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元君(泰山老母)

碧霞元君

泰山老母一般指本詞條

碧霞元君是以中國大陸華北地區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其道場是在中國五嶽之尊的東嶽泰山,位於山東省的泰安市。碧霞元君的影響力由山東省泰安市傳播開來,歷經上千年,特別是在明清時期以後,對於中國北方地區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碧霞元君全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經稱為“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鎮泰山,尊稱泰山聖母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萬山奶奶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

中國民間的“北元君 南媽祖”的說法,指得是泰山奶奶和媽祖娘娘之間,雖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別,但同樣都普度眾生、捨己為人,成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聞名於世的保護女神,“碧霞”意指東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則帶有濃重的道教色彩,是對道教女神的尊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碧霞元君
  • 外文名:bixiayuanjun
  • 別名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萬山奶奶,泰山奶奶,泰山聖母
  • 國籍:九州
  • 民族:華夏族
  • 出生地:東嶽泰山山頂
  • 逝世日期:與天同壽
  • 職業:神仙
  • 信仰:道教
  • 主要成就:“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
  • 代表作品: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
  • 分身送子娘娘眼光娘娘綠石娘娘_
  • 誕辰:農曆四月十八、當地為三月十五
  • 姐妹馬山奶奶五峰山奶奶
來歷簡介,信仰體系,史料記載,出身,誕辰,史考,影響,歷史發展,碧霞寶誥及註解,地方,行宮分布,讀誦經典,民間傳說,樂陵傳說,慶雲傳說,綠石娘娘傳說,歷史評價,

來歷簡介

碧霞元君,全稱“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至於碧霞元君的來歷,一說為黃帝所遣之玉女。據《玉女考》和《瑤池記》記載:“黃帝建岱嶽觀時,曾經預先派遣七位女子,雲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崑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一說為華山玉女。但一般作為泰山女神,為泰山神之女。據明王之綱《玉女傳》稱:“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黃帝時始見,漢明帝時再見焉。”
一說為漢代民女石玉葉,憑靈泰岱。據《玉女卷》稱:漢明帝時,西牛國孫寧府奉符縣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時生女,名玉葉。貌端而生性聰穎,三歲解人倫,七歲輒聞法,嘗禮西王母。十四歲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長指,入天空山黃花洞修焉。天空蓋泰山,洞即石屋處也。山頂故有池,名玉女池;旁為玉女石像。可見漢晉時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漢代人還在泰山頂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極頂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時殿堂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渙剝蝕,玉女也淪落於泰山嶽頂玉女池內。
在中國的北方地區,民眾對碧霞元君的信仰極盛,信徒以之為奉神,禱之即應。在中國民間廣為流行宣揚敘述泰山娘娘靈跡的《泰山娘娘寶卷》,道教也奉為教門經籍,納入道書之列。碧霞元君的稱號,也並非泰山娘娘的獨有,南方的天妃順懿夫人也有此號,《封神演義》又說余化龍為主痘碧霞元君。直到近代,碧霞元君之名才為泰山娘娘所專有。
碧霞元君

信仰體系

碧霞元君信仰體系的核心是主生思想。碧霞元君的道場是在北方地區的泰安市的泰山,泰山是五嶽之尊的“東嶽”,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泰山之“泰”,《周易·泰卦》云:“天地交而萬物通也”。《風俗通義》言:“泰山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故為五嶽長。”五嶽之中泰山為“東嶽”,東方是太陽初升的地方,按五行屬木,一四時為春,五常為仁,八卦屬震,二十八宿為蒼龍。“東”字從“木”,“日”在其中,甲骨文中“木”與“桑”通,故有日出扶桑之說;“春之為言蠢也,產萬物者也”《禮記·鄉飲酒》;“仁”乃天地大德;“震”與“蒼龍”則是帝王出生騰飛之地。於是東方主生的思想就具體到泰山,泰山還成了“天地大德”、“帝王騰飛之地”。碧霞元者出於泰山信仰,很自然地繼承了東方主生的思想,故《岱史》有云:“泰山位東土,察木德,而玉女坤質為水,助生成之功。”元君主生思想與婦女問題聯繫在一起,人們便認為元君主宰生兒育女。

