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廟鎮

周王廟鎮

周王廟鎮是良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其中荷葉地遺址屬海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王廟鎮是中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中國環境優美鎮、國家建設部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省級生態鎮、浙江省衛生城鎮、浙江省綠色小城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王廟鎮
  • 別名:海寧皮革第一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
  • 下轄地區:轄13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73
  • 郵政區碼:314407
  • 面積:53.84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50552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臨鹽官 海寧潮
  • 火車站:海寧西站
  • 車牌代碼:浙F
鄉鎮概況,鎮名來歷,大事記,特色產業,經濟發展,城鎮建設,

鄉鎮概況

周王廟鎮地處美麗富饒的杭嘉湖平原,居海寧市中西部,東距上海120公里,西離杭州25公里,01省道、杭滬公路、杭浦高速公路滬杭鐵路貫穿境內,鎮區兩條寬 40米的交通主幹線緊接01省道,交通極為便利,區位優勢十分明顯。現鎮域面積53.84平方千米(2017年),建成區面積4.7平方公里,鎮區規劃面積7.5平方公里,遠期規劃10 平方公里,下轄13個行政村、1個社區、2個自然集鎮,常住人口50552人(2017年)。
周王廟鎮
周王廟鎮是國家建設部命名的嘉興地區唯一一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中國發展改革試點鎮、中國環境優美鎮、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浙江省衛生城鎮、浙江省綠色小城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體育強鎮。2007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1.37億元、工業增加值7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41.19億元;實現規上企業產值34.1億元、利稅2.62億元、利潤1.25億元;完成工業生產性投入4.23億元;全年引進市外內資5428萬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0298萬元,其中:地方財政總收入3650.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097元。
全鎮工業經濟形成以皮革經濟為龍頭,化工、包裝印刷、沙發等產業並頭並進,箱包、電子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競爭態勢。周王廟鎮歷來享有“皮革之鄉”的美譽,是海寧皮革的發源地,年皮革服裝產量占海寧市皮革服裝總產量的二分之一,占中國總量的六分之一。皮衣出口勢頭強勁,2007年皮革製品出口7.9 億元,占全鎮外貿出口總值的53%,皮革系列產品經濟總量達到16億元,占全鎮工業經濟總量的47%。擁有中國最大的皮革特色工業園區——“浙江省皮件工業專業區”。
現有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70家和皮革類規模企業33家,占全鎮總數的47%。擁有浙江富邦集團公司、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獵馬皮革有限公司、浙江沃姆斯裘皮有限公司、浙江合豐服裝有限公司、浙江卡拉揚商務休閒用品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具有品牌知名度的規模企業。
周王廟鎮周王廟鎮
周王廟鎮是中國優質小桑苗和蠶繭的重要產銷基地,並被浙江省農業廳授予“浙江省桑苗繁育示範基地”,被浙江省農科院命名為“浙江省優質桑樹新品種新技術推廣中心”榮譽稱號,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蠶桑第一鎮”。苗木、水產、畜禽養殖、特色水果全面發展,是聞名江浙一帶的“潮鄉黃雞”生產基地。
城鎮建設邁上新台階。周王廟鎮已形成了以“五橫三縱”(五橫:老杭滬公路、石肖公路、東西大道、油車路、周斜公路,三縱:富邦大道、桑梓路、之江路)為交通框架、“特色工業園區”、“市場商貿區”,“政治文教區” 和“現代居民住宅區”四區連為一體的高起點、高標準、布局合理、功能互補、聯動發展的現代新興工貿型城鎮格局。

鎮名來歷

鎮人民政府駐地周王廟自然鎮,以舊時有周王廟得名。清末與郭店合稱郭周鄉。抗日戰爭前曾稱市鎮。現境在1949年解放初建政時是周鎮、博儒、黃墩、斜橋、石井、民主等鄉的大部分或一部分,1956年合建為周鎮鄉。1958年,併入長安公社。1961年,析建周鎮公社。1966年更名東升公社。1981年復名。1984年1月,改建為周鎮鄉。1988年4月撤鄉建鎮,稱周王廟鎮。

