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屈克·克拉瑪

派屈克·克拉瑪

派屈克·克拉瑪(Patrick Cramer),1969年2月3日出生於德國斯圖加特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波蘭國家科學院院士,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主席,馬克斯普朗克多學科科學研究所所長。

派屈克·克拉瑪於1989年至1991年在斯圖加特大學攻讀化學專業學士學位;1992年至1995年在海德堡大學攻讀化學專業碩士學位;1992年10月至1993年3月作為交換生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學習;1994年7月至1995年3月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1995年至1998年在法國格勒諾布爾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學習;1998年被海德堡大學和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海德堡總部授予最高榮譽博士學位;1999年至2001年在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01年至2004年在慕尼黑大學擔任終身教授;2004年被任命為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2004年至2014年在慕尼黑大學擔任生物化學教授併兼任慕尼黑基因中心主任;2007年至2009年擔任慕尼黑大學化學與藥學院院長;2009年當選為波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0年至2013年擔任慕尼黑大學生物化學系主任;2017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202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21年擔任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副所長;2022年被任命為馬克斯普朗克多學科科學研究所所長;2023年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同年被任命為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主席。

派屈克·克拉瑪的研究領域是分子生物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派屈克·克拉瑪
  • 外文名:Patrick Cramer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德國斯圖加特
  • 出生日期:1969年2月3日
  • 畢業院校海德堡大學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2009年當選為波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7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202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23年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 學歷:研究生
  • 學位:博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69年2月3日,派屈克·克拉瑪出生於德國斯圖加特。
1989年—1991年,在斯圖加特大學攻讀化學專業,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92年—1995年,在海德堡大學攻讀化學專業,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1992年10月—1993年3月,通過伊拉斯謨項目(Erasmus programme),得以作為交換生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學習。
1994年7月—1995年3月,在英國劍橋大學跟隨A.R. Fersht學習。
1995年—1998年,在法國格勒諾布爾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學習,師從C.W. Müller。
1998年,被海德堡大學和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海德堡總部授予最高榮譽博士學位。
1999年—2001年,在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R.D. Kornberg(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2001年—2004年,在慕尼黑大學擔任終身教授。
2004年,被任命為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
2004年—2014年,在慕尼黑大學擔任生物化學教授併兼任慕尼黑基因中心主任。
2007年—2009年,擔任慕尼黑大學化學與藥學院院長。
2009年,當選為波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0年—2013年,擔任慕尼黑大學生物化學系主任。
2017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202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21年,擔任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副所長。
2022年,被任命為馬克斯普朗克多學科科學研究所所長。
2023年,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同年被任命為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主席(任期:2023年至2029年)。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派屈克·克拉瑪1999年至2001年在史丹福大學研究了一個課題:RNA聚合酶複合物的結構分析,確定了真核RNA聚合酶Pol II(人類細胞中產生信使RNA 的中心酶)的第一個結構;派屈克·克拉瑪團隊開發了綜合結構生物學方法來確定許多功能複合物中Pol Il的結構,並製備了第一部轉錄的“分子電影”,可以看到基因是如何轉錄,DNA是如何作為模板來製造mRNA,他們還在探尋估計RNA合成、剪接和降解的細胞速率(監測RNA代謝)的方法;派屈克·克拉瑪團隊探明了基因轉錄的諸多機制,從起始到延伸和轉錄偶聯,如DNA修復或RNA加工,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團隊對SARS-CoV-2進行了研究,分析了結合RNA模板和RNA產物的聚合酶結構,明確了聚合酶靶向抗病毒藥物remdesivirmolnupiravir的作用機制。
  • 學術論文
據2023年12月AMiner平台數據,派屈克·克拉瑪在《Nature(自然)》《Science(科學)》《Cell(細胞)》《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Molecular Cell(分子細胞)》《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30多篇,被引27200餘次,H-Index:83。
  • 科研資助
派屈克·克拉瑪的研究得到了歐洲研究委員會、德國研究基金會、大眾基金會、歐盟委員會框架計畫FP6和FP7、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瑪麗-居里基金會、勃林格殷格翰基金會、恩格爾霍恩基金會、人類前沿科學計畫基金會、日本科學促進會、上原紀念基金會、德國化學工業基金會、恩斯特·榮格基金會、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等的資助。

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據2023年12月馬克斯普朗克多學科科學研究所網站數據,派屈克·克拉瑪已指導30多位博士後和50多位博士生,有10餘位畢業生在學術界獲得首席研究員職位。
  • 平台建設
派屈克·克拉瑪於2004年在慕尼黑大學與人共同建立了“生物化學碩士”學位點,2017年在哥廷根發起國際馬克斯普朗克基因組科學研究學院建設計畫。

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0年
未來研究者獎
分子結構公司(Molecular Structure Corporation)
2002年
科學獎
葛蘭素史克基金會
2004年
埃普多夫歐洲青年研究員獎
埃普多夫公司
2006年
萊布尼茨獎
德國科學基金會
2007年
菲利普·莫里斯研究獎
2008年
Bijvoet獎章
2009年
榮格醫學獎
榮格基金會
2009年
波蘭國家科學院院士
波蘭國家科學院
2010年
榮譽勳章
羅伯特·科赫研究所
2012年
功績十字勳章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2015年
阿瑟·伯克哈德獎
阿瑟·伯克哈德科學促進基金會
2016年
百年成就獎
英國生化學會
2017年
歐洲科學院院士
歐洲科學院
2019年
恩斯特·先靈獎
先靈基金會
2020年
奧托·華寶獎章
德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學會
2020年
赫克托科學獎
赫克托基金會
2020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
2021年
路易斯·讓特醫學獎
路易斯·讓特基金會
2022年
格雷戈里·阿米諾夫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
2023年
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邵逸夫基金會
參考資料:

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任職單位
擔任職務
2016年—
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科學顧問委員會
主席
2016年—2019年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校董會
主席
2016年—2021年
Cell》編輯委員會
成員
2017年—2019年
委員
2018年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生物醫學分會意見委員會
主席
2018年—
恩格爾霍恩基金會顧問委員會
成員
2020年—
拜耳科教基金會董事會
主席
2020年—
葡萄牙里斯本古爾班基安科學研究所科學顧問委員會
成員
參考資料:

個人生活

  • 婚姻家庭
派屈克·克拉瑪已婚,與妻子育有兩個孩子,女兒出生於1997年、兒子出生於2000年。
  • 興趣愛好
派屈克·克拉瑪在青少年時期,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吉他手,但是他沒上過太多專業課程。

人物評價

這兩位科學家(派屈克·克拉瑪和伊娃·諾加利斯)都通過結構生物學的視角,在闡明生命的基本過程之一——基因轉錄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Both scientists hav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elucidating gene transcription, one of thefundamental processes to life, through the lens of structural biology)。(馬克斯·普朗克學會評)
他(派屈克·克拉瑪)的開創性貢獻不僅徹底改變了基因調控的研究,而且加深了人們對細胞核內細胞過程的理解(As stated in theHis pioneering contributions have not only revolutionized research in gene regulation, but has also deepened our understanding of cellular processes within the nucleus)。(邵逸夫基金會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