史料記載

宋真宗東封泰山,還次御帳,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於是下令疏浚該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並更名為“昭真祠”,遣使致祭,號為“聖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時,將昭真祠又更名為“靈應宮”,後又擴建,增大規模,為碧霞宮。賜號“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認為碧霞元君乃應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證位天仙,統攝岳府之神兵天將,並照察人間一切善惡之事。
雕刻名家王正義據碧霞元君成就所刻大印雕刻名家王正義據碧霞元君成就所刻大印
傳統說法以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五為代表:泰山頂碧霞元君,宋真宗所封,世人多以為泰山之女,後之文人知其說之不經,而撰為黃帝遣玉女之事以附會之;不知當日所以褒封,固真以為泰山之女也。今考封號雖自宋時,而泰山女之說則晉時已有之。張華《博物志》稱:“文王以大公為灌壇令,期年,風不鳴條。文王夢見有一婦人當道而哭,問其故,曰:‘我東海泰山神女,嫁為西海婦。欲東歸,灌壇令當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風疾雨過也。’文王夢覺,明曰,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風驟雨自西來也,文王乃拜太公為大司馬。”此一事也。乾主《搜神記》記載:“後漢胡母班嘗至泰山側,為泰山府君所召,令致書於女婿河伯。云:‘至河中流,扣舟呼青衣,當自有取書者。’果得達,復為河伯致書府君。”此二事也。《列異傳》記蔡支事,又以天帝為泰山神之外孫。自漢以來,不明乎天神地只人鬼之別,一以人道事之。於是封岳神為王,則立寢殿,為王夫人,有夫人則有女,而女有婿,又有外孫矣,唐宋之時,但言靈應,即加封號,不如今之君子必求其人以實之也。 而據今人周郢考證:,“碧霞元君”之名的出現應不早於明初。明代之前,泰山女神的稱號是“玉女”(或作“玉仙”)。據考泰山玉女之名始見於漢末曹操詩。東漢山川崇拜與神仙家、道家思想交錯影響,道教吸收山川信仰,認為名山必有仙人在焉。與道教有密切關係的曹操,於所作遊仙詩《氣出唱》中寫下“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翱翔”之辭。自此“玉女”形象開始於泰山落地生根。如三國曹植《遠遊篇》、唐李白《游泰山》等詩作中,皆出現泰山玉女形象。泰山之玉女池及池畔之玉女石像,亦是基於此一信仰而設定。宋真宗封禪,據此 “新玉女之像”,立龕以祀,並御製《玉女像記》,推動了這一信仰的傳播。至元佑之時,岱頂已有玉女之祠,並有官員進謁祈雪的記錄(岱頂劉袞題刻)。但宋代之泰山玉女,仍不脫遊仙詩中之浪漫女仙色彩,如嘉佑時人王山所撰《盈盈傳》(收入《雲齋廣錄》卷九)中,述東山妓吳盈盈“夢玉女命掌奏牘”而卒,後其情人王山吊之於玉女池畔,玉女與王山宴飲賦詩後,又召盈盈與山同寢。其情致宛若高唐之神女,而與後世之元君大異其趣。 入金元後,泰山玉女崇信進一步擴大,且影響至女真皇室。岱頂大觀峰有明昌間濮國公主題名云:“敬詣岱嶽,焚香致禮畢,明日遂登頂,拜於玉仙祠下。”公主仍稱女神為“玉仙”(元秦子晉《新編連相搜神廣記》也稱玉女為“岱嶽太平頂玉仙娘娘”),說明當時尚無“碧霞元君”之名號。
至元代,玉女信仰出現一重要變革,即開始明確將玉女崇祀納入道教範疇。元杜仁傑《泰安阜上張氏先塋碑》中記泰山道士張志純於金貞佑之亂後重葺泰山祠宇,“自絕頂大新玉女祠,倍於故殿三之二;取東海白玉石,為像如人然,一稱殿之廣裒”(收入《重輯杜善夫集》)。這是玉女祠自創建以來首次大規模拓建,其工由道士主持,其祠宇也自然歸屬道門管理。重修後玉女祠改額為昭真觀,中統五年(1264)《天門銘》摩崖後有“昭真觀主翟慶真同立”一行可證。昭意為昭示、彰明,真則為道徒對仙人的稱呼,道籍稱老子為真老,化生真妙玉女,觀名取意於此。改額“昭真”,意在強化玉女的道神色彩。
至明,泰山玉女才開始被稱為“碧霞元君”。較早的文獻見於明許彬天順五年(1461)所撰《重修玉女祠記》:“予自永樂九年(1411)發解山東,還登此山,距今五十有一年。為天順辛巳(1461),又得陪巡按山東監察御史康驥德良、按察使王鉞世昌同一登覽,瞻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神……。”是碧霞神名明代前期業已出現。另明初宋濂《登岱》詩中也有“靈光長繞碧霞宮”之句(見《岱史》卷十六),堪作旁證(另《水滸傳》第七十四回亦有“萬民朝拜碧霞君”之語,因其成書年代說法不一,暫不作為證據)。又《元始天尊說東嶽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浩咒妙經》。經文中歷數岳帝駕下神祇,有一段寶誥專述碧霞元君,寶誥云:“至心皈命禮,泰山頂上,東嶽內宮,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相。應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行滿十方,恩周億劫。位正天仙之號,冊顯碧霞之封。掌岳府之神兵,管人間之善惡。尋聲赴感,擁國安民。大聖大慈,願至仁至孝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普濟保生真人護國庇民宏德碧霞元君。”此下又云:“是時天尊說是偈,已各各稽首皈依頂禮……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藏分類題解》據本經中泰山神號用元代所封“東嶽大生天齊仁聖帝”,認為經書“當出於元”,任繼愈《道藏提要》則認為系明代所作。筆者傾向於後一種意見。泰山玉女於明代易名為碧霞元君,我以為實有以下社會變化的深層原因:
明初朝廷施行祀典復古,詔去泰山神帝號,同時強化其神之官方色彩,嚴禁民間“非禮之瀆”,使泰山神信仰由民間祀典向官方祀典回歸。民間對於泰山的崇祀活動,只得另尋其它對象,亦即清人孔貞瑄《泰山紀勝》所云:“東嶽非小民所得祀,故假借碧霞云爾。”另一方面,道徒大力將泰山女神的形象進行轉化,將“泰山玉女”打造成“碧霞元君”,並杜撰出宋真宗加封的“故實”。其意在於:一、玉女作為興起於泰山的民間神,從未列入朝廷祀典,嚴格說來,屬於淫祀,如正德朝工科給事中石天柱等言:“祀典唯東嶽泰山之神,無所謂碧霞元君者,淫祀非禮,可更崇重之乎?”道徒打出宋真宗的旗號,有助於使淫祀合法化。二、碧霞元君較之玉女之名,更具有道教色彩,進一步明確了其神的宗教歸屬性(玉女雖早見於道籍,但其名不專屬於道教,如世俗稱美女為玉女;而元君則為道教專名,絕無歧義)。三、將女神形象從“年可二十四五”(《盈盈傳》中所記玉女年齡)的青春女性向中老年女性轉換,並賦予其主司生育的功能,以適應社會群體“母神”崇拜的信仰訴求。
道士對泰山女神的這番重塑,得到了朝廷與民間的雙重認可。在朝廷方面,自正統十年(1445)始,內廷不斷下詔發帑重修岱頂昭真觀;至明憲宗嗣位,“遣廷臣以祀方岳,又時命中貴有事於(昭真)祠”,開啟了致祭元君的先例;成化十九年(1483)重修昭真祠後,憲宗賜額為“碧霞靈應宮”,無疑首肯了道徒對女神的形象改造與碧霞封號的真實性。在民間方面,老母形象的碧霞元君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四方以進香來謁元君者,輒號泣如赤子久離父母膝下者”。與此同時,元君廟祀亦由泰山漸向周邊傳播,由京師,而北直,而江南,漸成為普及全國的民俗信仰。爾後且脛大於股,其神威赫然凌駕於岳帝之上。正如明人謝肇淛所論:“古之祠泰山者為岳也,今之祠泰山者為元君也。” “碧霞元君”作為泰山女神的正式名號也由此確立。

出身

誕辰

碧霞元君的聖誕為農曆的四月十八日,一說農曆的三月十五日,是時泰山碧霞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廟觀均要舉行隆重的慶典。碧霞元君其誕生年代和身世自古說法不一,有凡女得道說、黃帝玉女說、華山玉女說等等。泰山學者周郢多次考證。
碧霞元君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生於“四月十八日”,此說由來已久,源頭甚長。最早的載錄見於明代中期出現的寶卷《玉女卷》。其記云:明帝時,西牛國孫寧府奉符縣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子時生女名玉葉,貌端而性穎,三歲解人倫,七歲輒聞法,嘗禮西王母。十四歲,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長指,入天空山黃花洞修焉……。(《岱史》卷九《靈宇紀》錄隆慶時人王之綱《玉女傳》引。按清康熙朝泰安同知張奇逢所立《禁止捨身碑》所引與此略有不同,其碑云:“矧讀頂廟碑文內載《玉女卷》云:天仙聖母本石□[氏],西牛國奉符縣人,生東漢明帝永平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時。”兩者出生之年號不同而日期一致。)這是最早出現的關於碧霞元君身世的文本,書中將女神誕生之日設定在“四月十八”。由於寶卷作為一種講唱文學樣式,宣於婦孺,傳布尤廣,此說遂不脛而走,流為丹青,載入經籍,成為世俗公認的“娘娘聖誕”。
延至清代中葉,“四月十八日”為元君聖誕說,被清政府正式認可,列為宮廷定製。清廷入主中原後,對碧霞元君信仰有一個逐漸接受的過程(參見拙作《天下東嶽廟》,載《東嶽信仰與大眾生活》,廣西師大出版社2009年版)。至康熙一朝,以康熙帝登岱致禮碧霞宮,賜匾“坤元葉應”為標誌,宣示了清廷對元君崇祀的認同。雍正帝繼承這一政策,曾詔修碧霞宮,賜額“福綏海宇”,並在《碧霞宮寶幡步虛詞》中以“子視群蒙敷惠澤,母臨庇土荷帡幪”,“常將天福人間錫,獎孝褒忠佑萬方”(《世宗憲皇帝御製文集》卷二六《雍邸集·六》)之詞,表露了以元君佐治的政治思想。乾隆帝本人不僅在政治姿態上如此,在個人信仰上也更多接受了碧霞元君,《金川紀略》中記當時傳聞:乾隆皇后富察氏因子夭亡,悲悼成疾,夢碧霞元君召之,於是乾隆帝特為東巡登岱,祈福於岱頂碧霞祠。因此,在乾隆一朝,不僅屢次敕修岱頂之祠,還在離宮內苑——圓明園與避暑山莊分建廣育殿(建於夾鏡鳴琴橋東山坡)與廣元宮(建於敞晴齋附近),祀碧霞元君。清帝居圓明園時,每值初一、十五皆至廣育宮拈香。
作為碧霞元君信仰的一項內容——“四月十八”娘娘聖誕,也為清廷所接受,屆時在宮內都要舉行慶賀活動。近代王芷章《清昇平署志略》第四章《分制》載:“四月十八日為碧霞元君誕辰,京師頗重此節,例向南頂進香。宮中亦受影響,而有演戲之事,園內則在廣育宮(殿),宮內則在廣生樓。”四月十八日,除帝後前來瞻拜聽戲,有時宮人還在廣育殿附近的聚遠樓和福海北岸的松風閣“過皇會”以作慶賀。乾隆二十四年(1759),為碧霞元君祀史上之重要一年。乾隆帝發布詔旨,正式開啟遣使泰山、致祭元君的制度。《岱覽》卷《分覽一·岱頂中》載:自乾隆二十四年以來,每遇四月十八日,遣內大臣香帛進謁為常。清《泰山志》卷三《盛典紀》載:四月十八日,為碧霞元君誕辰,皇帝遣內侍御大臣一員進香。於十七日齋宿岱頂。十八日黎明,詣碧霞祠行禮。歲以為常。
學者王克煜說,“三月十五”聖誕日期的最早記錄,是民國女作家凌叔華的《泰山曲阜遊記》。根據時人所記,每值官府“封山”而香客禁足。可見無形之中,“四月十八”這一天,已為皇帝所壟斷。普通進香庶眾無奈望祠興嘆,絕難一奠心香,群體祭祀活動只能另選時日。
“三月十五”系元君“換袍日”。即這一時段,春夏代序,天氣轉暖,神儀上之舊帔漸敝,例應換置新袍。信眾往往醵資制服,於此日群聚岱祠,行換袍之禮。此俗申來甚久,《明紀》卷二二載:弘治十二年,兩宮太后“使使詣泰山進神袍,……劉健等力諫,帝重違兩宮意,不聽。”紅門宮北小碑林民國二十四年(l935)立《濟南府西關同社人碑》寫換袍事便特筆標出“三月十五”:“民國二十一年,同赴岱頂敬獻大匾一塊,萬民傘一把,袍五身。……又擬於民國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在紅門碧霞宮前建醮立石,以志不忘神庥雲。”柳芳梧先生《泰安城和城郊社戲傳略》詳載民國時泰安風俗:“三月十五泰山頂,老奶奶換衣裳,碧霞祠唱社戲一天一晚上。三月十四日城鄉、新泰、萊蕪、淄博、德州、桑園等地,各路朝山進香的善男信女都到達泰山頂,晚上溫台開戲,這時碧霞祠山門內外,鍾、鼓樓上,東、西神門外,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這晚上不單唱戲,中間還加上為善男信女死去老人過金橋等迷信活動,做的活靈活現。第二天即十五日,再唱一天戲,並舉行給老奶奶換衣裳。”(《文史資料選輯》第六輯、頁147,泰安郊區政協文史委1989年12月版)“四月十八”吉日既為官府所占據,信眾聚會行香,便更多地選取在“三月十五”這一“換袍日”上。久而久之,便口耳相因,將這一“良辰”傳說成了元君聖誕。雖辛亥國變,清廷“四月十八”之禮廢止,但“三月十五”在泰山一帶卻已相沿成習,深入人心,再難更易。
因此元君聖誕從“四月十八”到“三月十五”的變化,反映的其實是朝廷與民間對碧霞元君主祀權的爭奪,其背後頗有深邃的文化內蘊可資解讀。

