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雨(天文現象)

流星雨(天文現象)

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許多的流星從天空中一個所謂的輻射點發射出來的天文現象。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稱為流星體的碎片,在平行的軌道上運行時以極高速度投射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束。大部分的流星體都比沙礫還要小,因此幾乎所有的流星體都會在大氣層內被銷毀,不會擊中地球的表面;能夠撞擊到地球表面的碎片稱為隕石。數量特別龐大或表現不尋常的流星雨會被稱為“流星突出”或“流星暴”,可能會每小時出現的流星會超過1,000顆以上。

2018年10月21日至22日日出前,獵戶座流星雨將迎來極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星雨
  • 外文名:Meteor Shower
  • 1月:象限儀座流星群(Quadrantids )
  • 4月:天琴座流星群(Lyrids)
  • 5月:寶瓶座Eta流星群Eta Aquarids
  • 11月:獅子座流星群(Leonids )
  • 12月:雙子座流星群(Geminids )
基本知識,現象形成,活動周期,命名與規模,歷史記載,我國古代流星雨記錄,西方古老說法,觀測,方法,目視觀測和照相觀測,誤區,觀測流星雨注意事項,著名流星雨,關於流星,流星與隕星,流星雨季節分布,流星雨月份分布,影響及意義,現象影響,對人類威脅,研究意義,

基本知識

太陽系內除了太陽、八大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外,在星際空間還存在著大量的塵埃微粒和微小的固體塊,它們也繞著太陽運動,它們統稱為“流星體”。流星體的質量一般小於百噸,大多數流星體只是很小的固體顆粒。有些流星體是成群地沿著相似軌道繞太陽公轉,只是過近日點先後不同,它們組成“流星體(群)”;有些流星體則好似散兵游勇、單個繞太陽公轉。當流星體在軌道運行中經過地球附近時,受地球引力的影響,就會高速闖入地球大氣,跟大氣摩擦而把動能轉化為熱能。使流星體燒蝕發光,有的就成為明亮的火流星。晴朗的夜晚,驀地一條明亮的光芒劃破夜幕,這就是幾乎人人都見過的流星現象。通常情況下,一夜內肉眼所見的流星大約在10顆左右,它們像夜空中的“散兵游勇”,完全隨機地出現於各個方位和天區,也很難預料何時會出現流星。這樣的流星為偶發流星;還有一類是常常成群出現的流星群,它們有十分明顯的規律性,出現在大致固定的日期、同樣的天區範圍。因此稱其為周期流星或流星群。流星群是一群軌道大致相同的流星體,當與地球相遇時,因受引力影響,在墜入地球時,與大氣摩擦發光發熱,則成為頗為壯麗的流星雨。
流星雨的輻射點:流星雨看起來都是從天空中同一個點發射出來的,這個點就叫做輻射點。其實這是因為透視造成的。流星雨時所有流星體的運動方向都是平行的,但就像我們站在鐵路上往遠方看兩條鐵軌交匯於一點一樣,看起來這些流星體就好像從一個點發出來往四面八方而去。反過來,判斷一顆流星是不是該流星群內的,只需看其反向延長線過不過那個輻射點。
流星雨的極大和爆發:所有流星雨都不是只在某個時刻才能看到的,而往往是連續好幾天甚至一個月都能觀測。但是大多數時候流量都很小,只在一個相對很小的時間段里才會有大量的流星雨出現,這時我們稱之為該流星雨的極大;而爆發主要是針對一些周期性流星雨而言的,它們在大多數年份里,就算極大時流量也很小,但在某幾年卻有可能出現流量特別高的極大,這就是爆發。

