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郡

洞庭郡

三十六郡之一,原為黔中郡。秦洞庭郡廢於二世之末,入漢,乃改置長沙國 ( 南 ) 和武陵郡 ( 北 )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洞庭郡
  • 出處:秦朝改黔中郡為洞庭郡
歷史,考古發現,里耶秦簡不認黔中郡,

歷史

黔中郡是楚國的一個郡,公元前223年王翦秦軍滅楚後,將楚國納入秦朝版圖,秦朝改黔中郡為洞庭郡,由於楚國人對秦朝的抵制,仍用黔中郡稱呼,所以造成史書記載有誤。《史記》和《漢書》中記載的黔中郡就是洞庭郡。

考古發現

2002年6月,在湖南湘西龍山縣里耶鎮的一個河灘上,考古隊員發現了一口巨大的古代水井。經過二十七天的發掘,人們在深達十七米的巨大水井中,出土了三萬六千枚的秦簡牘,是全國秦簡牘總合的九倍。這是繼秦始皇陵兵馬俑之後,中國秦代考古又一重大的發現。在隨後的解讀中專家看到,秦簡牘涉及包羅萬象,內容大到中央的政令、行政區劃的設定、官吏的任免、軍事物資的調配。小到村邑負責人里長和郵差的任免、村口渡船的添置等方面。在挖掘清理過程中發現一枚“遷凌以郵洞庭”的簡牘,揭開了洞庭郡的面目,挑戰了史學家們的權威,後經過簡牘記載證實了,黔中郡就是洞庭郡。

里耶秦簡不認黔中郡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秦朝有個“黔中郡”管轄湘西地區,但目前清理出的秦簡里卻多次提到“洞庭郡”,甚至“洞庭郡”的軍事、糧食運輸、郵件往來甚至所設機構、官員姓名等情況都有記載。專家認為,從秦簡上看,“洞庭”應是當時湘西地區所在的郡治,而傳聞甚多的“黔中郡”是不可能與它並存的。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所說的長沙郡當為“洞庭郡”之誤,因為當時的郡治設在長沙,班固誤把郡治所在城市名當作郡名了。事實上,當今學界不少學者認為秦代根本就無 “ 長沙郡 ” ,譬如趙炳清先生《秦洞庭郡略論》一文就認為,後世史家所持之秦長沙郡實即是秦洞庭郡, ( 按《漢書 · 地理志》唯記 “ 長沙國,秦郡,高帝五年置 ” ,並無 “ 長沙郡 ” 之稱, “ 長沙郡 ” 實乃出自後世史家推演 ) 。趙文認為,秦王政二十五年 ( 前 222 年 ) 從秦黔中郡之南部分置為洞庭郡 ( 並將巫縣及其以東劃給南郡,巫縣以西劃予巴郡黔中郡遂廢 ) ,這符合里耶簡所反映的情況,且與《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載王翦荊江南地、《湘州記》所記長沙郡建置年相合。其轄域當包括湘江中下游地區、湘東北地區、沅、澧流域區及重慶烏江流域部地區,郡治在臨湘 ( 長沙 ) ;秦洞庭郡廢於二世之末,入漢,乃改置長沙國 ( 南 ) 和武陵郡 ( 北 ) 。黃摩崖先生則認為黔中郡、洞庭郡、武陵郡之間有沿革關係。
里耶秦簡里耶秦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