史考

有史可考的,宋真宗封泰山時,於岱頂玉女池旁得玉女石像,即造神龕供奉其中,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並創建昭真祠。祠於金代改為昭真觀,明代稱“靈佑宮”,近代稱“碧霞祠”。元君廟在泰山上下有很多座,山頂的碧霞祠為主廟,山下的遙參亭紅門宮靈應宮都是元君行宮。此外,泰山周圍遍布很多小的元君廟。

影響

明清時,由於碧霞元君影響日益擴大,祀元君的廟宇也從泰山擴展到全國各地,每日裡香火旺盛,對其的信仰遍及大半箇中國。人們對碧霞元君尊崇倍至的原因有兩條:首先,與元君的職司分不開。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王錫爵《東嶽碧霞宮碑》記載:“元君能為眾生造福如其願,貧者願富,疾者願安,耕者願歲,賈者願息,祈生者願年,未子者願嗣,子為親願,弟為兄願,親戚交厚,靡不相交願,而神亦靡誠弗應。”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眾的心理層面上簡直是有求必應,無所不能。其次,碧霞元君作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樂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讓勞苦大眾倍覺親切,從而愈加信賴她,一躍成為民眾心目中的慈母、聖母。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香客多來此祭拜以示慶賀。
碧霞元君(泰山老母一般指本詞條)
岱廟遙參亭內自明以來一直供奉碧霞元君,民間把遙參亭稱為泰山第一行宮。現遙參亭正殿內仍奉祀碧霞元君,東西配殿分祀眼光娘娘及送子娘娘。
元君廟在泰山有上、中、下三廟。宋代以後,元君廟遍及全國,每年農曆四月十八為祭祀日。《帝京景物略》:“後祠日加廣,香火自鄒魯齊秦以至晉冀,祠在北京者,稱泰山頂上天仙聖母。”泰山之外,留存至今的大型元君廟有山西太原、山西晉城、山西蒲縣、山西萬榮、河南鶴壁、陝西西安等7處。

歷史發展

碧霞元君在明清時期的中國民間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碧霞元君"一名蓋出現於唐代,此時也應該出現了其祠廟。宋代,碧霞元君廟在一些地區有零星分布,明成化以後祠廟數量急劇增多,行宮遍布大江南北。碧霞元君廟會規模較大,在華北的一些地區規模尤大。碧霞元君廟的規模不一,有一些相當大,超過了泰山的祖廟。皇帝、王公、太監、官員、僧道、士紳、百姓、軍人等階層都參與了碧霞元君廟的修建。碧霞元君廟大多有香火地。其祠廟由道士主持的較多,由僧人管理的也占相當大的比例。一些地方有碧霞元君廟與東嶽廟、天妃宮混淆的情況。對於碧霞元君這種民間信仰,一些封建士大夫頗有微辭。

碧霞寶誥及註解

碧霞寶誥(1)
志心皈命禮,泰山頂上,東嶽內宮(2)。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質(3)。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4)。行滿十方,功周億劫。位鎮天仙之號,策顯碧霞之封(5)。統岳府之神兵,掌人間之善惡(6)。巡聲赴感,護國安民(7)。大聖大慈,至孝至仁(8)。天仙玉女,廣靈慈惠(9)。恭順溥濟,保生真人(10)。護國庇民,弘德碧霞元君(11)。
【註解】:
(1) 碧霞寶誥:碧霞元君,全稱“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碧霞”意指東方的日光之霞。俗稱“泰山奶奶”。寶誥,用於褒揚。
(2) 泰山頂上,東嶽內宮泰山,五嶽之一。五行屬東,四時主春,五常主仁,主生髮。《周易·泰卦》云:“天地交而萬物通也”。故碧霞元君亦為送子之神。此句言碧霞元君現法身之處。
(3) 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質曩時,過去、以往之時。根本,本源。帝真之質,仙真之體。明代前元君稱“泰山玉女”,明代易名“碧霞元君”,此句有言此歷史背景之意。
(4) 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膺,承擔,接受。九炁,道教認為天地混沌之時有玄、元、始三氣,三氣各化生三氣,合成九氣,為萬物之源。垂慈示相,為仙真對眾生的慈愛示現。冠,為首。百靈,眾生。
(5) 行滿十方,功周億劫。位鎮天仙之號,策顯碧霞之封行滿、功周,皆為德行圓滿之意。此句言,因元君之功德深遠,而被封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
(6) 統岳府之神兵,掌人間之善惡岳府,岱嶽、指泰山。
(7) 巡聲赴感,護國安民以上二句言碧霞元君之職能。
(8) 大聖大慈,至孝至仁大聖,碧霞元君具有最高智慧。大慈,碧霞元君無比慈愛、慈悲。至孝、至仁,碧霞元君位屬東方,東方五常主仁。
(9) 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此句言元君慈祥呵護眾生。
(10) 恭順溥濟,保生真人溥濟,普遍救濟。保生,言元君保生送子之職能。
(11) 護國庇民,弘德碧霞元君此為碧霞元君之聖號。又稱“天仙聖母碧霞元君。”