現象形成

流星雨(每小時一顆的流量就可以稱為流星雨)是一種有成群的流星看起來像是從空中的一點中迸發出來,並附落下來的特殊天象。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彗星主要由冰和塵埃組成。當彗星逐漸靠近太陽時冰氣化,使塵埃顆粒像噴泉之水一樣,被噴出母體而進入彗星軌道。但大顆粒仍保留在母彗星的周圍形成塵埃彗頭;小顆粒被太陽的輻射壓力吹散,形成彗尾。剩餘物質繼續留在彗星軌道附近。然而即使是小的噴發速度,也會引起微粒公轉周期的很大不同。因此,在下次彗星回歸時,小顆粒會滯後母體,而大顆粒將超前於母體。當地球穿過塵埃尾軌道時,就有機會看到流星雨。流星雨活動性為彗星周期。

活動周期

位於彗星軌道的塵埃粒烏雲被稱為"流星群體"。當流星體顆粒剛從彗星噴出時,它們的分布是比較規劃的。由於大行星引力作用,這些顆粒便逐漸散布於整個彗星軌道。不過這個過程還不是十分清楚。在地球穿過流星體群時,各種形式的流星雨就有可能發生了。每年地球都穿過許多彗星的軌道。如果軌道上存在流星體顆粒,便會發生周期性流星雨。當只有母彗星運行到近日點時才發生的流星雨,稱為近彗星流星雨。這說明流星體群仍在彗星附近。周期在幾百年以內的彗星所形成的流星雨多為該類型。
由於行星的引力攝動作用,長周期彗星的流星體群可能與母彗星相差甚遠。在母彗星不在近日點時也有可能發生流星雨,這種流星雨便是遠彗星型流星雨。為區別來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通常以流星輻射點所在天區的星座給流星雨命名。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後出現的流星雨輻射點在獅子座中,它就被命名為獅子座流星雨。其他流星雨還有寶瓶座流星雨、獵戶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等。流星雨與偶發流星有著本質的不同。有時在一小時中只出現幾顆流星,但它們看起來都是從同一個輻射點中"流出"的,因此也屬於流星雨的範疇;而有時在很短的時間裡在同一個輻射點中能迸發出成千上萬顆流星,就像節日中人們燃放禮花那樣壯觀。當每小時出現的流星數超過1000顆時,我們稱其為"流星暴"。

命名與規模

流星雨(Meteor Shower)的產生一般認為是由於流星體與地球大氣層相摩擦的結果(流星體可以是小行星帶上的小行星發生摩擦),流星群往往是由彗星分裂的碎片產生,因此,流星群的軌道常常與彗星的軌道相關。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流星雨看起來像是流星從夜空中的一點迸發並墜落下來。這一點或這一小塊天區叫作流星雨的輻射點。通常以流星雨輻射點所在天區的星座給流星雨命名,以區別來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
例如每年11月1 7 日前後出現的流星雨輻射點在獅子座中,就被命名為獅子座流星雨。獵戶座流星雨、寶瓶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也是這樣命名的。單個出現的流星,在方向和時間上都很隨機,也無任何輻射點可言,這種流星稱為偶發流星。與偶發流星有著本質不同的流星雨的重要特徵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長線都相交於輻射點。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流星雨的記載是在公元前687年,中國關於天琴座流星雨的記載:“夜中星隕如雨”。
《左傳》的記載,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更早的古書《竹書紀年》中寫道:“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在太陽系中,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它們的衛星之外,還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體。小天體的體積雖小,但它們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樣,在圍繞太陽公轉。如果它們有機會經過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幾十公里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其上面的物質由於與地球大氣發生劇烈摩擦,巨大的動能轉化為熱能,引起物質電離發出耀眼的光芒。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流星
有的流星是單個出現的。流星雨與偶發流星有著本質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徵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長線都相交於輻射點
流星雨的規模大不相同。有時在一小時中只出現幾顆流星,但它們看起來都是從同一個輻射點“流出”的,因此也屬於流星雨的範疇;有時在短時間內,在同一輻射點中能迸發出成千上萬顆流星,就像節日中人們燃放的禮花那樣壯觀。當流星雨的每小時天頂流量(ZHR)超過1000時,稱為“流星暴”。
偶發流星每天都會產生,發生的天區和時間都具有隨機性,流星雨具有時間上的周期性,有些可以科學地預測,因此流星雨也被稱作周期流星;另外,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長線都相交於輻射點是流星雨的重要特徵。

