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溪草堂

洄溪草堂

洄溪草堂為清代名醫徐大椿的隱居地,曾湮沒山林近二百年。

1985年春,江蘇蘇州吳縣文物普查工作組在吳縣越溪鄉張橋村松毛塢,發現了湮沒已久的清朝吳江名醫徐大椿隱居處——洄溪草堂遺址。

遺址旁有摩崖石刻,石刻文字大體如下:

洄溪草堂,俗稱老江北園,系清乾隆時江蘇吳江處士徐大椿晚年隱居之地。徐大椿勤奮好學,博學多才,尤精醫術,行醫故里,名揚四海。乾隆二十六年奉旨赴京為大學士蔣溥、大司農李元亮等重臣、中貴人治病。後因病返回故里,結廬於吳縣七子山南麓深塢野林之中,乃以號命其居為“洄溪草堂”。

徐靈胎(1693-1771),名大椿,一名大業,人稱“醫痴”、“醫怪”,晚年號洄溪老人,吳江人,其先祖為明代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徐氏治學,特別推崇《內經》、《本經》和《傷寒論》。嘗謂:"言必本於聖經,治必遵乎古法",但徐大椿“學古不泥古”,而是強調“掇其精華,摘其謬誤”。秉承去蕪存菁的理念,徐大椿一生編著中醫論著千餘種,其中《難經經釋》、《醫學源流論》、《醫貫砭》、《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蘭台軌範》、《傷寒論類方》等書更是被後世中醫奉為圭臬,得到“自此之後,更無大家”的無上評價。

……大椿學博而通,注神農本草經百種,以舊注但言其當然,不言其所以然,采掇常用之品,備列經文,推闡主治之義,於諸家中最有啟發之功……

——《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九·藝術一》

1986年3月25日,“洄溪草堂”遺址被列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洄溪草堂
  • 出土地點:江蘇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越溪鄉張橋村松毛塢
  • 館藏地點:江蘇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城皇山道院
  • 所屬年代:18世紀60年代
  • 相關人物:徐靈胎 
  • 相關著作:洄溪醫案 
歷史,現狀,文物價值,文物保護,

歷史

一九八五年春,江蘇蘇州吳縣文物普查工作組在吳縣越溪鄉張橋村松毛塢,發現了湮沒已久的清朝吳江名醫徐大椿隱居處——洄溪草堂遺址。
遺址旁有摩崖石刻,歷經歲月侵蝕,石刻文字已斑駁難辨,大體如下:
洄溪草堂,俗稱老江北園,系清乾隆時江蘇吳江處士徐大椿晚年隱居之地。徐大椿勤奮好學,博學多才,尤精醫術,行醫故里,名揚四海。乾隆二十六年奉旨赴京為大學士蔣溥、大司農李元亮等重臣、中貴人治病。後因病返回故里,結廬於吳縣七子山南麓深塢野林之中,乃以號命其居為“洄溪草堂”。
據傳草堂存世百二十餘年,後毀於鹹豐戰火。洄溪草堂遺址旁,有石壁高5米、長50餘米,至今留存了當時鐫刻的31方石刻,其一為清代大文豪袁枚所題“仙境”二字,袁枚還曾撰寫《徐靈胎先生傳》, 收錄在其《小倉山房詩文集》。
洄溪草堂邊有清泉一泓,晶瑩清澈。相傳吳王夫差居吳城時,曾偕西施於該處避暑。西施臨水而照,梳妝畫眉,故後人稱之謂“古畫眉泉”。徐大椿曾親撰《畫眉泉記》,袁枚在其《徐靈胎先生傳》中,也曾記載“畫眉泉”。徐大椿子榆村於嘉慶二年(1797年)聘請藝人葉逢金依文繪成《畫眉泉圖》。其文其圖,現珍藏於上海醫史博物館。
徐靈胎(1693-1771),名大椿,一名大業,人稱“醫痴”、“醫怪”,晚年號洄溪老人,清吳江人,其先祖為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大椿生有異稟,聰強過人,先攻儒業,博通經史,旁及音律書畫、兵法水利,無不精通。
中年時因家人連遭病歿,徐大椿遂棄儒習醫,取家藏醫書數十種朝夕披覽,久而通大義。更窮源極流,自《內經》至明清諸家廣求博採。自此醫道日進,難易生死,無不立辨,怪症痼疾,皆獲效驗。
徐氏曾二次應召入京。乾隆二十五年,大學士蔣文恪病,由朝廷延召進京治病,獲乾隆御筆賜字:“學問既優,人又誠實”。乾隆三十六年,再奉召入京師治病,但自己感到年老力衰,攜棺上京,最後確如其言,病死京中。乾隆賜聯一幅“博學多才紹炎黃,良師大儒入朝綱”,並賜金治喪,由其子扶棺而回。
徐靈胎畫像徐靈胎畫像
徐氏治學,特別推崇《內經》、《本經》和《傷寒論》。嘗謂:"言必本於聖經,治必遵乎古法",但徐大椿“學古不泥古”,而是強調“掇其精華,摘其謬誤”。秉承去蕪存菁的理念,徐大椿一生編著中醫論著千餘種,其中《難經經釋》、《醫學源流論》、《醫貫砭》、《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蘭台軌範》、《傷寒論類方》等書更是被後世中醫奉為圭臬,得到“自此之後,更無大家”的無上評價。
徐大椿不止是中醫大家,還精通音律、水利、書畫、文學。他的歌曲有《洄溪道情》三十餘首,《中國詩史》頗有憤世之辭。其中《道情·時文嘆》廣為人知:
讀書人,最不齊,爛對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賢計,誰知變了欺人技。看了半部講章,記了三十擬題,狀元塞在荷包里。等到那歲考日,鄉試期,房行墨卷,汪汪念到三更際。也不曉得“三通”“四史”是何等的文章,也不曉得漢祖唐宗是哪樣的皇帝。案頭放高頭講章,店裡買新科利器。讀得來肩背高低,口角離奇,眼目眯萋,腳底下不曉得高低,大門外辨不出東西。更有兩個肩頭,一聳一低,直頭吃了幾服迷魂劑。又不能穩中高魁,只落得昏沉一世。甘蔗渣兒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負光陰,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得趣的是衙役長隨,只有百姓門清遭晦氣。勸世人何不讀幾部有用書,倘遇合有期,正好替朝廷出力。
徐大椿的《道情三十首》大多清新活潑,語言生動。
徐大椿不止醫術高明,醫德更為高尚。袁枚在《徐靈胎先生傳》中寫道
贊曰:“紀稱德成而先,藝成而後。似乎德重而藝輕。不知藝也者,德之精華也,德之不存,藝於何有?人但見先生藝精伎絕,而不知其平素之事親孝,與人忠,葬枯粟乏,造修橋樑,見羲心為,是據於德而後游於藝者也。宜其得心應手,驅遺鬼神。呼呼!豈偶然哉。”
徐大椿曾說過:名醫不可為,偽醫尤可憎。足見他對醫德的看法。
徐大椿晚年曾自擬墓前對聯:“滿山芳草仙人藥,一徑清風處士墳,”可謂其生平寫照。