地方

岷縣湫神珍珠聖母
岷縣18位湫神中的第11位珍珠聖母, 俗稱崖上阿婆,本廟在岷陽鎮周家崖村。原型為神話人物碧霞元君。
徐州泰山
在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徐州市南郊風景區,有座泰山。相對與山東泰山的峻偉、高大,徐州多的是小巧、靈秀,並且憑藉著獨特、不俗的風景與深厚宗教歷史文化積澱而蜚聲海內外。徐州泰山,位於徐州南郊風景區,東臨彭園,南望泉山,西靠雲龍湖,北依雲龍山,是淮海經濟區久負盛名的旅遊景點之一,也是重要的佛教開放場所。
徐州奶奶廟傳說
山上有座泰山寺,裡面奉著碧霞元君殿,民間稱之為泰山奶奶廟。 說起“奶奶廟”的來由還有段動人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徐州一帶遭遇了一場嚴重的瘟疫,死了很多人。一些有錢有勢的人,騎馬坐轎的來到徐州六七百里地的東嶽泰山,求東嶽大帝為其保佑,而許多貧民百姓則沒有盤纏錢只好在家坐以等死。而東嶽大帝之女,心地十分善良,也就是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奶奶”.當時年僅十五六歲,她得知這一情況,非常焦急,欲拯救處於水火中的災民,決定自己獨自前往徐州為更多的百姓消災除害、解難。但家人考慮她年紀尚小且隻身一人,放心不下,沒能同意。這可急壞了小碧霞,此時曹舅爺知道後表示願意護送泰山奶奶前往徐州。經過長途艱辛跋涉及一路上舅舅的悉心照料,二人終於來到了徐州並很快降服了瘟神,也為從四方趕來的百姓治病收災。人們為了紀念泰山奶奶的功德,特意為她建立了殿堂。同樣,曹山舅不僅護駕有功,他也為人憨厚,性格耿直,樂善好施,疾惡如仇。人們也不會忘記曹山舅,娘娘殿建成後,人們又建了曹山亭,裡面端坐的是曹山舅的塑像,從此常年在山下一條上山的路口守護,嚴防妖魔上山搞破壞,並向人們講述“做善得福,做不善遭殃,因果報應的道理,勸化世人回心向善”。泰山奶奶殿坐落在山頂,規模宏偉,氣勢不凡。大殿正前是香爐等設施,平日裡是煙霧繚繞,香火鼎盛。
碧霞元君在徐州泰山的塑像碧霞元君在徐州泰山的塑像
碧霞民俗文化
按照有廟就有廟會的常理,可以推斷泰山廟會的形成應在奶奶廟建成之後。每年農曆四月十五日為泰山廟會,也是廟會的正會,其後兩天是偏會。這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幾天。四鄰八鄉的善男信女都雲集於此給泰山奶奶敬香磕頭,乞求平安。而民間依然流傳著“上山不拜曹山亭,泰山奶奶不知情”的說法。所以,來泰山要先拜山腳下的曹山亭。這也是徐州泰山文化的一大亮點。四面八方的敬香者紛紛來到泰山廟,朝拜“泰山奶奶”,以求多子、多福。逢會期間,敬香者不僅涉及所屬六縣(市)、五區,而且魯南、豫東、皖北一帶的善男信女都來此朝拜。這充分體現了佛教文化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大慈大悲、普渡眾生”的精髓的深入人心,也反映了人民民眾對平安幸福生活的嚮往和渴求。
北京妙峰山娘娘廟碧霞元君坐像北京妙峰山娘娘廟碧霞元君坐像