歷史記載

我國古代流星雨記錄

流星雨的發現和記載,也是中國最早,《竹書紀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的記載,最詳細的記錄見於《左傳》:“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魯莊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記錄。
中國古代關於流星雨的記錄,大約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記錄大約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約12次,獅子座流星雨記錄有7次。這些記錄,對於研究流星群軌道的演變,也將是重要的資料。
流星雨的出現,場面相當動人。中國古記錄也很精彩。試舉天琴座流星雨的一次記錄作例:南北朝時期劉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軒轅。……有流星數千萬,或長或短,或大或小,並西行,至曉而止。”(《宋書·天文志》)這是在公元461年。當然,這裡的所謂“數千萬”並非確數,而是“為數極多”的泛稱。
英仙座流星雨出現時的情景,從古記錄上看來,也令人難以忘懷。請看:唐玄宗:“開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貫北極,小者不可勝數,天星盡搖,至曙乃止。”(《新唐書·天文志》)開元二年是公元714年。
流星體墜落到地面便成為隕石或隕鐵,這一事實,中國也有記載。《史記·天官書》中就有“星隕至地,則石也”的解釋。到了北宋,沈括更發現隕石中有以鐵為主要成分的。他在《夢溪筆談》卷二十里就寫著:“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余,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宋英宗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沈括已經注意到隕石的成分了。
在歐洲直到1803年以後,人們才認識到隕石是流星體墜落到地面的殘留部分。
在中國,現在保存的最古年代的隕鐵是四川隆川隕鐵,大約是在明代隕落的,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掘出,重58.5千克。現保存於成都地質學院(現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

西方古老說法

1。根據西方古老的說法,“因為一顆星墜落就必須有一份靈魂補上去,人死了,靈魂就升天,升天時也就把你的願望帶給上帝了。”
2。流星是偶然經過的,抓住此刻的時間對著流星許願,這樣流星會帶著你的願望逝去,那樣你的願望才會實現
3。流星是撞入大氣的星星,是“現在進行時”;滿天星光,不過是遠古的星星的影子,是“過去時”,許願當時的願望當然要請流星來幫助。
當然,這是古人對於科學了解不過的情況下的不科學地的說法,身為有科學知識的現代人,應該對這類說法心中有數。當然這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根據物理現象我們能看到的某些星星的光經過幾十甚至幾萬光年的光,光年是很長的,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幾年前的星星。
獅子座流星雨獅子座流星雨

觀測

方法

流星雨的觀測方法有以下幾種:目視觀測、照相觀測、分光觀測、光電觀測、電視觀測、雷達觀測、空間觀測等。但業餘愛好者多用目視觀測和照相觀測。根據長期觀測事實表明,天空流星的出現有一定的規律,表現如下幾點:
、流星數與其大小有關,對於肉眼不能見的暗弱流星平均每降低一個星等( 因為星等數小的星更亮,所以天文學上習慣把星等數增加稱為降低),流星數平均增加2。 5倍。 即流星體質量越小,數目越多。
、在同一天中,流星出現的機率以黎明前為最大,傍晚時為最小,即下半夜的流星比上半夜多。
、在同一年中,下半年的流星數比上半年多,秋季的流星比春季多。 儘管每天落向地球的流星數目由於觀測手段不一,會有不同的結果,但大體上能反映出一定規律是相仿的。

