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點

洪承點,江蘇儀征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清末投筆從戎,應徵至安慶,任新軍炮兵營排長,秘密參加反清革命活動。1908年11月19日熊成基范傳甲、洪承點等人率馬炮兩營士兵起義。起義失敗後,南下香港,以圖再舉。在香港結識黃興陳其美等革命黨人,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4月27日參加黃花崗起義,起義不幸失敗後撤往香港。武昌起義爆發後,赴上海隨陳英士、李燮和等人領導起義,攻打上海江南製造局。中華民國成立後,滬軍擴編為第七師,洪承點任師長。二次革命後,退出軍界,寓居上海,後隱居揚州,在抗日戰爭前夕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承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儀征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辛亥革命
人物介紹,生平經歷,

人物介紹

洪承點,江蘇儀征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出生於江蘇儀征的一家書香門第,父親洪德樽,前清舉人,官任鹽城訓導,所以他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生平經歷

成年後,他有感於清廷國勢日漸衰弱,備受東西方列強的欺凌,立志投筆從戎,振興祖國,並取字“醒黃”,決心以自己的行動喚醒炎黃子孫的自強意識。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後,清廷決定改革軍制,命令各省編練新軍。初,他應徵至安慶新軍服役,與熊成基同在新軍炮營。熊任炮營右隊隊官,洪任炮營排長。二人志同道合,又系揚州同鄉,過從甚密。他們在炮營、馬營和新軍中秘密聯絡一些革命志士,進行秘密反清革命活動,伺機起義。
光緒三十三年(1907),他們的戰友徐錫麟在安慶起義,槍殺安徽巡撫恩銘,只因起義臨時改期,新軍中的革命黨人來不及回響,很快失敗了。熊成基與洪承點等人決心繼承死難烈士的遺志,準備再次在安慶發動起義。他們原打算第一年在太湖秋操時舉事,但清朝有關當局已預作防範,秋操起義的計畫未能實施。
光緒三十四年(1908),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相繼殂隕,政局不穩,人心浮動,熊成基、洪承點等革命黨人認為此乃“天予之機”,信心百倍,便於是年11月19日(陰曆十月二十六日)邀集起義代表在三祖寺楊氏試館舉行會議,制訂起義計畫。熊成基、洪承點、范傳甲、張勁夫、薛子祥、廖盤貞、程芝萱、李朝棟、田激揚、顧忠琛、陳元鑒等10餘名骨幹人物出席會議,公推熊成基為總司令,決定於當晚率馬、炮兩營千餘人在城外起義,新軍在城內接應,由於敵我力量懸殊和其它一些原因,起義也失敗了。皖省連續兩次舉義,清廷受到很大震動,就指使皖省疆吏進行了大搜捕、大屠殺,革命黨人范傳甲、張勁夫、田激揚等均遭殺戮。此外,被牽連受害的黨人、士兵及進步學生等,全省達300多人。
過了三年,辛亥革命爆發,全國光復,皖人蒐集范傳甲、張勁夫等八人遺骸與暗殺出洋考察憲政五大臣的吳樾烈士靈柩,同葬於安慶西門外平山頂,孫中山先生親題“皖江九烈士墓碑”,張雲屏作基表,柏文蔚書石紀其事。起義失敗後,熊成基逃亡東北,不久也犧牲了,洪承點流亡南方,開始了職業革命家的生涯。在香港他結識了黃興趙聲陳其美、張奚若等革命同志,參加了同盟會,結下了戰鬥的友誼。洪承點豁達大度、慷慨義氣,常常飲酒悲歌,排遣胸中對滿清腐敗統治的憤懣之情。