行宮分布

(一)主要碧霞祠
1.碧霞元君祠祖庭(山東省泰安市)
上廟 碧霞元君祠。興於康熙、盛於嘉慶,前後歷經300餘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於泰山極頂之南,天街東首,北依大觀峰(即唐摩崖),東靠駐蹕亭,西連振衣崗,南臨寶藏嶺。系元君上廟,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築群,宋大中祥符年間創建,金碧輝煌,儼然天上宮闕。祠為二進院落,以照壁、金藏庫、南神門、大山門、香亭、大殿為中軸線,兩側為東西神門、鐘鼓樓、東西御碑亭、東西配殿。結構嚴謹,布局緊湊,南北長76.4米,東西寬39米,總面積2979.6平方米。碧霞祠現存建築保留了明代的規模及明代的銅鑄構件,建築風格多為清代中晚期的風格。
泰山護魯山口碧霞元君祠,位於泰山極頂南側,初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稱昭真觀,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改名碧霞靈應宮,又稱碧霞靈佑宮,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後改稱碧霞祠,沿用至今。碧霞祠大殿為五楹,九脊歇山式頂,瓦壟三百六十條,以象周天之數。蓋瓦、鴟吻、戧獸、大脊等均為銅鑄。檐下高懸雍正帝“贊化東皇”、乾隆帝“福綏海宇”巨匾。整個大殿雕樑畫棟,睛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璨,蔚為壯觀。殿內正中神龕內的碧霞元君貼金銅坐像,鳳冠霞帔,慈顏安詳端莊。大殿左右為東、西配殿。東配殿祀眼光娘娘。傳說眼光娘娘能治療各種疾病,保佑人們眼明心亮、身體健康。西配殿祀送子娘娘。送子娘娘掌管人類生兒育女之事。香客往往在殿中用紅布包一個石膏娃娃帶回家去,放在床上,以求娘娘賜子,稱為“拴娃娃”。東、西殿之間是香亭,祀碧霞元君。封建時代,大殿輕易不開,只有帝王大臣才有資格進大殿朝拜元君,普通百姓只能在香亭中求禱泰山娘娘。
泰山山頂的碧霞元君祠泰山山頂的碧霞元君祠
1983年,泰山碧霞祠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二十一處重點道教宮觀之一。1985年,這座千年古觀重新交由道教組織管理,作為宗教活動場所開放。
中廟 紅門宮。此處位於天門,天街坊之北,正殿斗拱彩繪、供元君神像。為碧霞元君的中廟,紅門宮創建年代無考。但是根據民國十八年《重修泰安縣誌》所記載:“紅門宮,在一天門北,元君中廟也。明天啟六年重修, 登岱總會之區…………右合雲亭,”
下廟 碧霞靈應宮。元君下廟,此處位於蒿里山下。根據《岱覽》記載,此廟建築頗宏偉:“舊有天仙祠元君下廟也。明萬曆三十九年奉敕拓建,賜額`靈應宮',前後殿廡崇麗,迴廊周密,中為崇台,下門四達。
上設銅樓亦萬曆時造,號金閱,杯宇欄棚,象設皆范銅鍍金為之。自頂移遙參亭。”
2.台灣省草衙龍鳳宮
在台灣,碧霞元君的神廟被稱為“泰山行宮”即高雄市前鎮區的“草衙龍鳳宮”,廟中所供奉的碧霞元君金身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高雄市龍鳳宮碧霞元君聖誕千秋高雄市龍鳳宮碧霞元君聖誕千秋
3.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帝母宮
相傳道教創始人老子及道教南華真人莊子都曾在這一帶活動過。“帝母宮”則興盛於漢唐,
現存遺址建於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來,在皖西北兩淮一帶一直是道教活動中心。三月十五,鄰近縣市的善男信女都會雲集於此,帝母宮內更是人流滾滾,香霧騰騰。虔誠的香客來此敬香、祈禱,使這一古老的宮觀更加煥發了昔日的靈光。
元君前身為玉女,是東嶽大帝的女兒,雕像出現於漢宮,為金童玉女雕像之一。到五代時,大殿傾塌,金童化為清風而去,玉女則隱入池中。宋真宗到泰山封禪時至池邊洗手,池中突然冒出一尊石人,真宗叫人撈起,在泰山建寺供奉,冊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專管人間生男育女之事,並能保護孩童健康成長。八公山自有帝母宮後,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來廟裡求子求嗣者特別多。但凡想生男育女的少男少女和盼人丁興旺的婦嫗耆老,紛紛前來燒香求福,且時常應驗。一傳十、十傳百,帝母宮香火日漸興旺。這座帝母宮被譽為“淮上第一廟觀”
4.山東省慶雲泰山碧霞元君行宮
慶雲泰山行宮,占地面積達1500平方米。築有行宮門樓,底層為大拱孔門,頂層為殿宇式建築,四角飛檐,柱廊環繞。大殿為倒座式,內有13根明柱。
慶雲泰山行宮慶雲泰山行宮
泰山行宮位於今慶雲縣治北10公里。現鹽山慶雲鎮西關西頭,原鬲津河北岸。建於明洪武六年(1373),占地面積約4000多平方米。相傳姜太公保大周統一天下,各大小官員及眷屬均封神位,泰山頂封讓於碧霞元君,碧霞娘娘遂隆旨,為西地長安到泰山每500里建一行宮,為其歇間,故名曰泰山行宮。為舊志慶雲八景之一。
泰山行宮主體——正殿,進深五間,面闊三間,單檐四柱。建築在1.2米高的台基之上,四周沿築矮花牆。青磚筒瓦,花卉滴水,龍紋瓦當。大脊兩側各有一隻吞脊大獸,蟠屈上彎,北負寶劍。殿內6根朱柱布局合理。東西山牆的南北兩側各有一組鏤空磚雕,均為神話人物,一組是“王母東巡”,一組是“天女散花”,造型玲瓏獨特。山牆屬硬山小式造風格。殿內正位供奉泰山奶奶、東側眼光奶奶、西側送子奶奶,殿後面圓通自在天尊。
5.北京市豐臺區草橋北部碧霞元君廟
在豐臺區草橋北部有一個小村莊,名叫中頂村。村中有一座中頂碧霞元君廟。據史料記載,該廟建於明代天啟年間(1621-1627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碧霞元君(泰山老母一般指本詞條)
碧霞元君在民間赫赫有名,傳說她是東嶽泰山大帝的女兒,又稱天仙玉女,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 ”。她與從古天竺國遠道而來的觀世音菩薩,都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廟,分別是東頂、 西頂 、南頂、北頂和中頂。東頂碧霞元君廟在東直門外東頂村,毀於“文化大革命”。西頂碧霞元君廟在海淀區的麥莊橋北,緊挨著世紀金源時代購物中心,是五頂廟中保存較完整的一個,有四層大殿。南頂碧霞元君廟位於豐臺區大紅門外的南頂村,原有殿宇3座。廟已無存,其舊址為今北京橡膠五廠廠址。北頂碧霞元君廟位於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北端的奧運主場館區內,與鳥巢、水立方毗鄰。2003年,修繕好的廟宇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現是北京民俗博物館分館。
中頂碧霞元君廟的前身是唐朝時修建的萬福寺。這一點在以往北京歷史資料書籍中極少談到。只有《順天府志》記載道:“碧霞元君廟,唐剎舊址,在右安門外草橋北。草橋,唐時有萬福寺,寺廢而橋存,明天啟年間即建中頂碧霞元君廟,士人稱為中頂。”中頂碧霞元君廟在明朝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年)建成後香客如雲,香火旺盛,曾經輝煌多年。後年久失修,又經戰亂,搖搖欲墜。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下旨撥款重修,贈送了一對石獅子,並為廟名及兩殿門額題字。至清末又頹廢不堪,無人繼修而成一瓦礫場。民國時也曾重修,但規模有限。新中國成立後曾作為國小校教室。“文革”中遭受厄運,神像、石碑、石獅均被拉倒、打砸,損毀嚴重。改革開放以後,有關部門撥款修葺了中頂碧霞元君廟。1984年5月被公布為豐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8月北京市文物局投資20萬元對正殿、山門進行了修繕。