現狀

今天的洄溪草堂地處江蘇省蘇州市吳中經濟開發區(原吳縣)的吳中城皇山道院內,城皇山道院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興於清乾隆時期,毀於民初,主要供奉太乙真人玉皇大帝三清天尊和清代名醫徐大椿(洄溪道人)。
徐大椿後人仍居住在吳江。
徐氏一門,家學淵源極深,世代為醫。早在明朝末年,徐大椿先祖徐社進為蘇州名醫,承華佗之“觀趾法”,積數十年行醫所得,晚年著有《觀趾壓穴法》、《拉線壓穴法》二書。傳至徐大椿,於其先祖“觀趾壓穴法”外,於足三陰、足三陽處另闢“打通原穴”之法,徐大椿之子徐璋為乾隆御醫,專為乾隆推拿,乾隆之高壽與徐氏不無關聯。徐氏第十七代徐蘭楷,為慈禧光緒御醫,“摸腳治病醫術”之高,以至李蓮英都拜其為師。徐氏第十八代徐承德,為民國時南通醫學院院長,將徐 氏足道發揚光大,與日本“足行道”結合,與其侄徐保權整理出200餘幅圖譜,每幅圖譜為一治療法。徐氏醫學第20代傳人——徐保權之女徐亞珍和徐保權關門弟子宋傳述,在繼承徐氏醫學的基礎上,整理徐氏祖上留存的遺稿,立志將徐氏醫學的“徐氏足診法”、“徐氏小兒推拿”、“徐氏滾療”、“徐氏臍療”、“徐氏艾灸”“徐氏脊療”等整理成書,
公諸於世。
中醫是民族的,中醫也是世界的。徐氏20代嫡傳後裔徐亞珍女士秉承祖訓“不做名醫,只做民醫”,希望徐氏醫學不僅是徐氏的獨門遺產,同時也成為社會的公共資源。
2017年5月6日,在浙江步多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步多健中醫館”戰略發布會上,徐亞珍女士和步多健公司合作,舉行了“步多健中醫館——洄溪草堂”連鎖的揭匾儀式,由浙江步多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工商部門注了“洄溪草堂”商標。徐亞珍女士希望藉助步多健的平台,讓徐氏醫學為廣大的社會民眾服務,而步多健正是一家致力於中醫全息醫學足反射療法的公司,在
走路康復醫學領域卓有成效。強強聯合,步多健的渠道資源加上洄溪草堂的中醫底蘊,“步多健中醫館——洄溪草堂”將成為傳統中醫全新發展一個標誌。
數百年傳承,洄溪草堂從埋沒山林到再現新姿,見證了傳統中醫的跌宕起伏,承載起中醫文化的發揚光大。

文物價值

徐靈胎在中醫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一生之中編撰了千餘部中醫論著,其中《難經經釋》、《醫學源流論》、《醫貫砭》、《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蘭台軌範》、《傷寒論類方》被後世中醫奉為圭臬,在中醫學上流傳極廣、影響至深。
……大椿學博而通,注神農本草經百種,以舊注但言其當然,不言其所以然,采掇常用之品,備列經文,推闡主治之義,於諸家中最有啟發之功……
——《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九·藝術一》
洄溪醫案洄溪醫案
清·徐大椿撰。書一卷,共四十八條醫案,其中內科三十二條,婦科四條,外科十二條。初未刻印,1855年由王士雄根據抄本編輯並加按語刊行。所收醫案以內科雜症為主,治法靈活多變,隨證而施,並有不少獨到的臨床見解,對讀者頗多啟發。現存多種清刻本。
《清史稿》論此書:“剖析虛實寒溫,發明治療之法,歸於平實。”王孟英謂:“方藥不甚詳,然其穿穴膏肓,神施鬼設之伎,足以垂醫鑒而活蒼生。”該醫案由於紀實,語言通暢,不止可作登堂之階,也頗具學術研究價值。

文物保護

1986年3月25日,“洄溪草堂”遺址被列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保護標示文物保護標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