誦經及其他活動的場所。百嶺天主教堂的規模、教徒集中的程度在惠來縣乃至廣東省都有一定知名度。
東港鎮(廣東省惠來縣東港鎮)

東港文化公園

占地面積30畝,總投資7000萬元,主體建築“林僑悟紀念塔”高38米,整座塔由雕刻有梁山泊108將山石塊砌成,做工精細,美輪美奐,有“粵東第一塔”之稱。文化公園的建設,對提升東港文化品位,擴大東港知名度,起到一定積極作用,它將成為惠來縣乃至揭陽市一大文化旅遊景點。
東港鎮(廣東省惠來縣東港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