2011年初,豐臺區政府又對中頂碧霞元君廟進行了修葺,修繕後的中頂廟保存有正殿、東西配殿、山門、院牆,其建築格局完整、恢復了歷史原貌,充分展示了其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
(二)中國大陸碧霞祠分布情況(添加中……)
1.山東
碧霞元君祠,興於康熙、盛於嘉慶,前後歷經300餘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是碧霞元君的上廟,位於泰山極頂之南。中廟 紅門宮。下廟 碧霞靈應宮。
(0)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碧霞元君祠歇馬香亭,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十月初八舉行商貿大會。據泗水鎮治記載道士徐景贊回憶至1937年77事變後規模逐漸縮小,建國後縣政府也成舉辦成物資交流大會。
(1)山東省肥城市湖屯鎮呂仙村的小泰山頂。舊縣誌稱石廟。始建於明萬曆十八年。碧霞宮供奉碧霞元君,每逢農曆正月初六和六月六日,舉辦廟會。1992年12月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山東棗莊市薛城區鄒塢鎮的泰山奶奶廟,在大清光緒“流芳不朽”碑中寫道:“歷覽陳郝之神廟,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屢經重修……惟泰山一廟,廟殿雖呈剝落而族祭宛如歸市”,可見建廟之早,聞名久遠也。
(3)山東省淄博市碧霞元君行宮,位於淄博市博山城區西南的鳳凰山巔,占地1560平方米。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山東省德州市碧霞元君故居,德州市樂陵市花園鎮的王母殿村,初建於宋真宗時期,現在重新修復。有一種說法是碧霞元君,真名畢霞,是戰國時期魏國公主。
(5)山東省濟南市千佛山碧霞元君祠,千佛山是泰山余脈,祠中對碧霞元君尊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濟南市長清區馬山碧霞元君殿,五峰山,碧霞宮。
(6)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寨里鎮山頭村黌山碧霞祠,玉皇閣,碧霞祠據說是泰山奶奶的行宮。
(7)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古城泰山行宮。始建於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後毀於1928年台兒莊大戰戰火。2011年台兒莊古城重建時對其進行考古發掘,並按清代建築風格原址復建,占地約2000平方米。
(8)山東微山縣泰山廟,坐落在微山縣城南端,瀕臨湖邊,運河環繞而過,水氣升騰,雜樹蓊鬱。據載,此廟始建於明朝天啟年間,為泰山碧霞元君的行宮。南北長200餘米,東西寬220多米,占地4.5萬平方米。由前、中、後三殿兩進院和東西廊房及兩個跨院組成。
2.北京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廟,分別是東頂、 西頂 、南頂、北頂和中頂 。五頂廟中目前保存較完整的一個是西頂的碧霞元君廟。
(1)北京平谷區丫髻山西頂的碧霞元君祠,唐貞觀六年(632)建。元代改為碧霞元君祠。明嘉靖年間在此建鐵瓦殿。清康熙年間重修,建成丫髻山行宮。1947年毀於戰火,1986年重修。
(2)豐臺區大灰廠娘娘廟,全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行宮",俗稱"娘娘廟",2003年被確定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3)北京市區海淀區四季青鄉藍靛廠的西頂碧霞元君廟。西頂廟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是由明神宗的生母孝定皇后和明神宗捐錢修建的,明神宗賜名為“護國洪慈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稱西頂碧霞元君廟,俗稱西頂。為環列於京城四周的"五頂"之一,是京西著名古剎。“西頂”主要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目前該廟正在修繕中將於2014年5月份開放
(4)門頭溝區的金頂妙高峰(妙峰山)碧霞元君廟。“妙峰山廟會”,已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河北
(1)河北邢台市的沙河市綦村鎮孔莊聖母宮:又叫碧霞元君聖母寺始建於隋開皇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由於抗戰時期的焚燒,解放後破壞,聖母宮基本上被徹底毀沒。現已經重修。
(2)景忠山碧霞元君廟,位於中國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景忠山頂,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歷經多次修葺。現屬清代宮殿建築,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吳橋碧霞祠,位於河北省吳橋縣王台碧霞祠始建於明代,具體年月已不可考。至民國末年,殿宇荒蕪,神像湮滅。文革中廟宇被毀,唯基址尚存。2005年重建。
(4)廊坊碧霞宮,位於河北省大城縣西留各莊村,約明朝永樂年間建,2009年重建。
(5)濡陽南關碧霞宮,位於河北省保定市的安新縣(古安州和新安兩縣合併而來)。
4.河南
(1)永城市的芒山寺又叫泰山奶奶廟,原名碧霞元君祠,始建於唐朝,位於永城芒碭山保全山南峰山頂。大殿中供奉三尊神像,中為碧霞元君,左為佩霞元君,右為紫霞元君,俗稱“三仙奶奶”。自從唐代開始每年農曆三月二十至三十逢泰山奶奶香火廟會(芒碭山古廟會)。
(2)河南鶴壁市濬縣的碧霞宮,即碧霞元君行宮,又名聖母廟,俗稱奶奶廟。位於河南浮丘山南端。宮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歷時21年落成。經明、清年間多次重修擴建,是河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山西
山西長治市城區東南兩公里的南石槽村東側奶奶廟,供奉的碧霞元君,碧霞宮建在山腰,座東向西,二進院落,占地1300平方米。碧霞宮始建年代不詳,依現存碑刻記載,唐貞觀十三年(639)曾重修並擴建,宋、明、清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繕。目前,聖母殿已修復。
6.安徽
(1)安徽六安市壽縣帝母宮 相傳道教創始人老子及莊子都曾在這一帶活動過。“帝母宮”則興盛於漢唐,現存遺址建於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後,帝母宮在皖西北兩淮一帶一直是道教活動中心,帝母宮主殿是“碧霞祠”。
(2)安徽滁州琅琊山碧霞宮 每年正月初九廟會非常熱鬧。
7.黑龍江
(1)黑龍江省牡丹江天仙宮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北部邊陲著名的道教宮觀。牡丹江天仙宮的原址位於牡丹江市興隆鎮下乜河地區,“文革”中被毀,2009年重建於牡丹江南岸大灣近郊旅遊度假區。天仙宮坐北面南,由碧霞元君殿、三官殿、玉皇殿、慈航殿、聚仙殿、花園等組成,占地3萬多平方米。整個道觀的主殿堂碧霞元君殿。殿內供奉著9位娘娘,中央主祀的是碧霞元君,民間俗稱“泰山奶奶”。