目視觀測和照相觀測

觀測前的準備工作:首先要熟悉星空,認識流星雨輻射點周圍的星座及主要星名,還要準備好星圖、記錄表、筆、小手電筒(用紅布或紅紙包住)及校對好的鐘表等必備用品及座椅、衣服等防寒防露物件。
觀測時要對流星進行計數。若以2人為一組進行觀測,一個人數流星數目,另一個人記錄時間和顆數。有時流星多的來不及記住,可以準備一個小本,看見一顆流行就在本子上用鉛筆畫一道,數出筆道數除以時間間隔就得出看見的流星率。計數時記錄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同時需認真填寫“獅子座流星雨目視觀測記錄。表”.由於需要長時間的觀測,保持舒適的姿勢是很有必要的。當然,獅子座流星雨都出現在11月份,冬季的深夜非常寒冷,必須注意保暖。
觀測流星雨還可以進行拍攝流星雨的美好景象。攝影時需使用一架帶有B門的照相機以及感光度較高的底片.具體拍攝方法是:將照相機固定在一個穩定的三腳架上,將鏡頭焦距設定無窮遠,光圈開到最大,然後對準選擇好的天區,就可以開始曝光了,每次曝光時間一般短於5 min,此法可謂“守株待兔”。.

誤區

例子:流星雨是很高級的天文觀測,沒有望遠鏡不能完成,這個概念是極端錯誤的。觀測流星雨需要有寬敞的視野,如果使用瞭望遠鏡,視場會大大減小,觀測到的流星的數量會大大減少,而且看到的流星也只能看到鏡頭中一亮,什麼都看不清,所以,要觀測流星雨時最好不要使用望遠鏡,只須我們的雙眼和晴朗黑暗的天空。其次,觀測流星雨並不是象想像的那樣如同下雨一般,F4的專輯讓許多人對流星雨產生了錯誤認識,其實如果觀測一些流量比較小的流星雨,或者是觀測流星雨的條件不佳(天空不夠黑暗),幾小時才看到一顆流星也是很平常的事。開頭所說的流星雨都是些流量較大的著名流星雨,如果在觀測的當天有著晴朗的天空,這些流星雨的流量一般是不會令各位失望的,但無論多大的流星雨,一般而言,在1分鐘內平均只能看見幾顆,某些可能達到幾十顆(如2001年的獅子座流星雨),而像下雨一樣多的流星雨是極少的(歷史上有發生過,如1833年11月的獅子座流星雨,那是歷史上最為壯觀的一次大流星雨,每小時下落的流星數達35000之多)。

觀測流星雨注意事項

觀測流星的時候,我們的視野方向在一定的時間段內要固定,並記錄下自己視野的中心位置,用赤經和赤緯表示。
如果大家一起觀測,可以各自負責一塊天區。即便別人觀看的天區出現了流星,也不要隨意轉過去,以免會錯過自己天區中出現的流星。這對於觀測者的確是一個考驗。
我們觀測視野範圍越大,就越可能看到更多的流星。因此,我們應儘量選擇沒有障礙的環境進行觀測。視場中被遮擋的情況要記錄下來,採用占總視場的百分比來表示。
如果是建築物或樹木還好確定,因為它們是靜止的,只需要在改變觀測區域的時候記錄一次即可。而如果是天空中的雲,情況會複雜一些。由於雲經常變化,我們應該經常記錄雲占觀測視場的百分比。
如果視場中被遮擋的範圍超過20%,就應該中斷觀測,也可以改變觀測方向。當然在出現流星暴雨的時候可以例外。