大事記

1982年,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4年,撤公社建周鎮鄉。1988年,撤鄉建周王廟鎮。1989年4月,被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工業衛星鎮。1990年,周王廟公路鐵路立交橋建成通車。1992年1月,上林製革廠廠長許瑞坤被評為全國鄉鎮企業家。1993年10月,被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評為1992年度浙江經濟實力百強鄉鎮。1994年,被建設部列為第一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6年,完成改建周王廟橋和拓寬桑梓南路工程。1997年,被評為全國敬老先進集體。1998年4月,富邦集團被省計經委命名為省三星級企業。
周王廟鎮 森禾種業周王廟鎮 森禾種業
獲海寧市“強鄉重鎮”稱號
周王廟鎮工業經濟以皮革皮件為龍頭,享有“皮革之鄉”的美譽,是海寧皮革業的發源地,年皮革服裝產量占海寧市皮革服裝總產量的10%。皮衣出口勢頭強勁,1998年皮衣出口值達5.18億元,占全鎮出口總值的86.2%。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24家,其中省級集團企業2家,海寧市“興海工程”明星企業3家,市級集團企業1家。鎮工業經濟綜合考核列全市第4位,財政收入第1位,外貿交貨值第1位,機關綜合考評為先進鄉鎮,獲安定杯銅杯、教育杯銅杯。上林村獲小康杯銅杯,浙江富邦集團獲納稅二等獎,海寧兄弟發展有限公司獲明星企業稱號。1998年度被海寧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強鄉重鎮”稱號。
全面推行村務公開制度
至1998年末,周王廟鎮12個行政村先後推行了村務公開制度。在鎮農經站的具體設計和指導下,村會計每月集中做帳,全鎮做到板面統一,帳帳、帳物、帳實、帳款四相符。各村分村級財務、計畫生育、民政優撫、村民建房、其他事項5個欄目上牆公布。
周王廟鎮周王廟鎮
成功實施戶籍制度改革
1998年3月8日,周王廟鎮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第2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實施戶籍制度改革。8月3日正式實施,至年末,鎮區戶改率達93%,參加戶改人數1499人,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戶籍制度的改革,使更多的農村人口進城務工、經商、居住,加快了鎮區土地的流轉和人口的集聚,為加快發展中心鎮、中心村打下良好基礎,為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創造條件,也為小城鎮綜合改革的實施開了好頭。
一方聞人許瑞坤
許瑞坤,1953年9月出生,周王廟鎮上林村人,浙江富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高級經濟師。“富邦”的前身是一家村辦企業——上林製革廠。1984年創辦時只有18萬元(包括8萬村固定資產,5萬銀行貸款,5萬村民集資)資金,3間簡陋廠房和30名職工。許瑞坤帶領職工,本著“富民興邦、造福鄉梓”的信念,根據市場經濟規律,團結奮進,10多年時間,開創了一條從製革到成衣一條龍規模經營生產的新路。使一家村級小廠,發展到目前年創產值3億元,利稅3000萬元的省級重點骨幹企業。從1990年以來,他先後被評為海寧市勞動模範、海寧市“百傑”、海寧市優秀企業家、海寧市優秀共產黨員;嘉興市鄉鎮企業明星企業家、優秀企業家;浙江省奔小康帶頭人、省最佳優秀鄉鎮企業家;全國鄉鎮企業家。他是浙江省第八、九屆人大代表,海寧市第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周王廟鎮小區建築周王廟鎮小區建築
1998年鎮集體榮譽錄
浙江省教育強鎮稱號;海寧市工業經濟發展成績顯著前八名鄉鎮之一;海寧市完成外貿出口交貨值第一名鄉鎮;海寧市財政收入考核獲獎鄉鎮;海寧市“十杯”競賽“教育杯”銅杯、“安定杯”銅杯;海寧市強鄉重鎮達標鄉鎮;海寧市綜合考評先進鄉鎮。

特色產業

周王廟鎮是中國嫁接桑苗最集中產區之一,素以桑苗品種純、質量優而聞名中國。也是浙江省優質桑苗繁育示範基地和浙江省農科院新品種引種與示範中心。年培育嫁接桑苗面積1萬畝左右,產商品苗2.5億株以上,除部分供應浙江省外,大部分銷往中國各地。周王廟鎮育苗歷史悠久,土質疏鬆、肥沃,已形成區域化,良種化、規模化生產的格局。特別是“苗旺”牌嫁接小桑苗,純度高達98%以上,因質量過硬而深受廣大客戶的青睞。為進一步提高苗木質量,規範生產技術,成立了中國第一家桑苗技術協會。
為提高桑苗知名度,周王廟鎮註冊了“苗旺”牌商標,改變了長期以來桑苗銷售無品牌的狀況。“苗旺”牌桑苗榮獲浙江國際農業博覽會銀獎。打造精品名牌,需要提升桑苗產業檔次,提高廣大苗農品牌意識,周王廟鎮又成立了由育苗大戶和行銷大戶組成的“桑苗技術協會”,強化對苗農的技術培訓,推廣普及先進育苗技術,邀請浙江省農科院的專家講課,並建立起一支懂技術、善經營、守信用的行銷隊伍。有10個行銷大戶桑苗銷售量超千萬株。
桑苗質量好,科學種桑至關重要。周王廟鎮按現代農業園區標準,建起了400餘畝集中連片的桑苗培育園區和100畝優良品種母本園、2000餘畝優新品種繁育種植示範基地,大大加快了桑樹良種化進程,繁育了更多適應不同地區栽培的桑樹新品種,吸引了中國各地的客戶。一個面積為8000平方米、總投資80萬元的桑苗批發交易市場正在周王廟鎮建設;以行銷大戶和桑苗培育大戶為主的股份制桑苗生產合作經濟社已經開始組建。產業化經營水平的不斷提高,增加了海寧桑苗的生產效益。周王廟鎮1萬畝桑苗平均畝產值估計可達到4700元。

