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鈞生

洪鈞生

洪鈞生 (1907~1996),祖籍寧波,生於河南禹縣(現在禹州市),禹縣在金元明時期稱為鈞州,他的名字“鈞生”即生於禹縣之意。陳式太極拳大家陳發科先生的入門弟子,跟隨陳發科先生練拳15年。他的太極拳技藝精湛,風格獨特,尤其在推手技藝上獨有心得。洪老師1996年去世于山東省省會濟南市,按中國傳統計算法,他終年90歲。

陳式太極拳中興人物陳發科之得意弟子,現代太極拳大家,被譽為“太極巨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鈞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禹縣
  • 出生日期:1907年
  • 逝世日期:1996年
  • 祖籍:寧波
人物經歷,個人成就,個人貢獻,後世影響,著作片段,總論,纏法,眼法,身法,步法,手法,

人物經歷

洪老師一生愛好太極拳,從1930年到1944年,他跟隨陳發科練拳14年。1956年,他從濟南到北京,跟老師又學習了一年,前後學習15年,深得太極拳精髓。著有《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一書,並有太極拳品、太極三字經等著作留世,為解放後我國一代太極宗師,被譽為“太極巨星”。其拳法理精法密,嚴謹科學,多有創新,實用性強,風格特點與傳統陳式有別,被稱為“濟南架”、“洪式太極拳”、“洪傳陳式太極拳”等。跟師多年,他深得洪師真傳。洪鈞生老師不僅是陳發科大師的嫡傳,而且發展光大了陳式太極拳,尤其是纏絲勁方面具有獨創,形成洪傳風格,對豐富發展陳式太極拳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北京學拳
洪均生的祖父曾在清庭做官,他自幼隨父在北京生活、學習。洪老師自幼體弱多病,17歲因病輟學,唯每日散步。1930年,洪均生從濟南到北京,在家教會學校上學。他不僅學習文化課,因少年多病纏身,還愛好武術,一開始,他跟隨北京的吳式太極大師吳鑒泉的得意門生劉慕三先生學習吳式太極拳。 當時,在北京流傳廣泛的是楊式太極拳和吳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還很少見。一天,劉慕三說:“聽說從河南陳家溝來了一個人,功夫挺厲害的。咱們去拜訪拜訪。”在河南會館,劉慕三帶著洪均生等徒弟拜見了到北京不久的陳發科先生。陳發科演練了一趟陳式二路炮捶。只見他躥蹦跳躍,發勁剛猛爆烈,鬆氣震腳,地面上的方磚為之碎裂。這樣充滿陽剛之氣的太極拳,人們見所未見。這是太極拳嗎?洪均生和師兄弟們都面面相覷。劉慕三說:“不管怎樣,太極拳是從陳家溝出來的,咱們應該跟著學。”
