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次生災害

洪水次生災害,洪澇災害發生時都會同時或伴隨發生一種或多種災害,持續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在洪澇災害發生之後,發生的與洪澇災害相關的連鎖性的其他災害即被稱為洪澇災害的次生災害。次生災害與洪澇災害的規模、程度、歷時、損壞與影響等因素有密切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水次生災害
  • 屬性:洪水   次生災害
  • 釋義:同時或伴隨發生一種或多種災害
  • 相關領域:水利
洪水次生災害,社會經濟影響,生態環境影響,

洪水次生災害

洪澇災害發生時都會同時或伴隨發生一種或多種災害,持續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在洪澇災害發生之後,發生的與洪澇災害相關的連鎖性的其他災害即被稱為洪澇災害的次生災害。
在洪澇災害發生之後,發生的與洪澇災害相關的連鎖性的其他災害即被稱為洪澇災害的次生災害。次生災害與洪澇災害的規模、程度、歷時、損壞與影響等因素有密切關係。一些強度大、災情重的洪澇災害,其誘發的一連串災害也愈嚴重,有時甚至比原生災害更為嚴重。

社會經濟影響

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農作物受災、成災面積越大,農作物產量越小。重大洪澇災害造成大量農田被沖毀淹沒,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農產品加工業、輕工業等缺乏原料或原料成本提高,致使工廠減產、停產,隨之則是工人失業。
交通、通訊中斷,使信息、運輸閉塞或延誤,造成大量產品積壓變質,原材料供應不足,使生產能力下降。特別是緊急救災物資受阻,很有可能擴大已有災害。
重大洪澇災害使災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缺乏基本生活保障,會出現大量災民,使正常的社會秩序被打亂,衝擊社會的各個方面。我國歷史上曾多次出現因洪澇災害而引發的社會動盪,甚至發生改朝換代。新中國成立以後儘管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由於措施得力,成效顯著,但災害對社會穩定的潛在威脅還存在,需要引起重視。
俗話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大水災之後同樣會產生大疫病,洪災對疫病的流行會產生嚴重影響。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力得到極大增強,加上科學技術的進步,防洪減災預測預報水平有了長足進步,洪澇災害後造成的疫病人員傷亡等災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大面積瘟疫流行的情況已基本杜絕,但是災後傳染病發病率上升的情況仍不可避免。

生態環境影響

洪水災害不僅帶來巨大經濟損失,而且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極大破壞。環境惡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長期的,不僅對當前經濟、人民生產與生活造成直接損害,還影響到子孫後代的利益。如洪災每年都會引起水土流失,大量土壤及其養分流失,致使土地貧瘠,同時水流中泥沙含量增加,導致河流功能衰減、湖泊萎縮、耕地沙化,造成的嚴重後果是難以估量的。
水沖與沙壓是洪水對耕地的又一種破壞現象。河道及堤防的漫溢潰決,使大片土地被淹沒和沖毀,夾帶大量泥沙的洪水還會覆蓋土地,甚至掩埋地上建築物。洪澇災害對耕地的破壞還表現在鹽鹼地的擴大和鹽鹼化加劇。在地勢平坦的平原坡窪地區、水網圩垸地區以及山區谷地、封閉盆地低洼區、已基本脫鹽的濱海地區,一旦遇到洪水泛濫,地下水位就抬高,土壤含水量加大,富含鹽鹼成分的地下水和土壤將被洪水浸漬,鹼性物質被分解,隨著地下水的不斷蒸發,地表鹽分被大量累積,使土壤鹽鹼化,造成農業生產與生活環境嚴重惡化。
我國的河流普遍多沙,大洪水常常導致河道堤防潰決,泥沙泛濫淤塞河道,甚至嚴重破壞河道的功能。黃河是我國洪水泛濫改道最嚴重的河流,並對海河南系和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及下游平原水系產生嚴重破壞,導致黃淮海平原地區洪澇災害加劇,生態環境發生巨大和久遠的影響。
洪水泛濫對水環境的污染主要包括病菌、寄生蟲、工業廢渣廢液、化肥、農藥等有毒有害物質的蔓延和擴散,它會嚴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此外,洪水還會對航運、交通運輸、旅遊業、水產業等產生重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