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城遺址

泉州城遺址

泉州城遺址從唐城到子城到羅城到新羅城(加翼城),先後經過四次擴建,多次維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州城遺址
  • 擴建:4
  • 城門:4個
  • 改造:清順治年間
唐城是泉州建制後修建的。唐末,建子城,設4個城門:東行春,西肅清,南崇陽,北泉山。五代南唐保大年間(943~957年)建羅城,設7個城門:東仁風,西義成,南鎮南,北朝天,東南通淮(俗稱塗門),西南臨漳(俗稱新門)及通津,子城四門改為四鼓樓。因築城時環植刺桐樹,又稱刺桐城。宋、元時,羅城擴建,在東南、西南二處加建翼城而為新羅城,廢通津,增建南薰門(俗稱水門)。明初,城牆內外皆以石築,城形似鯉魚,遂稱鯉城。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依關東式改造羅城。民國初,城牆已殘缺不全,抗日戰爭中全部拆毀。1992年,遺址有跡可尋的僅東、北、西的環城公路、護城河溝及塗門水關等,子城的護城河溝(俗稱八卦溝)基本保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