就這樣,劉慕三帶著洪均生等人開始跟陳發科學習陳式太極拳,逐漸領略到陳發科先生高超的拳藝和高尚的武德。洪老師的體質因練拳而大為改善,這更激發了他練拳的興趣。洪與陳的感情日深,漸至情同父子。陳經常住在洪府,有時一住就是2、3個月。日寇占領北京後,洪老師一度生活來源中斷,他和6個孩子沒吃的時候,會到陳發科老師家吃上一頓。今天我們所知道的有關陳發科大師的諸多武林軼事,絕大多數由洪老師記錄、提供。洪老師家境富裕,因體弱而沒工作,這使得他可以終日伴於陳之左右,目睹見證那些精采的故事。正是這些故事使我們今天能對陳大師的蓋世武技得窺一斑。
濟南生活
1944年,洪均生回到濟南,在山東省鹽務局工作。由於在國民黨政府任過職,這段經歷使他在解放後戴上了歷史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洪均生的生活狀況非常差,沒有工作,居住在一間不足9平方米的棚子裡,靠教拳為生。‘文化大革命’中,迫於當時極‘左’形勢的壓力,他的兒子和他劃清了界線。儘管生活困頓,可是他卻非常樂觀,潛心研究太極拳。
1956年,洪均生再次來到北京,住在陳發科老師家裡,日夜向老師請教。經過一年的學習,洪均生又返回濟南。臨別時,陳發科說:“你的功夫已經達到了我所期望的水平,回去後,你可以教拳了。”從此,洪均生開始在濟南傳授太極拳。他把練拳融人到生活當中,時時刻刻練習太極拳。“大躍進”時大煉鋼鐵,洪均生去篩沙子。在勞動中,他體會太極拳纏絲勁的鍛鍊方法,體會腰檔勁的運用。雖然他經歷了許多政治動盪,可是對太極拳專心研究,撰寫了許多太極拳技術方面的文章。1964年,他寫了關於太極拳纏絲勁的理論性文章,發表在《體育報》上。凝結了他畢生心血的著作《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也是從那時開始寫作的。這部著作是他在斗室中寫的,修改了幾次,一開始是用毛筆抄寫,後來出了刻版的油印本,最後才正式出版。
洪均生一生坎坷,畢生追求太極真諦,少年多病,幸遇明師,身體轉健,但中年喪偶,子女又多,生活條件艱難,最初由學生門資助,原住濟南東巷一陋室。至八十年代初,因日本學生來濟南學拳,政府安排到濟南菜市新村一兩居室的房子,此時才得以安居。
洪均生為人忠厚誠實,視師如親,隨師十五年,師徒感情深厚。時隔六十年每每提及恩師,言情間溢於崇敬之情。
濟南傳拳
洪老師曾經為李恩久帶領的山東太極拳推手運動隊題詞:十年不鳴,一鳴驚人。那是1988年我們獲得太極拳推手全國冠軍後寫的。其實,這句話也是洪老師一生的寫照。”李恩久說。洪均生被國內武術界注意是在1981年。那一年5月,李恩久到瀋陽參加全國武術觀摩表演賽。一天早晨,李恩久在籃球場上練太極拳,他紮實的功底和獨特的風格特色,引起了北京體育學院門惠豐教授的注意。從李恩久那裡,門惠豐知道了濟南有一個陳發科先生的徒弟洪均生。“那一次,我和顧留馨、李經梧、張繼修等太極拳名家認識了,他們都向我打聽洪老師的情況。後來,門惠豐老師等多次到濟南拜訪洪老師,洪老師的精湛拳藝和深厚的文化修養,受到了人們的讚賞。”
