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白皮松

法海寺白皮松

法海寺白皮松是指北京法海寺的兩棵明代白皮松——白龍松。法海寺大雄寶殿前,有古白皮松2株,高30餘米。東邊白皮松胸圍4.22米,西邊白皮松胸圍5.56米。這兩棵古松是遼金時期龍泉寺的遺存,至今已有千年以上。這的古白皮松為北京現存最年長的白皮松之一,挺拔偉岸,虬枝霜乾,人稱“白袍將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海寺白皮松
  • 地點:北京法海寺
  • :30餘米
  • 類型:最年長的白皮松之一
簡介,樹齡,法海寺傳說,白皮松簡介,

簡介

位於石景山區模式口的明代古剎法海寺是以明代壁畫而著名的。在寺內還有一絕,那就是大雄寶殿前的兩棵巨大古白皮松,它們都高達30多米,其中西邊的一棵乾周長達5.5米,竟比北海團城上的名松“白袍將軍”還粗壯。東邊的一棵乾周長達5米。它們是明代種植的,至今已五百多年。這兩棵白皮松的白乾綠冠與雄偉的大殿相映相輝,把深山古剎點裰的古香古色,同時也增加了神秘色彩。人們稱這兩棵白皮松為“白龍松”。

樹齡

這種古樹名木在北京實為罕見,也是珍貴的樹種。兩棵古松挺立於大雄寶殿前,守衛著曠世奇絕的壁畫,看護著藝術殿堂並見證著法海寺的不凡。
據專家考查,按兩株白皮松胸圍計算其生長年輪,已有800到1000年歷史。相傳此處原為“龍泉寺”遺址,最早建廟時間大約在南宋光宗紹熙年間(1191年)到金章宗二年,白皮松年齡已遠遠超過法海寺了。在駝鈴古道模式口村百姓中,一直流傳著“先有白皮松、後建法海寺”之說法。

法海寺傳說

法海寺為明英宗正統皇帝的親信大太監李童所主持修建。相傳李童在夢中受仙人的指點,說在京西翠微山麓有一仙境可為佛門聖地。李童就率宮人前來尋找,果然在模式口村北找到蟠龍山麓和古剎龍泉寺。在龍泉寺東邊的翠微山麓他們找到一塊寶地,這裡三面有山環抱。李童請示明英宗後,十分信奉佛教的明英宗下旨在這裡修建法海寺。寺建成後,明英宗親題“敕建法海禪寺”,所以法海寺為皇家寺院。法海寺的寺名“法海”,在<佛學大辭典>上解釋為“佛法廣大難測,譬之以海”。法海寺坐北朝南,山門殿為天王殿,前院東西有鐘鼓樓,院正中為大雄寶殿。

白皮松簡介

法海寺白皮松
白皮松常綠針葉喬木,高達30米,幼樹幹皮灰綠色,光滑,大樹幹皮呈不規則片狀脫落,形成白褐相間的斑鱗狀,極其美觀。冬芽紅褐色,小枝灰綠色,無毛,葉三針一束,葉鞘早落,針葉短而粗硬,長5-10厘米,針葉橫切面呈三角形,葉背有氣孔線,雌雄同株異花。球果圓卵形,種鱗邊緣肥厚,鱗盾近菱形,橫脊顯著,鱗臍平,臍上具三角形刺狀短尖,種子卵圓形,有膜質短翅,花期4-5月,果2年成熟。分布於山西、河北等廣大地區。喜光、喜濕潤山坡。木材紋理直,輕軟,加工後有光澤和花紋,供細木工用。其樹姿優美,樹皮奇特,可供觀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