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塘河

洛塘河

洛塘河,舊稱“洛溪”,全長27.3公里,素有海寧“母親河”之稱,是海寧“六橫九縱”的主幹引排水河道之一,也是潮鄉大地連線京杭大運河的一條重要航道。

基本介紹

概況,歷史,整治,名勝,南關廂,會源橋,

概況

洛塘河為海寧市級河道,素有海寧“母親河”之稱。東起海寧長安萬興橋,與鹽官下河在此相聚;東至海寧市區丁公堰,注入長山河,通向大運河,80%以上都是過境“客水”。全長27.3公里,河面寬22米至54米,流經海寧市長安鎮周王廟鎮斜橋鎮海洲街道硤石街道海昌街道等地。

歷史

洛塘河歷史悠久,至今已流淌千餘年。據《海寧縣誌》載,在唐代,洛塘河已稱“洛溪”。唐代柳渾的《唐敕贈荊州大都督雎陽太守許公(遠)神道碑》中,已有“世居鹽官洛溪里”之稱。宋《鹹淳臨安志》亦云:“洛塘,在縣北,長四十里。”明潘廷章《硤川志》云:“洛塘,在硤石西南十里,乃辛江塘之支流,西承天目諸水,注硤石南湖。”
嘉慶大清一統志》及《讀史方輿紀要》稱:“旁有支港小河,經硤石鎮為市河,迤北注嘉興境之長水塘河。”
洛塘河沿岸,曾留不少名勝古蹟。原伊橋鄉(今海洲街道伊橋)有祀唐代名將許遠的故廟及其讀書處。沿河楊園村(今硤石街道內)為宋代朱熹之師、侍郎楊由義的故里。

整治

1972年,洛塘河曾進行過整體疏浚。此次整治,將使河道達到滿足防洪50年一遇和排澇20年一遇的建設標準,同時打造“城在水中”的生態環境。按預先計畫,洛塘河的水質應於2013年改善至V類。
2014年5月,海寧在嘉興率先推出“河長制”。海寧市委書記林毅、市委副書記周紅霞分別擔任了洛塘河的東段和西段“河長”。河道保潔、排污口封堵、河道疏浚、生態修復、水質監測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為有力推進洛塘河整治,海寧市水政監察大隊對主河道和支河道水質都進行監測。“在常規性監測中,主河道每月一次,支河道每季度一次;監測中如發現問題,就立即查看現場,查找原因,進行整治,縮短監測周期。”
洛塘河整治時,涉及西郊社區5400間集體房屋,每年出租可為集體獲利100多萬元,治水必拆時,民眾起先不理解。經過努力,這些房屋最終得以安置;看著治水帶來的優美環境,不少退體的老教師、老黨員、老幹部還組成了監督團,時不時地為整治洛塘河出謀劃策,進行監督。

名勝

南關廂

南關廂歷史街區,位於海寧市硤石鎮區東南部,北起大瑤橋,南至塘橋、會源庵,東臨洛塘河,西靠人民路。南北長350餘米,東西寬50餘米,占地總面積約1.7公頃。為硤石鎮區仍保持江南明清時期街道風貌為特徵,保存較為完整的,所剩為數不多的歷史街區之一。

會源橋

會源橋工程位於南關廂歷史文化街區西南區塊,橫跨洛塘河。北面是南關廂歷史文化街區,南岸是待建酒店和街區,是南關廂歷史文化街區配套服務設施,會源橋是直接聯繫老街區與新街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南關廂歷史文化街區旅遊線延拓的界點。考慮到會源橋所在的位置是洛塘河河景的一個視線焦點,並要與南關廂歷史文化街區建築形成統一風格,因此,全橋大部分將採用老石頭、老工藝砌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