當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武術運動正是枯木逢春,萬象更新,國外的武術愛好者開始到中國學習武術。1981年8月,在門惠豐先生的介紹下,日本的中野春美女士來到濟南,向洪均生先生學習太極拳。洪均生的太極拳功夫讓中野春美佩服得五體投地,僅僅那一年,她就兩次到濟南求學。後來,她又帶領日本的太極拳團體到濟南學習,前後來了十幾次。中野春美回到日本後,在日本的報刊上發表文章,介紹洪均生先生的太極拳,稱讚洪先生為“太極巨星”。現在,在日本已經成立了“洪均生太極拳研究會”,專門研究洪均生先生的拳法。
不僅是“牆內開花牆外香”,在國內武術界,洪均生也是名聲鵲起。1981年以後,洪均生不僅經常接待國外太極拳代表團的訪問求學,還經常參加國內的各種武術活動。他總是毫無保留地向國內外武術愛好者、武術運動員傳授太極拳技藝。上世紀80年代,北京武術隊的著名運動員李連杰、戈春燕等人也曾經得到過洪均生先生的指點。看到洪均生先生這么毫無保留地向國內外太極拳愛好者傳播太極拳技術,有人開玩笑說:“洪老師,您應該留一手。”洪均生說:“我這手一轉就是360°,你讓我留哪一手?手把手教還教不會呢,還留一手。”
洪鈞生真心希望年輕人繼承太極拳,把太極拳發揚光大。他總是說:‘我教拳不圖名,不圖利;也圖名,也圖利。我圖的是國家的名,圖的是民族的利。’”洪均生先生為人處世非常細心,總在檯曆上記錄每天到家裡來訪的徒弟、學生和一般的太極拳愛好者,一年下來,記錄的人次竟達3600多次,平均每天接待10人次。
洪老師傾注了最大心血,寄予厚望的是我們這些徒弟和徒孫,他一直擔任著濟南武術館高級顧問,非常關心太極拳推手隊的訓練,並經常給予指導。”李恩久說,“我能在太極拳上取得今天這個成績,離不開洪老師的教誨。我訓練的太極拳推手隊取得今天這個成績,也離不開洪老師的指導,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洪老師在大明湖、趵突泉教拳。洪老師教拳因人而異。對中老年,他要求架子放高一些,可以不發力,以松、圓、柔為主,以養生健身為目的;對年輕人,特別是對李恩久等專業武術工作者,洪老師的要求就非常嚴格。“你是教練,要教別人的,所以你必須練出太極拳的功夫。”他要求他們練拳架子要放低,要打出陳式太極拳松活彈抖、快慢相間、剛柔相濟的特點來。
1983年12月,濟南武術館成立,李恩久任館長併兼太極拳教練,從事太極拳推手訓練。洪均生先生被聘為武術館高級顧問。當時,太極拳推手是和散打項目同時開展試驗的,太極拳的發源地河南省處於領先地位。1984年,李恩久開始培養一些年輕的推手運動員,嘗試從傳統的太極拳訓練中借鑑訓練手段和技巧。開始,隊員成績不理想,兩年以後,就能和河南的選手分庭抗禮了。1988年,隊員開始獲得全國冠軍。1990年以後,他們在6個級別的比賽中,往往能獲得5個冠軍。到1992年,濟南就湧現出了數名全國冠軍,出現了黃康輝、謝業雷等優秀的運動員。黃康輝曾經8次獲得全國冠軍,謝業雷6次獲得.全國冠軍。這些成績的取得,和洪老師的關懷分不開。