著名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現。一般來說,流星的數目大約為每小時10至15顆,但平均每33至34年獅子座流星雨會出現一次高峰期,流星數目可超過每小時數千顆。這個現象與譚普-塔特而彗星的周期有關。流星雨產生時,流星看來會像由天空上某個特定的點發射出來,這個點稱為“輻射點”,由於獅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於獅子座,因而得名。
雙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13至14日左右出現,最高時流量可以達到每小時120顆,且流量極大的持續時間比較長。雙子座流星雨源自小行星1983 TB,該小行星由IRAS衛星在1983年發現,科學家判斷其可能是“燃盡”的彗星遺骸。雙子座流星雨輻射點位於雙子座,是著名的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固定在7月17日到8月24日這段時間出現,它不但數量多,而且幾乎從來沒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過,是最適合非專業流星觀測者的流星雨,地位列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彗星Swift-Tuttle是英仙座流星雨之母,1992年該彗星通過近日點前後,英仙座流星雨大放異彩,流星數目達到每小時400顆以上。
獵戶座流星雨有兩種,輻射點在參宿四附近的流星雨一般在每年的10月20日左右出現;輻射點在ν附近的流星雨則發生於10月15日到10月30日,極大日在10月21日,我們常說的獵戶座流星雨是後者,它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哈雷彗星每76年就會回到太陽系的核心區,散布在彗星軌道上的碎片,由於哈雷彗星軌道與地球軌道有兩個相交點形成了著名的獵戶座流星雨和寶瓶座流星雨。
5金牛座流星雨(金牛座南流星雨,金牛座北流星雨)
金牛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25日左右出現,一般11月8日是其極大日,Encke彗星軌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該流星雨,極大日時平均每小時可觀測到五顆流星曳空而過,雖然其流量不大,但由於其周期穩定,所以也是廣大天文愛好者熱衷的對象之一。
6天龍座流星雨
天龍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6日至10日左右出現,極大日是10月8日,該流星雨是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最高時流量可以達到每小時400顆。Giacobini-Zinner彗星是天龍座流星雨的本源。
7天琴座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一般出現於每年的4月19日至23日,通常22日是極大日。該流星雨是中國最早記錄的流星雨,在古代典籍《春秋》中就有對其在公元前687年大爆發的生動記載。彗星1861 I的軌道碎片形成了天琴座流星雨,該流星雨作為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在天文學中也占有的極其重要的地位。

關於流星

外空間的塵埃顆粒闖入地球大氣層,與大氣摩擦,產生大量熱,從而使塵埃顆粒氣化。在該過程中發光形成流星。塵埃顆粒叫做流星體
火流星
看上去非常明亮,發著“沙沙”的響聲,有時還有爆炸聲。流星體質量較大(質量大於幾百克),進入地球大氣後來不及在高空燃盡而繼續闖入稠密的低層大氣,以極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氣劇烈摩擦,產生出耀眼的光亮。火流星消失後,有時會留下雲霧狀的長帶,稱為“流星余跡”,可存在幾秒鐘到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
速度
一個微小的流星體就足以產生在近百公里處就能看見的亮光,其原因就在於流星體的高速度。
流星的顏色
一個流星的顏色是流星體的化學成分及反應溫度的體現:鈉原子發出橘黃色的光、為黃色、鎂是藍綠色、鈣為紫色、是紅色。
聲音
流星通常不會發出可以聽見的聲音。如果你沒有看到它的話,它就會悄無聲息的一掃而過。對於非常亮的流星,有可能聽到過聲音。這些聲響主要集中在低頻波段。一個非常亮的流星,如火流星,可能會聽到聲音。
持久余跡
流星有時會在它通過的軌道上留下一條持久的余跡。余跡主體顏色多為綠色,是中性的氧原子。持續時間通常為1到10秒。可見余跡亮度迅速下降。這些亮光來自熾熱空氣和流星體中的金屬原子。
流星雨
流星雨是一種成群的流星,是墜落下來的特殊天體。在某些時間,可以看到一定數量的流星的反向延長線都經過一個很小的天區。這些就是流星雨。
流星雨流星雨
ZHR
表征流星雨大小的一個量,指在理想觀測條件下,流星雨的輻射點位於頭頂正上方時,每小時能看到的流星數量。如果目視極限星等到不了6.5等,或者輻射點不在頭頂,能看到的流星數量都會減少。

流星與隕星

一些流星體體積較大,在大氣層中來不及全部燒為灰燼,落到地面即為隕星。
隕星因成分含量的不同而分為隕石(石質為主),隕鐵(鐵質為主)。
地球上有許多隕石坑,它們是隕石撞擊的產物。然而由於地球地區的風化作用,絕大多數早已被破壞得無法辨認了,已經確證的還有150多個。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坐落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荒漠中的一個大隕石坑。它直徑有1245米,深達172米,在坑裡人們已蒐集到好幾噸隕鐵碎片。據推算,這是約2萬年前一塊重10多萬噸的鐵質隕星墜落所造成的坑洞。

