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

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

法海寺始建於明代正統四年,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歷史了,以大雄寶殿內保存完整的十幅明代佛教壁畫而名聞遐邇。寺內還保存有較為完整的明代法器以及建寺大銅鐘一口,此鐘高兩米多,交龍紐,鑄造極為精緻,是寺內的藝術珍品。大雄寶殿前聳立著兩株數十米高的白皮松, 這兩株松樹的樹齡已經有近千年,堪稱是京城年歲最長的古木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
  • 外文名稱:Repository of Cultural Relics in Fahai Temple
  • 類別:古建設博物館
  • 地點:北京市石景山區橫式口
  • 竣工時間:明弘治十七年
  • 開放時間:1988年1月
  • 館藏精品:毗盧遮那佛像、明代壁畫。
所址位置,管轄隸屬,所舍介紹,歷史沿革,寺院規模,寺藏珍品,

所址位置

法海寺文物保管所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橫式口。郵編:100041
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

管轄隸屬

該所1978年成立。隸屬北京市石景山區文化局。

所舍介紹

該寺建於北京西郊翠微山南麓,依山層壘而上,修成四進院落。據“法海禪寺碑”記載:寺院是由明英宗朱祁鎮的近侍太監李童集資,由宮廷工部營繕所修建,歷時五年,於明正統八年(1443年)建成。寺內有大雄寶殿、祖師伽蘭二堂、四天王殿、護法金剛殿、藥師殿、選佛場、山門、鐘鼓樓、藏經樓、雲堂、廚庫、寮房等,規模宏偉。明英宗賜名“法海禪寺”,並頒賜大藏經一部。

歷史沿革

法海寺建成已550多年,雖然明弘治十七年,正德元年重修和清康熙二十一年修繕,但至北平解放時已殘破不堪,主要建築大雄寶殿中的壁畫尚存10幅,面積200多平方米。建國後,北京市人民委員會於1957年公布法海寺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58年修繕法海寺大雄寶殿;1983年重修法海寺護法金剛殿、祖師伽蘭二堂及配殿;1986年重修四天王殿,1987年重修天王殿東、西門庭。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法海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北京地區開放遊覽景點之一。

寺院規模

該寺是明代建築群,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

寺藏珍品

法海寺壁畫素以明代院體畫的典範作品而稱於世。大雄寶殿內的六面牆上,至今完整的保留著10幅明代壁畫瑰寶,它繼承並發揚了我國壁畫的光輝傳統。
10幅壁畫分布在大雄寶殿北門兩側、殿中佛龕背後和殿前十八羅漢身後的牆壁上。佛龕背後中鋪繪的是水月觀音、右鋪繪的是文殊菩薩,左鋪繪的是普賢菩薩,其周圍繪有善財童子、韋馱、供養信士、馴獅、馴象人及鸚鵡、清泉、綠竹和牡丹等。其中以水月觀音畫得最為傳神,觀音袒胸露臂、身披瓔珞,肩披白紗,坐於礁岩之上,形態端莊大方,表情溫和,給人以清新明淨出“世超凡之感”。殿前十八羅漢背後畫著如來、菩薩和兩組乘雲飛舞的“天神”。殿後門兩側繪有“帝釋梵天禮佛護法圖”,由二十諸天神和眾鬼怪組成的禮佛護法的行列。10幅壁畫繪有77個人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這些550多年前創作的壁畫,至今還保持著艷麗的色彩。
法海寺大雄寶殿頂部有三個藻井,天蓋上所繪“曼陀羅”和天花板上以梵文代表“毗盧遮那佛”和菩薩像也都繪畫得十分精彩。
法海寺還存有建寺時鑄造的大銅鐘一口,高2米,交龍鈕,鑄造極為精緻。該寺還存有明代的木雕佛像圖片、供桌和較為完整的明代法器,都是明代藝術珍品。此外,大雄寶殿前的兩棵白皮松,每棵高百尺,樹齡有千年,是北京地區最老的樹種之一。
法海寺辟有兩個展室,分別展出敦煌和永樂宮壁畫的照片和臨慕品,供觀眾欣賞,可以豐富觀眾對祖國壁畫藝術的歷史知識。
一個以法海寺為中心的“法海寺森林公園”已列入北京綠化工程重點項目。這裡附近還有龍泉寺等多處古建寺廟和第四紀冰川擦痕陳列館,將成為具有山野特色的文物遊覽風景區和著稱於世的壁畫藝術珍品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