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廟(山東省微山縣泰山廟)

泰山廟(山東省微山縣泰山廟)

坐落在微山縣城南端,瀕臨湖邊,運河環繞而過,水氣升騰,雜樹蓊鬱。據載,此廟始建於明朝天啟年間,為泰山碧霞元君的行宮。南北長200餘米,東西寬220多米,占地4.5萬平方米。由前、中、後三殿兩進院和東西廊房及兩個跨院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泰山廟
  • 外文名稱:TAISHAN
  • 地理位置:山東濟寧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20萬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早9:00-5:00
  • 著名景點:碧霞元君,泰山奶奶
詳述,廟史及影響,

詳述

泰山廟座北朝南,前有廣場,甚為寬敞,西面、南面均臨運河,因有:“運河環繞碧霞宮”之說。整座寺廟均為中國古典式建築,前殿為天王殿,石獅雄峙門兩旁,雕刻精細,栩栩如生。兩棵木旗桿高30米,卓然矗立廟門兩旁,又有一高約20米、18節的鐵旗桿立於大門西旁如杵擎天。山門巨幅石匾上刻有“泰山行宮”四字,酣暢飄逸。天王殿進深三間,長10米,寬7米餘,高大巍峨,磚木結構,雕樑畫棟,大氣而美觀。殿內東西兩側,塑有四大金剛的神像,著甲握兵,氣勢威嚴、咄咄逼人。 越天王殿過天井,便是大雄寶殿。天井院中,放著一隻直徑米餘、高1.4米、近噸重的鐵鑄大香爐。右側有古槐,直徑米餘兩人合抱,筆直挺拔,枝葉繁茂,狀若華蓋,已有300多年的樹齡。大雄寶殿三間,青磚黃瓦,飛檐斗角,透風脊小瓦壟,風格流暢舒展,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價值和歷史考古價值。殿門兩邊各立石碑十六塊,各種題書筆走龍蛇,或抒情放懷,或頌揚佛法,文趣異同,各有千秋。大殿中央供奉著高3米餘、沉香木雕刻成的聖母神像(碧霞元君),面帶微笑安然慈祥。聖母雕像兩側有韋陀、靈官、文殊等七尊菩薩,或慈祥文靜,或金剛怒目,造型生動逼真,栩栩如生。正牆上另懸有巨幅菩薩影像。殿門內側,置有一高0.8米,寬0.3米的銅碑一塊,上面記載著建廟的歷史。大殿棟樑上懸掛著十八塊木匾,正中一塊,為夏鎮亓樓九齡秀才,後為直隸知州的張昌泉九歲時所書四個大字“永鎮天綱”。左側樑上還掛有聖母游湖所乘坐的雙桅大木船。大雄寶殿兩側建有東西廊房。廊房裡壁畫滿牆,描述著碧霞元君的“豐功偉績”。東廊房存放的多是佛教經典,珍貴古集;西廊房大多存放古玩、書畫、碑帖等,乃歷史文化遺存中之瑰寶。
穿過大殿,有廟台突起,沿十八步台階拾級而上,最高處是臥佛樓,共三間,長10餘米、寬7米、高20多米。臥佛樓頂西頭前側,有一長寬兩米餘的“龍王亭”,亭內供著無尾龍王木雕神像一尊,臥佛樓內供奉釋迦牟尼佛祖塑像,長3米,高約2米,六個護法神像各站兩旁

廟史及影響

泰山廟建成至今已近400年歷史了,明末兵亂遭火焚,清康熙十六年,皇帝沿大運河下江南,經過寺院見其破爛不堪,遂令大臣撥付專款修繕。康熙四十三年又進行一次修復擴建至最大規模。南自南京、上海、蘇州、杭州、揚州、鎮江,北至天津、滄州、唐山,東至青島、臨沂,西到西安、武漢、鄭州等地,信徒不畏千里之遙乘車乘船或徒步行走前來燒香拜佛、趕廟會。廟會定在每年的農曆四月十八日,會期四天。從四月的十五日開始,善男信女們攜帶鋪蓋,陸續從四面八方趕來。周圍數百里的商客也絡繹不絕地雲集至此,參加或觀看聖母出巡,或進行商品交易。會期未屆,各家旅店爆滿,街面人山人海。南起火神廟(今昭陽中心國小北),北到箭道,西自老運河沿,東到今鎮中街兩側的區域內聚集五、六萬人。從南莊到戚城南門口十多里的運河裡,漁民船隻相接,整個河道看不見水面。周圍三五十里村莊的百姓也結隊前來趕會。人員不下十萬之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