流星雨季節分布

第一季
一月象限儀座流星雨;
二月半人馬座流星雨獅子座γ流星雨;
三月矩尺座γ流星雨;
第二季
四月天琴座流星雨船尾座π流星雨;
五月 寶瓶座η流星雨 天琴座ε流星雨;
六月 6月牧夫座流星雨
第三季
七月南魚座流星雨 寶瓶座δ南流星雨摩羯座α流星雨;
八月 英仙座流星雨天鵝座κ流星雨;
九月 英仙座流星雨御夫座δ流星雨
第四季
十月天龍座流星雨 雙子座ε流星雨 獵戶座流星雨 小獅座流星雨;
十一月 金牛座南流星雨 金牛座北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麒麟座α流星雨鳳凰座流星雨;
十二月船尾座流星雨麒麟座流星雨長蛇座α流星雨 雙子座流星雨后髮座流星雨;

流星雨月份分布

1月
流星雨名稱:象限儀座流星群(Quadrantids )
彗星母體:2003 EH1
輻射點:牧夫座 (Bootes)
預計出現日期:3日-4日
概況描述:每小時流量大約為40顆,顏色為藍色,速度較快(大約每秒40公里左右),亮度較高的可能會划過半邊天空,有一小部分甚至會在天空中留下划過的軌道塵跡。有明顯的峰值,一般僅持續一小時左右。
4月
流星雨名稱:天琴座 流星群(Lyrids)
彗星母體:C/Thatcher
輻射點:天琴座(Lyra)
預計出現日期:21日-22日
概況描述:明亮而迅速(大約每秒48公里左右),會在天空留下划過的軌道痕跡,幾秒鐘後才會消退。
5月
流星雨名稱:寶瓶座Eta流星群(Eta Aquarids)
彗星母體:1C/Halley
輻射點:寶瓶座 Eta(Aquarius Eta)
預計出現日期:5日-6日
概況描述:流星密度較高,但流量不是很穩定(最低僅數十顆,最高可能達每小時上百顆)。赤道和南半球可在天亮前幾個小時內觀測到,北方不利於觀測。很多群內流星會在天空留下很長的軌道痕跡。
6月
流星雨名稱:天琴座 流星群(Lyrids)
彗星母體:C/Thatcher
輻射點:天琴座(Lyra)
預計出現日期:14日-16日
概況描述:流量較低,即使在峰值時,每小時流量也僅有10顆左右。觀測時需要耐心。
7月
流星雨名稱:寶瓶座Delta流星群(Delta Aquarids)
慧星母體:1C/Halley
輻射點:寶瓶座 Delta(Aquarius Delta)
預計出現日期:28日-29日
概況描述:峰值時20顆左右,呈現出明亮的黃色,速度中等,約40公里左右。
流星雨名稱:摩羯座流星群(Capricornids )
慧星母體:尚未確定
輻射點:摩羯座 (Capricorn )
預計出現日期:29日-30日
概況描述:峰值時15顆左右,火流星比例較大,呈現出明亮的黃色,速度較慢,僅25公里左右。觀測高度較低。
8月
流星雨名稱:英仙座流星群(Perseids )
慧星母體:109P/Swift-Tuttle
輻射點:英仙座 (Perseus)
預計出現日期:12日-13日
概況描述:流量較高,峰值每小時流量約60顆左右。亮度較低,觀測時需要耐心。
10月
流星雨名稱:天龍座流星群(Draconids )
慧星母體:21P/Giacobini-Zinner
輻射點:英仙座 (Perseus)
預計出現日期:12日-13日
概況描述:流量較低,每小時流量僅10顆左右。
流星雨名稱:獵戶座流星群(Orionids )
慧星母體:1P/Halley
輻射點:獵戶座 (Oruon)
預計出現日期:21日-22日
概況描述:獵戶座流星雨 每小時流量20顆左右,顏色呈黃色或綠色,速度較快,約每秒66公里。有火流星出現。
11月
流星雨名稱:獅子座流星群(Leonids )
慧星母體:55P/Tempel-Tuttle
輻射點:獅子座 (Leo)
預計出現日期:17日-18日
概況描述:獅子座流星雨 33年出現一次流量高峰,峰期每小時流量可上百顆。下一次峰期約在三十年以後,雖然不是峰期,但仍然可以看一些零星的流星划過天空。
12月
流星雨名稱:雙子座流星群(Geminids )
母體:3200 Phaethon(行星
輻射點:雙子座(Gemini)
預計出現日期:13日-14日
概況描述:一年中最為穩定、最為炫麗多彩的流星雨,其中白色大約為65%、黃色26,其它的為呈藍色、紅色和綠色。雙子座流星雨是唯一一個非慧星母體的流星雨,其母體是小行星 3200 Phaethon。峰值時每小時流量可上百顆。
小熊座流星雨
正式名稱:小熊座流星雨Ursids (URS)
活動時間:12月17-26日
極大時間:12月22/23日
極大流量(ZHR):10,
r值:3。0,
平均速度(無引力影響):33km/s
極大中心:赤經348度赤緯+75度,
北緯20度(南寧、廣州、海口):全夜可觀測,清晨最好。
北緯30度(拉薩、成都、重慶、武漢、杭州、南京、上海):全夜可觀測,清晨最好。
北緯40度(北京、呼和浩特、大連):全夜可觀測。
北緯50度(塔城、哈爾濱):全夜可觀測。
望遠鏡視場中心:赤經348°赤緯+75°和赤經131°赤緯+66°(緯度>+40°)
赤經063°赤緯+84°赤經156°赤緯+64°(緯度 北緯30°- 40°)