1911年(辛亥)1月底,中國同盟會革命軍統籌部在香港成立,黃興為部長,負責廣州起義的準備工作。洪承點和巴澤憲積極投身於運送軍火的工作。
1911年4月8日(陰曆三月初十),中國同盟會統籌部在香港召開會議,決定4月23日在廣州起義,計畫分10路攻打清政府的各衙門,洪承點帶領50名敢死隊主攻西槐二巷的炮營。不幸起義訊息被泄露,黃興迫於形勢緊急,便提前倉促起義。洪承點與大批革命同志英勇地投入戰鬥。由於來不及與各方聯絡,多數同志未能及時趕來參戰,以致寡不敵眾,起義失敗了。方聲洞等一大批志士犧牲,安葬於黃花崗,其他人撤到香港等地。
因體弱多病而留在香港的中國同盟會會員譚人鳳,於起義失敗後召集從廣州撤退的黃興、洪承點、巴澤憲以及因未趕上舉義而自廣州折回的趙聲,舉行秘密會議,檢討廣州起義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商人陳敬波的叛賣泄密所致,決定殺此賊以示懲戒。大家都表示贊成,由誰來擔任冒險殺賊的任務呢?有人主張抽籤。洪承點起立,把胸膛一拍,說:“這事由我一人擔任,我因辦理秘密運購軍火,和陳賊交往多。我設法通知他,說我們要繼續乾,要他幫忙,他必然肯來會我。只要他肯見我面,我自有下手處。”出發前洪承點對戰友王子騫說:“死是不怕的,如萬一幹不了又死不了,茫茫大地,何處是我安身立命之處?”王子騫立即回答:“可到東京去,住處和用度,我完全負責。後天就有船,我把你的船票一齊買下,船開時,你如不來,我們就認為你已死,不再呆等了。”洪承點第二天約陳敬波相會九龍鄉間的一個同志家中。晚飯後兩人同往田間散步,洪承點趁陳不備,抽出匕首把陳刺死。他看衣服上沾了血跡,不敢回到原處,又另找一個同志家躲起來過夜,第二天一早換了衣褲,趕去上船。王子騫乘坐的那班船已拔錨起航,洪承點匆匆趕到,用吊繩吊上了船。洪承點隨戰友們到了日本東京,住在竹廬。他經常與國內長江流域各地的同志密切聯繫,有暇就專心讀書寫字。
武昌起義爆發,這一振奮人心的訊息不僅震動了全國,也使世界為之震驚。避居在日本的洪承點和其他一批革命骨幹,紛紛回香港待命。統籌部派他與黃一歐(黃興的兒子)、巴澤憲、趙光(趙聲的三弟)共同赴滬,協助陳其美在長江下游發動起義,策應武漢戰局。此間,洪承點等革命同志曾在陳其美家中研究光復江蘇的辦法,決定李竟成到無錫召集傾向革命的新軍退伍士兵作為起義骨幹力量,洪承點、章梓負責籌款,趙翊三負責籌集軍械。李竟成在無錫徵集了40多人,因被人向縣署告發,提前返滬,與洪承點、趙念伯(趙聲的二弟)、趙翊三密商,分頭到鎮江、南京等地活動,運動第九鎮新兵同時起義。李竟成與趙念伯到鎮江,洪承點與趙翊三到南京,均未達到目的,又回到上海。
當時上海人民的革命情緒非常高漲,經陳其美與奉黃興之命來滬的光復會總幹事李燮和研究,決定先在上海起事。這時袁世凱已被清廷起用,派段祺瑞率兵南下,奪回了漢口,那裡的形勢危急。上海高昌廟江南製造局儲存的槍械彈藥很多,吳淞口外有清海軍5艘軍艦,將運送製造局的槍彈溯江而上接濟清軍,加緊攻打漢陽。於是他們決定13日午後起義,由革命黨掌握的警察、商團同時發動。在此之前,陳其美還與洪承點、王子騫等一同到南市上海警察廳,找廳長談判,爭取其中立。這就方便了起義前夕革命黨的活動。13日午後3時,陳其美、李燮和、洪承點、巴澤憲、黃一歐等率領義軍進攻江南製造局。儀征籍的新軍戰士韓達榮、時寶官等一批人隨洪承點、巴澤憲參加了這場具有歷史意義的戰鬥。戰鬥一度呈僵持狀態,陳其美進制造局談判被拘押。