讀誦經典

碧霞元君咒
天母運合,玉闕真仙。金蓮發苞,御製熊然。孟夏十八,化現母前。修真合道,受命天仙。敕封玉女,護世威嚴。神兵侍衛,鬼官俟宣。誅鋤奸盜,扶危濟險。平治水火,降福消愆。清寧宇宙,仁慈而憐。從善者奉,逆我者亶。人間祀仰,天地齊年。何災不滅,何福不遷。遵承帝命,永劫綿綿。包含岱嶽,玄之又玄。
元始天尊說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
開經偈
大慈天仙聖 劫初證上真 化身為救苦 發願度天人 災祥察善惡 休苦應元因 岳兵悉皆統 濟顯度幽沉 有念無不應 誠思即感通 志心祈福佑 皈命禮真經
爾時元始天尊駕幸始青上境,碧玉瓊台,升自然百寶法座,為諸侍真說一元妙化至玄上道。是時天尊光映萬天,仙樂自鳴,天花遍滿,異香飛揚,諸天諸帝,三界群真,雲集台下,作禮既畢,環拱座前,鹹聽說法。時有五嶽獻花,四瀆貢寶。班中又一真人,名曰郁羅,出班端跪,上白天尊曰:臣昔宿何緣,得侍玉陛,幸聞至道,深荷恩慈,治化所司,愚懷未悟。切以下界生民,生生化化,各有神司。判注天人,悉由東嶽。碧霞元君,亦主泰山,證位緣何?願聞道因。
天尊曰:善哉斯問。汝復其位,吾為宣說。天地既判,五嶽奠方,萬物生春,萬化始東,東嶽注生,燮理元工。上古生人,稟性貞良,克全忠孝,生而多奪死而徑生,元無愆尤,無復幽冥,不失本性,往生善道。末世人民,行違古道,心生巧術,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友兄弟,恃強凌弱,妄行爭奪,殺盜姦淫,褻瀆三光,不懼神明。及有婦女。罔知宿世因緣,今受如是身命,不自悔悟,妄起貪嗔,欲富憎貧,怨天恨地,侮慢公姑。欺辱妯娌,忍為不仁,作踐兒女,淫祀邪神,暗行咒詛,為惡種種,報對無停。是時元君已證太一青玄之位,觀見眾生,受此沉淪,慈悲不已,為化女流,普度群生。於四月十八日,分真化炁,現是慈顏,陟降泰山,靜居上境。復煉元真,功周億劫,慈光洞照,遍徹幽微,應九炁以生生,體一元而化化,神功莫測,浩德難量,惠溥天民,傾土皈仰。受命玉帝,證位天仙,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罪輻昭報,感應速彰。真人稽首問曰:奸人巧詐,口是心非,何由照察?
天尊告曰:人之元神,稟受於天,善惡初萌,神明即照,雖處幽隱,心跡自露。舉一善念,昭顯若光之影,人不能見,神已鑒之。即有掌善之神,記於善籍。舉一惡念,回響如谷里之聲,人不能問,神已聞之,即有掌惡之神記於惡籍。善惡之作雖殊,感召之速則一。真人再拜問曰:報應驗亦未得聞?
天尊告曰:神聖功用,無有聲色,但假人事默寓神機。凡人動作之際,遭逢善事,是為善報,遭逢惡事,是為惡報。或遭車馬舟航之沉落;或遭猛火洪水之焚溺;或遭刀兵劫賊之橫誅;或遭虎狼蟲蛇之毒啖;或遭官司牢獄之刑囚;或遭鬼祟邪精之纏害;或遭瘟癀癆疾之弗痊;或遭凶曜惡星之臨照;或遭蠱毒藥毒之傷殘;或遭非命橫亡之促暴。一切苦厄,雖系遭逢,皆有惡因,致罹斯苦。亦有為善之人,而遭不善之事,必遇善人解釋,是為神護。莫言五逆十惡之人,見履安福。各有本屬司命土地,會合社令城隍,里域神司,告聞所隸岳主,錄奏玉帝,敕令火部雷司,勘驗真明,候時誅罰。帝嘗有命,行下斬伐叛逆大神,巡行人世。如有謀弒父母尊長者,事雖未形,心已萌惡,即行顯戮,魂下酆都,加諸苦罪,不得赦原。善男信女,命終之後,不見地獄,徑生天堂,若生人間,則居中國,為男子身,聰明富貴,而獲壽年。真人問曰:善惡往因,昭報於世,何以見之?
天尊曰:欲知往生,當觀今生;欲知來世,當觀今世。今若生於王宮國戚侯門巨室,及於清閒福地,身心不勞,安樂康榮,此是三世良因。今世雖或生於人中,眼目盲壤,瘡毒纏身,不得安愈,乞丐道途,不刑自痛,泣地號天,此是往生不敬天地三光,不信三寶,誹謗經文,今受斯報。或腐唇闕鼻,手攣足跛,人所憎棄,此是往生呵風罵雨,毀罵父母公姑,倚仗血氣,凌爍平人,今受斯報。或遭產難,不順分娩,或子存母喪,或母子俱亡,此是前生揉墮胎嬰,拋棄兒女。殘誤托生,今受斯報。或痴聾喑啞,難聽難言,此是往生不惜五穀,作踐綾羅,今受斯報。或為女流,生於卑賤之中,及遭寇夷擄掠者,此是往生倚恃凶強,奸欺良善,今受斯報。種種果報,說不可盡,俱系前因,判注無錯。若不悟悔前非,斷惡修善,復生於麟介毛羽爪牙蹄腳之類,其中多受鞭撻屠割烹煎,復化微蟲,難復人身。真人聞是惡報,稽顙拜曰:下民無知,一如赤子,以何熏修,得免斯報?伏望天尊慈恩,廣好生開明善道。
天尊告曰:碧霞元君雖曰罰惡,意在度人,但能自新,無不救度。所有神咒,能解宿愆,吾為宣說:
大道之始 無象無言 天地即辟 萬神司權 泰山岱嶽 奠靖坤元 中有元君 號曰天仙 始證帝真 位居碧天 為化眾生 示現慈顏 大顯神通 威德孔宣 安民護國 警世敦元 輔忠助孝 翼正扶賢 保生益算 延嗣綿綿 消災化難 度厄除愆 驅瘟攝毒 剪祟和冤 岳庭官將 號令威嚴 不仁不義 忤逆凶頑 不尊正道 化微塵煙 敢有咒詛 押送酆山 魂系幽司 萬劫不原 下民有禱 無願不全 大慈應感 溥濟人天
天尊謂郁羅真人曰:若人一念回心,皈依正道,心神內靜,結習外消。便請清戒道士,獲就觀宇,或於家庭,嚴潔齋壇,盡心建善,諷誦是經,或三五七遍,或至百遍千遍。皈命元君,焚香懺悔,注想慈容,儼然如在,五體投地,百拜祈恩,即得罪消黑書,愆除岳府,身家寧吉,禍患消弭,出入亨通,動居利泰,九玄七祖,鹹得逍遙。真人聞是利益,踴躍歡欣:臣今得遇是經,願為流布人間,俾令兆民,鹹歸仁化,齊興慈讓,保國清平,真人再拜,而說贊曰:
皈依碧霞經 宿業解三生 轉誦碧霞經 災難不臨身 仰體碧霞經 默有鬼神欽 恪禮碧霞經 家眷保全寧 存想碧霞經 精氣神光融 敬慕碧霞經 福祿壽齊增 佩帶碧霞經 邪惡不敢侵 諷演碧霞經 田宅益興隆 供養碧霞經 火盜永不生 贊詠碧霞經 萬願悉如心
天尊曰:仁哉郁羅!能為天人遂其利樂,功德無量,宜進仙勛。
天尊說經法已,駕返清都,諸天仙眾,頂禮奉送,慶會難言。是時真人下傳世間,以廣宣化。
天仙碧霞寶誥
志心皈命禮
泰山上頂,東嶽內宮,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質,育九氣而垂慈示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行滿十方,功周億劫,位證天仙之號,冊顯碧霞之封,統岳府之神兵,掌人間之善惡,尋聲赴感,護國安民,大聖大慈,至孝至仁,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溥濟,保生真人,護國庇民,宏德碧霞元君。
元始天尊說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 終
出處由來
此經書名簡稱《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一卷,約二千二百字。本經言碧霞元君之來由、職司、誦經功德以及輔忠助孝、善惡果報之理。按碧霞元君傳為東嶽大帝之女,《道藏》本《搜神記》卷一謂即〝岱嶽太平頂玉女 娘娘是也〞。此書前有〝開經偈〞五言十二句六十字,篇首載元始天尊說法,謂上古之人善良,生而多壽,末世之人奸詐,為惡遭報。眾生生生化化,鹹由元君所主,見此沉淪,〝悲慈不已〞,乃〝為化女流,普度群生,於四月十八日,分真化,現是慈顏,陟降泰山,靜居上境。復煉元真,功周億劫,慈光洞照,遍徹幽微。應九以生生,體一元而化化〞,〝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罪福照報,感應速彰〞。蓋以〝人之元神稟受於天,善惡初萌,神明即照,雖處幽隱,心跡自露 。舉一善念,照顯若光之影,人不能見,神已鑒之,即有掌善之神記於善籍﹔舉一惡念,回響如谷里之聲,人不能聞,神已聞之,即有掌惡之神記於惡藉。善惡之作雖殊,感召之速則一〞。稱元君福善罰惡,意在度人,人若回心奉道,〝皈依正道,心神內靜,結習外消,便請清戒道士,或就觀宇,或於家庭,嚴潔齋壇,盡心建善,諷誦是經,或三五七遍,或至百遍千遍,皈依元君,焚香懺悔,注想慈容,儼然如在〞,即可消罪獲福。末有經贊五言百字。後附〝天仙碧霞寶誥〞。是經收入《續道藏》〝隸〞帙,涵芬樓影印本第106,冊,文物出版社影印本第,4冊第744-746頁,《重刊道藏輯要》本收入〝氐〞集。
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
爾時
太上老君於永壽二年三月初三日,在與王屋洞天,集諸天仙眾,大會說法。忽然東方祥雲瑞霞,異味馨香,仙音嘹亮,彩珣層旙,鶴駕羽輅,執扇晶簾,將臨法所。駐駕習雲,簾卷扇月忽,現一女仙。雲肩羽衣,錦繡霞裙,登雲珠履,百寶翠冠。從容迓步,徑詣道前,稟珪長跪,上白
天尊言曰:“臣者西天斗母精運元炁發現,金蓮化生吾身。歸隱岱嶽,修煉年久,意如初興,幸逢正果。功成道合,感蒙保奏。受敕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永鎮泰山,助國裕民,濟厄救險,賞功伐罪。自受敕命,不得有怠。按日巡察,巨山之圍,地獄之根。自計酆都,連緒血湖,冤魂受報,日夜無休。血湖罪苦,儘是女魂。飢吞火炭,渴飲熔銅,寒居冰窐,熱處炎烽,百端異拷,有入無出。為何因意?”
老君告曰:“岱嶽雖獄,乃是男女在世之時,忠孝仁義平等慈善悞犯之罪,命終而經不行拷掠即判生化。酆都諸獄,皆為負天達地,忤君逆親,邪行妄違,傾巢伐蟄,殺生害命,積諸惡咎,重若泰山,死經司獄,業緣報對。上有日限,倘興善功,計間由之。血湖等獄,皆因女人坐褥之時,血污沖天;洗濯惡衣,穢污江河,冒犯龍宮;務民取水,一備作供,褻瀆神只;曬晾之際,有觸三光;因寒成灶,乾犯炎君。積諸惡咎,重若泰山,死歸地獄,萬劫受殃,永無出期。敕文符誥,永不經被。”
天仙再拜,言曰:“憫念憂苦,願賜經憐。”
老君告曰:“授汝如意法要,如宜為之。世間若有孝子順孫,欲追先祖,虔修善功,沐浴齋戒,恭請高行道士,或一或二,或三或五,於家就觀,嚴肅敬慎,看誦此經,或千或萬,諸苦俱脫。洗滌罪愆,青姑變善,灰河化池,幽爽滯魄,承經托化。若人缺嗣繼世,虔誠求請,看念此經,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舍欲為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若為壽為災為官為訟為妖,嚴肅敬慎,無不感應。臨險之時,心禱昧告,速為護持。或有善男信女,印造散施,誠心供奉,如求如願,所告所以。不論高卑,一時同仁。凡懷善誠,比賜庇佑。”即敕咒曰:
“天母運合,玉闕真仙。金蓮發苞,御製熊然。孟夏十八,化現母前。修真合道,受命天仙。敕封玉女,護世威嚴。神兵侍衛,鬼官俟宣。誅鋤奸盜,扶危濟險。平治水火,降福消愆。清寧宇宙,仁慈而憐。從善者奉,逆我者亶。人間祀仰,天地齊年。何災不滅,何福不遷?遵承帝命,永劫綿綿。包含岱嶽,玄之又玄。急急如律令。”
老君重告
天仙曰:“每與小春,繼與澤天,受民祝仰,察民善惡,計功計咎。朔望之期,遍行巡察。三元五臘,校量輕重。罪盈惡報,小過息姑。改惡從善,益當恕矣。”於是,天仙玉女聞說此經皆大歡喜,作禮稽首而退,信受奉行。
太上老君說天仙寶號
碧霞元君寶誥
至心皈命禮
泰山頂上,東嶽內宮,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質。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行滿十方,功周億劫。位鎮天仙之號,策顯碧霞之封。統岳府之神兵,掌人間之善惡。巡聲赴感,護國安民。大聖大慈,至孝至仁,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溥濟,保生真人,護國庇民,弘德碧霞元君。
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 終