個人成就

洪均生技高藝純,發人騰空丈外而感覺不到疼痛,快拳進攻,略一抬手,來人便跌於丈外,屢試不爽,被人譽為神技。日本的曾吾忠弘寫道:“觀看了洪老師的師範表 演,真正看到了我們所傾慕的東西,感到在他身上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極高雅的武術氣質,而他就象一位傑出的哲人,蘊藏著人類的奧秘....洪老師具有天才般 的反應、速度和精確度,有人曾試圖推動他的身體,但在欲推的瞬間,突然力量好象被什麼東西給帶走了,自己反而被彈出甚遠。洪老師的身體就象裝有機械裝置, 在本人尚未意識到的一剎那,就自動作出反應。再者,洪老師在擊潰對方中心時,其手的精確度可以毫米計,我們稱他的手為“魔手”,在我與洪老師門下的學生練 習推手時,無論我使出什麼招術他們都紋絲不動,洪老師見狀走來,只輕輕地將其手放在我的手上,我的對手就被彈出,令我驚奇不已。我這才親身體會到內家拳的 功夫是日積月累、不懈努力得來的....

個人貢獻

洪均生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練習,對陳式太極拳的拳理、拳法有著獨到的認識,豐富了太極拳理論和技術。他最大的特點是求學認真,治學的思想非常嚴謹。比如對陳式太極拳練習中手的公轉、自轉的解釋就很有見地。他認為,手臂繞大圈是公轉,同時手還有自轉。太極拳只要把基本規律和動作掌握好,掌握好動作的角度、方向和加速度,再加上纏絲勁,就能打出爆發力。還有對下肢和上肢的配合問題,洪老師提出了三節勁,在三節勁的運用中,哪些部位如何旋轉如何配合,他講得非常清楚、細緻。他還首次提出太極拳要隨遇平衡,也就是練習太極拳不管重心、力點如何變化,都必須保持或及時恢復平衡。”
他特彆強調,“太極是掤勁,動作走螺旋”,對掤勁作出了更具體的說明,對螺旋纏絲進行了詳盡的探討,這些理論都是創造性的見解,對後學研練太極指明了方向。
洪均生一生著作頗豐,著有《陳式太極實用拳法》、《陳式太極拳》、《十三勢心解》、 《太極拳式名考釋》及諸多論文,並編有三路劍法,一路游龍,二路翔風,三路飛虎。
獲武術貢獻獎
在訓練中,李恩久經常就一些疑難問題向洪均生請教,洪均生先生也經常到武術館指導訓練。李恩久帶隊比賽回來後,也要向洪老師匯報總結。洪均生說:“太極拳應該避免出現使拙力的現象,不應該虛假。應該講科學。”他不迷信,不搞那些空虛的東西,而是從力學的角度,從易經的陰陽變化中來講太極拳推手。在洪均生師徒的共同努力下,山東省的太極拳推手運動終於走到一了國內武壇前列。1988年,在第一屆國際武術節上,洪均生先生獲武術貢獻獎。

後世影響

洪均生根據多年研究所得,對陳發科所傳的陳式太極拳進行了改革,因而形成了“濟南架”、“陳式洪派太極拳”或是“洪式太極”。現在習練者廣泛,其著名弟子有濟南的孟憲彬、李宗慶、許貴成、張聯恩等人。

著作片段

總論

陳太極,理法精,陰陽理,互變中。
法萬變,不離宗,唯纏法,基本功。
每一動,螺旋形,其要求,圓而松。
如毛巾,反覆擰,練周身,內外同。
經絡活,血氣通,祛疾病,保康寧。
勿懈怠,持之恆,講技法,變化靈。
或柔化,或剛攻,因敵變,螺旋中。

纏法

論纏法,應過細,內外旋,分順逆。
順勁開,逆勁閉,剛與柔,相互濟。

眼法

意發令,憑眼傳,審地勢,察敵變,
眼所視,有點面,實點顧,虛而盼。
身步手,隨顧盼,盯目標,莫亂轉。

身法

講身法,上中下,頂勁領,襠勁塌;
腰如軸,戒凸凹;長強穴,尾骨端,
休里裹,微後翻;氣松沉,小腹間;
重心低,動無偏;胯里松,襠開圓;
既靈穩,且自然。兩膝蓋,與踵齊,
隨身轉,互落提。槓桿理,支重心。
如磅秤,稱糧米,物如重,磅隨移。
使重心,得隨遇,守中立,莫挪移。

步法

步進退,隨身轉,斜或正,因勢變。
論步法,馬弓盤,虛與實,互轉換。
動如水,流曲彎,靜止處,穩如山。
沉著中,有輕便。

手法

講手法,最複雜,順逆纏,互交叉。
凡順纏,掌上翻,小指裹,拇上捻;
凡逆纏,掌下翻,拇內裹,小指轉。
順纏時,沉肘腕,帶手掌,劃弧線;
逆纏時,掌當先,手領肘,肘帶肩。
順逆纏,屬自轉,自轉時,有公轉。
公轉變,正反旋。正旋圈,順逆半,
逆上出,順下還,低平臍,高齊眼。
肘收沉,貼肋邊,手開合,胸前變。
反旋轉,亦同前,逆下出,順上還。
肘收還,齊乳前,纏為順,掌勿偏。
下轉肘,貼肋邊。手領肘,作逆纏,
緣胯開,再上轉。肘松沉,永不變。
公轉形,如雞蛋,大小頭,有定限。
正小頭,心口前;反小頭,齊眼變;
或左右,或後前。左右圈,正或反。
前後圈,多反旋,其纏法,變化繁,
手逆出,後外偏,變順回,經耳邊。
另一圈,八法含,基本功,莫輕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