第二天,義軍調來大炮轟擊,無數工人參加戰鬥,製造局西面圍牆被炸開,工人和革命軍潮水般沖了進去。他們救出了被綁的陳其美,護送回家。同時推李燮和為臨時司令,主持局面。當時情況混亂,民眾打開軍械庫,自由入內攜取槍械,洪承點等人異常著急,認為這樣會引起混亂,有害革命,便催促李燮和下令禁止。但李非軍人出身,在當時有點手足無措,不知命令如何下法。洪承點立即在他的大紅名片上寫了命令,然後偕同革命黨人數人來到庫前,傳達命令,宣傳革命道理,號召“已經取槍的應來登記,未曾取得的待編隊後統一授槍。”民眾是擁護革命軍的,馬上停止取槍,混亂局面得以迅速制止。那天散失約二、三千支槍,其他庫房仍儲滿武器。為了保衛新占領的製造局,他們又組織巡邏隊,日夜巡察,以防意外發生。11月6日(陰曆九月十六日),上海組織軍政府。當晚革命黨人在“一品香”開會,推選陳其美任都督。會後洪承點、巴澤憲等革命同志感到組建軍隊極端重要,便與陳其美商量,得到他的贊同,並派洪承點著手組建滬軍。滬軍是以南京陸軍國小來滬的粵籍學生、原第九鎮一部分官兵和參加起義的警察、商團、巡防營士兵組成。上海都督府委任洪承點、黃一歐擔任正、副司令,巴澤憲任滬軍司令部軍需長。
滬軍成立時有兩千餘人,裝備齊全。不久洪承點率千餘人開赴蘇州閶門外駐紮,並加緊訓練。當部隊由北火車站乘車出發時,上海各機關、團體、學校及工商界代表齊集車站歡送,民眾狂熱歡呼,鞭炮震耳欲聾。車到蘇州時,程德全都督率領各界代表在車站迎接,士兵列隊歡迎,同聲預祝出師勝利。滬軍開往蘇州,正是漢陽戰局緊張的時候,黃興多次電促陳其美迅速進攻南京,策應漢陽。由於清政府在南京駐有重兵防守,陳其美聯絡第九鎮統制官徐紹楨、浙軍朱瑞、蘇軍劉之潔、鎮軍林述慶、淞軍黎天才、滬軍洪承點在鎮江大觀樓開會,成立江浙聯軍司令部,推舉徐紹楨為總司令,會攻據守頑抗的清江南提督兼欽差江防大臣張勛。洪承點率領的滬軍攻打神策門至天堡城的清軍防線。天堡城位於朝陽門外鐘山的半山腰,上築要塞,居高臨下,形勢險要,清軍誓在必守,民軍則志在必得,雙方爭奪異常激烈。11月30日(陰曆十月初十),徐紹楨部署洪承點的滬軍義勇隊會同鎮軍第二標及浙軍二隊強攻。將士們扮成平民模樣,不動聲色,攀藤附葛,從間道越過鐘山,勇往直前,猛攻天堡城炮台,經過徹夜激戰,擊斃守軍700餘人,餘眾舉白旗投降,遂於次日晨占領天堡城。12月2日(陰曆十月十二),蘇軍占領雨花台,攻入聚寶門,鎮軍攻入太平門,滬軍攻入神策門,兩江總督張人駿倉皇出走,張勛退往浦口。洪承點與黃一歐兩位滬軍正、副司令,騎馬領先,在民眾的一片歡呼聲中,進入城門。清降將巡防統領趙會鵬、米振標率部在城外列隊歡迎,南京遂告光復。
中華民國成立後,滬軍擴編為第七師,洪承點任師長。民國元年,洪承點指揮部隊平抑了駐寧贛軍的兵變和搶掠商民事件,維護了地方治安,恢復了社會秩序。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凱竊取了,他在各地分化瓦解並殺戳革命黨人。民國2年7月12日江西都督李烈鈞宣布獨立,爆發了“二次革命”。黃興自上海赴南京,召集第一師師長章梓、第七師師長洪承點、第八師師長陳驥之、第九師師長冷遹開會,研究攻守方略。指派冷遹駐守徐州,規復山東;章梓與洪承點兩師布防淮揚,阻遏張勛的辮子軍南下。其後,因冷遹遭遇袁世凱派遣的馮國璋及張勛部隊的聯合進攻,而他部下的張宗昌褚玉璞又叛變投敵,以致全軍瓦解。二次革命後,洪承點離開軍界,曾受聘為臨時稽勛局名譽審議,居住在上海,韜光養晦,後來回到揚州,在抗戰前夕病逝。家鄉人民對這位百戰歸來而又功成不居的辛亥革命先驅,永遠寄於深切的懷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