民間傳說

道教神話中的一位女神,中國華北地區的人們對她尤其崇拜。人們把她的神廟建在泰山的最高處,泰山是中國神仙的聚居之地。
關於她的來歷有很多說法:
第一種傳說認為,她就是泰山之神東嶽大帝的女兒,和她的父親一起住在泰山,人們還專門給她建造了神像;
第二種傳說認為,在很早以前,黃帝(中國人的祖先之一)派一位神去泰山管理,又派了7位仙女幫助他,其中的一位刻苦修行,終於得道,這位仙女就是碧霞元君;
第三種傳說是,在公元1世紀時,有一個姓石的女孩子,無意中見到了最高的女神,從此來到泰山修行,3年後得道,就是碧霞元君;
第四種說法是,有一位山東本地的女性,15歲時遇到神仙,拯救了許多人,後來自己修煉,成了神仙。
無論她的由來是怎么樣的,人們普遍認為“碧霞元君”能保佑人們獲得許多利益,比如:賺錢、升遷、豐收、旅行平安、生子以及婚姻、法律訴訟、治病等等,所以對她的崇拜一直很興盛。
萬山奶奶像萬山奶奶像

樂陵傳說

碧霞元君故里
碧霞元君故居,是泰山奶奶生活過的地方,有近千年的精神文化滲 其中,被譽為民族文化之縮影。項目景區內有公元前280年修築的“魏王城”,現古城牆遺蹟尚存,為樂陵之來歷;景區內的“三女冢”為畢霞之胞妹畢仲之墓地,出土了很多戰國末、西漢初時期的文物。正在修繕、恢復中的碧霞元君故居項目占地100畝,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建大殿二座(王母殿、碧霞祠)、偏殿六座、廂房二座、廣場、四大天王、明橋、轉運亭、藥王殿、財神殿、日月潭、觀音殿、文昌殿等古址.
碧霞元君故居初建於宋真宗時期。碧霞元君,真名畢霞。戰國時期魏國公主。公元前225年,秦滅魏後,畢霞與她胞妹畢仲舉家遷至魏王城,並在東北太陽升起方築修王母殿,濟世救民,使四民安樂。後到泰山講學,被封為碧霞元君,民間尊稱“泰山奶奶”。後人在碧霞元君生活過的王母殿處,建碧霞祠,經天祈福還願者人流如潮,香火不斷。清乾隆帝三下江南,路徑樂陵到此,御筆寫下:“泰山奶奶之神地”的金牌匾,懸於祠旁。當代著名作者蔣之龍先生聞後大悅:“此可謂樂陵文化之精髓”。

慶雲傳說

傳說慶雲是碧霞元君的娘家。
慶雲宮“元君殿”慶雲宮“元君殿”
作者:李保坤
很早很早以前,在現慶雲縣城西南9公里處馬頰河北岸,有個名叫丁家林的大鎮店,就是現在的王官村,是個水旱碼頭,這個鎮店非常繁華。在大街的西邊,有個石姓富戶,建有花園,人們稱石家花園。花園裡雇有花匠和傭人,傭人中有個石丫頭,進花園時,年幼長得十分俊俏。
後來,頭生禿瘡,頭髮掉光,因為這個被趕出石家花園。她無家可歸,每逢丁家林集日,她就在集上要街(乞討)度日。如遇有的攤販不打發(不給錢和東西),她就說:“你一天不開市”,這個攤販真的一天沒有買賣。商販們嫌她老在案子前乞討影響生意,便湊了點錢雇丁家林王靈冠這個人,將石丫頭背到了外地去。沒等王靈冠回來,石丫頭又在集上出現。做買賣的都認為王靈冠把石丫頭背出去的近。
慶雲泰山行宮慶雲泰山行宮
於是,他們又多湊了些錢,仍讓王靈冠把石丫頭背得遠遠的。一直背到泰安山上,石丫頭問:“王靈冠,你把我背到這裡來,大老遠的你還想回去嗎?”,王靈冠說:“回去!”。當王靈冠轉身要走時,石丫頭一伸手將王靈冠定住,讓他永遠在泰山上服侍她。從此,石丫頭就定居在泰山上。後來成了碧霞元君。老百姓稱之為泰山奶奶,王靈冠也作為一位鬥神,被供奉在泰山碧霞祠殿門前西側。以後,慶雲縣這一帶的人去泰山燒香,人們登泰山累了往往就會發牢騷,或者說一些不中聽的話。山上的住戶們一打聽是慶雲人就說,這是泰山聖母的娘家人,老奶奶不怪他們。

綠石娘娘傳說

話說元末明初的一個冬天,遼陽都指揮使葉旺、馬雲奉旨招討元朝殘將高家奴,行至半路突然遭到高家奴部下伏擊,葉旺身中一箭,與軍隊走散,被高家奴追到一個山谷之中,谷中紅葉遍地,枯枝不遮,葉旺身穿綠色袍服尤其明顯。就在高家奴準備進谷之時,突然一個寶相莊嚴的仙女出現在葉旺身邊,袍袖一揮山谷群石之上便長滿了綠色的苔蘚,葉旺借著苔蘚的顏色逃過了高家奴的追捕。高家奴走後葉旺欲跪謝仙子救命之恩,那仙子卻攔住了葉旺的大禮,對其說道:爾不必謝吾,元朝氣數已盡,吾乃奉泰山大帝之請,救爾一命。說罷便化為清風而去,後來葉旺回到軍隊,與馬雲一同逼降高家奴,報了一箭之仇,後又回到了這個山谷,在山上為仙子立像建祠,名為綠石娘娘,從此這個山谷也被稱為綠石谷。因為仙子當初對葉旺說“奉泰山大帝之請”而不是說“奉泰山大帝之命”,所以後人猜測這個仙子很可能就是泰山娘娘、碧霞元君仙子臨凡,因此千百年來綠石娘娘祠求姻緣子嗣的香火不斷,傳說頻出,據說十分靈驗。

歷史評價

碧霞元君在民眾心目中更為神通廣大,能保佑農耕、經商、旅行、婚姻,能治病救人,尤其能使婦女生子,兒童無恙。故舊時婦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別虔誠,不僅在泰山有廟,在各地也建有許多“娘娘廟”,並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這種信仰至今仍很興旺,人們仍不辭勞苦登上泰山絕頂,許願還願,向其祈禱,香火不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