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饊子

油饊子

撒子,一種古老的傳統麵食,古稱寒具,是古代寒食節的美食。是以麥、稻、黍等原料,經面制油炸而成的冷食,後泛指制熟後冷食的乾糧。

寒具作為周朝祭祀品,證明寒食節的起源,與神靈祭祀有著密切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油饊子
  • 主要食材:麵粉
  • 口味:可口宜人
  • 輔料:菜籽油
菜品特色,做法,營養價值,

菜品特色

“撒子”古為寒食節的“寒具”,是著名時令美食。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中十分清楚地交待說:“寒具即食饊也,以糯粉和面,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釧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可見饊子、麻花的古老非一般食品可與之媲美的了。”寒具稱謂,始見於《周禮.籩人》:“朝事之籩,其實黃、白、黑”,鄭司農註:“朝事,謂清朝,未食,先進寒具口實奕之籩。” 寒具是以麥、稻、黍等原料,經面制油炸而成的冷食,後泛指制熟後冷食的乾糧。寒具作為周朝祭祀品,證明寒食節的起源,與神靈祭祀有著密切關係。
油饊子

做法

春秋戰國時期,寒食節禁菸時食用的“寒具”,主要指撒子、麻花之類的面制油炸食品
南北朝時的“寒具”為細環餅。賈思勰《齊民要術》載:“細環餅,一名寒具,以蜜調水溲麵,”油炸至金黃色後即可食用,味道極為脆美,類似於今天的甜點心。史料記載,五代時金陵“寒具”製作技藝精湛,“嚼著驚動十里人”。蘇軾在《寒具》詩中,對此大加讚賞:“縴手搓來玉數尋,碧油輕蘸嫩黃深。夜來春睡農於酒,壓扁佳人纏臂金。”
發展到現代,寒具面制油炸食品,如食品撒子、麻花等,仍然是我國人民非常喜愛的食品。
如金絲套環般黃金燦燦的饊子,層疊陳列,輕巧美觀,如金條纏繞,九曲十彎,又如琥珀似的雕塑,叫人喜愛不已。

營養價值

饊子是用油水面搓條炸制而成,主要營養成分是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屬高熱量、高油脂類食物,不宜多食。
高血脂患者、糖尿病人、肝腎功能不全者,不宜食用;老年人、孕婦、肥胖人群,不宜多食或乾脆不食。
麵粉用清油花椒水和起,切小塊,壓成圓餅,從中開洞、拉長、搓條、盤層、拉細,入熱油炸至金黃色而成,味香酥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