經濟發展

周王廟鎮農業以蠶桑為主,肉雞、花卉苗木、特種水產等特色種養殖業發展迅速,是中國優質小桑苗和蠶繭的重要產銷基地和浙江省無公害肉雞養殖基地。年繁育小桑苗1億枝,蠶繭產量5000噸。註冊的“苗旺”牌桑苗因其根系發達、品質優良而遠銷中國各地,並且漂洋過海,銷往韓國等許多國家,被浙江省農業廳授予“浙江省優質桑苗繁育示範基地”、被浙江省農科院命名為“浙江省優質桑樹新品種新技術推廣中心”,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蠶桑第一鎮”。“潮鄉”牌肉雞被評為浙江省的綠色農產品。由浙江森禾種業公司投資2400萬元建立的540畝高新技術花卉苗木基地已成為效益農業的典範。
周王廟鎮一直是海寧乃至浙江省的重點蠶桑生產基地,種桑養蠶是一項重要的傳統產業,也是全鎮廣大農民農業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全鎮種植桑園面積8500畝,每年飼養蠶種3.5萬張,蠶繭總產量最高年份達1500噸,嫁接小桑苗作為周王廟鎮的傳統經濟作物,每年種植面積達5000畝以上,由於市場需求旺盛,2001年小桑苗面積達到1萬畝。周王廟鎮嫁接的小桑苗被浙江省有關部門列為“無病苗桑苗基地”和“良種桑苗基地”,品種有農桑8號、農桑12號,農桑14號,尖頭荷葉白、海寧桑、盛東1號等。周王廟小桑苗品質優越,市場信譽好,2001年6月被浙江省農業廳農作局命名為全省唯一的“浙江省優質品種桑苗繁育基地”。另外周王廟鎮還能提供菜羊、豬、牛蛙、黑風雞、蘆薈等農副產品。
全鎮工業經濟以皮革皮件業為龍頭,享有“皮革之鄉”的美譽,2000年皮革工業總產值達到22億多元,占海寧市皮革工業總量的四分之一強,皮革製品出口達到6.95億元,已形成了以製革、製衣、票夾,箱包、皮革化工為主的系列產品,產品遠銷歐美市場。周王廟鎮充分利用人才優勢、產業優勢、市場優勢、集聚優勢,不斷發展壯大皮革皮件業,湧現出象浙江富邦集團和浙江兄弟化工有限公司等一些產值上億元的知名企業。周王廟鎮被國家輕工業局認定為“中國皮革第一鎮”,同時,通過不斷完善皮革產業鏈,發展紡織,化工等新興產業。

城鎮建設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周王廟鎮黨委政府十分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圍繞建設現代生態型經濟強鎮,按照“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吸引企業和個人投資,建設了桑梓大道、富邦大道、之江大道等基礎設施和新農貿市場、民辦幼稚園、鎮文化體育中心等社會公益事業,村村建起文化活動陣地。制訂生態建設規劃,投入3000多萬元,建設污水淨化池、人工濕地、生態公廁、污水管網等生態工程。全面實施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紮實開展“小康示範、百村整治”工程,省級示範村、村莊整治建設順利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同步協調發展。
周王廟鎮區位優勢明顯,人傑地靈、交通便捷,先後被列為中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中國發展改革試點申報鎮、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浙江省綠色小城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衛生城鎮和嘉興市級文明城鎮。為創建省級生態鎮工作,該鎮於2003年初編制了《周王廟鎮生態建設規劃》,對農業、工業、城鎮建設、旅遊、文化等生態建設以及土地、水資源的保護作了詳細規劃,建立起生態保護、生態建設與社會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運行機制。全鎮製革、化工、造紙、電子等企業污水全部經污水管網進入嘉興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投資60萬的桑梓生態小區濕地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示範點已規劃實施,將使140多戶居民生活污水得到處理;完成了兩個村6個組的生活污水管網建設,新砌沼氣淨化池38隻,服務近千人;生態公廁建設已完成設備訂購和土地徵用,即將進入土建。
周王廟鎮是良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其中荷葉地遺址屬海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區有“一代報人”許行彬的故居“高陽小廬”。同時,周王廟鎮南鄰錢塘江,正好處於兩個著名的觀潮地鹽官和老鹽倉之間,是“一線潮”的通過地,沿江各處均是觀潮佳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