影響及意義

現象影響

雖然,流星雨的質量都很小(一般小於 1 mm),在進入大氣後大部分燒掉,流星暴雨對生活在地面上的人不會造成直接危害,不會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但是,因速度極高,流星暴雨對太空中的航天飛行器的安全構成威脅,同時對地球大氣高層的電離層和其他物理狀態也會產生影響。大批流星體塵埃散入地球大氣,提供了額外的水汽凝結中心,會使雲層和雨量增大。

對人類威脅

1、可能對太空飛行器造成威脅。1993年英仙座流星暴使歐洲航天局的Olympus衛星因遭到一顆流星體的撞擊而一度失控。
2、隕星可能擊中人類或牲畜。關於人體被隕星直接擊中尚未見報導,1969年澳大利亞曾發生過隕星擊穿屋頂事件。
3、大批流星群闖入地球大氣層造成的電離效應可能使遠距離電訊發生異常。
4、可以利用流星出現時,流星體燃燒形成的長條電離子柱對無線電訊號的反射作用,進行高頻或甚高頻通訊,作用距離可達1800公里。因流星通訊不受太陽活動或核爆炸影響,在軍事上有重要意義。

研究意義

流星暴雨的觀測研究,對於近地空間環境監測、航天災害性事件預防、電離層通信安全以及深入了解太陽系天體相互關係和起源、演化,都具有巨大的實用價值和理論價值。 探索流星暴雨之迷,只靠專家的理論研究是不夠的,要靠全球專業的、業餘的觀測網聯手觀測。通過實踐,我們認為長期觀測流星可取得很有價值的資料,可以了解流星體在太陽系空間的分布狀況,對於研究太陽系演化提供有用的線索,保證航天飛行的安全。而流星余跡可以利用來進行不干擾的無線電通訊,在軍事上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流星體在大氣中產生的聲、光、熱、電磁等效應,還可以研究地球大氣的物理狀況。20世紀以來的百年間,曾有幾次流星暴雨出現,中國均無緣與之相會,然而,在21世紀的第1年,中國首次成功地觀測到獅子座流星暴,又迎來2004的英仙座流星雨極盛,這對推動中國的天文學研究,向公眾開展科學普及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 對人類了解太陽系的流星體(群),認識人類如何在宇宙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